发布时间:2019-08-22 01:57:33
出自五代馮延巳的《清平樂·雨晴煙晚》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鑒賞這是一首抒寫閨情的詞作,寫的是一個少婦在暮春時節的一個黃昏,思念親人并等待他歸來的情景。
詞的上片寫明節候、環境以及這位少婦所見的景物特色。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一個“晚”字點名時間;“綠水”二字交待氣候-----此時正值春天。這兩句乃是寫尋常春景:雨後放晴,夕陽殘照,煙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見新池綠水盈盈,這景色春意盎然。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與一般人的賞春并沒有什麽不同,還未充分顯現出她觀景的獨特感受。
“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作者在寫景中表現主人公觀景有一個心理過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繼而看到暮色中歸來的雙燕在種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飛盤旋,她的心弦就被觸動了,與前面兩句不自覺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雙雙歸巢,那麽人呢,作者沒有明說,隻是寫這位少婦把閣中畫簾高高卷起。她的卷簾,既是爲了更清楚地看雙飛燕,也是爲了使燕子進入畫梁栖宿。這一無言的卷簾動作,蘊含着她的獨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對成雙晚歸的燕子的
的羨慕,也有隻見歸燕而不見歸人的怨怅。雙燕在這裏有鮮明的映襯作用,微露了她的複雜心境。在詞中,用雙飛燕、雙鹧鸪、雙飛蝶、雙鴛鴦等形象來襯托女子的孤獨感,是常見的,這裏也是如此。至此讀者看到春色雖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卻有一個轉折,從一般的觀賞到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賞景中那種希望成雙團聚的潛意識覺醒了。
詞的下片以女主人爲中心,描繪她孤獨凄冷的處境。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上片之景原來都爲女主人公獨倚欄所見,“黃昏”對應上片的“晚”,“獨倚”與上片“雙飛”對舉,點明她的孤單處境。那麽,她黃昏倚欄是爲了眺望遠景嗎?自然不是黃昏時分,大地一片模糊,還能看見什麽呢,她是在盼望遠人歸來。“西南新月眉彎,”月出于東而落于西,她自黃昏獨倚,直到月色偏西,可見其倚欄之久,盼望之切。
“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從卷簾望飛燕到倚闌盼歸人而望月,地點是不斷移動的。此刻人依然未歸,她又來到了階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緒不甯,在住所凡是可看到歸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風卷起階前的落花,拂動她的羅衣時,她才感到春寒襲人。“落花風起”再次點明了暮春的季節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
“特意”或“特别”,在這裏作“特别”解爲宜。春夜的風使她感到特别塞冷,不僅僅由于她隻穿了件薄薄的羅衣,更主要是因爲她的獨處而不能在心頭激蕩着暖流,這“寒”即是天寒,更指心寒,它以全篇之力爲全篇做了一個收束。
這是一首閨情詞詞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種淡淡的哀怨與怅恨,于微婉的格調中流動着絲絲思情。此類寫女子獨居傷懷、望夫歸來的題材,在《花間集》詞作中常見。作者大多善于攝取微細的生活鏡頭,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來表現女主人公的感受。這首詞也體現了花間派的這種創作特色。
創作背景南唐時期馮延巳居宰相之職,當時朝廷裏黨争激烈,朝士分爲兩黨,使得李璟痛下決心,鏟除黨争。這首詞正是詞人感慨時局之亂,排憂解悶之作。
作者簡介馮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适。他的詞多寫閑情逸緻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矶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鉴赏这是一首抒写闺情的词作,写的是一个少妇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
词的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所见的景物特色。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一个“晚”字点名时间;“绿水”二字交待气候-----此时正值春天。这两句乃是写寻常春景:雨后放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
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至此读者看到春色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团聚的潜意识觉醒了。
词的下片以女主人为中心,描绘她孤独凄冷的处境。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上片之景原来都为女主人公独倚栏所见,“黄昏”对应上片的“晚”,“独倚”与上片“双飞”对举,点明她的孤单处境。那么,她黄昏倚栏是为了眺望远景吗?自然不是黄昏时分,大地一片模糊,还能看见什么呢,她是在盼望远人归来。“西南新月眉弯,”月出于东而落于西,她自黄昏独倚,直到月色偏西,可见其倚栏之久,盼望之切。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落花风起”再次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
“特意”或“特别”,在这里作“特别”解为宜。春夜的风使她感到特别塞冷,不仅仅由于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罗衣,更主要是因为她的独处而不能在心头激荡着暖流,这“寒”即是天寒,更指心寒,它以全篇之力为全篇做了一个收束。
这是一首闺情词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创作背景南唐时期冯延巳居宰相之职,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使得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这首词正是词人感慨时局之乱,排忧解闷之作。
作者简介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