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2 16:16:19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譯文及注釋譯文高大城牆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爲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遊。常向往老年自在地歸隐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後逍遙扁舟。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鹓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注釋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肅省泾川縣北),唐代泾原節度使的治所。迢遞:此形容樓高而且連續綿延。謝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邊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寫登樓所見。賈生:指西漢人賈誼。《史記·賈生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爲博士……一歲中至太中大夫。”又《漢書·賈誼傳》載:賈誼認爲“時事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可爲太息者六。“因此”數上書陳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納他的建議。後來他嘔血而亡,年僅33歲。李商隐此時27歲,以賈生自比。王粲: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載: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但并不得志。他曾
曾于春日作《登樓賦》,其中有句雲:“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籬下的王粲自比。永憶:時常向往。江湖歸白發:年老時歸隐。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記·貨殖列傳》:春秋時範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後,乘扁舟歸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說自己總想着年老時歸隐江湖,但必須等到把治理國家的事業完成,功成名就之後才行。“不知”二句:鹓雛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像鳳凰的鳥。《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爲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鸱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吓我邪?’”李商隐以莊子和鹓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祿之輩,但讒佞之徒卻以小人之心度之。
賞析首二句登樓即景:登上高聳百尺的安定城樓,遠處綠楊樹邊的洲渚盡收眼底。按泾州城東有“美女湫”廣袤數裏(見《太平廣記》),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樓;望最遠之處,高瞻遠矚,氣象萬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壯志、無窮感慨都由此生發。
三、四句先以兩位古人自比。賈
誼獻策之日,王粲作賦之年,都與作者一般年輕。賈誼上《治安策》,不爲漢文帝所采納,因《治安策》開頭有“臣竊惟事勢,可爲痛哭者一”之語,故謂“虛垂涕”;作者應博學宏詞科試而名落孫山,其心境與賈誼上書未售,同樣萦纡抑郁。王粲避亂至荊州,依劉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屬寄人籬下。用兩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當前的處境和心情,取拟于倫,十分貼切。這是第一層。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負。作者的遭遇雖然困頓,可是他的淩雲之志,未稍減損。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時代範蠡的典故;範蠡佐越王勾踐,“既雪會稽之恥”,“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見《史記·貨殖列傳》)。意謂,自己早有歸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轉坤之時,頭飄白發,身入扁舟。永憶江湖,即懷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業之志。兩者似相反,實相成。因爲如果沒有永憶江湖的志趣,便成爲争名逐利的祿蠹巧宦,就不會有欲回天地的宏願。在這裏,這個“永”字下得很好,這個字,有力地表達作者畢生的抱負。這兩句詩,既灑脫,又遒勁。從詩的表達形式着眼,錘字堅實,結響凝固,工力固頗近社詩;而更爲關鍵的,這兩句詩反映了封建社會裏才志之士的積極向上思想,既懷着恬淡的心
情,又有擔當事業的志氣,這與杜甫的胸襟懷抱,極爲相似,因爲王安石也從這兩句詩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擊節稱賞。這是第二層。
七、八句借莊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祿,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測。寓言謂:惠施相梁,生怕莊子争奪他的相位,百般防範,惟恐不周。于是莊子去見惠施,坦率地對他說;鵷鶵(傳說中與鳳凰同類的鳥,莊子自比)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從來不會把鸱(鹞鷹,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當美味而希羨!(見《莊子·秋水》)意爲,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顧,你切莫杞人憂天,自相驚擾。這兩句詩,既闡明自己沒有患得患失的私心雜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甯靜,爲上面“永憶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論證;又表示對世間一切惡濁事物,睥睨蔑視,決不妥協容忍;還尖銳地批判那些捧住權位不放的祿蠹,對他們盡調侃奚落的能事。據近人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作者應博學宏詞試被擯,是由于牛黨的打擊,誠如是,這時句詩乃是有的放矢的。這是第三層。
這首詩,筆力健舉:風骨清峻,結構嚴謹,而語句靈活變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賈誼、王粲的身世遭遇與作者有相似之處,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賈生垂涕、王粲遠遊,比拟自己的憂時羁旅之感,
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奮發有爲又遭受壓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躍然紙上。複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隻字表達出來,現在借助莊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榮利的猖介品質,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狀态,還反擊了政敵的惡意中傷,如此用典,既靈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銳利,充分發揮了典故的功能。
創作背景公元835年,王茂元拜泾原節度使。公元838年(唐文宗開成三年),李商隐考中進士以後,參加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受到朋黨勢力的排斥,不幸落選,失意地再回到泾源。正是春風吹柳、楊柳婆娑的季節,詩人登上泾源古城頭——安定城樓,縱目遠眺,寫下這首七律遣懷。
作者簡介李商隐,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荥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骈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恻,優美動人,廣爲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隐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
處于牛李黨争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译文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
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赏析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
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这个“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近社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
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
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创作背景公元835年,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李商隐考中进士以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失意地再回到泾源。正是春风吹柳、杨柳婆娑的季节,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写下这首七律遣怀。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
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