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17:17:3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东京樱花雨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回頭雙鬓已星星。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隻愁飛诏下青冥。不應霜塞晚,橫槊看詩成。鑒賞

  開篇“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記得”二字将詞帶入對往事的回憶之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相見日”三字,雖極平常,但卻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種種快樂的情事,極爲明白而又十分含蓄。從那以後,他們闊别六年之久,兩人都嘗盡了天涯作客的況味。這一切,作者隻用“往事堪驚”四字一筆抹過,簡括地表現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緒。“回頭雙鬓已星星”,現見面,兩人鬓發已經花白了。這句上片是關合前後的過渡句。正因爲詞人對他們的武陵相會有着美好的記憶,而對分别以來的生活感到很哀傷,所以,他非常希望剛剛重新見面的朋友能長期一起,以慰寂寞無聊之思,以盡友朋相得之歡。“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哪知道又要這樣匆匆作别呢?“誰知”、“還與”的搭配,表達了作者對這次分别事出意料,與願望乖違,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傷離情緒。雖說詞隻寫江上杯酒相傾的一個細節,實際上,他們盡情傾訴六年闊别的衷腸,以及眼前依依惜别的情懷,都涵括裏面了。

  

 下片是對曾使君到達光州邊地後生活和心境的想象。過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闊悲壯。寒日的傍晚,一派蕭瑟的邊塞上,鐵馬奔馳,紅旗飄揚,士氣高昂,真是令人激奮的場面。使君不僅身其中,而且還是長官和塞主。一般詩人的筆下,久守邊城,則不免要流露出思歸的凄怆之情。而這首詞則一反常調,别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爲豪壯的軍隊生活所激發,根本不想離開邊地,反而擔心皇帝下诏書,命令他回京,“隻愁飛诏下青冥”,使他不能繼續呆那裏。他何以要留戀邊地呢?詞的最後兩句作了剖露:“不應霜塞晚,橫槊看詩成。”“不應”,不顧。“霜塞晚”,呼應上文“寒日暮”。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串解這幾句雲:“言隻恐诏宣入朝,不顧使君邊塞,正有橫槊之詩興也。”橫槊賦詩,語出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雲“曹氏父子鞍馬間爲文,往往橫槊賦詩”。後來引用它贊揚人的文才武略。

  詞從友人的角度想象,說他熱愛雄壯的邊塞生活,并有寫詩贊美的豪興。作爲一首送别詞,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勵友人在邊塞上施展文武才幹,爲國立功。

  此詞寫惜别之情,卻一反常态,花費較多筆墨回憶六年闊别中兩人天各一方、辛苦勞頓的種種情狀,爲抒寫别情作了蓄勢充足的鋪墊

。這種寫法,具有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顯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作者簡介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學家。字少隐,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紹興進士。高宗紹興十五年,爲禮、兵部架閣文字。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爲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曆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治今湖北陽新),後退隐廬山。交遊的人物主要有李之儀、呂好問呂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獻谀詩。約卒于紹興末年。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有子周疇。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鉴赏

  开篇“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从那以后,他们阔别六年之久,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况味。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回头双鬓已星星”,现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这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又要这样匆匆作别呢?“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虽说词只写江上杯酒相倾的一个细节,实际上,他们尽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以及眼前依依惜别的情怀,都涵括里面了。

  

 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过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阔悲壮。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真是令人激奋的场面。使君不仅身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一般诗人的笔下,久守边城,则不免要流露出思归的凄怆之情。而这首词则一反常调,别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只愁飞诏下青冥”,使他不能继续呆那里。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句作了剖露:“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霜塞晚”,呼应上文“寒日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串解这几句云:“言只恐诏宣入朝,不顾使君边塞,正有横槊之诗兴也。”横槊赋诗,语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云“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来引用它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花费较多笔墨回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辛苦劳顿的种种情状,为抒写别情作了蓄势充足的铺垫

。这种写法,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作者简介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3482.html

上一篇: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