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2 18:33:05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清水佳人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譯文及注釋

譯文誰說花兒凋零不令人生起憐愛之情呢?當年同遊之時正是春花競放的美好時光。而今友人已去,空餘自己獨身一人。眼前一片紅花剛剛被春雨打濕花瓣,絲絲嫩柳在煙霭中随風搖曳。在夕陽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爲之夢斷魂銷。

注釋 飄零:飄落零散。舊遊:昔日之遊。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經年:一年或一年以上。暈紅:形容海棠花的色澤。才:一作“疑”。著雨;春雨微著。柔綠:柔嫩的綠柳。一說嫩綠的葉子。此句一作“晚風吹掠鬓雲偏。”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典出陳玄祐《離魂記》裏倩娘離魂的故事。銷盡:茫然若失。銷盡;消散。

賞析

  詞人在筆下着力表現其傷春惜花的意緒,同時也借花寫人,“倩魂銷盡夕陽前”既是惜花之凋謝,也是傷人之辭世。

  “誰道飄零不可憐”起句就将人帶進一個絢爛的暮春時節。繁花滿天,一樹樹的海棠花競相開放喧嚷嬉戲,祥甯中飄渺着生命的靈動。這凄婉的美麗令人憐愛歎息。古人論詞的結構,妙在斷斷續續,不接而接。“誰道飄零不可憐”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與下面兩句,

,一寫回憶,一寫現實,看似不接,實則詞意緊緊相接。一樣的飄零,不一樣的感覺。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涼,又爲描寫現在的情景作了鋪墊。

  詞人一反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寫法,一開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觸“誰道飄零不可憐”,可謂别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不覺眼前一亮。第二拍“舊遊時節好花天”,詞人随即點明這是故地重遊,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憶。但詞人并沒有描述當時的情景,隻用了“好花天”三個字寫出了相同的時令和場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斷腸。這裏用的是隐顯手法。作者隻寫遊覽的天氣,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隐藏起來,讓讀者自己去想象。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用“隐”來激發想象,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

  下片轉入寫景,“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用如煙綠柳襯雨後紅花。暈字用得極妙,既寫出了花色彩的變化,也寫出了人在花叢中的獨特感受。下片結“倩魂銷盡夕陽前”。用拟人的手法寫落花,憐惜之情溢于言表。以夕陽爲背景,顯得格外凄美。還照應了上片起句,使全詞渾然一體、餘味無窮。詞意凄絕,充溢着無可奈何的情緒。這裏詞人以生動的比喻,進一步把集合着悲涼、痛苦、傷心、悔恨,交織着絕望與希望的感情

,推向了高潮。

  詞人雖然寫的是情,但其中也滲透着人生哲理。其實銷盡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還有美妙的時光、美好的青春年華和那轉瞬即逝的愛情,美好的東西總是短暫的。紅塵一夢,再美的綻放也是過往,終将飄零,詩詞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此篇詞極婉媚空靈,恍惚迷離,令人蕩氣回腸。

創作背景

  這首詞爲納蘭性德在園中觀賞海棠時,面對海棠零落的場景,有感而作。龔鼎孳在康熙十二年(1673)曾任會試主考官,詞人正出其門下,是年秋,龔氏卒去;一些觀點認爲此詞作者在總體風格上大體效仿龔氏,是爲抒其悼懷龔氏之意。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衆

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道飘零可怜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译文及注释

译文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注释 飘零:飘落零散。旧游:昔日之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才:一作“疑”。著雨;春雨微著。柔绿:柔嫩的绿柳。一说嫩绿的叶子。此句一作“晚风吹掠鬓云偏。”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典出陈玄祐《离魂记》里倩娘离魂的故事。销尽:茫然若失。销尽;消散。

赏析

  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这凄婉的美丽令人怜爱叹息。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谁道飘零不可怜”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

,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

  词人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谁道飘零不可怜”,可谓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不觉眼前一亮。第二拍“旧游时节好花天”,词人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忆。但词人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下片转入写景,“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晕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色彩变化,也写出了人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下片结“倩魂销尽夕阳前”。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怜惜之情溢于言表。以夕阳为背景,显得格外凄美。还照应了上片起句,使全词浑然一体、余味无穷。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

,推向了高潮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纳兰性德在园中观赏海棠时,面对海棠零落的场景,有感而作。龚鼎孳在康熙十二年(1673)曾任会试主考官,词人正出其门下,是年秋,龚氏卒去;一些观点认为此词作者在总体风格上大体效仿龚氏,是为抒其悼怀龚氏之意。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

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7988.html

上一篇: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