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2 14:04:24
出自唐代李賀的《野歌》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寒風又變爲春柳,條條看即煙濛濛。譯文及注釋譯文拉開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烏鴉羽毛作箭羽的箭,弦響箭飛,高空中口銜蘆葦疾飛而過的大雁應聲中箭,跌落下來。穿着肥碩寬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嘯的北風,在田野裏燒烤着獵獲物,飲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黃昏來臨。大丈夫雖身受壓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淪。憤怒問天公:上天爲什麽要作有枯有榮這樣不公平的安排?凜冽寒風終将過去,即将到來的應是和煦春風拂綠枯柳。到那時綴滿嫩綠的柳條看上去正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
注釋野歌:在田野中放聲高歌。鴉翎羽箭:用烏鴉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樹,木質堅韌,可制弓箭。銜蘆鴻:口銜着蘆葦的大雁。傳說大雁爲躲避對手,經常銜着蘆葦而飛。麻衣:這裏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髒肥大。屈窮: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窮:困。枯榮:賤貴。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氣發怒。天公:老天。看即:随即,轉眼。
賞析《野歌》在李賀的詩作中别具一格。詩的開頭兩句:“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
蘆鴻。”表象地看是寫仰天射鴻的高超射技,實際上是借此喻指詩人憑借出衆才華來到京都準備在應舉考試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詩人的文學才華,詩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詩人要射落的“鴻”是要折桂中舉。詩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繪出自己的理想宏願。事實上,憑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學家韓愈大爲賞識的文學才華,詩人要應試中舉猶如“仰天射落銜蘆鴻”一般,容易得手。可正在詩人躊躇滿志之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些嫉妒詩人才華的舉子,對他進行诽謗,說他父親名叫“晉肅”,“晉”與“進”同音,他應當避父親的名諱,不該參加禮部的考試,甚至有人攻擊他“輕薄”。這一意外的打擊使詩人無緣中舉,隻得懊惱地回到家鄉。
詩的三、四句“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詩人在理想與現實極度矛盾的情況下排解郁結在心頭的苦悶與悲憤的一種方式。一方面,遭讒落第,仕途受阻,詩人自然會産生沮喪、懊惱、悲怆之情,詩人自然會有不遇之感,有憤懑要發抒。另一方面,此時的詩人雖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銳氣,期望沖破困境,尋求光明未來。所以,他很快從頹唐中振作起來,如同在《開愁歌》中以“臨岐擊劍”、解衣贳酒、“壺中喚天”的狂放
方式抒發仕進受阻的激憤一樣,詩人以肥衣沖風、帶酒晚歌的灑脫方式表達對嫉妒、诽謗自己的可惡小人和聽信讒言、草率取士的禮部考官的極大憤慨。應該說,中舉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擊會越大,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憤慨也就越強烈。詩人這種特有的灑脫方式正是内心強烈憤慨的自然渲洩。不唯如此,“麻衣黑肥沖北風”中的“黑”與“北”二字也值得特别關注。“黑”字隐約給了詩人一種環境過于壓抑和陰森的感覺,“北”風讓詩人敏感于世風的炎涼,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壓抑和陰森的社會環境,面對如此炎涼的世風、冷漠的人情,詩人依然肥衣沖風、飲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憤激,其氣概何其慷慨豪邁!如此開懷暢飲,長時間縱情高歌,一個豪放、灑脫的詩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詩的五、六句“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是詩人不甘沉淪的自勉。盡管自己落第與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榮不等”)令人沮喪、懊惱,造成這種不公平命運的禮部考官(“天公”)理當受到責怪,然而詩人相信總有一天會“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挐雲”(《緻酒行》)。在他心目中,嚴冬過後終将是生機盎然的春天:“寒風又變爲春柳,條條看即煙蒙蒙。”他能夠樂觀自信
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贈陳商》)的詩句,迸發出施展抱負、實現理想的呼聲。正因爲詩人對光明未來充滿信心,因此他在遭讒落第回到家鄉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間)再次來到洛陽尋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長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謀取了奉禮郎一職,當上了從九品上的小京官,終于開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詩扣題叙事,前四句叙事,後四句抒懷。因事抒懷,叙事抒懷,緊密關聯。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鴻、肥衣沖風、飲酒高歌的形象描寫,有箭飛弦響、大雁哀鳴、北風呼嘯、詩人高歌繁多聲響的奏鳴渲染。抒懷之時有感歎不遇、不甘沉淪的内心表白,有寒風變春柳、枯柳籠輕煙的藝術遐思。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寫、聲響的渲染抒洩身受壓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強烈憤激,抒懷之時以内心的獨白、藝術的遐思表達出樂觀、自勉之情。憤激之中呈現出狂放、豪邁、灑脫的形象,自勉之時猶見積極用世、奮發有爲之志。這樣,詩人受壓抑但并不沉淪,雖憤激猶能自勉的情懷充溢在詩的字裏行間,讓人讀來爲之欣慰和感奮。
創作背景此詩當是青年詩人雖遭挫折但對社會還充滿希望時的真實心态,其寫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讒落第之後、長安任職
之前的時段爲宜。
作者簡介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隐稱爲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出自唐代李贺的《野歌》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译文及注释译文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看即:随即,转眼。
赏析《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
芦鸿。”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
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致酒行》)。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
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创作背景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
之前的时段为宜。
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