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7 01:19:41
出自宋代柳永的《蔔算子慢·江楓漸老》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引疏砧、斷續殘陽裏。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 脈脈人千裏。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侭無言、誰會憑高意。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賞析上阕寫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調,烘托出抑郁懷人的氛圍。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篇頭三句,乃登高所見。“敗紅”就是“漸老”的“江楓”,“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滿目”,則是舉楓樹、蕙草以概其餘,點出當時已是深秋時節了,整個畫面呈現紅和綠兩種時比色。不是鮮紅嫩綠,而是黯淡、憔悴的紅和綠。 “敗紅”和“衰翠”是對應上文的“江楓”和“汀蕙”:請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漸老”和“半凋”;所以還殘留一些凄凄慘慘的紅和稀稀疏疏的綠,“漸”和“半”意味正老、正凋,還将不斷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臨,正是幕秋天氣。”這是一幅大筆渲染、滿畫面的深秋楓黃圖,秋色極濃。在寫足秋色之後,睹此濃濃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現了,并點明了“暮秋”季節。“楚客”兩句,引用宋玉《九辯》悲秋之意,柳永曾宦遊于荊襄一帶古代楚地,故這裏自稱爲“
“楚客”;“登臨”補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見,并暗示主題。
“引疏砧,斷續殘陽裏。”寫所聞。深秋萬物衰敗,已讓人心生哀愁,何況在這“滿目敗紅衰翠”之中,耳中又聞這斷斷續續、稀稀朗朗的磁杵之聲,在殘陽中回蕩呢?古代婦女,在秋天到來時,便以磋杵杵搗,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所以在異地漂泊的行人,聽聞搗衣聲便生旅愁,這裏也是暗寓長期漂泊,“傷懷念遠”。“暮秋”是秋天将盡,“殘陽”則是一日将盡,都是“晚景”。對景難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傷懷念遠”的主旨。
“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濃重的秋聲秋色深深地觸動詩人的離情,接着“對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見所聞,啓下文的“傷懷念遠”,是對主旨的補充,說明這種“傷”和“念”并非偶然觸發,而是本來心頭有“恨”,才見景生“愁”。“舊恨”難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繼”。從寫景過渡到抒情、“新愁舊恨相繼”,此刻先後湧上心頭,這愁恨又是多麽的濃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寫出愁恨的緣由。
“脈脈人千裏。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脈脈”,化用《古詩十九首》:“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其字當作“哌哌”,相視之貌。(“脈”,繁體“作哌”,形近
而誤。)相視,就是我與她互相對望,也就是她懷念我,我也懷念她,因此接着才會有二、三句。“兩處風情”,從“脈脈”來;“萬重煙水”,從“千裏”來。細針密線,絲絲人扣。“念兩處風情”緊扣“脈脈”,“萬重煙水”與“千裏”呼應,繪出詞人與伊人遠隔千裏,山水重重,兩相懷念的情狀。一個“念”字,令作者懷人之情頓生層瀾。
“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雨歇”一句,不但寫出登臨時天氣的實況,而且點出是風吹雨打才使紅敗翠衰,補暮秋雨後之狀,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懷人之情讓這雨後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難消解。“望斷”句既是寫實,又是寓意。就寫實方面說,是講雨收雲散,天高氣朗,極目所見,惟有山嶺重疊連綿不斷。就寓意方面說,則是講那位“旦爲朝雲,暮爲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雲散雨收,此時也看不見了。“望斷翠峰十二”,也是徒然。巫山有十二峰,詩人常在詩中使用李唐神女的傳說。詞人在這裏暗中抒發了對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
“盡無言,誰會憑高意?”深進一層。“憑高”之意,無人可會,隻能默然無語。以“盡”字至“無言”之上,表達了詞人複雜深沉的情感無人能解,也無法自訴,使得作品的
情感更顯深進。“無言”、“誰會”更是緊扣上阕“脈脈人千裏”,表達了詞人無人與說的心情。無人與說,隻好把書信寄予千裏之人,然而“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既無人與說又千裏難寄,詞人的苦悶愈加深重了。
“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結尾兩句再深進兩層。第一層,既然此刻此處無人可訴,無人能會此情此意,那麽這“離腸萬種”,就隻有寫之寄于詞中。第二層,可是即使寫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一種無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轉中傾吐而出,增強了感染力。“歸雲”,此處意爲無乘歸去之雲的人托付鴻信。
此詞藝術上的特色主要是襯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轉往複的情思。詞的上片,取正襯的手法,以苦景寫悲懷,同時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觀的景物中去,以悲寫悲,渲染烘托出濃烈的悲苦氣氛;下片寫出了詞人感情上的波瀾起伏,采取了總起總收、間以分述的筆法,以使感情的抒發層層逼進,步步加深。
創作背景古代婦女,每逢秋季,就用磁杵搗練,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夫。所以他鄉作客的人,每聞石甚聲,就生旅愁。這裏也是暗喻長期漂泊, “傷懷念遠”之意。
作者簡介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
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羁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叙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出自宋代柳永的《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赏析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在写足秋色之后,睹此浓浓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
“楚客”;“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写所闻。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古代妇女,在秋天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暮秋”是秋天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脉”,繁体“作哌”,形近
而误。)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两处风情”,从“脉脉”来;“万重烟水”,从“千里”来。细针密线,丝丝人扣。“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天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深进一层。“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
情感更显深进。“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创作背景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磁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夫。所以他乡作客的人,每闻石甚声,就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喻长期漂泊, “伤怀念远”之意。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
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