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8 06:18:1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时光伴我久

出自唐代韋莊的《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

獨上小樓春欲暮,愁望玉關芳草路。消息斷,不逢人,卻斂細眉歸繡戶。坐看落花空歎息,羅袂濕斑紅淚滴。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評析

  這首詞寫思婦對征人的懷念。

  上片寫小摟遠望。一個“獨”字寫出她上樓并非爲了賞心,而是懷念遠人的表現;第二句寫出所望的地點是“玉關”,以顯示征人去地之遠。“芳草路”虛實相生,有芳草萋萋,王孫不歸的感歎。“消息”三句是“愁望”後的行動,表現了無可奈何的傷感。

  下片寫空閨歎息:望落花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潸然淚下,羅衣濕透。結末二句,是女主人公的特殊心理活動:千山萬水與征人相隔遙望,但自己卻未去過。妙在“不曾行”三字,她歸怨于不曾行千山萬水,故夢魂難覓。翻騰一筆,聲哀情苦。

  韋莊詞的一個很大的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而叙事性的特點是它的動作性。即以此詞爲例,寫一位閨中少婦思念遠方良人,不是如一般詞作者那樣靜止地以景物描寫烘托她的愁思離緒,而是動态地寫她此時此刻的行爲舉止,以此顯現她内心世界中紛亂的愁雲:她獨自走上小樓,眺望遠方的道路,未見人影而又怅然回到閨房之中。她寂寞地坐看着庭院中的落花,眼淚不覺又流了下來,沾濕了

了衣袖,滴濕了衣襟……這裏看到的不是一個靜态的畫面,而是一連串不斷變化着的動作。如果以此爲腳本,讓一位演員采表演,定然會作出幾個連續性的小品。而這種特點在其他同類題材的詞作中是比較少見的。

  下面沿着上下兩阕的順序進一步審視一下這首詞動作性描寫的特點:“獨上小樓”,似乎看到女主人上樓時倦慵的步履。此時春天将盡,柳絮飄綿,獨守空閨的少婦的缭亂春愁可以想見。她雙眉不展,癡癡地望着蜿蜒曲折地通向玉關的小路,路邊萋萋芳草益發引動了她念遠的情思。古詩雲:“春草兮萋萋,王孫兮不歸”;“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芳草天涯正是離恨的象征、盼歸的觸媒。然而路上看不到一個人影。遠方的消息仍是杳如黃鶴,于是她的希望又變成泡影,隻好鎖着眉頭,又悻悻地下樓回屋,盡管是錦帳繡簾也令人難耐難栖……這一阕中連用“上”“望”“逢”“斂”“歸”等五個動作性詞語,大家不僅看到她斂眉的愁容,也看到她來往的身影,透過容态身影略已窺見她寂寞的靈魂。

  下阕寫的是她“歸繡戶”後的情态和心迹,也仍然貫穿着動作性的特征,她坐看落花、空自歎息,羅袖掩面,淚珠頻滴。這裏連用“坐”“歎”“濕”“滴”四個動作性詞語寫出她的靜中之動,大家似

乎聽到她歎息的聲音,看到她久坐的身影,落花的飄零,淚珠的晶瑩。“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雖然寫的是女主人公“坐看落花”時的心理活動,但也仍然富有動作性的特征:從此地到玉關中間隔着萬水千山,我從未走過一次,即使入睡後夢魂想去尋找他,也因不識去路而不知該怎樣去尋覓。這裏也連用“行”“覓”二字,表明動作性特點也滲透于心理活動的描寫之中。這最後二句堪稱妙詞妙筆:白天未曾走過的路,夜間夢魂也無法去尋覓,這種推理好象具有邏輯的合理性;然而即使是白天作過的事,夢中怎麽能夠重複,這又顯出了這種推理的想當然性。詞人故意以這種帶有很大或必然性的推理來表現人物思遠的無可奈何的心情。她在夢中也不能與良人相會,這就更表現出她的孤獨和寂寞。

作者簡介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出自唐代韦庄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评析

  这首词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上片写小搂远望。一个“独”字写出她上楼并非为了赏心,而是怀念远人的表现;第二句写出所望的地点是“玉关”,以显示征人去地之远。“芳草路”虚实相生,有芳草萋萋,王孙不归的感叹。“消息”三句是“愁望”后的行动,表现了无可奈何的伤感。

  下片写空闺叹息:望落花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潸然泪下,罗衣湿透。结末二句,是女主人公的特殊心理活动:千山万水与征人相隔遥望,但自己却未去过。妙在“不曾行”三字,她归怨于不曾行千山万水,故梦魂难觅。翻腾一笔,声哀情苦。

  韦庄词的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而叙事性的特点是它的动作性。即以此词为例,写一位闺中少妇思念远方良人,不是如一般词作者那样静止地以景物描写烘托她的愁思离绪,而是动态地写她此时此刻行为举止,以此显现她内心世界中纷乱的愁云:她独自走上小楼,眺望远方的道路,未见人影而又怅然回到闺房之中。她寂寞地坐看着庭院中的落花,眼泪不觉又流了下来,沾湿了

了衣袖,滴湿了衣襟……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静态的画面,而是一连串不断变化着的动作。如果以此为脚本,让一位演员表演,定然会作出几个连续性的小品。而这种特点在其他同类题材的词作中是比较少见的。

  下面沿着上下两阕的顺序进一步审视一下这首词动作性描写的特点:“独上小楼”,似乎看到女主人上楼时倦慵的步履。此时春天将尽,柳絮飘绵,独守空闺的少妇的缭乱春愁可以想见。她双眉不展,痴痴地望着蜿蜒曲折地通向玉关的小路,路边萋萋芳草益发引动了她念远的情思。古诗云:“春草兮萋萋,王孙兮不归”;“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天涯正是离恨的象征、盼归的触媒。然而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远方的消息仍是杳如黄鹤,于是她的希望又变成泡影,只好锁着眉头,又悻悻地下楼回屋,尽管是锦帐绣帘也令人难耐难栖……这一阕中连用“上”“望”“逢”“敛”“归”等五个动作性词语,大家不仅看到她敛眉的愁容,也看到她来往的身影,透过容态身影略已窥见她寂寞的灵魂。

  下阕写的是她“归绣户”后的情态和心迹,也仍然贯穿着动作性的特征,她坐看落花、空自叹息,罗袖掩面,泪珠频滴。这里连用“坐”“叹”“湿”“滴”四个动作性词语写出她的静中之动,大家似

乎听到她叹息的声音,看到她久坐的身影,落花的飘零,泪珠的晶莹。“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虽然写的是女主人公“坐看落花”时的心理活动,但也仍然富有动作性的特征:从此地到玉关中间隔着万水千山,我从未走过一次,即使入睡后梦魂想去寻找他,也因不识去路而不知该怎样去寻觅。这里也连用“行”“觅”二字,表明动作性特点也渗透于心理活动的描写之中。这最后二句堪称妙词妙笔:白天未曾走过的路,夜间梦魂也无法去寻觅,这种推理好象具有逻辑的合理性;然而即使是白天作过的事,梦中怎么能够重复,这又显出了这种推理的想当然性。词人故意以这种带有很大或必然性的推理来表现人物思远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她在梦中也不能与良人相会,这就更表现出她的孤独和寂寞。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6093.html

上一篇: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