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1 07:38:0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海浪冲垮了心墙

出自唐代李白的《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四座醉清光,爲歡古來無。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風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譯文及注釋

譯文張公多有飄逸之興緻,我們一起共泛舟于沔城邊。時值秋季夜空陰月朗照,比之武昌也毫不遜色。座中諸君陶醉于清亮的光輝中,一意爲歡爲自古以來所無。郎官喜愛這裏的湖水,因此命名己郎官湖。諸君風流倜傥一如當年,英名将與大别山同存。

注釋⑴沔州:州治在今湖北武漢市漢陽。郎官湖:原名南湖,在今漢陽城内東南隅,明正德以後漸涸。⑵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⑶張謂:字正言,河南人,唐代詩人,時任尚書郎。夏口:即鄂州,今湖北漢口。⑷牧:州刺史。宰:縣令。杜公、王公名皆未詳。⑸練:白色的熟絹。⑹酹:以酒潑地。⑺鄭圃:指管城縣之李氏坡。管城唐時屬鄭州,故稱。⑻大别山:《元和郡縣志》江南道沔州漢陽縣:”魯山,一名大别山,在縣東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帶漢水。“在今湖北武漢市漢陽東北漢江西岸。⑼張公:指李白友人張謂。⑽武昌都:三國吳帝孫權改鄂縣(即今湖北省鄂城縣)置武昌,遷都于此。故言武昌都。⑾此山:即大别山。詩人泛舟南湖可望見大别山。

賞析

  小序一百五十

出自唐代李白的《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译文注释

译文张公多有飘逸之兴致,我们一起共泛舟于沔城边。时值秋季夜空阴月朗照,比之武昌也毫不逊色。座中诸君陶醉于清亮的光辉中,一意为欢为自古以来所无。郎官喜爱这里的湖水,因此命名己郎官湖。诸君风流倜傥一如当年,英名将与大别山同存。

注释⑴沔州:州治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郎官湖:原名南湖,在今汉阳城内东南隅,明正德以后渐涸。⑵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⑶张谓:字正言,河南人,唐代诗人,时任尚书郎。夏口:即鄂州,今湖北汉口。⑷牧:州刺史。宰:县令。杜公、王公名皆未详。⑸练:白色的熟绢。⑹酹:以酒泼地。⑺郑圃:指管城县之李氏坡。管城唐时属郑州,故称。⑻大别山:《元和郡县志》江南道沔州汉阳县:”鲁山,一名大别山,在县东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东北江西岸。⑼张公:指李白友人张谓。⑽武昌都:三国吴帝孙权改鄂县(即今湖北省鄂城县)置武昌,迁都于此。故言武昌都。⑾此山:即大别山。诗人泛舟南湖可望见大别山。

赏析

  小序一百五十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5894.html

上一篇: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私自整,红斜领,茜儿巾。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