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5 11:08:36
出自宋代詹玉的《長亭怨慢·重過中庵故園》
泛孤艇、東臯過遍。尚記當日,綠陰門掩。屐齒莓階,酒痕羅袖事何限。欲尋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約賞花人,别後總、風流雲散。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天涯夢短。想忘了,绮疏雕檻。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将晚。但數點紅英,猶記西園凄婉。譯文及注釋譯文我獨自泛一葉孤舟,駛遍田野荒地去尋訪他的故園。還記得當年,綠蔭将園門摭掩。我們一同尋訪遊覽,滿地苔藓都印下了我們木屐的齒印。那時賞心樂事真無限,縱情豪飲,任憑酒痕把衣袖濕遍,酒痕斑斑。如今想要尋覓以往的蹤迹。隻能空自感到惆怅和幽怨。昔日的百花園,已變成一片凄涼秋苑。從前共同賞花的友人,分别後全都風一樣流逝雲一樣消散了。流水悠悠遠遠,怎知流水之外,是紛亂的群山,可友人比那亂山還更遠。料想他獨處天涯,歸夢何其短暫,想是早已忘掉故鄉的绮窗雕欄。擡望眼,所見到的隻是斜陽冉冉。撫着高大的樹木,歎息自己的年華已晚。隻有數點落下的紅英,還在眷戀着凄婉的庭院。
注釋長亭怨慢:詞牌名。南宋音樂家、文學家姜夔自度曲,調屬“中呂宮”。或作“長亭怨”。雙片九十七字,前片六仄韻,後片五仄韻。中庵:所指何人不詳。孤艇:孤單的
的小船。東臯:指中庵寓居之地,泛指田野或高地。臯:水邊的高地。當日:昔日,從前。綠陰:亦作“綠蔭”。綠色的樹蔭。屐齒:木屐底部前後各二齒,可踏雪踏泥。莓階:長滿青苔的台階。酒痕:沾染上酒滴的痕迹。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成秋苑:用唐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梨花落盡成秋苑”詩句。風流雲散:風吹過,雲飄散,蹤迹全消。比喻人飄零離散。绮疏雕檻:指窗戶上雕飾花紋。绮疏:指雕刻成空心花紋的窗戶。雕檻:猶雕欄。冉冉:一作“苒苒”。斜陽:傍晚西斜的太陽。喬木:高大的樹木。《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年華:年歲;年紀。紅英:紅花。南唐李煜《采桑子》詞:“亭前春逐紅英盡。”凄婉:悲涼婉轉;哀傷。
鑒賞這首詞爲記事感懷之作,寫重過故友舊園時的複雜心緒,流露了對往事的無限依戀和因時光荏苒而産生的遲暮之感。王沂孫一改填詞用典多慣例,這首詞用典極少,文辭稍顯簡淡的情感曲折跌宕,用語波峭起折,也堪稱一首佳作。
“泛孤艇、東臯過遍。”寫重訪中庵故園。扣準本題。“孤艇”,詞人孤身一人重遊,流落出訪故地的落寞。“東臯過遍”之“遍”字說明作者足迹遍至東臯,留連徘徊。烘托出情境。詞人對此地蘊
含深情,此次特地前來追尋舊遊之地。照下文“欲尋前迹”,足見發端伊始,雖入手擒題,卻并非一覽無餘。曲意直筆,頗耐人尋味。
“尚記當日”點明下文是對往昔的追憶。“綠陰門掩”,表明當日中庵園林的清幽,景境宜人而訪者少。“屐齒莓苔”,指遊覽之事:“酒痕羅袖”,是講宴樂的。正所謂“事何限”表明事情的範圍。而“記當日”指時間。昔日中庵園林的清幽無限與當日交遊、樂事的欣愉雅緻相互生發映襯,給人印象頗佳。
“欲尋前迹,空惆怅,成秋苑”。筆鋒轉至眼前。履舊迹,尋前蹤。一切皆已渺然。舊日舞台歌榭,已雨打風吹去。怡人春光。亦複化爲令人惆怅的一片秋色。鬥轉星移,世事滄桑。““欲尋前迹”本應接在“東臯過遍”之後,詞人卻把它置于“尚記當日”後面,是一種騰挪之法。這種利用“時間差”的寫法,造成今昔的強烈對比,和筆勢上的波峭回環之感。詞人同時還輔以不同的景緻和虛實相生的描寫,進一步加強了這種對比。昔之歡遊,“綠陰”、“莓苔”的春色點染,樂景獨好;今之蕭條,一片“秋苑”的悲秋筆墨,哀感十足。昔日之樂何其樂,此時之哀何其哀矣。追憶昔遊是出于想象,本是虛寫。用了“屐齒莓苔”、“酒痕羅袖”的具體可感的細節,變得曆曆可見,
足見詞人對昔遊的懷戀之深。重遊尋迹,望故園蕭條迹渺,感慨無窮,卻将萬端感慨凝爲“空惆怅”一語,用“成秋苑”的寫意筆墨,世間滄桑都言盡,寓不盡之意于象外言外,極爲空靈,此正是碧山過人之筆。“空惆怅”感發于中庵園林的今昔相比,和與故人流散之哀,故而下啓“自約”數句。“自約賞花後,别後總,風流雲散”兩句寫出故人之離散。以風雲流散變幻飄渺不定之姿,寫人間别離,妥貼空靈而凄美可感。“總”字遙合于“孤”,寫盡人去園空,形單影隻相别久矣之感。孤寂的情懷和惆怅的眼睛。貫穿于故園之憶,之尋的過程,非常傳神,是詞人精心提煉的效果。
“水遠”二字起頭,于奇峭中透視常理,寫法非常獨特,不落俗套。于叙情之處,戛然收束,寓情于景,讓人體味個人情改,頗爲曲折。“水遠”在景緻上是遙應“泛孤艇”之所見。上片歇拍将故人離散的實事,幻爲一片風流雲散。“水遠”則是緊承其命脈而來。卻以山高水遠進一步渲染離散之實。故人的萍蹤渺然蒼茫裏,更加反托出詞人懷念之情的悠深纏綿。又以“怎知”“卻是”的虛字進一步勾勒,歐陽修《踏莎行》有“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之句,正是水遠,表意渾厚。
“亂山尤遠”。則知水遠山長在前人筆下,超
越自身美感,象征着天各一方的深沉的意蘊。這三句在淡墨無華中,具有渾厚的藝術感染力。在層層遞進之中,融進了詞人多少懷戀和傷離之情。“天涯夢短”,以“短”狀夢,精警峭拔。是承上啓下之轉折,它承前反扣山長水遠的天涯隔阻,束後則點出天涯未歸之人的處境。“想忘了、绮疏雕檻”。“绮疏雕檻”,中庵園林的亭台樓榭。“想忘了”是體貼故人遲遲不歸之婉辭。夢短路遙,是一種叫人割舍不斷的痛苦無奈。短夢溝不通花花天涯的阻隔,使故人無可憑依。因而顯見詞人對故人的同情的了解。
“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将晚。”再折回眼前之景,收束全詞。它上承過故園的各種感懷,曆層層曲折,極自然地以眼前景作結,正寫出詞人的情感變化。叙寫的景色蕭然:一片斜陽晚照、數點殘花映紅。“望不盡,冉冉斜陽”由周邦彥《蘭陵王·柳》中的“斜陽苒苒春無極”名句而稍加變動。
“春無極”改爲“望不盡”極寫中庵故園眼前秋苑的無限蕭條。“春”“望”之變,與“重過”故園的題旨相扣。“撫喬木、年華将晚。”《世說新語·言語》載:桓溫北伐,前種之樹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條,泣然流淚。“冉冉斜陽”所描繪的日暮黃昏之景,使人易生蒼涼遲暮
之感。“望不盡”,更引出對人生的渺長和惆怅的反思。“撫喬木、年華将晚”進一步渲染此情此景。詞中将這種遲暮之悲由外圍、外景、外物引向内心深處,使之情景生發,彙融成爲绮麗中帶悲壯、淡遠中寓蒼涼的意蘊渾厚的意境。使人意感橫生,情景交加,在煙霭蒼茫之處,感慨則紛至皆來。但數點紅英。猶記西園凄婉:在斜晖脈脈的中庵故園裏,隻有幾點殘存的紅英,經曆了風風雨雨的洗劫,目睹滄海桑田的變換,在由極或到極衰的轉換中,也定是凄怆已極吧。對人、對花,皆是如此。
全詞筆調傷感凄涼,意境空靈高遠,怨怅之情溢滿字間,哀婉動人。
創作背景此詞是作者重遊友人故園的懷舊之作。此詞題爲“重過中庵故園”,舊注以爲中庵系元曲家劉敏中。劉敏中號中庵,有《中庵樂府》。但劉敏中乃由金入元者,據其他作品和其他史料看,似與王沂孫無關。故此中庵究屬何人,有待詳考。
作者簡介詹玉(生卒年不詳)字可大,號天遊,古郢(今湖北)人。至元間曆除翰林應奉、集賢學士,爲桑哥黨羽。桑歌敗,爲崔劾罷(見《元史。崔傳》)。著有《天遊詞》一卷。主要作品有《齊天樂·送童甕天兵後歸杭》《漢宮春》《桂枝香》《多麗》《三姝媚》《渡江雲》等。
出自宋代詹玉的《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独自泛一叶孤舟,驶遍田野荒地去寻访他的故园。还记得当年,绿荫将园门摭掩。我们一同寻访游览,满地苔藓都印下了我们木屐的齿印。那时赏心乐事真无限,纵情豪饮,任凭酒痕把衣袖湿遍,酒痕斑斑。如今想要寻觅以往的踪迹。只能空自感到惆怅和幽怨。昔日的百花园,已变成一片凄凉秋苑。从前共同赏花的友人,分别后全都风一样流逝云一样消散了。流水悠悠远远,怎知流水之外,是纷乱的群山,可友人比那乱山还更远。料想他独处天涯,归梦何其短暂,想是早已忘掉故乡的绮窗雕栏。抬望眼,所见到的只是斜阳冉冉。抚着高大的树木,叹息自己的年华已晚。只有数点落下的红英,还在眷恋着凄婉的庭院。
注释长亭怨慢:词牌名。南宋音乐家、文学家姜夔自度曲,调属“中吕宫”。或作“长亭怨”。双片九十七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五仄韵。中庵:所指何人不详。孤艇:孤单的
的小船。东皋:指中庵寓居之地,泛指田野或高地。皋:水边的高地。当日:昔日,从前。绿阴:亦作“绿荫”。绿色的树荫。屐齿:木屐底部前后各二齿,可踏雪踏泥。莓阶:长满青苔的台阶。酒痕:沾染上酒滴的痕迹。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成秋苑:用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梨花落尽成秋苑”诗句。风流云散:风吹过,云飘散,踪迹全消。比喻人飘零离散。绮疏雕槛:指窗户上雕饰花纹。绮疏:指雕刻成空心花纹的窗户。雕槛:犹雕栏。冉冉:一作“苒苒”。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乔木:高大的树木。《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年华:年岁;年纪。红英:红花。南唐李煜《采桑子》词:“亭前春逐红英尽。”凄婉:悲凉婉转;哀伤。
鉴赏这首词为记事感怀之作,写重过故友旧园时的复杂心绪,流露了对往事的无限依恋和因时光荏苒而产生的迟暮之感。王沂孙一改填词用典多惯例,这首词用典极少,文辞稍显简淡的情感曲折跌宕,用语波峭起折,也堪称一首佳作。
“泛孤艇、东皋过遍。”写重访中庵故园。扣准本题。“孤艇”,词人孤身一人重游,流落出访故地的落寞。“东皋过遍”之“遍”字说明作者足迹遍至东皋,留连徘徊。烘托出情境。词人对此地蕴
含深情,此次特地前来追寻旧游之地。照下文“欲寻前迹”,足见发端伊始,虽入手擒题,却并非一览无余。曲意直笔,颇耐人寻味。
“尚记当日”点明下文是对往昔的追忆。“绿阴门掩”,表明当日中庵园林的清幽,景境宜人而访者少。“屐齿莓苔”,指游览之事:“酒痕罗袖”,是讲宴乐的。正所谓“事何限”表明事情的范围。而“记当日”指时间。昔日中庵园林的清幽无限与当日交游、乐事的欣愉雅致相互生发映衬,给人印象颇佳。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笔锋转至眼前。履旧迹,寻前踪。一切皆已渺然。旧日舞台歌榭,已雨打风吹去。怡人春光。亦复化为令人惆怅的一片秋色。斗转星移,世事沧桑。““欲寻前迹”本应接在“东皋过遍”之后,词人却把它置于“尚记当日”后面,是一种腾挪之法。这种利用“时间差”的写法,造成今昔的强烈对比,和笔势上的波峭回环之感。词人同时还辅以不同的景致和虚实相生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对比。昔之欢游,“绿阴”、“莓苔”的春色点染,乐景独好;今之萧条,一片“秋苑”的悲秋笔墨,哀感十足。昔日之乐何其乐,此时之哀何其哀矣。追忆昔游是出于想象,本是虚写。用了“屐齿莓苔”、“酒痕罗袖”的具体可感的细节,变得历历可见,
足见词人对昔游的怀恋之深。重游寻迹,望故园萧条迹渺,感慨无穷,却将万端感慨凝为“空惆怅”一语,用“成秋苑”的写意笔墨,世间沧桑都言尽,寓不尽之意于象外言外,极为空灵,此正是碧山过人之笔。“空惆怅”感发于中庵园林的今昔相比,和与故人流散之哀,故而下启“自约”数句。“自约赏花后,别后总,风流云散”两句写出故人之离散。以风云流散变幻飘渺不定之姿,写人间别离,妥贴空灵而凄美可感。“总”字遥合于“孤”,写尽人去园空,形单影只相别久矣之感。孤寂的情怀和惆怅的眼睛。贯穿于故园之忆,之寻的过程,非常传神,是词人精心提炼的效果。
“水远”二字起头,于奇峭中透视常理,写法非常独特,不落俗套。于叙情之处,戛然收束,寓情于景,让人体味个人情改,颇为曲折。“水远”在景致上是遥应“泛孤艇”之所见。上片歇拍将故人离散的实事,幻为一片风流云散。“水远”则是紧承其命脉而来。却以山高水远进一步渲染离散之实。故人的萍踪渺然苍茫里,更加反托出词人怀念之情的悠深缠绵。又以“怎知”“却是”的虚字进一步勾勒,欧阳修《踏莎行》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之句,正是水远,表意浑厚。
“乱山尤远”。则知水远山长在前人笔下,超
越自身美感,象征着天各一方的深沉的意蕴。这三句在淡墨无华中,具有浑厚的艺术感染力。在层层递进之中,融进了词人多少怀恋和伤离之情。“天涯梦短”,以“短”状梦,精警峭拔。是承上启下之转折,它承前反扣山长水远的天涯隔阻,束后则点出天涯未归之人的处境。“想忘了、绮疏雕槛”。“绮疏雕槛”,中庵园林的亭台楼榭。“想忘了”是体贴故人迟迟不归之婉辞。梦短路遥,是一种叫人割舍不断的痛苦无奈。短梦沟不通花花天涯的阻隔,使故人无可凭依。因而显见词人对故人的同情的了解。
“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再折回眼前之景,收束全词。它上承过故园的各种感怀,历层层曲折,极自然地以眼前景作结,正写出词人的情感变化。叙写的景色萧然:一片斜阳晚照、数点残花映红。“望不尽,冉冉斜阳”由周邦彦《兰陵王·柳》中的“斜阳苒苒春无极”名句而稍加变动。
“春无极”改为“望不尽”极写中庵故园眼前秋苑的无限萧条。“春”“望”之变,与“重过”故园的题旨相扣。“抚乔木、年华将晚。”《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前种之树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泣然流泪。“冉冉斜阳”所描绘的日暮黄昏之景,使人易生苍凉迟暮
之感。“望不尽”,更引出对人生的渺长和惆怅的反思。“抚乔木、年华将晚”进一步渲染此情此景。词中将这种迟暮之悲由外围、外景、外物引向内心深处,使之情景生发,汇融成为绮丽中带悲壮、淡远中寓苍凉的意蕴浑厚的意境。使人意感横生,情景交加,在烟霭苍茫之处,感慨则纷至皆来。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在斜晖脉脉的中庵故园里,只有几点残存的红英,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劫,目睹沧海桑田的变换,在由极或到极衰的转换中,也定是凄怆已极吧。对人、对花,皆是如此。
全词笔调伤感凄凉,意境空灵高远,怨怅之情溢满字间,哀婉动人。
创作背景此词是作者重游友人故园的怀旧之作。此词题为“重过中庵故园”,旧注以为中庵系元曲家刘敏中。刘敏中号中庵,有《中庵乐府》。但刘敏中乃由金入元者,据其他作品和其他史料看,似与王沂孙无关。故此中庵究属何人,有待详考。
作者简介詹玉(生卒年不详)字可大,号天游,古郢(今湖北)人。至元间历除翰林应奉、集贤学士,为桑哥党羽。桑歌败,为崔劾罢(见《元史。崔传》)。著有《天游词》一卷。主要作品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汉宫春》《桂枝香》《多丽》《三姝媚》《渡江云》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