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棘其欲,遹追来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02:46:0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良辰不负美景

出自先秦的《大雅·文王有聲》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甯,遹觀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豐。文王烝哉!

築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後烝哉!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後維翰。王後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

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蔔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譯文及注釋

譯文文王有着好聲望,如雷貫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甯,終見功成國運昌。文王真個是明王!受命于天我文王,有這武功氣勢旺。舉兵攻克那崇國,又建豐邑真漂亮。文王真個是明王!挖好城壕築城牆,作邑般配實在棒。不貪私欲品行正,用心盡孝爲周邦。君王真個是明王!文王功績自昭彰,猶如豐邑那垣牆。四方諸侯來依附,君王主幹是棟梁。君王真個是明王!豐水奔流向東方,大禹功績不可忘。四方諸侯來依附,大王樹立好榜樣。大王真個是明王!落成離宮鎬京旁,在西方又在東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沒人不服我周邦。大王真個是明王!占蔔我王求吉祥,定都鎬京好地方。依靠神龜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頌揚。武王真個是明

明王!豐水邊上杞柳壯,武王任重豈不忙?留下治國好策略,庇蔭子孫把福享。武王真個是明王!

注釋遹(yù):陳奂《詩毛氏傳疏》:“全詩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爲發語之詞。《說文》……引詩‘欥求厥甯’。從欠曰,會意,是發聲。當以欥爲正字,曰、聿、遹三字皆假借字。”烝(zhēng):《爾雅》釋“烝”爲“君”。又陸德明《經典釋文》引韓詩雲:“烝,美也。”可知此詩中八用“烝”字皆爲歎美君主之詞。于崇:“于”本作“邘”,古邘國,故地在今河南沁陽。崇爲古崇國,故地在今陝西戶縣,周文王曾讨伐崇侯虎。豐:故地在今陝西西安沣水西岸。淢(xù):假借爲“洫”,即護城河。棘(jí):陸德明《經典釋文》作“亟”,《禮記》引作“革”。按段玉裁《古十七部諧聲表》,棘、亟、革同在第一部,是其音義通,此處皆爲“急”義。王後:第三、四章之“王後”同指周文王。有人将其釋爲“周武王”,誤。公:同“功”。濯(zhuó):本義是洗滌,引申有“光大”義。翰:主幹。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辟(bì):陳奂《詩毛氏傳疏》認爲當依《經典釋文》别義釋爲“法”。鎬(hào):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國都,故地在今陝西西安沣水以東的昆明池北

岸。辟廱(bì yōnɡ):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禮奏樂的離宮。無思不服:王引之《經傳釋詞》雲:“無思不服’,無不服也。思,語助耳。”宅:劉熙《釋名》釋“宅”爲“擇”,指擇吉祥之地營建宮室。“宅”是乇聲字,與“擇”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芑(qǐ):同“杞”。芑、杞都是己聲字,古音同部,故杞爲本字,芑是假借字,應釋爲杞柳。仕:毛傳釋“仕”爲“事”,古通用。

鑒賞

  這首詩的主旨,前人多有闡述。清代學者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已經透露出西周開國君主文王、武王的業績所起的繼往開來的作用。在周族的漫長艱苦曆程中,最早是周始祖後稷被封于有邰(在今陝西武功),至十代孫公劉由有邰遷到豳(在今陝西邠縣),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又從豳遷到岐山(在今陝西岐山),都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在文王、武王父子兩代,文王繼承前代的功業,當了“西伯”,殷纣王分庭抗禮的地步,爲滅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周武王秉承父志,又進一步擴展勢力,再建都于鎬京,終于完成了滅殷的統一大業。西周王朝建立之後,周武王的子孫面臨的是如何鞏固基業的問題。《文王有聲》末章說:“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诒厥孫謀,以燕翼子。”正點明了這個要害問題,可謂是畫龍點

睛之筆。

  這首詩在藝術表現上也有它的特色,可供借鑒:

  (一)按時間先後順序謀篇布局。周文王、周武王同是西周開國的君主,但他們是父子兩代,一前一後不容含混,因之全詩共八章,前四章寫周文王遷豐,後四章寫周武王營建鎬京,讀之次序井然。詩題《文王有聲》是套用《詩經》的慣例,用詩的開頭第一句,但也很好體現出周武王的功業是由其父周文王奠定基礎的。

  (二)同寫遷都之事,文王遷豐、武王遷鎬,卻又各有側重。“言文王者,偏曰伐崇‘武功’,言武王者,偏曰‘鎬京辟廱’,武中寓文,文中有武。不獨兩聖兼資之妙,抑亦文章幻化之奇,則更變中之變矣!”(方玉潤語)

  (三)叙事與抒情結合,使全詩成爲歌功頌德的傑作。前四章寫周文王遷都于豐,有“既伐于崇,作邑于豐”、“築城伊淢,作豐伊匹”、“王公伊濯,維豐之垣”等詩句,叙事中寓抒情。後四章寫周武王遷鎬京,有“豐水東注,維禹之績”、“鎬京辟廱,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考蔔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等詩句,也是叙事中寓抒情。特别是全詩八章,每章五句的最後一句皆以單句贊詞煞尾,贊美周文王是“文王烝哉”、“文王烝哉”、“王後烝哉”、“王後烝哉”,贊美周武

王是“皇王烝哉”、“皇王烝哉”、“武王烝哉”、“武王烝哉”,使感情抒發得更強烈,可謂别開生面。

  (四)巧妙運用比興手法,加強詩的形象感染力。如第四章“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後維翰”四句,是以豐邑城垣之堅固象征周文王的屏障之牢固。第八章“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二句,是以豐水岸邊杞柳之繁茂象征周武王能培植人才、使用人才。

  (五)全詩用韻也富于變化。每章的前四句用韻,或者是句句用韻,如第一章聲、聲、甯、成葉耕部韻;或者是隔句用韻,如第二章功、豐葉東部韻,第四章垣、翰葉元部韻,第五章績、辟葉錫部韻,第八章仕、子葉之部韻;或者是兩句一換韻,如第三章淢、匹葉質部韻,欲、孝葉幽部韻,第六章廱、東葉東部韻,北、服葉職部韻,第七章王、京葉陽部韻,正、成葉耕部韻。又每章最後一句以“哉”字結尾,是使用遙韻。

創作背景

  大雅·文王之聲》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後遷豐、遷鎬京之事,又最後一章點出“诒厥孫謀,以燕翼子”,這“子孫”當是周成王、周康王,所以可把此詩産生的時代确定在成、康之際。

出自先秦的《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译文注释

译文文王有着好声望,如雷贯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宁,终见功成国运昌。文王真个是明王!受命于天我文王,有这武功气势旺。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丰邑真漂亮。文王真个是明王!挖好城壕筑城墙,作邑般配实在棒。不贪私欲品行正,用心尽孝为周邦。君王真个是明王!文王功绩自昭彰,犹如丰邑那垣墙。四方诸侯来依附,君王主干是栋梁。君王真个是明王!丰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四方诸侯来依附,大王树立好榜样。大王真个是明王!落成离宫镐京旁,在西方又在东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没人不服我周邦。大王真个是明王!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依靠神龟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武王真个是明

明王!丰水边上杞柳壮,武王任重岂不忙?留下治国好策略,庇荫子孙把福享。武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遹(yù):陈奂《诗毛氏传疏》:“全诗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为发语之词。《说文》……引诗‘欥求厥宁’。从欠曰,会意,是发声。当以欥为正字,曰、聿、遹三字皆假借字。”烝(zhēng):《尔雅》释“烝”为“君”。又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云:“烝,美也。”可知此诗中八用“烝”字皆为叹美君主之词。于崇:“于”本作“邘”,古邘国,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崇为古崇国,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周文王曾讨伐崇侯虎。丰: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淢(xù):假借为“洫”,即护城河。棘(jí):陆德明《经典释文》作“亟”,《礼记》引作“革”。按段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棘、亟、革同在第一部,是其音义通,此处皆为“急”义。王后: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有人将其释为“周武王”,误。公:同“功”。濯(zhuó):本义是洗涤,引申有“光大”义。翰:主干。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辟(bì):陈奂《诗毛氏传疏》认为当依《经典释文》别义释为“法”。镐(hào):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国都,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以东的昆明池北

岸。辟廱(bì yōnɡ):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礼奏乐的离宫。无思不服: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无思不服’,无不服也。思,语助耳。”宅:刘熙《释名》释“宅”为“择”,指择吉祥之地营建宫室。“宅”是乇声字,与“择”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芑(qǐ):同“杞”。芑、杞都是己声字,古音同部,故杞为本字,芑是假借字,应释为杞柳。仕:毛传释“仕”为“事”,古通用

鉴赏

  这首诗的主旨,前人多有阐述。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已经透露出西周开国君主文王、武王的业绩所起的继往开来的作用。在周族的漫长艰苦历程中,最早是周始祖后稷被封于有邰(在今陕西武功),至十代孙公刘由有邰迁到豳(在今陕西邠县),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又从豳迁到岐山(在今陕西岐山),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文王、武王父子两代,文王继承前代的功业,当了“西伯”,殷纣王分庭抗礼的地步,为灭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武王秉承父志,又进一步扩展势力,再建都于镐京,终于完成了灭殷的统一大业。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周武王的子孙面临的是如何巩固基业的问题。《文王有声》末章说:“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正点明了这个要害问题,可谓是画龙点

睛之笔。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它的特色,可供借鉴: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谋篇布局。周文王、周武王同是西周开国的君主,但他们是父子两代,一前一后不容含混,因之全诗共八章,前四章写周文王迁丰,后四章写周武王营建镐京,读之次序井然。诗题《文王有声》是套用《诗经》的惯例,用诗的开头第一句,但也很好体现出周武王的功业是由其父周文王奠定基础的。

  (二)同写迁都之事,文王迁丰、武王迁镐,却又各有侧重。“言文王者,偏曰伐崇‘武功’,言武王者,偏曰‘镐京辟廱’,武中寓文,文中有武。不独两圣兼资之妙,抑亦文章幻化之奇,则更变中之变矣!”(方玉润语)

  (三)叙事与抒情结合,使全诗成为歌功颂德的杰作。前四章写周文王迁都于丰,有“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王公伊濯,维丰之垣”等诗句,叙事中寓抒情。后四章写周武王迁镐京,有“丰水东注,维禹之绩”、“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等诗句,也是叙事中寓抒情。特别是全诗八章,每章五句的最后一句皆以单句赞词煞尾,赞美周文王是“文王烝哉”、“文王烝哉”、“王后烝哉”、“王后烝哉”,赞美周武

王是“皇王烝哉”、“皇王烝哉”、“武王烝哉”、“武王烝哉”,使感情抒发得更强烈,可谓别开生面。

  (四)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加强诗的形象感染力。如第四章“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四句,是以丰邑城垣之坚固象征周文王的屏障之牢固。第八章“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二句,是以丰水岸边杞柳之繁茂象征周武王能培植人才使用人才。

  (五)全诗用韵也富于变化。每章的前四句用韵,或者是句句用韵,如第一章声、声、宁、成叶耕部韵;或者是隔句用韵,如第二章功、丰叶东部韵,第四章垣、翰叶元部韵,第五章绩、辟叶锡部韵,第八章仕、子叶之部韵;或者是两句一换韵,如第三章淢、匹叶质部韵,欲、孝叶幽部韵,第六章廱、东叶东部韵,北、服叶职部韵,第七章王、京叶阳部韵,正、成叶耕部韵。又每章最后一句以“哉”字结尾,是使用遥韵。

创作背景

  大雅·文王之声》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后迁丰、迁镐京之事,又最后一章点出“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这“子孙”当是周成王、周康王,所以可把此诗产生时代确定在成、康之际。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匪棘其欲,遹追来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4387.html

上一篇: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