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9 19:45:57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亏克利

出自魏晉吳隐之的《酌貪泉》

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譯文及注釋

譯文古人傳言此泉水,一飲就生貪婪心。試使夷齊飲此水,終當不改清廉心。

注釋據《晉書·良吏傳》記載,當時派到廣州去當刺史的皆多貪贓黩貨,廣州官府衙門賄賂公行,貪污成風。晉安帝時,朝廷欲革除嶺南弊政,便派吳隐之出任廣州刺史。吳隐之走馬上任,離廣州三十裏地的石門(在今廣東省南海縣西北),這裏有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可是,這泉水竟名之曰“貪泉”。當地傳說,即使清廉之士,一飲此水,就會變成貪得無厭之人。歃(shà):用嘴吸取。懷:思,想念。千金:錢财多,形容人的貪婪。夷齊:指伯夷、叔齊。他們是商代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爲避讓君位,兩人逃往周國。周武王出兵東征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齊谏阻未成。周取代商統治天下後,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隐于首陽山”,被公認爲道德高尚的典範。

鑒賞

  廣州在晉代時還很偏僻,加之當時南方多瘴氣,古人視爲畏途。但又因爲廣州靠山臨海,自古盛産奇珍異寶,到這裏來“撈一票”的人也大有人在。據《晉書·良吏傳》記載,當時派到廣州去當刺史的皆多貪贓黩貨,廣州官府衙門賄賂公行,貪污成風。晉安帝時,朝廷欲革除嶺

嶺南弊政,便派吳隐之出任廣州刺史。吳隐之走馬上任,路過廣州三十裏地的石門(在今廣東省南海縣西北),這裏有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這泉水名之曰“貪泉”。當地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即使清廉之士,一飲此水,就會變成貪得無厭之人。吳隐之來到清泉邊,深有感觸地對身邊親人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他酌泉賦詩言志,成爲我國詩歌史上一段動人的佳話。

  吳隐之這首詩前兩句先陳述由來已久的傳說:古人說這貪泉水,誰飲了它,心裏就要産生牟取千金的貪欲。歃(shà),歃,以口微吸也,是說隻喝一點,極言其少,千金,極言錢财多。懷,思也,思得千金,便是貪。“一”與“千”對照,強化貪泉之貪。隻喝一口,便貪圖千金,多喝幾口,不用說更貪得無厭。這傳說在他心裏引起了疑問:事情真會這樣嗎?他想起了曆史上兩位視富貴如浮雲的高士——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和叔齊。人世間的大富大貴莫過于帝王的寶座了。可是,這兄弟倆互相推讓。孤竹君死後,按照遺囑要叔齊繼承王位,可是叔齊卻堅決要讓位于兄長伯夷。伯夷避而不受,出奔于外。叔齊仍不肯登位,也出走了,結果兄弟倆爲了互相推讓王位,都逃離了孤竹國。天底下最大的富貴他們竟然棄之如

敝屣。想到這裏,吳隐之在詩的後二句深深感歎道:這貪泉水啊,試教伯夷叔齊來飲,我相信他們終不會改變自己的高尚思想和情操的。貪與廉取決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的确與是否飲用貪泉無關

  吳隐之終不相信這古老傳說,不相信貪泉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他勇敢地酌貪泉而飲了,準備迎接即将來臨的考驗。詩的後二句,他是借伯夷叔齊自比,表示自己清廉爲政的決心。

  吳隐之這首述志詩,不事雕琢,直抒胸臆,言簡意赅,古樸動人。更可貴的是作者言行一緻,他在廣州任上數年,果然沒有因飲了貪泉而變成貪官。《晉書》上說他“及在州,清操逾厲,常食不過菜及幹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始不易。”由于他整饬綱紀,以身作則,廣州風氣大爲改觀。皇帝诏書嘉獎他“處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錯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是一位難能可貴的清官。後來他離開廣州北歸,行囊蕭蕭,船艙空空。回到家中,數畝小宅,茅屋簡陋。當時著名将領劉裕賜贈車牛,并要爲他建造住宅,都被他謝絕了。一生清廉,始終不渝,一代良吏,名垂青史。

創作背景

  晉安帝時吳隐之去廣州出任刺史路過石門“貪泉”,小憩時酌其飲之,并即興賦下該詩。

作者簡介

吳隐之(?—414),字處默,

東晉濮陽鄄城人,生當東晉後期。曾任中書侍郎,左衛将軍,廣州刺史等職,官至度支尚書,著名廉吏。

出自魏晋吴隐之的《酌贪泉》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译文及注释

译文古人传言此泉水,一饮就生贪婪心。试使夷齐饮此水,终当不改清廉心。

注释据《晋书·良吏传》记载,当时派到广州去当刺史的皆多贪赃黩货,广州官府衙门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晋安帝时,朝廷欲革除岭南弊政,便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吴隐之走马上任,离广州三十里地的石门(在今广东省南海县西北),这里有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可是,这泉水竟名之曰“贪泉”。当地传说,即使清廉之士,一饮此水,就会变成贪得无厌之人。歃(shà):用嘴吸取。怀:思,想念。千金:钱财多,形容人的贪婪。夷齐:指伯夷叔齐。他们是商代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为避让君位,两人逃往周国。周武王出兵东征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谏阻未成。周取代商统治天下后,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被公认为道德高尚的典范。

鉴赏

  广州在晋代时还很偏僻,加之当时南方多瘴气,古人视为畏途。但又因为广州靠山临海,自古盛产奇珍异宝,到这里来“捞一票”的人也大有人在。据《晋书·良吏传》记载,当时派到广州去当刺史的皆多贪赃黩货,广州官府衙门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晋安帝时,朝廷欲革除岭

岭南弊政,便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吴隐之走马上任,路过广州三十里地的石门(在今广东省南海县西北),这里有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这泉水名之曰“贪泉”。当地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即使清廉之士,一饮此水,就会变成贪得无厌之人。吴隐之来到清泉边,深有感触地对身边亲人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他酌泉赋诗言志,成为我国诗歌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吴隐之这首诗前两句先陈述由来已久的传说:古人说这贪泉水,谁饮了它,心里就要产生牟取千金的贪欲。歃(shà),歃,以口微吸也,是说只喝一点,极言其少,千金,极言钱财多。怀,思也,思得千金,便是贪。“一”与“千”对照,强化贪泉之贪。只喝一口,便贪图千金,多喝几口,不用说更贪得无厌。这传说在他心里引起了疑问:事情真会这样吗?他想起了历史上两位视富贵如浮云的高士——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人世间的大富大贵莫过于帝王的宝座了。可是,这兄弟俩互相推让。孤竹君死后,按照遗嘱要叔齐继承王位,可是叔齐却坚决要让位于兄长伯夷。伯夷避而不受,出奔于外。叔齐仍不肯登位,也出走了结果兄弟俩为了互相推让王位,都逃离了孤竹国。天底下最大的富贵他们竟然弃之如

敝屣。想到这里,吴隐之在诗的后二句深深感叹道:这贪泉水啊,试教伯夷叔齐来饮,我相信他们终不会改变自己的高尚思想和情操的。贪与廉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的确与是否饮用贪泉无关

  吴隐之终不相信这古老传说,不相信贪泉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他勇敢地酌贪泉而饮了,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考验。诗的后二句,他是借伯夷叔齐自比,表示自己清廉为政的决心。

  吴隐之这首述志诗,不事雕琢,直抒胸臆,言简意赅,古朴动人。更可贵的是作者言行一致,他在广州任上数年,果然没有因饮了贪泉而变成贪官。《晋书》上说他“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由于他整饬纲纪,以身作则,广州风气大为改观。皇帝诏书嘉奖他“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是一位难能可贵的清官。后来他离开广州北归,行囊萧萧,船舱空空。回到家中,数亩小宅,茅屋简陋。当时著名将领刘裕赐赠车牛,并要为他建造住宅,都被他谢绝了。一生清廉,始终不渝,一代良吏,名垂青史。

创作背景

  晋安帝时吴隐之去广州出任刺史路过石门“贪泉”,小憩时酌其饮之,并即兴赋下该诗。

作者简介

吴隐之(?—414),字处默,

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当东晋后期。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4169.html

上一篇: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