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2 21:28:07
出自唐代李白的《越女詞五首》
長幹吳兒女,眉目豔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吳兒多白皙,好爲蕩舟劇。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斷肝腸。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譯文及注釋譯文長幹裏吳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嬌豔可比明月。木屐上那雙不穿襪子的腳,細白如霜。
吳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蕩田的遊戲。投去含情的目光,擲去春心,折來鮮花嘲弄行路客。
若耶溪中采蓮的少女,見到行客,唱着歌兒把船劃回。嘻笑着藏入荷花叢,假裝怕羞不出來。
東陽那兒有個白皙如玉的女孩,會稽這兒有個劃木船的情郎。看那明月高懸未落,平白地愁斷肝腸。
鏡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潔白如雪。新妝蕩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兩絕。
注釋長幹:地名,浙江北部一帶。吳:吳地,今長江下遊江蘇南部。兒女:此指女兒。鴉頭襪:即叉頭襪。吳兒:此指吳地女子。劇:遊戲。賣眼:王琦注:“賣眼,即楚《騷》‘目成’之意。梁武帝《子夜歌》:‘賣眼操長袖,含笑留上客。’”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南。棹歌:劃船時所唱之歌。東陽:唐縣名。即今浙江金華市。素舸:木船。
。白地:猶俚語所謂“平白地”。鏡湖:一名鑒湖、慶湖,在今浙江紹興市會稽山北麓,周圍三百裏若耶溪北流入于鏡湖。景:同“影”。
賞析第一首詩寫吳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愛與穿着的異樣。首句的“長幹”是地名。王琦注雲:“建邺南五裏有山岡,其間平地,吏民雜居,號長幹。”但應當指出,此詩隻是借用此語,以“長幹”代指一般的“吏民雜居”的裏巷,以區别于名門貴宅,其作用僅在于說明“吳兒女”的身份是普通民間女子而非達官望族的貴婦與閨秀,不必拘泥。“眉目豔星月”形容女子眉清目朗,比星月還要美麗。“豔星月”是豔于星月,即比星星月亮還明朗可愛之意。“眉目”與“星月”對舉,在理解上要分開,實際是說秀眉若彎月,眼似明星的意思,語言十分洗煉精确。後兩句寫女子穿着的特殊。她們竟光着腳丫穿着木屐,連雙襪子也沒有穿。一雙素足裸露于外,膚色哲白,若霜雪一般。展是木制鞋,中國自晉代時女子便已穿用木屐了。《晉書·五行志》:“初作屐者,婦人頭圓,男子頭方,圓者順之義,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婦人屐乃頭方,與男無别。則知古婦人亦著屐也。”可見李詩中所寫是實景。
第二首詩寫吳越女子天真活潑的姿态及調皮賣俏的開放型性格。大意是說,吳地的
女子皮膚白嫩,她們都愛好做蕩舟這種遊樂。蕩舟之時,她們還不時地朝水面上往來船隻中的客人眉目傳情暗送秋波,或者拿着折來的花枝向對方調侃戲谑。四句小詩把吳地女郎姣好的容貌和活潑開朗的性格描繪得栩栩如生。“賣眼”就是遞眼神,俗語謂之飛眼,是年青女子向人傳達情意的一種表示,這裏用來表現吳地女子活潑潑辣的性格,很生動傳神。
第三首詩所寫則是另一種性格的勞動婦女。耶溪即若耶溪,唐時在越,州會稽縣南。這位在若耶溪上采撷蓮藕的女子與前一首詩中的吳兒大不相同,當她看見别的船上的客人時便唱着歌掉轉船頭,伴随着歡樂的歌聲将小船劃入荷花叢中,并假裝怕羞似的不再出來。這位女子性格内向,雖然也懷有春心,卻把這種情感深藏在内心,有點羞羞答答的。但其内心蕩漾的春潮還是無法全部掩飾住的,詩人早已窺破其内心的隐秘,否則怎能寫出“佯羞不出來”的詩句呢?“佯羞”二字極精彩,将少女欲看青年男子又羞澀不好意思的心理與情态刻畫得惟妙惟肖。透過這兩個字,仿佛可以看到在密密層層的荷花叢中,那位采蓮的姑娘正從荷花荷葉的縫隙中偷偷地窺視着客人。鮮豔的花朵與美人的臉龐相互映襯,這和諧美妙的景象真令人魂夢心醉。于此可以看出,這首小詩雖很淺白,
但蘊味卻很隽永。
第四首詩寫一對素不相識的青年男女一見鍾情,互相傾慕,又無緣接近,難以傾述衷腸的怅恨。這裏的“東陽”、“會稽”均是地名。東陽唐時屬婺州(今浙江東陽),會稽屬越州(今浙江紹興),二地相距起碼在一百公裏以上。詩人在這裏寫出這兩個地名無非是說這一對小青年素昧平生,原來并不相識,不必拘泥理解爲東陽的姑娘遇到了會稽的小夥。“白地”是當時俚語,今天依然沿用于民間,即“平白地”,無緣無故的意思。全詩大意是說,一位膚色白淨的姑娘與一位蕩着白色小舟的小夥子不期而遇,二人一見鍾情,眉來眼去中似乎有許多心曲要傾吐,但因天色尚早,無由進行交談幽會,不禁現出肝腸欲斷,非常焦急的神色。“月未堕”是明月在天,可望而不可即之意。還應指出,李白在此詩中爲何偏偏拈出“東陽”、“會稽”這兩個地名呢?這可能與他化用前人詩意有關。王琦認爲李白此詩由謝靈運《東陽溪中贈答》二詩中化出,是有道理的。謝詩其一曰:“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明月在雲間,迢迢不可得。”其二曰:“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但問情若何,月就雲中堕。”無論從詞語的相同還是從意境的相似,都可以看出李白此詩确是由這兩首詩概括點化而出。
第五首詩寫越女
顧影自憐的嬌媚姿态。唐時鏡湖在會稽、山陰兩縣交界處,如今此湖已不複存在。詩的大意說,鏡湖的水面澄澈,如皎潔的月光,耶溪地方的姑娘皮膚潔白,似晶瑩的霜雪。穿着新妝的姑娘在明淨澄清的水面上蕩舟戲耍,那婀娜妩媚的倩影倒映在水間,顯得更加嬌妖可愛;那明淨的湖水中滉漾着美的身影,增添了無限的色彩與情趣。人因水而更美,水因人而益清,相得益彰,這種情景不正是所謂的“兩奇絕”嗎?把人和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襯,構成一副美麗動人的藝術畫面,确實可謂是“别有情緻”的。
這五首小詩雖總題名爲越女詞,但所詠實非一時一地之事,當是詩人初遊吳越時所見的幾個情景的個别記錄。因吳越疆域毗連,自然地理狀貌與民情風俗相似,而且這五首小詩的形式與語言風格亦頗相近,故統而言之也未嘗不可。還應指出,五首詩選擇的角度不同,塑造的人物性格各異,但組合在一起卻可以給人一個總的印象,即吳越女子相貌美麗,膚色皙白,性格淳真開朗,樸素大方。她們摯愛人生,熱烈大膽地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眉目豔星月”的“吳兒女”也好,“賣眼擲春心”的“吳兒”也好,“佯羞不出來”的“采蓮女”也好,都能給讀者留下很強烈的印象。在表現方法上,作者善用白描的
筆法,抓住帶有特征的景物和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細節,寥寥數語便勾畫出一個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筆墨很洗煉簡潔。語言方面自然流暢,毫無雕琢板滞之感,清新可愛。
創作背景據詹锳著《李白詩文系年》考證,在天寶元年(742年),李白“春夏間居東魯,旋攜妻子入會稽,與道士吳筠隐于剡中。”觀詩中所說“長幹吳兒女”“吳兒多白皙”之句,都涉及吳地,而且這兩首詩又都被列在前邊,故其遊曆路線當是由吳入越的。從泰山下來遊吳越到會稽正當循此路線,故可以認爲此組詩當作于是年。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越女词五首》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干里吴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脚,细白如霜。
吴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荡田的游戏。投去含情的目光,掷去春心,折来鲜花嘲弄行路客。
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东阳那儿有个白皙如玉的女孩,会稽这儿有个划木船的情郎。看那明月高悬未落,平白地愁断肝肠。
镜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新妆荡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两绝。
注释长干:地名,浙江北部一带。吴:吴地,今长江下游江苏南部。儿女:此指女儿。鸦头袜:即叉头袜。吴儿:此指吴地女子。剧:游戏。卖眼:王琦注:“卖眼,即楚《骚》‘目成’之意。梁武帝《子夜歌》:‘卖眼操长袖,含笑留上客。’”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棹歌:划船时所唱之歌。东阳:唐县名。即今浙江金华市。素舸:木船。
。白地:犹俚语所谓“平白地”。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今浙江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围三百里若耶溪北流入于镜湖。景:同“影”。
赏析第一首诗写吴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首句的“长干”是地名。王琦注云:“建邺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吏民杂居,号长干。”但应当指出,此诗只是借用此语,以“长干”代指一般的“吏民杂居”的里巷,以区别于名门贵宅,其作用仅在于说明“吴儿女”的身份是普通民间女子而非达官望族的贵妇与闺秀,不必拘泥。“眉目艳星月”形容女子眉清目朗,比星月还要美丽。“艳星月”是艳于星月,即比星星月亮还明朗可爱之意。“眉目”与“星月”对举,在理解上要分开,实际是说秀眉若弯月,眼似明星的意思,语言十分洗炼精确。后两句写女子穿着的特殊。她们竟光着脚丫穿着木屐,连双袜子也没有穿。一双素足裸露于外,肤色哲白,若霜雪一般。展是木制鞋,中国自晋代时女子便已穿用木屐了。《晋书·五行志》:“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子头方,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则知古妇人亦著屐也。”可见李诗中所写是实景。
第二首诗写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大意是说,吴地的
女子皮肤白嫩,她们都爱好做荡舟这种游乐。荡舟之时,她们还不时地朝水面上往来船只中的客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或者拿着折来的花枝向对方调侃戏谑。四句小诗把吴地女郎姣好的容貌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卖眼”就是递眼神,俗语谓之飞眼,是年青女子向人传达情意的一种表示,这里用来表现吴地女子活泼泼辣的性格,很生动传神。
第三首诗所写则是另一种性格的劳动妇女。耶溪即若耶溪,唐时在越,州会稽县南。这位在若耶溪上采撷莲藕的女子与前一首诗中的吴儿大不相同,当她看见别的船上的客人时便唱着歌掉转船头,伴随着欢乐的歌声将小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似的不再出来。这位女子性格内向,虽然也怀有春心,却把这种情感深藏在内心,有点羞羞答答的。但其内心荡漾的春潮还是无法全部掩饰住的,诗人早已窥破其内心的隐秘,否则怎能写出“佯羞不出来”的诗句呢?“佯羞”二字极精彩,将少女欲看青年男子又羞涩不好意思的心理与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透过这两个字,仿佛可以看到在密密层层的荷花丛中,那位采莲的姑娘正从荷花荷叶的缝隙中偷偷地窥视着客人。鲜艳的花朵与美人的脸庞相互映衬,这和谐美妙的景象真令人魂梦心醉。于此可以看出,这首小诗虽很浅白,
但蕴味却很隽永。
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这里的“东阳”、“会稽”均是地名。东阳唐时属婺州(今浙江东阳),会稽属越州(今浙江绍兴),二地相距起码在一百公里以上。诗人在这里写出这两个地名无非是说这一对小青年素昧平生,原来并不相识,不必拘泥理解为东阳的姑娘遇到了会稽的小伙。“白地”是当时俚语,今天依然沿用于民间,即“平白地”,无缘无故的意思。全诗大意是说,一位肤色白净的姑娘与一位荡着白色小舟的小伙子不期而遇,二人一见钟情,眉来眼去中似乎有许多心曲要倾吐,但因天色尚早,无由进行交谈幽会,不禁现出肝肠欲断,非常焦急的神色。“月未堕”是明月在天,可望而不可即之意。还应指出,李白在此诗中为何偏偏拈出“东阳”、“会稽”这两个地名呢?这可能与他化用前人诗意有关。王琦认为李白此诗由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二诗中化出,是有道理的。谢诗其一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其二曰:“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何,月就云中堕。”无论从词语的相同还是从意境的相似,都可以看出李白此诗确是由这两首诗概括点化而出。
第五首诗写越女
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唐时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如今此湖已不复存在。诗的大意说,镜湖的水面澄澈,如皎洁的月光,耶溪地方的姑娘皮肤洁白,似晶莹的霜雪。穿着新妆的姑娘在明净澄清的水面上荡舟戏耍,那婀娜妩媚的倩影倒映在水间,显得更加娇妖可爱;那明净的湖水中滉漾着美的身影,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情趣。人因水而更美,水因人而益清,相得益彰,这种情景不正是所谓的“两奇绝”吗?把人和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艺术画面,确实可谓是“别有情致”的。
这五首小诗虽总题名为越女词,但所咏实非一时一地之事,当是诗人初游吴越时所见的几个情景的个别记录。因吴越疆域毗连,自然地理状貌与民情风俗相似,而且这五首小诗的形式与语言风格亦颇相近,故统而言之也未尝不可。还应指出,五首诗选择的角度不同,塑造的人物性格各异,但组合在一起却可以给人一个总的印象,即吴越女子相貌美丽,肤色皙白,性格淳真开朗,朴素大方。她们挚爱人生,热烈大胆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眉目艳星月”的“吴儿女”也好,“卖眼掷春心”的“吴儿”也好,“佯羞不出来”的“采莲女”也好,都能给读者留下很强烈的印象。在表现方法上,作者善用白描的
笔法,抓住带有特征的景物和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细节,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个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笔墨很洗炼简洁。语言方面自然流畅,毫无雕琢板滞之感,清新可爱。
创作背景据詹锳著《李白诗文系年》考证,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春夏间居东鲁,旋携妻子入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观诗中所说“长干吴儿女”“吴儿多白皙”之句,都涉及吴地,而且这两首诗又都被列在前边,故其游历路线当是由吴入越的。从泰山下来游吴越到会稽正当循此路线,故可以认为此组诗当作于是年。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