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文辟公,锡兹祉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7 06:02:4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猫言深林

出自先秦的《周頌·烈文》

烈文辟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無封靡于爾邦,維王其崇之。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譯文及注釋

譯文有功有德衆諸侯,天賜你們莫大福。給我恩惠也無量,子孫長保此福祥。莫在你國鑄大錯,一心尊崇周君王。感念你們立大功,繼續立功又弘揚。國強莫過有賢才,四方才會來歸降。先祖偉大在美德,諸君應當爲榜樣。先王典範永不忘!

注釋烈:武功。一說“光明”。文:文德。辟(bì)公:指助祭諸侯。錫(cì):賜。茲:此。祉(zhǐ):福。惠:愛。一說“順”。無疆:無窮。保:守住。封:大。靡(mí):累,罪惡。一說“封”指專利斂财,“靡”指奢侈。崇:立。一說“尊重”。戎:大。繼序:繼承祖業。序,通“叙”,業。皇:光大。競:強。一說“争”。維:于。訓:服從。一說“效”。不(pī):通“丕”,大。百辟(bì):衆諸侯。刑:通“型”,效法,模範。於(wū)乎:歎詞。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鑒賞

  《周頌·烈文》對諸侯具有安撫與約束的雙重作用。全詩共十三句,不分章,可按安撫與約束之意分爲兩層:前四句和後九句。前四句是以贊揚諸侯的赫赫功績來達到安撫的目的。

。這種贊揚可以說臻于極緻:不僅賜予周王福祉,而且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無窮。助祭的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來助祭本身就是一種殊榮,而祭祀時周王肯定其功績,感謝其爲建立、鞏固周政權所作的努力,使諸侯在祭壇前如英雄受勳,榮耀非常,對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但是,周王爲君臨四海的天子,對諸侯僅有安撫,隻讓諸侯懷感激之情是不夠的,他還必須對諸侯加以約束,使諸侯生敬畏之心。後九句以“無”領起,這個“無”通“毋”,釋“不要”,爲具強烈感情色彩的祈使詞,使文氣從贊揚急轉爲指令,文意則由安撫轉爲約束。七句中用了兩個這樣的“無”,以斷然的語氣,訓誡諸侯必須遵從;“百辟其刑之”,更是必須效法先王的明确訓令;而“前王不忘”似乎隻是訓誡諸侯不要忘記先王之德,卻又隐含不要忘記先王曾伐滅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輔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亂,即不要忘記周王室具有掃蕩摧毀一切敵對勢力的雄威。

  後九句的指令、訓戒,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傳·昭公七年》:“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故《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段

話中所說的君臣名分,與《周頌·烈文》這首詩所表達的完全一緻。後者雖然沒有點出“君臣”二字,含義卻更加深刻:諸侯的功績再大,也不過是盡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這麽做下去;周王的號令諸侯,乃是行君臨天下的威權,并将綿延至子孫萬代。

創作背景

  在武王革命中助戰的諸侯受到分封,同時也享有周王室祭祀先王時助祭的政治待遇,《周頌·烈文》便是這種情況的一個記錄。《毛詩序》說:“《烈文》,成王即政,諸侯助祭也。”其作者可能是周成王姬誦或周公姬旦。

出自先秦的《周颂·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译文注释

译文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注释烈:武功。一说“光明”。文:文德。辟(bì)公:指助祭诸侯。锡(cì):赐。兹:此。祉(zhǐ):福。惠:爱。一说“顺”。无疆:无穷。保:守住。封:大。靡(mí):累,罪恶。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崇:立。一说“尊重”。戎:大。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皇:光大。竞:强。一说“争”。维:于。训:服从。一说“效”。不(pī):通“丕”,大。百辟(bì):众诸侯。刑:通“型”,效法,模范。於(wū)乎: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鉴赏

  《周颂·烈文》对诸侯具有安抚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全诗共十三句,不分章,可按安抚与约束之意分为两层:前四句和后九句。前四句是以赞扬诸侯的赫赫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

。这种赞扬可以说臻于极致: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而且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而祭祀时周王肯定其功绩,感谢其为建立、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使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但是,周王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只让诸侯怀感激之情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诸侯生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领起,这个“无”通“毋”,释“不要”,为具强烈感情色彩的祈使词,使文气从赞扬急转为指令,文意则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用了两个这样的“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百辟其刑之”,更是必须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之德,却又隐含不要忘记先王曾伐灭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

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点出“君臣”二字,含义却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这么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

创作背景

  在武王革命中助战的诸侯受到分封,同时也享有周王室祭祀先王时助祭的政治待遇,《周颂·烈文》便是这种情况的一个记录。《毛诗序》说:“《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其作者可能是周成王姬诵或周公姬旦。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烈文辟公,锡兹祉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1895.html

上一篇: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