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3 12:19:0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风月酌酒

出自宋代葉夢得的《水調歌頭·秋色漸将晚》

秋色漸将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斜。爲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鬓雙華。徙倚望滄海,天淨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譯文及注釋

譯文秋色日漸變濃,金黃的菊花傳報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戶深深掩映在菊花叢中,小路盤山而上,曲折傾斜。詢問山公到底有什麽心事, (原來是不忍心)坐看時光輕易流逝而雙鬓花白。在太湖邊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麗的彩霞。追憶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卻毫無建樹。歸來後重新打掃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卻恨悲涼的秋風不時吹起,南歸的大雁緩緩地飛行在雲間,哀怨的胡笳聲和邊馬的悲鳴聲交織在一起。誰能像東晉謝安那樣,談笑間就撲滅了胡人軍馬揚起的塵沙。

注釋秋色漸将晚,霜信報黃花。:暮秋景物漸呈蒼老深暗之色,菊花開時報來了将要降霜的信息。黃花,指菊花。小窗低戶:指簡陋的房屋。微路,小路。敧(qī)斜:傾斜,歪斜。山翁:《晉書·山簡傳》載山簡好酒易醉。作者借以自稱。何事:爲什麽。坐看:空看、徒歡。流年:指流逝的歲月。拚(pàn判) 卻

卻:甘願。華:同花,指在閑居中空白了鬓發。徙(xǐ)倚:徘徊,流連不去。滄海:此指臨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時居汴山,在太湖南岸。平昔:往日。遍:這裏是“走遍”的意思。天涯,天邊,喻平生飄蕩之遠。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寫辭官歸隐家園。化用晉代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三徑,庭院間的小路。據晉代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記載,西漢末,王莽專權,兖州刺史蔣诩辭官歸裏,院中辟有三徑,隻與求仲、羊仲往來。後來遂以“三徑”作爲隐士居所之稱。松竹,代指山林隐居處,含有貞節自持之意。三徑:王莽專權時,兖州刺史蔣诩辭宮回家,于園中辟三徑,惟與求仲、羊仲往來。後常用三徑喻隐居生活。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笳。:這裏化用三國時魏國蔡琰《悲憤詩》。“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嘤嘤!”悲風,悲涼的秋風。冉冉,指大雁緩緩飛行的樣子。新雁,指最初南歸之雁。邊馬,指邊地的軍馬。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種樂器。此處指軍中的號角。誰似東山老,談笑淨胡沙:化用李白《永王東巡歌》中的“但用東山謝安石,爲君談笑淨胡沙”。胡沙。指代胡人發動的戰争。

賞析

  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後寫的作品。夢得随高宗南渡,

陳戰守之策,抗擊金兵,深得高宗親重。紹興初,被起爲江東安撫大使,曾兩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總四路漕計,以給饋饷,軍用不乏,諸将得悉力以戰,阻截金兵向江南進攻。高宗聽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嶽飛、張憲被冤殺,主戰派受到迫害,夢得被調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府,使他遠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爲,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強敵壓境,邊馬悲鳴,痛感流年輕度,白發徒增,很想東山再起,殲滅敵軍,但卻已經力不從心,思欲效法前賢謝安而不可得了。因寫此詞,抒發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對時局的憂慮。

  上片起首四句先寫晚年生活的環境和樂趣。秋色已深,菊花開放,霜降來臨,詞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處,小路盤山蜿蜒而上。這是一幅山居圖景,清麗而幽靜。下面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寫自己生活的樂趣:若問我爲什麽就白白地看着那風月流逝,毫不顧及雙鬓已經斑白?我會回答是因爲留戀如滄海般遼闊美麗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雲霞,明媚絢爛。

  下片寫自己的生活和老來的懷抱。飄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現在回到家裏,掃淨已荒蕪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園。詞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悅和安慰,所以筆下的家園也顯得十分靜谧、優美。

但在那個國土淪喪,河山破碎的時代,一個胸懷抱國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終老于隐居的山林呢?“卻恨”三句,筆鋒一轉,在隐居之後,詞人卻時常聽到“悲風時起”,這悲風是自然界之風,更是人間悲風,南宋朝廷苟安求和,不願力戰敵人,前線頻傳戰敗消息,對他來說,也就是“悲風”。再看到歸雁南飛,金兵南下,憤怒之火又在胸中燒起,所以句首着一“恨”字,力敵千鈞,傾注了詞人的滿腔憂憤。這種愛國激情,使他對自己不能像謝安那樣從容破敵感到有愧于國家,也對南宋将無良才感到深深的憂慮。雖然退居且願一享隐居之樂,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計,時刻關注前線,所以一首抒寫晚年懷抱之詞就表現得感情激越、悲涼、慷慨,充滿了愛國憂民之情。

賞析二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叙平生、抒寫情懷的詞。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悲憤之情和對國事擔憂。

  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以寫景爲主,兼寓流年虛度的慨歎。

  “秋色漸将晚,霜信報黃花。”詞的第一個字“秋”,點明時序,是泛指。然後再具體寫秋色。“晚”字是形象的說法,它既不是“來得晚”的意思,也不是确指“晚上”,而是由“老”引伸出來的含意。意思是說,暮秋的景物漸漸地呈現出蒼老深暗的顔色了。伴随深秋而

來的,自然是凜冽的冰霜,以及那“顔色隻從霜後好,不知人世有春風”性本高潔的菊花,即詞裏所說的黃花。黃花開,霜降至。

  “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小窗低戶”形容房屋簡陋,敧斜即傾斜的意思。這兩句是說,簡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黃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傾斜的小路。這裏既寫出了環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門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腸。

  “爲間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鬓雙華。”“爲”在這裏作助詞用,沒有實在意義。山翁指晉代山簡,”這裏作者以山簡自比。拚卻是甘願的意思。這裏有反潔意,是說“難道甘願”。雙鬓華:指年事已高,兩鬓生霜。它與上邊的“霜信報黃花”有着巧妙的内在聯系。前者寫秋色将晚,後者寫人近晚年。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問”字,說明他不甘寂寞,時時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幹些什麽呢?白白地看着年華輕易逝去,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國難當頭,我能甘心服老嗎?

  “徙倚望滄海,天淨水明霞”。這一句真實地記錄了他經過反複的思考後此刻的開闊心境。徙倚是留連徘徊的意思。滄海即大海,作者以謝安自比,明顯地表達了他對謝安不甘示蕪的小路,觀賞觀賞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弱、泛海東還的退隐之志的仰慕與追求。“天淨水

明霞”則是眼前美景的寫照,以此襯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确的人生追求之後的開闊心胸:如秋天長空那樣純淨,如霞映水中那樣明麗。這短短的幾個字,看似平平淡淡,内容卻實實在在。既寫了體現詩詞形象的人,又寫了水天明淨的景;既寫了流連徘徊的貌,又寫了泛濫于内心深處的情。情中見景,景中含情,可謂渾然一體了。

  下片直抒胸懷。寫雖然在家閑居,卻對國事深懷忡忡憂心,自恨不能爲國建功立業。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響板敲來,铿然有聲,抒發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飄遊而無所成就的自責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空飄蕩,遍天涯”既顯示了他的謙謹胸懷,又委婉地傳達出他企望重操舊業、再立新功的心聲。

  “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寫的是閑居生活的無聊小事。作者寫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掃掃荒蕪的小路,觀賞觀賞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閑自在,實則這絕不是他心甘情願的。

  “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茄。”悲風指凄厲的寒風。卻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風”之前加上“卻恨”,強化了詞人的情感波瀾,即由怅惘不安進而憤憤不平了。爲什麽?因爲冉冉飛翔于白雲之間的新雁帶來了敵人侵擾的消息,邊境很不安甯啊!胡茄是漢

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帶的管樂器,其音悲涼。作者用眼前悲風、新雁、戰地邊馬、胡茄組接的凄清圖景,烘托邊地悲涼的戰争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國事,爲敵人的入侵騷擾而憂心忡忡的心緒便于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記叙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展示。

  “誰似東山老,談笑淨胡沙。”這一句大筆淋漓,一語見雄傑。東山在浙江上虞縣西南,謝安早年隐居在這裏。又臨安、金陵均有東山,也是謝安遊憩之地。所以後人稱謝安爲東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風沙時起的塞外。靜胡沙是使邊塞安甯的意思,這裏指的是消滅敵人。這裏借用李白《永王東巡歌》裏“但用東山謝安石,爲君談笑靜胡沙”的詩意抒寫自己的報國情懷。“誰似東山老”兩句,既是說,在當今時代,沒有人能像謝安那樣,指揮若定地殲滅敵人,也是說自己不能像謝安那樣,“談笑靜胡沙”作者運用反潔語氣,長聲仰歎,既是精忠報國的宣言,也是對腐朽朝廷的憤怒控告!讀來氣勢磅礴,聲情并壯,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創作背景

  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卞山後寫的作品高宗聽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夢得被調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府,使他遠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爲,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因寫此詞,

抒發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對時局的憂慮。

作者簡介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第,曆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爲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後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爲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出自宋代叶梦得的《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译文注释

译文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注释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黄花,指菊花。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微路,小路。敧(qī)斜:倾斜,歪斜。山翁:《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作者借以自称。何事:为什么。坐看:空看、徒欢。流年:指流逝的岁月。拚(pàn判) 却

却:甘愿。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徙(xǐ)倚:徘徊,流连不去。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平昔:往日。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辞官归隐家园。化用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庭院间的小路。据晋代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后来遂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宫回家,于园中辟三径,惟与求仲、羊仲往来。后常用三径喻隐居生活。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这里化用三国时魏国蔡琰《悲愤诗》。“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悲风,悲凉的秋风。冉冉,指大雁缓缓飞行的样子。新雁,指最初南归之雁。边马,指边地的军马。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种乐器。此处指军中的号角。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化用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胡沙。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

赏析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

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秋色已深,菊花开放,霜降来临,词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处,小路盘山蜿蜒而上。这是一幅山居图景,清丽而幽静。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生活的乐趣:若问我为什么就白白地看着那风月流逝,毫不顾及双鬓已经斑白?我会回答是因为留恋如沧海般辽阔美丽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绚烂。

  下片写自己的生活和老来的怀抱。飘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现在回到家里,扫净已荒芜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词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悦和安慰所以笔下的家园也显得十分静谧、优美。

但在那个国土沦丧,河山破碎的时代,一个胸怀抱国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终老于隐居的山林呢?“却恨”三句,笔锋一转,在隐居之后,词人却时常听到“悲风时起”,这悲风是自然界之风,更是人间悲风,南宋朝廷苟安求和,不愿力战敌人,前线频传战败消息,对他来说,也就是“悲风”。再看到归雁南飞,金兵南下,愤怒之火又在胸中烧起,所以句首着一“恨”字,力敌千钧,倾注了词人的满腔忧愤。这种爱国激情,使他对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从容破敌感到有愧于国家,也对南宋将无良才感到深深的忧虑。虽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赏析二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叙平生、抒写情怀的词。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和对国事担忧。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写景为主,兼寓流年虚度的慨叹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词的第一个字“秋”,点明时序,是泛指。然后再具体写秋色。“晚”字是形象的说法,它既不是“来得晚”的意思,也不是确指“晚上”,而是由“老”引伸出来的含意。意思是说,暮秋的景物渐渐地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了。伴随深秋而

来的,自然是凛冽的冰霜,以及那“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性本高洁的菊花,即词里所说的黄花。黄花开,霜降至。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小窗低户”形容房屋简陋,敧斜即倾斜的意思。这两句是说,简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黄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倾斜的小路。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门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肠。

  “为间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为”在这里作助词用,没有实在意义。山翁指晋代山简,”这里作者以山简自比。拚却是甘愿的意思。这里有反洁意,是说“难道甘愿”。双鬓华: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它与上边的“霜信报黄花”有着巧妙的内在联系。前者写秋色将晚,后者写人近晚年。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问”字,说明他不甘寂寞,时时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着年华轻易逝去,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国难当头,我能甘心服老吗?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这一句真实地记录了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后此刻的开阔心境。徙倚是留连徘徊的意思。沧海即大海,作者以谢安自比,明显地表达了他对谢安不甘示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弱、泛海东还的退隐之志的仰慕与追求。“天净水

明霞”则是眼前美景的写照,以此衬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确的人生追求之后的开阔心胸:如秋天长空那样纯净,如霞映水中那样明丽。这短短的几个字,看似平平淡淡,内容却实实在在。既写了体现诗词形象的人,又写了水天明净的景;既写了流连徘徊的貌,又写了泛滥于内心深处的情。情中见景,景中含情,可谓浑然一体了。

  下片直抒胸怀。写虽然在家闲居,却对国事深怀忡忡忧心,自恨不能为国建功立业。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响板敲来,铿然有声,抒发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飘游而无所成就的自责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空飘荡,遍天涯”既显示他的谦谨胸怀,又委婉地传达出他企望重操旧业、再立新功的心声。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的是闲居生活的无聊小事。作者写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闲自在,实则这绝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茄。”悲风指凄厉的寒风。却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风”之前加上“却恨”,强化了词人的情感波澜,即由怅惘不安进而愤愤不平了。为什么?因为冉冉飞翔于白云之间的新雁带来了敌人侵扰的消息,边境很不安宁啊!胡茄是汉

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的管乐器,其音悲凉。作者用眼前悲风、新雁、战地边马、胡茄组接的凄清图景,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心绪便于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记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展示。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这一句大笔淋漓,一语见雄杰。东山在浙江上虞县西南,谢安早年隐居在这里。又临安、金陵均有东山,也是谢安游憩之地。所以后人称谢安为东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风沙时起的塞外。静胡沙是使边塞安宁的意思,这里指的消灭敌人。这里借用李白《永王东巡歌》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诗意抒写自己的报国情怀。“谁似东山老”两句,既是说,在当今时代,没有人能像谢安那样,指挥若定地歼灭敌人,也是说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谈笑静胡沙”作者运用反洁语气,长声仰叹,既是精忠报国的宣言,也是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告!读来气势磅礴,声情并壮,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卞山后写的作品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因写此词,

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作者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1213.html

上一篇:起舞属公公莫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