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5 03:00:14
出自南北朝沈約的《詠新荷應诏》
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微根才出浪,短幹未搖風。甯知寸心裏,蓄紫複含紅!鑒賞荷花是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蓮、芙蕖,古時也稱爲芙蓉。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素來爲詩人墨客們所贊頌,用以自喻和他喻。此詩即是其中的一首。
詩的一、二句以議論入題,針對人們因荷花是草卉而輕賤它的心理而發。天池,本謂神話中的瑤池。此詩是“應诏”之作,故這裏“天池”應指皇宮内的荷池。兩句意謂荷花雖爲草卉之物,但其有幸植根天子之池,自與其他山澤中的草卉身份不同,也更易受人們的注目。
三、四句轉入詠物本題,細緻而微地描繪荷花的初生水面,應題“新荷,二字。荷的根莖最初細瘦如鞭,俗稱蓮鞭。蓮鞭上有節,能向上抽出葉子和花梗。“微根才出浪”,就是說花梗剛剛伸到水面。這裏連用“微”字“才”字,已極言其細小,下面“短幹未搖風”,則更形象地體現其細小;梗幹之短,甚至風亦不能使它搖動,可見它隻是剛剛在水面露頭而已。這兩句直逼出“新荷”的“新”來,觀察之細緻,用筆之精到,真堪令人叫絕。在這細微之處,詩人的功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上二句寫初出荷莖之至微至小,文勢猶如尺蠖之屈,已蓄足了力。于
于是乎五、六二句,乃一變而由屈轉伸,忽出石破天驚之語。“甯知寸心裏,蓄紫複含紅!”那荷莖長不滿寸,看上去若有若無。然而誰能知道,那短莖裏寓含着的花蕾胚芽,卻蘊育着萬紫千紅的将來。隻等夏天一到,它就要把那絢麗的色彩,灑滿整個池塘。“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楊萬裏《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滿眼紅綠的壯觀景象,正是“新荷”的未來世界。
這首詩,單就詠物而言,也是清新可喜的。再看詩中的“勿言”、“甯知”這些強烈語氣,讀者就不免會推測:詩人如此用力爲新荷抱不平,恐怕不會是無所寄托的吧。據《粱書·沈約傳》記載,沈約幼年因父親被誅,被迫潛竄他地,以後雖然“會赦免”,卻“流寓孤貧”。但他“笃志好學、晝夜不倦”,最終“遂博通群籍”,累官至步兵校尉,“管書記,直永壽宮,校四部圖書”,堂堂皇皇地進入“天池”,成爲當世首屆一指的大學者、大手筆。詩人看到新荷初出時的微陋,遙想自己幼小時的辛酸,他不禁深感慨。他不禁充滿自信地說:新荷的今天雖然爲人們所輕賤,但它在明天,定将是姹紫嫣紅的創造者。詩人幸而言中,後來他曆仕宋、齊、梁三朝,封侯拜相。他在文學上的“紫”“紅”之才,也充分發揮出來了,不僅衣被當世
,而且也惠澤後人。
所以,沈約的這首詩,既是詠物,亦是抒懷。詩人詠的是荷花,但讀者所感覺到的,同時又是詩人的自我形象。
作者簡介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曆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将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笃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曆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出自南北朝沈约的《咏新荷应诏》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鉴赏荷花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芙蕖,古时也称为芙蓉。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素来为诗人墨客们所赞颂,用以自喻和他喻。此诗即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一、二句以议论入题,针对人们因荷花是草卉而轻贱它的心理而发。天池,本谓神话中的瑶池。此诗是“应诏”之作,故这里“天池”应指皇宫内的荷池。两句意谓荷花虽为草卉之物,但其有幸植根天子之池,自与其他山泽中的草卉身份不同,也更易受人们的注目。
三、四句转入咏物本题,细致而微地描绘荷花的初生水面,应题“新荷,二字。荷的根茎最初细瘦如鞭,俗称莲鞭。莲鞭上有节,能向上抽出叶子和花梗。“微根才出浪”,就是说花梗刚刚伸到水面。这里连用“微”字“才”字,已极言其细小,下面“短干未摇风”,则更形象地体现其细小;梗干之短,甚至风亦不能使它摇动,可见它只是刚刚在水面露头而已。这两句直逼出“新荷”的“新”来,观察之细致,用笔之精到,真堪令人叫绝。在这细微之处,诗人的功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上二句写初出荷茎之至微至小,文势犹如尺蠖之屈,已蓄足了力。于
于是乎五、六二句,乃一变而由屈转伸,忽出石破天惊之语。“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那荷茎长不满寸,看上去若有若无。然而谁能知道,那短茎里寓含着的花蕾胚芽,却蕴育着万紫千红的将来。只等夏天一到,它就要把那绚丽的色彩,洒满整个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满眼红绿的壮观景象,正是“新荷”的未来世界。
这首诗,单就咏物而言,也是清新可喜的。再看诗中的“勿言”、“宁知”这些强烈语气,读者就不免会推测:诗人如此用力为新荷抱不平,恐怕不会是无所寄托的吧。据《粱书·沈约传》记载,沈约幼年因父亲被诛,被迫潜窜他地,以后虽然“会赦免”,却“流寓孤贫”。但他“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最终“遂博通群籍”,累官至步兵校尉,“管书记,直永寿宫,校四部图书”,堂堂皇皇地进入“天池”,成为当世首届一指的大学者、大手笔。诗人看到新荷初出时的微陋,遥想自己幼小时的辛酸,他不禁深感慨。他不禁充满自信地说:新荷的今天虽然为人们所轻贱,但它在明天,定将是姹紫嫣红的创造者。诗人幸而言中,后来他历仕宋、齐、梁三朝,封侯拜相。他在文学上的“紫”“红”之才,也充分发挥出来了,不仅衣被当世
,而且也惠泽后人。
所以,沈约的这首诗,既是咏物,亦是抒怀。诗人咏的是荷花,但读者所感觉到的,同时又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作者简介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