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2 21:16:1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墨雪卿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清平樂·題上盧橋》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裏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譯文及注釋

譯文清澈的溪流歡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礙。方圓十裏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與溪流的環抱之中。茫茫今古,曾經發生過多少次滄桑陵谷的變遷,許多昔日繁華興旺的都市,後來卻變成種植莊稼的田野。這個地方的山川形勢不比尋常,莫非也曾經曆過某種小小的盛衰興廢麽!

注釋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爲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其中晏幾道尤多。上盧橋:在江西上饒境内。不管:不許。更著:再加上。陵谷:高山深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爲谷,深谷爲陵。”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形勝:地理形勢優越。

賞析

  上片起韻賦寫泉水,這是他站在橋上觀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寫得生氣淋漓,氣勢不凡。先着一“清”字狀其色,再以“奔快”寫其流勢之急,這樣,泉水的聲色形态就似乎寫足了。以下在盡頭處又以虛筆轉出一境,以青山試圖阻礙它,而它不管不顧一味奔騰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來處和去路,

,也賦予了它一種樂觀、倔強的性格。接韻描繪上盧橋一帶回旋曲折、山水環繞的地勢,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畫點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寫景的特色,在于動靜交錯,生氣栩栩,體現了詞人對于山水的清賞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對眼前山水的清賞,轉入對于自然和人事滄桑的思索。他因上盧橋一帶襟山帶水、十裏平地的地理形勢,猜想它也許是從當年的城市變遷而來。爲了證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這一看法前作出鋪墊,也就是用人們常說的滄海桑田的觀點作引子。在邈遠的時間内,深谷變爲山陵、山陵變爲深谷的地貌遷變,在漫長的曆史上,鬧市變爲桑田、桑田變爲鬧市的人間興廢,既然都是可能的,那麽,作爲形勝的上盧橋一帶,有過小小興亡,當然也就很可能了。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順勢而下,無可懷疑。這樣的議論,暢快無礙。

  此詞雖是随意點染,卻也頗見理路,饒有趣味,寫景興歎,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見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這一時期從大處、從根本處領略人生的情思趨向。

創作背景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棄疾42歲,由于王蔺等人的彈劾而被罷官,歸居上饒。此詞當作于詞人閑居上饒時期,内容主要寫上盧橋一帶形勢景緻,借以生發議論,提醒時人應以世之興亡爲念。

作者

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號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隐江西帶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题上卢桥》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译文注释

译文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的盛衰兴废么!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不管:不许。更著:再加上。陵谷:高山深谷。《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赏析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

,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创作背景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弃疾42岁,由于王蔺等人的弹劾而被罢官,归居上饶。此词当作于词人闲居上饶时期,内容主要写上卢桥一带形势景致,借以生发议论,提醒时人应以世之兴亡为念。

作者

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9309.html

上一篇:南共北,正分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