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4 12:03:00
出自先秦的《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歎,念彼周京。冽彼下泉,浸彼苞蕭。忾我寤歎,念彼京周。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歎,念彼京師。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之。
譯文及注釋譯文寒涼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動,一叢叢狗尾草浸在寒泉中。夢中醒來我連連長籲短歎,深深懷念繁華的周國京城。寒涼的泉水在下涔涔湧流,一叢叢艾蒿草浸在寒泉裏。睡夢中醒來我不住地歎息,深深懷念富庶的都城舊地。寒涼的泉水在下汩汩湧動,叢叢筮草被淹沒在寒水流。一覺醒來我總是哀聲歎氣,深深懷念昔日裏故都神遊。那時節黍苗青青多麽繁茂!滋潤它們的自有雨順風調。四方的諸侯都來朝見天子,賢德高貴的郇伯親切慰勞。
注釋下泉:地下湧出的泉水。冽(liè):寒冷。苞:叢生。稂(láng):一種莠一類的野草。毛傳:“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也有人說稂是長穗而不飽實的禾。忾:歎息。寤:醒。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師”同。蕭:一種蒿類野生植物,即艾蒿。蓍(shī):一種用于占卦的草,蒿屬。芃(péng)芃:茂盛茁壯。毛傳:“芃芃,美貌。”膏:滋潤,潤澤。有王:鄭箋:“有王,謂朝聘于天子也。”郇(xún)伯:毛傳:“郇伯,郇侯也。”鄭箋
箋:“郇侯,文王之子,爲州伯,有治諸侯之功。”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則據齊詩之說以爲是指晉大夫荀跞。蓋郇、荀音同相通假。茲從齊詩說。勞:慰勞。
鑒賞此詩興中有比,開頭以寒泉水冷,浸淹野草起興,喻周室的内亂與衰微。而這,亦寫出了王子匄觸景生出的悲情。接着以直陳其事的賦法,慨歎緬懷周京,充溢濃郁的悲涼之感。而三章的複沓疊詠,更是把這種悲涼之感推到了一個極點上。到了末章,卻來了一個雨過天晴般的突然轉折,說到周王朝鼎盛之時,萬國朝拜的盛況。或者又如紅樓中,經曆過至盛的繁華之後,終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彼時穿了大紅猩猩氈,行走于雪野中的落魄公子寶玉,大概也會想起往年家族極盛,鮮花着錦、烈火烹油之時,梨香院女孩唱的那支“原來這姹紫嫣紅開遍”的曲子。
此詩的前三章,是《詩經》中典型的重章疊句結構,各章僅第二句末字“稂”“蕭”“蓍”不同,第四句末二字“周京”“京周”“京師”不同,而這又恰好在換韻的位置,易字目的隻是通過韻腳的變化使反覆的詠唱不緻過于單調,而三章的意思則是完全重複的,不存在遞進、對比之類句法關系。第四章在最後忽然一轉,這種轉折不僅在語句意義上,而且在語句結構上都顯得很突兀。因此古往
今來,不乏對此特加注意的評論分析。有人大加贊賞,如清人陳繼揆牛運震;也有人極表疑惑,如宋人王柏和今人向熹。持懷疑論者有一定道理,但除非今後在出土文物中發現錯簡之前的原有文句,否則這種懷疑本身仍将受人懷疑。何況檢《國風》一百六十篇,就會發現雖然三章複沓疊詠的有不少,如《周南·樛木》《召南·鵲巢》《衛風·木瓜》《鄭風·缁衣》等等,但三章複沓疊詠之後再加上句式不同的一章那樣的結構并非一無所見(如《邶風·燕燕》即是)。語句部分重複在《國風》、《雅頌》中也可以找出一些(如“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就見于《鄘風·蝃蝀》《邶風·泉水》《衛風·竹竿》三篇中),更不能據此徑自說某句是某詩的錯簡。并且,此詩第四章的前兩句與前三章的前兩句相比較,“昔時苗黍,今則苞稂;昔時陰雨,今則冽泉”(清陳繼揆《讀詩臆補》),可謂“字字對照,直以神行”(清陳震《讀詩識小錄》),在内容上也是互有關聯的。正是因爲以寒泉浸野草喻周室内亂勢衰的比興加上慨歎緬懷周京直陳其事的賦法本身已具有很強烈的悲劇感,而三章複沓疊詠使這種悲劇感加強到了極點,所以末章雨過天晴般的突然轉折,就令人産生非常興奮的欣慰之情,這樣的藝術效果當然是獨具魅力的
。從這一點上說,完全有理由将《下泉》一詩置于《國風》的優秀篇章之列。
創作背景《曹風·下泉》一詩,寫的是周王室發生内亂,周敬王王子匄(gài)在稱王之前,住在下泉,思念京師王朝的安危。《毛詩序》說:“《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憂而思明王賢伯也。”認爲是曹人痛惡統治者的暴虐,懷念明王賢伯。
出自先秦的《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动,一丛丛狗尾草浸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繁华的周国京城。寒凉的泉水在下涔涔涌流,一丛丛艾蒿草浸在寒泉里。睡梦中醒来我不住地叹息,深深怀念富庶的都城旧地。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涌动,丛丛筮草被淹没在寒水流。一觉醒来我总是哀声叹气,深深怀念昔日里故都神游。那时节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润它们的自有雨顺风调。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贤德高贵的郇伯亲切慰劳。
注释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冽(liè):寒冷。苞:丛生。稂(láng):一种莠一类的野草。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忾:叹息。寤:醒。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蓍(shī):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芃(péng)芃:茂盛茁壮。毛传:“芃芃,美貌。”膏:滋润,润泽。有王:郑笺:“有王,谓朝聘于天子也。”郇(xún)伯:毛传:“郇伯,郇侯也。”郑笺
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盖郇、荀音同相通假。兹从齐诗说。劳:慰劳。
鉴赏此诗兴中有比,开头以寒泉水冷,浸淹野草起兴,喻周室的内乱与衰微。而这,亦写出了王子匄触景生出的悲情。接着以直陈其事的赋法,慨叹缅怀周京,充溢浓郁的悲凉之感。而三章的复沓叠咏,更是把这种悲凉之感推到了一个极点上。到了末章,却来了一个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说到周王朝鼎盛之时,万国朝拜的盛况。或者又如红楼中,经历过至盛的繁华之后,终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彼时穿了大红猩猩毡,行走于雪野中的落魄公子宝玉,大概也会想起往年家族极盛,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梨香院女孩唱的那支“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的曲子。
此诗的前三章,是《诗经》中典型的重章叠句结构,各章仅第二句末字“稂”“萧”“蓍”不同,第四句末二字“周京”“京周”“京师”不同,而这又恰好在换韵的位置,易字目的只是通过韵脚的变化使反覆的咏唱不致过于单调,而三章的意思则是完全重复的,不存在递进、对比之类句法关系。第四章在最后忽然一转,这种转折不仅在语句意义上,而且在语句结构上都显得很突兀。因此古往
今来,不乏对此特加注意的评论分析。有人大加赞赏,如清人陈继揆牛运震;也有人极表疑惑,如宋人王柏和今人向熹。持怀疑论者有一定道理,但除非今后在出土文物中发现错简之前的原有文句,否则这种怀疑本身仍将受人怀疑。何况检《国风》一百六十篇,就会发现虽然三章复沓叠咏的有不少,如《周南·樛木》《召南·鹊巢》《卫风·木瓜》《郑风·缁衣》等等,但三章复沓叠咏之后再加上句式不同的一章那样的结构并非一无所见(如《邶风·燕燕》即是)。语句部分重复在《国风》、《雅颂》中也可以找出一些(如“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就见于《鄘风·蝃蝀》《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三篇中),更不能据此径自说某句是某诗的错简。并且,此诗第四章的前两句与前三章的前两句相比较,“昔时苗黍,今则苞稂;昔时阴雨,今则冽泉”(清陈继揆《读诗臆补》),可谓“字字对照,直以神行”(清陈震《读诗识小录》),在内容上也是互有关联的。正是因为以寒泉浸野草喻周室内乱势衰的比兴加上慨叹缅怀周京直陈其事的赋法本身已具有很强烈的悲剧感,而三章复沓叠咏使这种悲剧感加强到了极点,所以末章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就令人产生非常兴奋的欣慰之情,这样的艺术效果当然是独具魅力的
。从这一点上说,完全有理由将《下泉》一诗置于《国风》的优秀篇章之列。
创作背景《曹风·下泉》一诗,写的是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敬王王子匄(gài)在称王之前,住在下泉,思念京师王朝的安危。《毛诗序》说:“《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认为是曹人痛恶统治者的暴虐,怀念明王贤伯。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忾我寤叹,念彼京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