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14:23:0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短命女

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纨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破萬卷 一作:讀破萬卷書)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蔔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隐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随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頌佳句新。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隻是走踆踆。今欲東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常拟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裏誰能馴?譯文及注釋

譯文富家的子弟不會餓死,清寒的讀書人大多贻誤自身。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聽,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陳。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先後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我的辭賦能與揚雄匹敵,我的詩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尋求機會要和我見面,王翰願意與我結爲近鄰。自以爲是一個超異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輔助君王使他在堯舜之上,要使社會風尚變得敦厚樸淳。平生的抱負全部落空,憂愁歌吟,

,決不是想優遊退隐。騎驢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長安度過不少的新春。早上敲過豪富的門,晚上追随肥馬沾滿灰塵。吃過别人的殘湯剩飯,處處使人暗中感到艱辛。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飛鳥折翅天空墜落,又像鯉魚不能躍過龍門。我很慚愧,你對我情意寬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把我的詩篇舉薦給百官們,朗誦着佳句,誇獎格調清新。想效法貢禹讓别人提拔自己,卻又難忍受像原憲一樣的清貧。我怎能這樣使内心煩悶憂憤,老是且進且退地厮混。我要向東奔入大海,即将離開古老的西秦。我留戀巍峨的終南山,還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濱。想報答你的“一飯之恩”,想辭别關心我的許多大臣。讓我像白鷗出現在浩蕩的煙波間,飄浮萬裏有誰能把我縱擒?

注釋纨绔:指富貴子弟。不餓死:不學無術卻無饑餓之憂。儒冠多誤身:滿腹經綸的儒生卻窮困潦倒。這句是全詩的綱要。《潛溪詩眼》雲:“此一篇立意也。”丈人:對長輩的尊稱。這裏指韋濟。賤子:年少位卑者自謂。這裏是杜甫自稱。請,意謂請允許我。具陳:細說。破萬卷:形容書讀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寫作如有神助。揚雄:字子雲,西漢辭賦家。料:差不多。敵:匹敵。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時期

著名文學家。看:比拟。親:接近。李邕:唐代文豪、書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陽時,李邕奇其才,曾主動去結識他。王翰:當時著名詩人,《涼州詞》的作者。挺出:傑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職位。堯舜:傳說中上古的聖君。騎驢:與乘馬的達官貴人對比。十三載:從公元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參加進士考試,到公元747年(天寶六載),恰好十三載。旅食:寄食。京華:京師,指長安。主上:指唐玄宗。頃:不久前。見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現自己的才能,實現緻君堯舜的志願。青冥卻垂翅:飛鳥折翅從天空墜落。蹭蹬:行進困難的樣子。無縱鱗:本指魚不能縱身遠遊。貢公:西漢人貢禹。他與王吉爲友,聞吉顯貴,高興得彈冠相慶,因爲知道自己也将出頭。杜甫說自己也曾自比貢禹,并期待韋濟能薦拔自己。難甘:難以甘心忍受。原憲;孔子的學生,以貧窮出名。怏怏:氣憤不平。踆踆:且進且退的樣子。東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去秦:離開長安。報一飯:報答一飯之恩。辭大臣:指辭别韋濟。這兩句說明贈詩之故。白鷗:詩人自比。沒浩蕩:投身于浩蕩的煙波之間。誰能馴:誰還能拘束我呢?

賞析

  在杜甫困

守長安十年時期所寫下的求人援引的詩篇中,要數這一首是最好的了。這類社交性的詩,帶有明顯的急功求利的企圖。常人寫來,不是曲意讨好對方,就是有意貶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憐的寒酸相。杜甫在這首詩中卻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長期郁積下來的對封建統治者壓制人材的悲憤不平。這是他超出常人之處。

  詩人主要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表現手法,将胸中郁結的情思,抒寫得如泣如訴,真切動人。這首詩應該說是體現杜詩“沉郁頓挫”風格的最早的一篇。

  詩中對比有兩種情況,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對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對比。先說以他人和自己對比。開端的“纨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把詩人強烈的不平之鳴,像江河決口那樣突然噴發出來,真有劈空而起,銳不可當之勢。在詩人所處的時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學無術,一個個過着腦滿腸肥、趾高氣揚的生活;他們精神空虛,本是世上多餘的人,偏又不會餓死。而像杜甫那樣正直的讀書人,卻大多空懷壯志,一直掙紮在餓死的邊緣,眼看誤盡了事業和前程。這兩句詩,開門見山,鮮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會賢愚倒置的黑暗現實。

  從全詩描述的重點來看,寫“纨袴”的“不餓死”,主要是爲了對比突出

“儒冠”的“多誤身”,輕寫别人是爲了重寫自己。所以接下去詩人對韋濟坦露胸懷時,便撇開“纨袴”,緊緊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業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樂變化,再一次運用對比,以濃彩重墨抒寫了自己少年得意蒙榮、眼下誤身受辱的無窮感慨。這第二個對比,詩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盡緻。從“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風俗淳”十二句,是寫得意蒙榮。詩人用鋪叙追憶的手法,介紹了自己早年出衆的才學和遠大的抱負。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陽一帶見過大世面。他博學精深,下筆有神。作賦自認可與揚雄匹敵,詠詩眼看就與曹植相親。頭角乍露,就博得當代文壇領袖李邕、詩人王翰的賞識。憑着這樣卓越挺秀的才華,他天真地認爲求個功名,登上仕途,還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時就可實現夢寐以求的“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詩人信筆寫來,高視闊步,意氣風發,大有躊躇滿志、睥睨一切的氣概。寫這一些,當然也是爲了讓韋濟了解自己的爲人,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誤身受辱。從“此意竟蕭條”到“蹭蹬無縱鱗”,又用十二句寫誤身受辱,與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強烈的對比。現實是殘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盡,主觀願望和客觀實際的矛盾無情地嘲弄着

詩人。詩中寫了詩人在繁華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來,詩人經常騎着一條瘦驢,奔波颠踬在鬧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門,受盡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貴人肥馬揚起的塵土郁郁歸來。成年累月就在權貴們的殘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詩人又參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試,誰料這場考試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劃的一個忌才的大騙局,在“野無遺賢”的遁辭下,詩人和其他應試的士子全都落選了。這對詩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就像剛飛向藍天的大鵬又垂下了雙翅,也像遨遊于遠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詩人的誤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達到了頂點。

  這一大段的對比描寫,迤逦展開,猶如一個人步步登高,開始确是滿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會從頂峰失足,如高山墜石,一落千丈,從而使後半篇完全籠罩在一片悲憤怅惘的氛圍中。詩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寫得紅火熱鬧,越能襯托出眼前儒冠誤身的悲涼凄慘,這大概是詩人要着力運用對比的苦心所在。

  從“甚愧丈人厚”到詩的終篇,寫詩人對韋濟的感激、期望落空、決心離去而又戀戀不舍的矛盾複雜心情。這樣豐富錯雜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詩人另外采用頓挫曲折的筆法來表現,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藝術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詩

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學生原憲那樣的貧困了。他爲韋濟當上了尚書左丞而暗自高興,就像漢代貢禹聽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彈冠相慶。詩人十分希望韋濟能對自己有更實際的幫助,但現實已經證明這樣的希望是不可能實現了。詩人隻能強制自己不要那樣憤憤不平,快要離去了卻仍不免在那裏顧瞻俳徊。辭阙遠遊,退隐江海之上,這在詩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對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對曾有“一飯之恩”的韋濟,是那樣戀戀不舍,難以忘懷。但是,又沒有辦法。最後隻能毅然引退,像白鷗那樣飄飄遠逝在萬裏波濤之間。這一段,詩人寫自己由盼轉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頭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盡情,絲絲入扣,和前面動人的對比相結合,充分體現出杜詩“思深意曲,極鳴悲慨”(方東樹《昭昧詹言》)的藝術特色。

  “白鷗沒浩蕩,萬裏誰能馴!”從結構安排上看,這個結尾是從百轉千回中逼出來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勢愈壯。它将詩人高潔的情操、寬廣的胸懷、剛強的性格,表現得辭氣噴薄,躍然紙上。正如浦起龍指出的“一結高絕”(見《讀杜心解》)。董養性也說:“篇中……詞氣磊落,傲睨宇宙,可見公雖困踬之中,英鋒俊彩,未嘗少挫也。”(轉引自仇兆鳌《杜詩詳注》)吟詠這樣的曲終高

奏,詩人青年時期的英氣豪情,會重新在讀者心頭激蕩。詩人經受着塵世的磨煉,沒有向封建社會嚴酷的不合理現實屈服,顯示出一種碧海展翅的沖擊力,從而把全詩的思想性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此詩通篇直抒胸臆,語句頗多排比,語意縱橫轉折,感憤悲壯之氣溢于字裏行間。全詩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筆法,而且語言質樸中見錘煉,含蘊深廣。如“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道盡了世态炎涼和詩人精神上的創傷。一個“潛”字,表現悲辛的無所不在,可謂悲沁骨髓,比用一個尋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細生動得多倍。句式上的特點是骈散結合,以散爲主,因此既有整齊對襯之美,又有縱橫飛動之妙。所以這一切,都足證詩人功力的深厚,也預示着詩人更趨成熟的長篇巨制,随着時代的劇變和生活的充實,必将輝耀于中古的詩壇。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寶七載),時杜甫37歲,居長安。公元747年(天寶六載),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長的人入京赴試,李林甫命尚書省試,對所有應試之人統統不予錄取。杜甫這時應試落第,困守長安,心情落寞,想離京出遊,于是就寫了這首詩向韋濟告别。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

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一作:读破万卷书)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译文注释

译文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

,决不是想优游退隐。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注释纨绔:指富贵子弟。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丈人:对长辈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

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怏怏:气愤不平。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赏析

  在杜甫困

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像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

“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

诗人。诗中写了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像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像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

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十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

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诗通篇直抒胸臆,语句颇多排比,语意纵横转折,感愤悲壮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细生动得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时杜甫37岁,居长安。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8083.html

上一篇: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