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0 10:08:32
出自唐代曹松的《南海旅次》
憶歸休上越王台,歸思臨高不易裁。爲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城頭早角吹霜盡,郭裏殘潮蕩月回。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争發被春催。賞析此詩抒寫羁旅之情。首聯“憶歸休上越王台,歸思臨高不易裁”,從廣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筆,但卻一反前人的那種“遠望當歸”的傳統筆法,獨出心裁地寫成“憶歸休上”,以免歸思泛濫,不易裁斷。如此翻新的寫法,脫出窠臼,把歸思表現得十分婉曲深沉。
颔聯“爲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鴻雁南飛不過衡山回雁峰的傳說,極寫南海距離故園的遙遠,表現他收不到家書的沮喪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過于邊遠之意。李煜的“雁來音信無憑”(《清平樂·别來春半》),是寫見雁而不見信的失望;而曹松連雁也見不到,就更談不上期待家書了,因此對句用“誰道有書來”的反問,來表現他的無限懊惱。
頸聯“城頭早角吹霜盡,郭裏殘潮蕩月回”,展示了日複一日喚起作者歸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寫晨景,是說随着城頭凄涼的曉角聲晨霜消盡;對句寫晚景,是說伴着夜晚的殘潮明月複出。這一聯的描寫使讀者想起唐詩中的有關詩句:“三奏未終天便曉,何人不起望鄉愁”(武元衡《單于曉角》);“
“回潮動客思”(李益《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在唐人心目中,明月、曉角、殘潮,都是牽動歸思的景色。如果說,李白的《靜夜思》寫了一時間勾起的鄉愁,那麽,曹松這一聯的景色,則融進了作者連年羁留南海所産生的了無終期的歸思。
歸思這樣地折磨着作者,平常時日,還可以勉強克制,可是,當新春到來時,就按捺不住了。因爲新春提醒他在異鄉又滞留了一個年頭,使他歸思泉湧,百感交集。“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争發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他對歸思的抒寫推向高潮。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處于抑制狀态的歸心,進而表現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歸思泛濫,那就像被春風催開的百花,競相怒放,不由自主。想象一下號稱花城的廣州,那沐浴在春風裏的鮮花的海洋,讀者不禁爲作者如此生動、獨到的比喻贊歎不已。這出人意表的比喻,生動貼切,表現出歸思的紛亂、強烈、生生不已、難以遏止。寫到這裏,作者的南海歸思在幾經婉轉之後,終于得到了盡情的傾吐。
這首詩在藝術上進行了富有個性的探索,它沒有采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沒有采用借景抒情爲主的筆法,而是集中筆墨來傾吐自己的心聲,
迂曲婉轉地揭示出複雜的心理活動和細微的思想感情,呈現出情深意曲的藝術特色。
創作背景此詩作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之前。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人,因屢試不第,長期流落在今福建、廣東一帶。這首詩就是他連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廣東省廣州市)時的思歸之作。
作者簡介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栖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餘,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出自唐代曹松的《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赏析此诗抒写羁旅之情。首联“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泛滥,不易裁断。如此翻新的写法,脱出窠臼,把归思表现得十分婉曲深沉。
颔联“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过于边远之意。李煜的“雁来音信无凭”(《清平乐·别来春半》),是写见雁而不见信的失望;而曹松连雁也见不到,就更谈不上期待家书了,因此对句用“谁道有书来”的反问,来表现他的无限懊恼。
颈联“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这一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的有关诗句:“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武元衡《单于晓角》);“
“回潮动客思”(李益《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在唐人心目中,明月、晓角、残潮,都是牵动归思的景色。如果说,李白的《静夜思》写了一时间勾起的乡愁,那么,曹松这一联的景色,则融进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了无终期的归思。
归思这样地折磨着作者,平常时日,还可以勉强克制,可是,当新春到来时,就按捺不住了。因为新春提醒他在异乡又滞留了一个年头,使他归思泉涌,百感交集。“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他对归思的抒写推向高潮。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进而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那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想象一下号称花城的广州,那沐浴在春风里的鲜花的海洋,读者不禁为作者如此生动、独到的比喻赞叹不已。这出人意表的比喻,生动贴切,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写到这里,作者的南海归思在几经婉转之后,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
这首诗在艺术上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它没有采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没有采用借景抒情为主的笔法,而是集中笔墨来倾吐自己的心声,
迂曲婉转地揭示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细微的思想感情,呈现出情深意曲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之前。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东省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作者简介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