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4 15:11:4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再为我唱一次

出自唐代李白的《赤壁歌送别》

二龍争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猶如二龍争戰以決雌雄,赤壁一戰,曹操的樓船被一掃而空。烈火熊熊焰煙沖天,照耀雲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君去大江觀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當時留下的大鲸演行争鬥的遺迹。請您将實地的觀感一一寫信給我,使我看過信後也大快一下壯心。

注釋⑴二龍:指争戰之雙方。此指曹操和孫權。雌雄:指輸赢。⑵“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劉備與孫權聯合與曹操在赤壁作戰。周瑜用黃蓋詐降計,“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威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⑶滄江:指長江,因古時長江較清澈呈青蒼色,故稱。望:一作“弄”。⑷鲸鲵:大魚名,比喻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爲大戮。”杜預注:“鲸鲵,人魚名,以喻不義之人吞食小國。”此指曹操與孫劉聯軍鏖兵的軍隊。

鑒賞

  從此詩題目可以看出,詩人的創作意圖在于把歌詠赤壁和送别友人這兩個内容藝術地統一起來,并突出前者。

  

 全詩八句,前四句講的是赤壁之戰的事迹,後四句則是送别時的有感而發,形式上組成兩個相對獨立的段落。使人驚異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詠史的任務。

  “二龍争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赤壁之戰,曹操用大量軍隊,深入東吳國土,一心要同周瑜“決”戰,“争”雌雄。周瑜雖處于劣勢,但能化不利爲有利,以火攻取勝,曹操隻落得全軍潰敗的下場。上述内容在這兩句詩裏藝術地得到表現。上句化用《周易》裏“龍戰于野”的典故。“二龍争戰”是魏吳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來之筆,直接寫出了赤壁之戰曹操水師以失敗告終的結局。“樓船掃地空”五字頗見妙思。曹軍樓船雲集江面,構成龐大的水上陣地,自謂堅如金城。不料這陣“地”頃刻間就被橫“掃”一“空”。詩人不說樓船在水上安營,而說在“地”上紮寨,這既是對曹操水師在吳地徹底完蛋的如實刻畫,也是對他吞并東吳土地夢想落空的含蓄諷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詩人用“樓船掃地空”五字預示了戰争的結局。這兩句才把造成這結局的緣由具體說出。但“烈火”句絕不僅僅是對“樓船掃地空”的原因的說明,更重要的是對古戰場上赤焰燒天,煮水蒸雲,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實寫照

。上句“張”“照”二字,極大地渲染了吳軍的攻勢。詩人把因果關系颠倒處理,既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也顯示了詩人對穩操勝券者的輝煌戰果的深情贊許。赤壁之戰的勝敗,成因固然是吳方采用火攻法,但歸根到底取決于兩軍統帥在戰略戰術上的水平。下句詩人以凝重之筆指出:善于決戰決勝的周瑜,就是這樣從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擊破曹操幾十萬大軍的。這句雖然加入了議論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風度,卻樸實自然地表現出來了。

  後半的送别,是在詠史的基礎上進行的。字數雖與前半相等,實則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滄江望澄碧”,這位友人就要離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綠的江波,少不了要興起南浦送别的感傷。但古戰場上“二龍争戰”的“馀迹”還在腦際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傳》上的典故引起的聯想。“鲸鲵”是“大魚名”,以喻那“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唐突”義同觸犯。這裏李白大約是喻指曹操倚仗權勢,想吞食東吳。李白在送别的詩行中,并沒有完全割裂詠史的情感線索。但詩人又立即回到現實中來,“一一書來報故人”,希望友人走後經常來信報告佳音。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業抱負的人物。所以詩人在結尾寫道:“我欲因之壯心魄。”詩人能從友人那裏得

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壯”自己的“心”膽與氣“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政治抱負,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壯年時代濟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詩把詠史與送别結合起來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這裏。

  此詩韻腳“平仄相半”,在形式上與王勃《滕王閣詩》一類“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體,變婉麗和平之調爲慷慨雄壯之聲,這又是與王勃異趣的。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旅遊江夏(今湖北武漢)時所作。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客遊雲夢,故相許圉師“妻以孫女”,他此後以安陸(今屬湖北)爲中心,在湖北一帶“蹉跎十年”,曾因結識荊州長史韓朝宗而作散文《與韓荊州書》。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译文注释

译文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注释⑴二龙:指争战之双方。此指曹操和孙权。雌雄:指输赢。⑵“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⑶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望:一作“弄”。⑷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鉴赏

  从此诗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

。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义同触犯。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

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旅游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客游云梦,故相许圉师“妻以孙女”,他此后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在湖北一带“蹉跎十年”,曾因结识荆州长史韩朝宗而作散文《与韩荆州书》。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4718.html

上一篇: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