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5 01:31:42
出自清代王國維的《滿庭芳·水抱孤城》
水抱孤城,雲開遠戍,垂柳點點栖鴉。晚潮初落,殘日漾平沙。白鳥悠悠自去,汀洲外、無限蒹葭。西風起,飛花如雪,冉冉去帆斜。天涯、還憶舊,香塵随馬,明月窺車。漸秋風鏡裏,暗換年華。縱使長條無恙,重來處、攀折堪嗟。人何許,朱樓一角,寂寞倚殘霞。譯文及注釋譯文流水環繞着孤城,遠方天空中的雲已經散開,柳樹上有幾隻烏鴉在栖息。當晚潮退去的時候,江邊沙灘上留下起伏的波紋,夕陽照在上邊,好像照在水波上一樣。不知從哪裏驚起的白鳥從容地飛走,汀洲有無邊無際的蘆葦,正是水鳥們的栖身之所。西風吹過,蘆花飛舞着。遠處一葉扁舟冉冉而去,白帆越來越小,直到消逝在視線内。現在身處遠方,回憶過去。當年的元宵時多麽熱鬧,少女馬車,明月當空。時過境遷,年華不在。當年桓溫感歎自己種的柳樹早已成材,而人卻老去。如今我也有這樣的感觸,人在何方,不過是上高樓,倚靠着欄杆看着夕陽落下,隻剩下寂寞的我。
注釋①滿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台》、《滿庭霜》、《潇湘夜雨》、《話桐鄉》、《滿庭花》等,雙調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過片二字,亦有不葉韻連下爲五言句者,另有仄韻詞,仄韻者,《樂府雅詞》中名《
《轉調滿庭芳》。②遠戍(shù):邊境的軍營、城池。③平沙:水邊沙灘。④白鳥:泛指白羽的鳥。悠悠:閑适狀态。汀(tīng)州:水中小洲。蒹(jiān)葭(jiā):泛指荻、蘆等植物。⑤飛花:這裏指蘆花。冉冉:緩緩移動。⑥香塵、明月:唐詩《正月十五夜》:“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⑦長條:指柳枝。此處用《世說新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以前爲琅邪時種的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⑧何許:何處。朱樓:高樓。倚殘霞:謂倚樓而望暮霞。
賞析這首長調上片寫景甯靜閑适,頗有“無我之境”的味道;下片回想少年意興引入羁旅秋風的悲傷心結尾倚欄人形象回應了前邊的寫景,可知前邊景色皆倚欄人所見。從而引導讀者返回去品味上片的寫景,發現原來上片也不是單純的“無我之境”,它已經在甯靜淡遠的景色之中隐藏了許多悲哀和無奈。
“水抱孤城,雪開遠戍,垂柳點點栖鴉”這幾句一連串三組意象構成了一幅閑适、靜谧的圖畫:流水環繞孤城,遮住遠方天空的浮雲已經散去,柳樹上栖息着三三兩兩的烏鴉。這三組景物分别可以讓人聯想到故鄉,對遠方征人的期盼和對安居無憂的向往。因此,它們看起來閑适,實際上卻是引發遊子羁旅之愁的起源。“晚潮初落,
殘日漾平沙”通過一個“漾”給了這幅靜谧安祥的圖畫增添了一種動态。
“白鳥悠悠自去,汀州外,無限蒹葭”是鏡頭的轉動,水鳥和無邊無際的蘆葦也承啓了下面一句。“西風起,飛花如雪”這裏的飛花,顯然不是春天的柳絮而是上一句的蘆花,正是這蘆花給整個畫面染上了一層朦胧的色彩。在這遙遠朦胧的水面上“冉冉”的“去帆”那就是作者對自己遙遠、朦胧的記憶中某些往事的回憶。
下片開的“天涯,還憶舊”就很自然地把描寫重點從景轉向于情了。“香塵随馬,明月窺車”是憶舊,寫的是當年元宵夜遊的意興。這一句明顯是化用唐人蘇味道的兩句詩“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無論當年有多麽歡樂,可是到了“漸秋風鏡裏,暗換年華”的時候,人的意興也就随之起了很大彎化,“縱使長條無恙,重來處,攀折堪嗟”就是說的這種變化。“朱樓一角,寂寞倚殘霞”,就是通過一個倚朱樓而望暮霞的孤獨身影十分含蓄地寫出了一種往事如煙,良辰不再的悲秋情緒。“人何許”人就在那悲秋的高樓上極目遠望,他已經與這寂寞景色融入到一個畫面了。
創作背景這首詞是王國維于1905年離開南通去往蘇州時所作。當時王國維遠離家人,獨自一人在外地任教,借此詞抒發自己内心的孤獨。
作者簡介王國維(
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甯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译文流水环绕着孤城,远方天空中的云已经散开,柳树上有几只乌鸦在栖息。当晚潮退去的时候,江边沙滩上留下起伏的波纹,夕阳照在上边,好像照在水波上一样。不知从哪里惊起的白鸟从容地飞走,汀洲有无边无际的芦苇,正是水鸟们的栖身之所。西风吹过,芦花飞舞着。远处一叶扁舟冉冉而去,白帆越来越小,直到消逝在视线内。现在身处远方,回忆过去。当年的元宵时多么热闹,少女马车,明月当空。时过境迁,年华不在。当年桓温感叹自己种的柳树早已成材,而人却老去。如今我也有这样的感触,人在何方,不过是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看着夕阳落下,只剩下寂寞的我。
注释①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话桐乡》、《满庭花》等,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另有仄韵词,仄韵者,《乐府雅词》中名《
《转调满庭芳》。②远戍(shù):边境的军营、城池。③平沙:水边沙滩。④白鸟:泛指白羽的鸟。悠悠:闲适状态。汀(tīng)州:水中小洲。蒹(jiān)葭(jiā):泛指荻、芦等植物。⑤飞花:这里指芦花。冉冉:缓缓移动。⑥香尘、明月:唐诗《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⑦长条:指柳枝。此处用《世说新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以前为琅邪时种的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⑧何许:何处。朱楼:高楼。倚残霞:谓倚楼而望暮霞。
赏析这首长调上片写景宁静闲适,颇有“无我之境”的味道;下片回想少年意兴引入羁旅秋风的悲伤心结尾倚栏人形象回应了前边的写景,可知前边景色皆倚栏人所见。从而引导读者返回去品味上片的写景,发现原来上片也不是单纯的“无我之境”,它已经在宁静淡远的景色之中隐藏了许多悲哀和无奈。
“水抱孤城,雪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这几句一连串三组意象构成了一幅闲适、静谧的图画:流水环绕孤城,遮住远方天空的浮云已经散去,柳树上栖息着三三两两的乌鸦。这三组景物分别可以让人联想到故乡,对远方征人的期盼和对安居无忧的向往。因此,它们看起来闲适,实际上却是引发游子羁旅之愁的起源。“晚潮初落,
残日漾平沙”通过一个“漾”给了这幅静谧安祥的图画增添了一种动态。
“白鸟悠悠自去,汀州外,无限蒹葭”是镜头的转动,水鸟和无边无际的芦苇也承启了下面一句。“西风起,飞花如雪”这里的飞花,显然不是春天的柳絮而是上一句的芦花,正是这芦花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在这遥远朦胧的水面上“冉冉”的“去帆”那就是作者对自己遥远、朦胧的记忆中某些往事的回忆。
下片开的“天涯,还忆旧”就很自然地把描写重点从景转向于情了。“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是忆旧,写的是当年元宵夜游的意兴。这一句明显是化用唐人苏味道的两句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无论当年有多么欢乐,可是到了“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的时候,人的意兴也就随之起了很大弯化,“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就是说的这种变化。“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就是通过一个倚朱楼而望暮霞的孤独身影十分含蓄地写出了一种往事如烟,良辰不再的悲秋情绪。“人何许”人就在那悲秋的高楼上极目远望,他已经与这寂寞景色融入到一个画面了。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王国维于1905年离开南通去往苏州时所作。当时王国维远离家人,独自一人在外地任教,借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
作者简介王国维(
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