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5 07:06:15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纯属虚构

出自唐代李德裕的《長安秋夜》

内宮傳诏問戎機,載筆金銮夜始歸。萬戶千門皆寂寂,月中清露點朝衣。譯文及注釋

譯文皇宮傳出诏書問訊前方戰機,金銮殿處理完國事深夜才歸。千家萬戶此時已經寂然入夢,月光下露水清瑩點濕了朝衣。

注釋宮:一作“官”。戎機:軍事機宜。指作戰的狀況。戎,戰争。《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木蘭詩》:“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載筆: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金銮:唐朝宮殿名,文人學士待诏之所。此指皇帝處理國事的大殿。寂寂:寂靜無聲貌。三國魏曹植《釋愁文》:“愁之爲物,惟惚惟恍,不召自來,推之弗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朝衣:君臣上朝時穿的禮服。

賞析

  這首《長安秋夜》頗具特色,因爲這不僅是李德裕的詩,而且是詩的李德裕。它像是一則宰輔日記,反映着他從政生活的一個片斷。

  中晚唐時,強藩割據,天下紛擾。李德裕堅決主張讨伐叛鎮,爲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總理戎機。“内官傳诏問戎機”,表面看不過從容叙事。但讀者卻感覺到一種非凡的襟抱、氣概。因爲這經曆,這口氣,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大廈之将傾,全仗棟梁的扶持,關系非輕。一“傳”一“問”,反映出皇帝的

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也間接顯示出人物的身份。

  作爲首輔大臣,肩負重任,不免特别操勞,有時甚至忘食廢寝。“載筆金銮夜始歸”,一個“始”字,感慨系之。句中特别提到的“筆”,那決不是一般的“管城子”,它草就的每一筆都将舉足輕重。“載筆”雲雲,口氣是親切的。寫到“金銮”,這決非對顯達的誇耀,而是流露出一種“居廟堂之高”者重大的責任感。

  在朝堂上,決策終于拟定,他如釋負重,退朝回馬。當來到首都的大道上,已夜深人定,偌大長安城,坊裏寂無聲息,人們都沉入夢鄉。月色撒在長安道上,更給一片和平甯谧的境界增添了詩意。面對“萬戶千門皆寂寂”,他也許感到一陣輕快;同時又未嘗不意識到這和平景象要靠政治統一、社會安定來維持。騎在馬上,心關“萬戶千門”。一方面是萬家“皆寂寂”(顯言);一方面則是一己之不眠(隐言),對照之中,間接表現出一種政治家的博大情懷。

  秋夜,是下露的時候了。他若是從皇城回到宅邸所在的安邑坊,那是有一段路程的。他感到了涼意:不知什麽時候朝服上已經綴上亮晶晶的露珠了。這個“露點朝衣”的細節很生動,大約也是紀實吧,但寫來意境很美、很高。李煜詞雲:“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啼清夜月”(《木蘭花·

曉妝初了明肌雪》),是善于享樂的。雖然也寫月夜歸馬,也很美,但境界則較卑。這一方面是嚴肅作息,那一方面卻是風流逍遙,情操迥别,就造成彼此詩詞境界的差異。露就是露,偏寫作“月中清露”,這想象是浪漫的,理想化的。“月中清露”,特點在高潔,正是作者情操的象征。那一品“朝衣”,再一次提醒他随時不忘自己的身份。他那一種以天下爲己任的自尊自豪感盎然紙上。此結可謂詞美、境美、情美,爲詩中人物點上了一抹“高光”。

  如果把這首絕句當作一出轟轟烈烈戲劇的主角出台的四句唱詞看,也許更有意思。一個兢兢業業的無雙國士的形象活脫脫出現在人們眼前,這是有理想色彩的詩人自我形象。他唱的句句是眼前景、眼前事,毫不裝腔作勢,但顯得豪邁高遠,表現出一個秉忠爲國的大臣的氣度。“大用外腓”是因爲“真體内充”。正因爲作者胸次廣、感受深,故能“持之非強,來之無窮”(司空圖《詩品》)。

創作背景

  李德裕是唐武宗會昌(841—846)年間名相,爲政六年,内制宦官,外複幽燕,定回鹘,平澤潞,有重大政治建樹,曾被李商隐譽爲“萬古之良相”。在唐朝那個詩的時代,他同時又是一位詩人。此詩就寫于他爲宰相期間。

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

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爲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爲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複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鹘、内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爲晚唐之絕唱。後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爲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爲相,太和年間爲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爲相5年7個月,兩次爲相7年3個月。

出自唐代李德裕的《长安秋夜》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译文注释

译文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事深夜才归。千家万户此时已经寂然入梦,月光下露水清莹点湿了朝衣。

注释宫:一作“官”。戎机:军事机宜。指作战的状况。戎,战争。《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载笔: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金銮:唐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此指皇帝处理国事的大殿。寂寂:寂静无声貌。三国魏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朝衣: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

赏析

  这首《长安秋夜》颇具特色,因为这不仅是李德裕的诗,而且是诗的李德裕。它像是一则宰辅日记,反映着他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断。

  中晚唐时,强藩割据,天下纷扰。李德裕坚决主张讨伐叛镇,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总理戎机。“内官传诏问戎机”,表面看不过从容叙事。但读者却感觉到一种非凡的襟抱、气概。因为这经历,这口气,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大厦之将倾,全仗栋梁的扶持,关系非轻。一“传”一“问”,反映出皇帝的

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也间接显示出人物的身份。

  作为首辅大臣,肩负重任,不免特别操劳,有时甚至忘食废寝。“载笔金銮夜始归”,一个“始”字,感慨系之。句中特别提到的“笔”,那决不是一般的“管城子”,它草就的每一笔都将举足轻重。“载笔”云云,口气是亲切的。写到“金銮”,这决非对显达的夸耀,而是流露出一种“居庙堂之高”者重大的责任感。

  在朝堂上,决策终于拟定,他如释负重,退朝回马。当来到首都的大道上,已夜深人定,偌大长安城,坊里寂无声息,人们都沉入梦乡。月色撒在长安道上,更给一片和平宁谧的境界增添了诗意。面对“万户千门皆寂寂”,他也许感到一阵轻快;同时又未尝不意识到这和平景象要靠政治统一、社会安定来维持。骑在马上,心关“万户千门”。一方面是万家“皆寂寂”(显言);一方面则是一己之不眠(隐言),对照之中,间接表现出一种政治家的博大情怀。

  秋夜,是下露的时候了。他若是从皇城回到宅邸所在的安邑坊,那是有一段路程的。他感到了凉意:不知什么时候朝服上已经缀上亮晶晶的露珠了。这个“露点朝衣”的细节很生动,大约也是纪实吧,但写来意境很美、很高。李煜词云:“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木兰花·

晓妆初了明肌雪》),是善于享乐的。虽然也写月夜归马,也很美,但境界则较卑。这一方面是严肃作息,那一方面却是风流逍遥,情操迥别,就造成彼此诗词境界的差异。露就是露,偏写作“月中清露”,这想象是浪漫的,理想化的。“月中清露”,特点在高洁,正是作者情操的象征。那一品“朝衣”,再一次提醒他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他那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自尊自豪感盎然纸上。此结可谓词美、境美、情美,为诗中人物点上了一抹“高光”。

  如果把这首绝句当作一出轰轰烈烈戏剧的主角出台的四句唱词看,也许更有意思。一个兢兢业业的无双国士的形象活脱脱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有理想色彩诗人自我形象。他唱的句句是眼前景、眼前事,毫不装腔作势,但显得豪迈高远,表现出一个秉忠为国的大臣的气度。“大用外腓”是因为“真体内充”。正因为作者胸次广、感受深,故能“持之非强,来之无穷”(司空图《诗品》)。

创作背景

  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外复幽燕,定回鹘,平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在唐朝那个诗的时代,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此诗就写于他为宰相期间。

作者简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

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1713.html

上一篇: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