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2 05:18:4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月亮代表我的心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題大禹寺義公禅房》

義公習禅寂,結宇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衆壑深。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韻譯義公在大禹寺中參禅修靜,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見一座孤峰峭拔聳立,台階前道道山谷縱橫幽深。雨剛停夕陽便散發出光彩,庭院裏滿處都是青翠綠陰。看蓮花出污泥卻依然潔淨,才知義公一塵不染的心境。

散譯義公在寂靜的地方參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禅房外,孤峰聳立;台階前,溝水清淺。久雨初停,夕陽返照,綠樹的陰影散落在幽暗的庭院中。看到池中的蓮花如此清純潔淨,我才明白義公的心境就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

注釋⑴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上。義公:指名字中有一“義”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⑵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義合譯,亦簡稱“禅”。爲佛教基本修證之法,即寂靜思慮之意。寂:一作“處”。⑶結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這裏指禅房。一作“構”。空林:空寂的山林。⑷衆:一作“群”。壑(hè):溝壑。⑸雨足:雨腳,指像線一樣一串串密密連接的雨點。⑹空翠:明淨的翠綠色。⑺蓮花:爲佛家語,佛教以蓮花爲最潔,其梵語音譯爲“優缽羅”。亦指《蓮花經》

》。⑻不染心:心地不爲塵念所染。

賞析

  此詞創作具體時間不詳。義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語,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靜,所謂“一心禅寂,攝諸亂惡”(《維摩诘經》)。義公爲了“習禅寂”,在空寂的山裏修築禅房,“依空林”點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轉向中間兩聯描寫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開門正望見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階前便與一片深深的山谷相連。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會有一種斷絕塵想的意緒,神往物外的志趣。而當雨過天晴之際,夕陽徐下時分,天宇方沐,山巒清淨,晚霞夕岚,相映絢爛。此刻,幾縷未盡的雨絲拂來,一派空翠的水氣飄落,禅房庭上,和潤陰涼,人立其間,更見出風姿情采,方能體味義公的高超眼界和絕俗襟懷。

  描寫至此,禅房山水環境的美妙,義公眼界襟懷的清高,都已到好處。然而實際上,中間二聯隻是描寫贊美山水,無一字贊人。因此,詩人再用一筆點破,說明寫景是寫人,贊景以贊人。不過詩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語。“蓮花”指通常所說的“青蓮”,是佛家語,其梵語音譯爲“優缽羅”。青蓮花清淨香潔,不染纖塵,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謂菩薩“目如廣大青蓮花”(《

法華妙音品》)。這兩句的含意是說,義公選取了這樣美妙的山水環境來修築禅房,可見他具有佛眼般清淨的眼界,方知他懷有青蓮花一樣纖塵不染的胸襟。這就點破了寫景的用意,結出了這首詩的主題。

  作爲一首題贊詩,詩人深情贊美了一位虔誠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詩人自己的隐逸情懷。作爲一首山水詩,詩人以清詞麗句,素描淡抹,寫出了一幀詩意濃厚的山林晚晴圖。空林一屋,遠峰近壑,晚霞披灑,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風光閑适,别有一種生意,引人入勝,詩作至今仍爲精品。

賞析二

  這是一首題贊詩,也是一首山水詩。

  首聯“義公習禅寂,結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語,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靜,所謂“一心禅寂,攝諸亂惡”(《維摩诘經》)。義公爲了“習禅寂”,在空寂的山裏修築禅房,描寫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詩人以“習禅”和“空林”相對應,便構成了一種“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繪出了義公坐禅的環境背景,爲全詩寫景勾畫了一個總背景,也爲中間兩聯描寫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鋪墊。

  颔聯“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着意表現禅房位置的高深。門外孤峰高聳,階前深壑縱橫。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種斷絕塵想的意緒,神往物外的志趣。這

裏“一峰秀”是遠景,“群壑深”是近景。從位置上來說,義公禅房俯視群壑,遙對遠峰,足見其高;而階前群壑起伏,連綿縱橫,又見禅房之深。這二句詩,景物交疊,氣象森闳,雄奇壯觀,層次感十分強烈。前兩聯描繪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環境,通過環境的清雅脫俗、悠遠深邃襯托出義公清高的志趣。

  頸聯“夕陽照雨足,空翠落庭陰”描寫雨後空山清幽之景。當雨過天睛之際,夕陽徐下時分,天宇方沐,山巒清靜,晚霞夕岚,相映絢爛。翠綠的山影靜靜地投印在庭院中,陰幽空靈,清爽怡人。這二句從動的方面描寫禅院清淨爽潔,與前兩句從靜的方面描寫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結合。雖以寫景爲主,但景中有人。這時,空翠的水氣飄落,禅房庭上,和潤陰涼,人立其間,更見出風姿情采。這一聯,詩人抓住一了雨後高僧隐居環境的特點,進一步由景色環境的描寫烘托義公脫離凡間、超于塵世的胸襟和情懷。無一字贊美高僧卻字字飽含尊敬和贊美之情,明是寫景實是贊人;明是贊景實是贊人。

  尾聯“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贊美禅師虛空高爽的禅心。義公選取了這樣美妙的山水環境來修築禅房,可見他有佛眼般清靜的境界,方知他懷有蓮花一樣纖塵不染的襟懷。“蓮花”因其出淤泥

而不染的品性,曆來被佛教視作聖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語:“心是菩提樹,身爲明鏡台。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這末尾二句,巧妙地點破了寫景的用意。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爲人耿介,志在隐逸。這首詩通過描寫高僧修行的環境來贊美高僧清淨純潔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對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詩以突出“清淨”爲主,由景清寫到心淨,層層遞進,相互照應,筆緻疏淡,意境清遠,淡人心魄。此詩用語明朗輕快,詞采清雅秀麗,可以看做能夠充分表現孟浩然詩歌藝術特點的代表作品之一。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孟浩然漫遊吳越時。佛教在唐代極爲盛行,而唐代詩人和僧人的關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許多詩人都有題贈寺院僧人的詩篇,這首詩即是作者遊大禹寺義公禅房後的題贈之作。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诏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隐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译文注释

译文韵译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散译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久雨初停,夕阳返照,绿树的阴影散落在幽暗的庭院中。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注释⑴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⑵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⑶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空林:空寂的山林。⑷众:一作“群”。壑(hè):沟壑。⑸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⑺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⑻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赏析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

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赏析二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

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

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0251.html

上一篇: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水声繁,弦声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