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2 02:39:26
出自宋代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底處憑闌思眇然,孤山塔後閣西偏。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遲留更愛吾廬近,隻待重來看雪天。
譯文及注釋譯文黃昏時分,憑欄何處,思緒才如此飄渺無際?就在那孤山塔後小閣西邊幽僻的僧房。縱目遠眺,映入眼簾的森森樹林,陰陰寺院,暗淡得像一幀退了色的古畫;而葑田塊塊,在水面上零星飄蕩,又仿佛是棋盤上割下來的方格子。秋色蒼然,萬物蕭索,惟有歸鳥偶爾掠過;夕陽西沉,安谧、朦胧,但見寒煙縷縷升起。更愛它與我的廬舍鄰近。等那雪花紛飛之時,我要重來,觀賞那銀裝素裹的景緻。
注釋孤山:指浙江杭州西湖的孤山,時詩人隐居在此。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用作和尚的尊稱。寫望:寫望見之景。底處:何處。闌:同“欄”,欄杆。眇(miǎo):通“渺”,遠貌。此處指思緒悠長。偏:側。“陰沉”句:意謂色澤黯淡的林間寺廟像一幅畫。陰沉:色澤黯淡。“零落”句:意謂零星飄在水面上的一塊塊架田就像棋盤上的方格子。枰(píng):棋盤。此處以棋盤方格喻架田。葑(fèng)上田:葑,菰根,即茭白根。葑上田,又稱架田,在沼澤中以木作架,鋪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
上的農田。廬:房舍。
賞析林逋隐居杭州時,在西湖孤山結廬。孤山之有孤山寺,這是他常常喜歡登覽的勝地。該寫一個秋日的傍晚,詩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飽覽山上風景。詩以素淡的筆觸,描繪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而這種境界,正是林逋這位幽人(隐士)所眷戀的。
首聯破題領起:詩人憑欄遠望的地點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後有一座閣,房間就在此座寺閣的西邊。詩人憑闌縱目時,思緒飛得很遠、很遠。他并沒有明說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将筆蕩開,于颔、頸二聯畫了四幅風景畫。
畫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開。先是一幅“方外寺”:陰森森的樹林裏,隐隐約約地閃現出幾所寺院。詩人身處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蒼茫,遠遠望去,這個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幀退了顔色的約畫。寺在“畫軸”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畫,詩筆下也是畫。畫境寂靜幽深,正見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詩人轉移了一下視角,但見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飄蕩着一塊塊的架田,猶如那棋盤上割下來的方格子。枰,棋盤。以棋盤方格譬架田,比喻貼切。其時夕陽西下,夜幕将臨,農失們都已荷鋤歸家了,因此畫面上空無一人,分外甯靜。
接下是一幅“空中鳥”:詩人舉
頭瞻望天宇,隻見寥廓秋空之中,偶爾飛過一隻伶仃的小鳥。詩人趕緊将這“獨鳥”捕捉進畫中,又塗上幾抹秋雲作爲背景。
最後展開的是一幅在“墟裏煙”:夕照之中,什麽都沒有,唯有袅袅寒煙(秋已深,炊煙在秋空之中,也帶有深秋的寒色了)萦繞半空,這表明,附近村落的人家已在點火做晚飯了。這幅詩人略略低首繪下的畫,意境空寂,色彩也淡得不能再淡了。
寺、田、鳥、煙四軸風景圖,展現的正是高僧端上人日日置身其間的那個幽深清寂的環境。此種環境,與這位幽人斷絕塵想、潇灑物外的恬靜心境、閉逸情緻正相吻合。因此,他從中領略到了莫大的興味,渺然幽思便由此而起,令他久久留連,遲遲不願歸去。
末聯便直抒這種傾慕心情,詩人道:我遲遲逗留着,不舍得歸去。今日之遊,我愈加喜愛這塊勝地了,因爲,它與我的廬舍相近。近,我得以遲歸,又得以常來。現在,快要掌燈吃晚飯了,我也該同去了。不過,等那雪花紛揚時,我要重來此地,觀賞那銀裝素裹的世界。
這首七律以工于寫景馳名,不僅“詩中有畫”,而且手法高妙。頸聯在詞序的排列上作了精密的調動,畫面就在甯谧中浮動着一股生動的靈氣。而颔聯,則因其奇妙的想象與貼切的比喻,更受後世詩人們的激賞,仿效
之句也最多。如滕岑有“何人爲展古畫幅,塵暗缣绡濃淡間”(《遊西湖》),程孟陽有“古寺工如昏壁畫”(《聞等慈師在拂水有寄》),黃庭堅有“田似圍棋據一枰”(《題安福李令朝華亭》)、“稻田棋局方”(《次韻知命入青原山石》),文同有“秋田溝垅如棋局”(《閑居院上方晚景》),楊萬裏有“天置楸枰作稻畦”(《晚望》),楊慎有“平田如棋局”(《出郊》),等等,因此王漁洋品評此聯“寫景最工”(《池北偶談》),是有道理的。
創作背景詩人林逋隐居杭州時,結廬西湖之孤山。孤山之上有孤山寺,這是他常常喜歡登覽的勝地。此詩是詩人在一個秋日的傍晚,在孤山寺端上人房飽覽風景時有感而作。
作者簡介林逋(967一1028)字君複,漢族,浙江大裏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隐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随就随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谥“和靖先生”。
出自宋代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译文及注释译文黄昏时分,凭栏何处,思绪才如此飘渺无际?就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的僧房。纵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森森树林,阴阴寺院,暗淡得像一帧退了色的古画;而葑田块块,在水面上零星飘荡,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秋色苍然,万物萧索,惟有归鸟偶尔掠过;夕阳西沉,安谧、朦胧,但见寒烟缕缕升起。更爱它与我的庐舍邻近。等那雪花纷飞之时,我要重来,观赏那银装素裹的景致。
注释孤山:指浙江杭州西湖的孤山,时诗人隐居在此。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用作和尚的尊称。写望:写望见之景。底处:何处。阑:同“栏”,栏杆。眇(miǎo):通“渺”,远貌。此处指思绪悠长。偏:侧。“阴沉”句:意谓色泽黯淡的林间寺庙像一幅画。阴沉:色泽黯淡。“零落”句:意谓零星飘在水面上的一块块架田就像棋盘上的方格子。枰(píng):棋盘。此处以棋盘方格喻架田。葑(fèng)上田:葑,菰根,即茭白根。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
上的农田。庐:房舍。
赏析林逋隐居杭州时,在西湖孤山结庐。孤山之有孤山寺,这是他常常喜欢登览的胜地。该写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饱览山上风景。诗以素淡的笔触,描绘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而这种境界,正是林逋这位幽人(隐士)所眷恋的。
首联破题领起:诗人凭栏远望的地点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后有一座阁,房间就在此座寺阁的西边。诗人凭阑纵目时,思绪飞得很远、很远。他并没有明说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将笔荡开,于颔、颈二联画了四幅风景画。
画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开。先是一幅“方外寺”:阴森森的树林里,隐隐约约地闪现出几所寺院。诗人身处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苍茫,远远望去,这个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帧退了颜色的约画。寺在“画轴”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画,诗笔下也是画。画境寂静幽深,正见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诗人转移了一下视角,但见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那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枰,棋盘。以棋盘方格譬架田,比喻贴切。其时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农失们都已荷锄归家了,因此画面上空无一人,分外宁静。
接下是一幅“空中鸟”:诗人举
头瞻望天宇,只见寥廓秋空之中,偶尔飞过一只伶仃的小鸟。诗人赶紧将这“独鸟”捕捉进画中,又涂上几抹秋云作为背景。
最后展开的是一幅在“墟里烟”:夕照之中,什么都没有,唯有袅袅寒烟(秋已深,炊烟在秋空之中,也带有深秋的寒色了)萦绕半空,这表明,附近村落的人家已在点火做晚饭了。这幅诗人略略低首绘下的画,意境空寂,色彩也淡得不能再淡了。
寺、田、鸟、烟四轴风景图,展现的正是高僧端上人日日置身其间的那个幽深清寂的环境。此种环境,与这位幽人断绝尘想、潇洒物外的恬静心境、闭逸情致正相吻合。因此,他从中领略到了莫大的兴味,渺然幽思便由此而起,令他久久留连,迟迟不愿归去。
末联便直抒这种倾慕心情,诗人道:我迟迟逗留着,不舍得归去。今日之游,我愈加喜爱这块胜地了,因为,它与我的庐舍相近。近,我得以迟归,又得以常来。现在,快要掌灯吃晚饭了,我也该同去了。不过,等那雪花纷扬时,我要重来此地,观赏那银装素裹的世界。
这首七律以工于写景驰名,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手法高妙。颈联在词序的排列上作了精密的调动,画面就在宁谧中浮动着一股生动的灵气。而颔联,则因其奇妙的想象与贴切的比喻,更受后世诗人们的激赏,仿效
之句也最多。如滕岑有“何人为展古画幅,尘暗缣绡浓淡间”(《游西湖》),程孟阳有“古寺工如昏壁画”(《闻等慈师在拂水有寄》),黄庭坚有“田似围棋据一枰”(《题安福李令朝华亭》)、“稻田棋局方”(《次韵知命入青原山石》),文同有“秋田沟垅如棋局”(《闲居院上方晚景》),杨万里有“天置楸枰作稻畦”(《晚望》),杨慎有“平田如棋局”(《出郊》),等等,因此王渔洋品评此联“写景最工”(《池北偶谈》),是有道理的。
创作背景诗人林逋隐居杭州时,结庐西湖之孤山。孤山之上有孤山寺,这是他常常喜欢登览的胜地。此诗是诗人在一个秋日的傍晚,在孤山寺端上人房饱览风景时有感而作。
作者简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