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5 07:47:32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卧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鑒賞“秋雨夜眠”是古人寫得膩熟的題材。白居易卻能開拓意境,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細緻的描寫,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适閑淡的老翁形象。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詩人用氣候環境給予人的“涼冷”感覺來形容深秋之夜,這就給整首詩抹上了深秋的基調。未見風雨,尚且如此涼冷,加上秋風秋雨的襲擊,自然使詩人更感到寒氣逼人。運用這種襯疊手法能充分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增強詩的感染力。次句點明人物。“安閑”二字勾畫出“老翁”喜靜厭動、恬淡寡欲的形象。
“卧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卧遲”寫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甯可閑坐閉目養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間睡不着,老翁若不是“卧遲”,恐亦難于雨聲中“睡美”。以“燈滅後”三字說明“卧遲”時間,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瀝,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說明他心無所虛,具有閑淡的情懷。
以上兩聯是從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況刻畫他的性格。詩的下半則從老翁睡醒之後情況作進一步描繪。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以烘瓶裏的燃料經夜已化爲
爲灰燼,照應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經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經過去,按理說老翁應該起床了,卻還要“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躺着,生動地描繪出體衰閑散的老翁形象。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遙相呼應,寫氣候對花木和老翁的影響。風雨過後,深秋的氣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葉滿階紅”,夜來風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掃得飄零滿階,這是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全詩緊緊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創作背景這首詩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當時白居易任河南尹。詩人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特别寂寞冷淡。
作者簡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
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鉴赏“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虚,具有闲淡的情怀。
以上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诗的下半则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
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特别寂寞冷淡。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
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