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2 18:38:27
出自兩漢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 / 報任安書》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爲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雖罷驽,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顧自以爲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郁悒而無誰語。諺曰:“誰爲爲之?孰令聽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複鼓琴。何則?士爲知己者用,女爲說己者容。若仆大質已虧缺矣,雖材懷随和,行若由夷,終不可以爲榮,适足以發笑而自點耳。
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從上雍,恐卒然不可爲諱,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懑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請略陳固陋。阙然久不報,幸勿爲過。
仆聞之: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表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禍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傷心,行莫醜于辱先,诟莫大于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适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夫以中材
材之人,事有關于宦豎,莫不傷氣,而況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雖乏人,奈何令刀鋸之餘,薦天下之豪俊哉!仆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辇毂下,二十餘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阙,招賢進能,顯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備行伍,攻城野戰,有斬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積日累勞,取尊官厚祿,以爲宗族交遊光寵。四者無一遂,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可見于此矣。鄉者,仆亦嘗廁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不以此時引維綱,盡思慮,今已虧形爲掃除之隸,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負不羁之才,長無鄉曲之譽,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衛之中。仆以爲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
夫仆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餘歡。然仆觀其爲人,自守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财廉,取予義,分别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蓄積也,仆以爲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
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一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誠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曆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強胡,仰億萬之師,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鹹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轉鬥千裏,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飲泣,更張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敵者。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壽。後數日,陵敗書聞,主上爲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仆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凄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以爲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将,不能過也。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于漢。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懷欲陳之,而未有路,适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辭。未能盡明,明主不曉,以爲仆沮貳師,而爲李陵遊說,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爲誣上,卒從吏議。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爲一言。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爲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此真少卿所親
見,仆行事豈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仆又佴之蠶室,重爲天下觀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爲俗人言也。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蔔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蝼蟻何以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爲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诎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厲也。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爲牢,勢不可入;削木爲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于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顔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裏;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陰,王也,受械于陳;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系獄抵罪;绛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于請室;魏其,大将也,衣
赭衣,關三木;季布爲朱家鉗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至于鞭箠之間,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爲此也。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後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傥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膑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
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爲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愠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爲智者道,難爲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爲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複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爲閨閣之臣,甯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謹再拜。
文言現象通假字其次诎體受辱。诎,通“屈”,彎曲。其次剔毛發。剔,通“剃”,動詞。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關,同“貫”,套上。 箠,同“棰”,杖。見獄吏則頭槍地。槍,通“搶”,撞擊。及
以至是。以,通“已”及罪至罔加。罔,通“網”,法網。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底,通“抵” ,大抵,大都。8思垂空文以自見。見,通“現”,表現。9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失,通“佚”放失舊聞。失,通“佚”,散亂的文獻。則仆償前辱之責。責,通“債”,債務。古者富貴而名摩滅。摩,通“磨”。權傾五伯。伯, 通“霸”。具于五刑。具,通“俱”。曷足貴乎。曷,通“何”。幽于圜牆之中。圜,通“圓”。稽其成敗興壞之紀。紀,通“記”,曆史記錄。
詞類活用孫子膑腳:名詞作動詞,古代剔去膝蓋骨的酷刑以污辱先人:形容詞作使動用法,使……受辱倡優所畜:名詞作狀語, 像樂師、優伶一樣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名詞作狀語, 用朱砂故述往事,思來者:動詞作使動用法,使.……思考請略陳固陋:形容詞作名詞,固執鄙陋的意見衣赭衣:名詞作動詞,穿上流俗之所輕也:形容詞作動詞,輕視幸勿爲過:名詞作動詞,責怪,責備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言:名詞作狀語,像牛馬一樣曩者辱賜書:使動用法,使……蒙受恥辱百獸震恐:使動用法,使……害怕
特殊句式被動句(1)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2)其次诎體受辱。省略句、判斷句(1)《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2)且西伯,伯也。
(3)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也。(五)狀語後置句(1)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後世也。(2)權傾五伯,囚于請室。(3)幽于圜牆之中賓語前置句(1)若望仆不相師重點翻譯句《詩》三百篇,大氐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詩經》共三百篇,大都是聖人賢士爲抒發憤懑之情而寫作的。2.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間的關系,弄通由古至今的變化規律,自成一家之見解。3.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即使被千刀萬剮,我難道會後悔嗎?4.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蝼蟻何異?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殺,就像在九頭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與殺死一隻蝼蟻有什麽區别呢?5.故士有畫地爲牢,士不可入;削木爲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所以,在地上劃圈爲牢,氣節之士勢必不肯進去;用木頭削成獄吏,氣節之士也認爲不可受它審訊,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殺。6.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我雖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麽會自甘沉溺于牢獄的侮辱之中呢?7.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時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飾打扮,用美好的言辭爲自己解脫也無濟于事,一般人不會相信,隻不過自取侮辱罷了。
一
詞多義1.勝(1)勝任。能夠承擔或承受。(2)不可勝記。盡。(3)百戰百勝。勝利。(4)引人入勝。優美的。2.再(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兩次。(2)青春不再。再繼續,再出現。3.厥(1)思厥先祖父。他的。(2)大放厥詞。别的。(3)厥有《國語》。于是,就,才。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問代詞,怎麽。(2)唯倜傥非常之人稱焉。語氣詞。(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兼詞,在那裏。5.非(1)死日然後是非乃定。錯誤,不對。(2)無可厚非。反對,責備。6.就(1)亦頗識去就之分矣。 赴死。(2)草創未就。 完成。(3)是以就極刑而無愠色。靠近,引申爲承受。7.望(1)若望仆不相師。 怨恨。(2)日夜望将軍至。期望。(3)七月既望。農曆每月十五日。(4)吾嘗跂而望矣。向遠處看。(5)以絕秦望。 念頭.(6)名門望族。有聲望的。
古今異義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再:古義:兩次 今義:第二次古義:謙詞,像牛馬一樣供人驅使的人。今義:牛馬走路。意氣勤勤懇懇。古義:情意誠摯懇切。今義:勤勞而踏實。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古義:兩個詞,夫爲語氣詞。今義:對已婚女人的稱呼。念父母,顧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配偶。唯倜傥非常之人稱焉。古義:形容詞,不同尋常。今義:表程度的副詞,相當
于“很”、“非常”。下流多謗議。古義:處于卑賤的地位。今義:1.下遊2.行爲不符合道德準則意氣勤勤懇懇。古義:心意,情意。今義: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至激于義理者不然。古義:正義和真理今義:言論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恨私心有所不盡恨:古義:遺憾今義:怨,仇視私心:古義:自己的志願今義:爲自己打算的念頭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古義:抒發憤懑今義:決心努力仆以口語遇遭此禍古義:言論今義:與“書面語”相對素所自樹立使然也古義:立身于世今義:1.建立 2.直立,豎立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義:陷身今義:陷入不良境地
虛詞以(1)及以至是(通“已”)(2)仆以口語遇遭此禍(介詞,因爲)(3)退論書策以舒其憤(連詞,來)(4)重爲鄉黨所戮笑,以污辱先人(連詞,以緻)(5)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介詞,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連詞,因而)爲(1)爲十表,本紀十二(動詞,寫成)(2)季布爲朱家鉗奴(動詞,做了)(3)削木爲吏,議不可對(動詞,當作)(4)然此可爲智者道(介詞,給,替)(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爲此也(介詞,因爲)(6)重爲鄉黨所笑(介詞,被)且(1)且勇者不必死節(連詞,況且)(2)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副詞,暫且,
姑且)(3)且西伯,伯也(連詞,再說)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詞,比)(2)幽于圜牆之中(介詞,在)(3)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介詞,被)(4)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詞,對)(5)無益于俗(介詞,對)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副詞,卻,竟然)(2)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副詞,才)(3)然後是非乃定(副詞,才)(4)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動詞,是)然(1)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代詞,這樣)(2)然此可爲智者道(連詞,表示轉折)(3)阙然久不報(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鑒賞《報任安書》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對封建專制的血淚控訴。司馬遷用千回百轉之筆,表達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憤激不平之氣和曲腸九回之情。辭氣沉雄,情懷慷慨。
全文融議論、抒情、叙事于一體,文情并茂。叙事簡括,都爲議論鋪墊,議論之中感情自現。“若九牛亡一毛,與蝼蟻何以異!”,抒發了對社會不公的憤慨;“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悶,溢于言表;“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如泣如訴,悲痛欲絕……富于抒情性的語言,将作者内心久積的痛苦與
怨憤表現得淋漓盡緻,如火山爆發,如江濤滾滾。
大量的鋪排,增強了感情抒發的磅礴氣勢。如叙述腐刑的極辱,從“太上不辱先”以下,十個排比句,竟連用了八個“其次”,層層深入,一氣貫下,最後逼出“最下腐刑極矣”。這類語句,有如一道道閘門,将司馬遷心中深沉的悲憤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後噴湧而出,一瀉千裏,如排山倒海,撼天動地。
典故的運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壯烈。第二段用西伯、李斯、韓信等王侯将相受辱而不自殺的典故,直接引出“古今一體”的結論,憤激地控訴了包括漢王朝在内的封建專制下的酷吏政治;第五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聖先賢憤而著書的典故,表現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堅強的意志和奮鬥的決心。這些典故,援古證今,明理達情,讓我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偉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修辭手法的多樣,豐富了感情表達的内涵。如“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八個叠句,實際隐含着八組對比,同時又兩兩對偶,與排比相結合,既表明了對曆史上傑出人物曆經磨難而奮發有爲的現象的認識,又表明了以他們爲榜樣,矢志進取、成就偉業的堅強意志,氣勢雄渾,令人欲悲欲歎。又如“猛虎在山,百獸震恐……”一句,運用比喻,沉痛控訴了人間
暴政對人性的扼殺和扭曲,形象地說明了“士節”不可以稍加受辱的道理,真是痛徹心脾。其他像引用、誇張、諱飾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都真切的表達出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有時奔放激蕩,不可遏止;有時隐晦曲折,欲言又止,讓我們似乎觸摸到了作者内心極其複雜的矛盾與痛苦。
總之,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通過富有特色的語言,真切地表達了激揚噴薄的憤激感情,表現出峻潔的人品和偉大的精神,可謂字字血淚,聲聲衷腸,氣貫長虹,催人淚下。前人的評價,“感慨嘯歌有燕趙烈士之風,憂愁幽思則又直與《離騷》對壘”,實在精辟。
創作背景司馬遷三十八歲時,繼父職爲太史令。四十七歲時以李陵事下獄,受宮刑。出獄後,爲中書谒者令。《報任安書》是在他任中書令時寫的。此篇是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作者簡介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爲史遷、太史公、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爲是
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
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
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真少卿所亲
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厉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
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
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文言现象通假字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动词。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关,同“贯”,套上。 箠,同“棰”,杖。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及
以至是。以,通“已”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大都。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的文献。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债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权倾五伯。伯, 通“霸”。具于五刑。具,通“俱”。曷足贵乎。曷,通“何”。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词类活用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 用朱砂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百兽震恐:使动用法,使……害怕
特殊句式被动句(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2)其次诎体受辱。省略句、判断句(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且西伯,伯也。
(3)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五)状语后置句(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3)幽于圜墙之中宾语前置句(1)若望仆不相师重点翻译句《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5.故士有画地为牢,士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一
词多义1.胜(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2)不可胜记。尽。(3)百战百胜。胜利。(4)引人入胜。优美的。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3.厥(1)思厥先祖父。他的。(2)大放厥词。别的。(3)厥有《国语》。于是,就,才。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5.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6.就(1)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赴死。(2)草创未就。 完成。(3)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靠近,引申为承受。7.望(1)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2)日夜望将军至。期望。(3)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4)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5)以绝秦望。 念头.(6)名门望族。有声望的。
古今异义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古义:两次 今义:第二次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
于“很”、“非常”。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1.下游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意气勤勤恳恳。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古义:正义和真理今义: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恨私心有所不尽恨:古义:遗憾今义:怨,仇视私心:古义:自己的志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言论今义:与“书面语”相对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于世今义:1.建立 2.直立,竖立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陷身今义:陷入不良境地
虚词以(1)及以至是(通“已”)(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
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无益于俗(介词,对)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鉴赏《报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辞气沉雄,情怀慷慨。
全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闷,溢于言表;“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
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
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如叙述腐刑的极辱,从“太上不辱先”以下,十个排比句,竟连用了八个“其次”,层层深入,一气贯下,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极矣”。这类语句,有如一道道闸门,将司马迁心中深沉的悲愤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后喷涌而出,一泻千里,如排山倒海,撼天动地。
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第二段用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而不自杀的典故,直接引出“古今一体”的结论,愤激地控诉了包括汉王朝在内的封建专制下的酷吏政治;第五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修辞手法的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内涵。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八个迭句,实际隐含着八组对比,同时又两两对偶,与排比相结合,既表明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又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矢志进取、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气势雄浑,令人欲悲欲叹。又如“猛虎在山,百兽震恐……”一句,运用比喻,沉痛控诉了人间
暴政对人性的扼杀和扭曲,形象地说明了“士节”不可以稍加受辱的道理,真是痛彻心脾。其他像引用、夸张、讳饰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真切的表达出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有时奔放激荡,不可遏止;有时隐晦曲折,欲言又止,让我们似乎触摸到了作者内心极其复杂的矛盾与痛苦。
总之,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激扬喷薄的愤激感情,表现出峻洁的人品和伟大的精神,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前人的评价,“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实在精辟。
创作背景司马迁三十八岁时,继父职为太史令。四十七岁时以李陵事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报任安书》是在他任中书令时写的。此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
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