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8 23:25:4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人比黄花瘦

出自宋代秦觀的《點绛唇·桃源》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裏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鑒賞

  上片“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這個“花深處”,就是指桃源。在郴州,詞人爲了排憂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醉眼朦胧之中,詞人受潛意識的支配,仿佛覺得自己劃起了小舟,正輕松自如地随着溪流浮泛,朝桃花源進發。路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桃花源記》)。詞人十分欣喜,他左顧右盼,不知不覺中,已“林盡水源”,來到了“花深處”。閱讀這兩句,關鍵是要抓住“醉”這個核心詞語。醉入夢鄉,本是常事,所以說這兩句是寫夢境幻象。“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是詞人神志清爽後的抱恨之言。塵緣,本爲佛教名詞。佛教認爲色、聲、香、味、觸、法爲六塵,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秦觀在這兒是借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類。假如自己不出來求仕爲宦,就不至于有此時的遷谪之禍,這就是“塵緣相誤”。而此刻身受官府羁絆,即使想找一個類似于“桃花源”的遠僻之地平安度日也不可得——這就是“無計花間住”。

  下片“煙水茫茫”四句,乃是詞人有意識地擇取人世間的四種凄涼景象,來

來影射他黯淡、感傷的心境。“煙水茫茫”,則前途渺遙可知;“千裏斜陽暮”,暗示着詞人的處境将每況愈下;“山無數”,正是阻力重重、難回朝廷的象征;“亂紅如雨”,就是說美好事物正在橫遭摧折。這四種景象并集一起,凝現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詞人雖無片言隻語關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滿紙面。結句“不記來時路”,源于《桃花源記》。陶潛說,武陵漁人出桃花源後,在返家的路上處處作了标志,“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這個結句正暗應了題目和開頭,道出了詞人夢醒之後無路可走的窘境和苦況,表達了他“抽身退步悔已遲”和“世外桃源不可得”的愁怛心緒。

  這首詞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無端遭受打擊,導緻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并由此産生了對世外桃源的向往。但有的評論者認爲句句都有暗寓,這隻能是一種猜測。此詞所表現出的那種迷離恍忽的境界,隻是秦觀在藝術上喜歡朦胧美的一種手法而已。

創作背景

  紹聖元年(1094),新黨章惇被起用爲相。他握政伊始,大肆打擊元祐時舊黨的大小在朝之臣,蘇轼、黃庭堅等皆遭貶谪,秦觀也未能幸免。紹聖三年,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今湖南郴州市)。這首《點绛唇·桃源》作于詞

人貶居郴州時。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别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遊祠,麗水的秦少遊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台。

出自宋代秦观的《点绛唇·桃源》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鉴赏

  上片“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这个“花深处”,就是指桃源。在郴州,词人为了排忧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醉眼朦胧之中,词人受潜意识的支配,仿佛觉得自己划起了小舟,正轻松自如地随着溪流浮泛,朝桃花源进发。路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词人十分欣喜,他左顾右盼,不知不觉中,已“林尽水源”,来到了“花深处”。阅读这两句,关键是要抓住“醉”这个核心词语。醉入梦乡,本是常事,所以说这两句是写梦境幻象。“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是词人神志清爽后的抱恨之言。尘缘,本为佛教名词。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秦观在这儿是借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类。假如自己不出来求仕为宦,就不至于有此时的迁谪之祸,这就是“尘缘相误”。而此刻身受官府羁绊,即使想找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远僻之地平安度日也不可得——这就是“无计花间住”。

  下片“烟水茫茫”四句,乃是词人有意识地择取人世间的四种凄凉景象,来

来影射他黯淡、感伤的心境。“烟水茫茫”,则前途渺遥可知;“千里斜阳暮”,暗示着词人的处境将每况愈下;“山无数”,正是阻力重重、难回朝廷的象征;“乱红如雨”,就是说美好事物正在横遭摧折。这四种景象并集一起,凝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词人虽无片言只语关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满纸面。结句“不记来时路”,源于《桃花源记》。陶潜说,武陵渔人出桃花源后,在返家的路上处处作了标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个结句正暗应了题目和开头,道出了词人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窘境和苦况,表达了他“抽身退步悔已迟”和“世外桃源不可得”的愁怛心绪。

  这首词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无端遭受打击,导致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并由此产生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但有的评论者认为句句都有暗寓,这只能是一种猜测。此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迷离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观在艺术上喜欢朦胧美的一种手法而已。

创作背景

  绍圣元年(1094),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他握政伊始,大肆打击元祐时旧党的大小在朝之臣,苏轼、黄庭坚等皆遭贬谪,秦观也未能幸免。绍圣三年,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今湖南郴州市)。这首《点绛唇·桃源》作于词

人贬居郴州时。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4272.html

上一篇: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