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3 00:55:02
年近六十歲的台灣詩人席慕容,終于帶着她的第七本詩集回歸了。詩集名叫《以詩之名》,依舊書寫她的&ldquo原鄉&rdquo和&ldquo愛情&rdquo。席慕容的回歸,也讓人想起了上世紀80年代台灣詩歌的繁花似錦。
那個年代,席慕容的愛情詩讓許多少男少女心中開出了花朵餘光中的《鄉愁》脍炙人口,郵票和船票載着海峽兩岸的思念鄭愁予&ldquo達達的馬蹄聲&rdquo響遍台灣,那敲在青石板上的清冷之聲,飄過海峽傳到大陸&hellip&hellip
而如今,時易境遷,詩歌常常沉寂在喧嚣的物欲裏。那些人們熟悉的台灣詩人,還在寫詩嗎?
詩惆怅,人勇敢
席慕容的詩歌影響了一代人。她曾被譽爲&ldquo詩壇的瓊瑤&rdquo,那些纏綿悱恻卻清新鮮明的愛情詩歌,曾在一顆顆年輕的心中激起陣陣漣漪,至今想起來仍餘波蕩漾。最著名的要數那首《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爲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以前,有人問席慕容,五十多歲的時候還會寫愛情詩嗎?她說:&ldquo我不知道,因爲我還沒有到那個年紀。&rdquo如今,她已經快六十了,愛情詩歌還能從她的筆端流淌出來,隻不過更加從容,帶着浪花激蕩後歸于平靜的澹然。,
&ldquo我折疊着我的愛/我的愛也折疊着我&hellip&hellip這是一首亘古傳唱着的長調。&rdquo席慕容于10月底出版的新詩集中,有這樣一首名爲《我折疊着我的愛》的詩。席慕容說:&ldquo俄羅斯女詩人80歲的時候還能寫出蕩氣回腸的愛情詩,我還算年輕。&rdquo接受采訪時,談到自己幾年前逝去的先生,席慕容還會哽咽,這樣的感情沉澱在詩歌裏,已經不是讓人心旌搖曳的纏綿,而是歲月無聲動容的力量。
詩集《以詩之名》承載着時光在詩人的年華裏流逝的痕迹。在這個少有人寫詩也少有人讀詩的年代,席慕容如此闡釋自己當下寫詩的心态:&ldquo年輕時因寂寞而寫詩,或許是一種對美的渴望年紀稍長,因無法平撫心中的騷動而寫詩初老時,因惆怅而寫詩,,人也因此變勇敢了。&rdquo
鄉愁不再。詩還在
和席慕容比起來,年逾八十的餘光中要算老&ldquo詩翁&rdquo了。他一生創作了千餘首詩,并因爲名篇《鄉愁》被譽爲&ldquo鄉愁詩人&rdquo: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一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寫于1971年,當時兩岸直航還隻是個夢,台灣同胞想要回大陸探親很難,歸鄉是遙不可及的事情,餘光中的《鄉愁》正是寫出了那種思鄉的絕望。而如今,餘光中早就可以返鄉谒祖,慰藉思鄉之苦了。
現在,八十多歲的餘光中在忙些什麽呢?其實,他還是在寫詩、寫散文、翻譯、評論一他沒有和文字脫離關系。
2010年,一台灣文藝界爲餘光中舉辦了八十大壽賀壽會,九歌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三本新書,分别爲新詩集《藕神》、近十年的文學評論選集《舉杯向天笑》以及翻譯王爾德的劇本((不要緊的女人》。2011年暑假,他還一口氣翻譯了英國詩人濟慈的兩首長達千餘行的長詩,其中一首叙事詩長700多行,另一首長400餘行。新加坡青年書局2011年還出版了《餘光中選集》,收錄了他寫于60歲至80歲的新詩、散文和評論。
當然,餘光中仍沒有忘記創作詩歌。他曾說:&ldquo我這一生,自從寫詩以來,隻要一連三月無詩,就自覺已非詩人。&rdquo新詩集《藕神》已是他的第十九本詩集。詩集的名字取自山東大明湖畔的藕神祠,那是李清照的紀念祠。餘光中一向很喜歡李清照的作品,便取此名,以作紀念。《藕神》在題材上以詠人爲主,書中的六七十首詩,除了以李清照入詩,還寫了屈原、杜甫、林或、蕭邦等詩人、畫家和音樂家,古今中外,随心選取,像一幀幀以文字爲線條的素描。
,
天涯歸人,非過客
台灣詩壇還有一位頗具有傳奇意味的詩人,他的詩集被列爲&ldquo影響台灣三十年的三十本書&rdquo之一80年代,他曾多次被選爲台灣&ldquo最受歡迎作家&rdquo,名列榜首他的成名作奠定了他一生在詩壇的高度_他就是鄭愁予,這首成名作叫《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顔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hellip&hellip
-這&ldquo達達的馬蹄聲&rdquo,一響就是半個多世紀,至今那美妙的音律還回響在讀者的耳朵。關于最後一句,鄭愁予有着更哲學的闡釋&mdash&mdash在他看來,&ldquo歸人&rdquo或&ldquo過客&rdquo不能隻從地方來解讀。放大到生死的範疇,世界上沒有人是歸人,都是過客,而對大自然來說,沒有過客,都是歸人。
鄭愁予也用他的人生來闡釋了&ldquo過客&rdquo和&ldquo歸人&rdquo的哲學。他人生中的四十年黃金時間一直在海外漂泊。他完全有能力讓自己安定下來,然而,他還是無所歸依地漂了四十年。這種漂泊似乎是一種自主的選擇,一種對生命的追問。直到前些年,,他回到祖國,把戶籍落在了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金門。在他看來,金門是大陸和台灣之間的橋梁,他的一首詩《橋》表達了這個觀點。他關注兩岸文化的交流,發表對繁簡字、台灣生入大陸學習的看法,凡是有助于兩岸文化交流的事情,他都支持。
安定下來後的鄭愁予,已過耄耋之年,但還是不辍詩歌,且能喝酒,詩人的才氣和俠氣依然,創造力依然。台灣有關方面編排一個關于台灣原住民的舞蹈,他寫了一首長詩,寫了第三幕、第四幕,作爲這個舞蹈的一個背景。還有一些時候,他在教授文學、編輯詩歌、參加詩會。他站在離詩歌不是那麽遠的地方,有時靜靜看着,有時參與進來,恰恰好的距離。
也許,這個時代并不是詩歌最好的時代,但值得慶幸的是,人們熟悉的詩人們,還在堅持着詩歌或者藝術,理想主義的光芒還沒有完全沉落。無論他們是回歸還是在詩壇的邊緣徘徊,那一代人都不會忘記,他們和詩歌一起&mdash&mdash曾經年輕過。
年近六十岁的台湾诗人席慕容,终于带着她的第七本诗集回归了。诗集名叫《以诗之名》,依旧书写她的&ldquo原乡&rdquo和&ldquo爱情&rdquo。席慕容的回归,也让人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台湾诗歌的繁花似锦。
那个年代,席慕容的爱情诗让许多少男少女心中开出了花朵余光中的《乡愁》脍炙人口,邮票和船票载着海峡两岸的思念郑愁予&ldquo达达的马蹄声&rdquo响遍台湾,那敲在青石板上的清冷之声,飘过海峡传到大陆&hellip&hellip
而如今,时易境迁,诗歌常常沉寂在喧嚣的物欲里。那些人们熟悉的台湾诗人,还在写诗吗?
诗惆怅,人勇敢
席慕容的诗歌影响了一代人。她曾被誉为&ldquo诗坛的琼瑶&rdquo,那些缠绵悱恻却清新鲜明的爱情诗歌,曾在一颗颗年轻的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至今想起来仍余波荡漾。最著名的要数那首《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以前,有人问席慕容,五十多岁的时候还会写爱情诗吗?她说:&ldquo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到那个年纪。&rdquo如今,她已经快六十了,爱情诗歌还能从她的笔端流淌出来,只不过更加从容,带着浪花激荡后归于平静的澹然。,
&ldquo我折叠着我的爱/我的爱也折叠着我&hellip&hellip这是一首亘古传唱着的长调。&rdquo席慕容于10月底出版的新诗集中,有这样一首名为《我折叠着我的爱》的诗。席慕容说:&ldquo俄罗斯女诗人80岁的时候还能写出荡气回肠的爱情诗,我还算年轻。&rdquo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几年前逝去的先生,席慕容还会哽咽,这样的感情沉淀在诗歌里,已经不是让人心旌摇曳的缠绵,而是岁月无声动容的力量。
诗集《以诗之名》承载着时光在诗人的年华里流逝的痕迹。在这个少有人写诗也少有人读诗的年代,席慕容如此阐释自己当下写诗的心态:&ldquo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rdquo
乡愁不再。诗还在
和席慕容比起来,年逾八十的余光中要算老&ldquo诗翁&rdquo了。他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并因为名篇《乡愁》被誉为&ldquo乡愁诗人&rdquo: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一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写于1971年,当时两岸直航还只是个梦,台湾同胞想要回大陆探亲很难,归乡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余光中的《乡愁》正是写出了那种思乡的绝望。而如今,余光中早就可以返乡谒祖,慰藉思乡之苦了。
现在,八十多岁的余光中在忙些什么呢?其实,他还是在写诗、写散文、翻译、评论一他没有和文字脱离关系。
2010年,一台湾文艺界为余光中举办了八十大寿贺寿会,九歌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三本新书,分别为新诗集《藕神》、近十年的文学评论选集《举杯向天笑》以及翻译王尔德的剧本((不要紧的女人》。2011年暑假,他还一口气翻译了英国诗人济慈的两首长达千余行的长诗,其中一首叙事诗长700多行,另一首长400余行。新加坡青年书局2011年还出版了《余光中选集》,收录了他写于60岁至80岁的新诗、散文和评论。
当然,余光中仍没有忘记创作诗歌。他曾说:&ldquo我这一生,自从写诗以来,只要一连三月无诗,就自觉已非诗人。&rdquo新诗集《藕神》已是他的第十九本诗集。诗集的名字取自山东大明湖畔的藕神祠,那是李清照的纪念祠。余光中一向很喜欢李清照的作品,便取此名,以作纪念。《藕神》在题材上以咏人为主,书中的六七十首诗,除了以李清照入诗,还写了屈原、杜甫、林或、萧邦等诗人、画家和音乐家,古今中外,随心选取,像一帧帧以文字为线条的素描。
,
天涯归人,非过客
台湾诗坛还有一位颇具有传奇意味的诗人,他的诗集被列为&ldquo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rdquo之一80年代,他曾多次被选为台湾&ldquo最受欢迎作家&rdquo,名列榜首他的成名作奠定了他一生在诗坛的高度_他就是郑愁予,这首成名作叫《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迭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hellip&hellip
-这&ldquo达达的马蹄声&rdquo,一响就是半个多世纪,至今那美妙的音律还回响在读者的耳朵。关于最后一句,郑愁予有着更哲学的阐释&mdash&mdash在他看来,&ldquo归人&rdquo或&ldquo过客&rdquo不能只从地方来解读。放大到生死的范畴,世界上没有人是归人,都是过客,而对大自然来说,没有过客,都是归人。
郑愁予也用他的人生来阐释了&ldquo过客&rdquo和&ldquo归人&rdquo的哲学。他人生中的四十年黄金时间一直在海外漂泊。他完全有能力让自己安定下来,然而,他还是无所归依地漂了四十年。这种漂泊似乎是一种自主的选择,一种对生命的追问。直到前些年,,他回到祖国,把户籍落在了与厦门一水之隔的金门。在他看来,金门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桥梁,他的一首诗《桥》表达了这个观点。他关注两岸文化的交流,发表对繁简字、台湾生入大陆学习的看法,凡是有助于两岸文化交流的事情,他都支持。
安定下来后的郑愁予,已过耄耋之年,但还是不辍诗歌,且能喝酒,诗人的才气和侠气依然,创造力依然。台湾有关方面编排一个关于台湾原住民的舞蹈,他写了一首长诗,写了第三幕、第四幕,作为这个舞蹈的一个背景。还有一些时候,他在教授文学、编辑诗歌、参加诗会。他站在离诗歌不是那么远的地方,有时静静看着,有时参与进来,恰恰好的距离。
也许,这个时代并不是诗歌最好的时代,但值得庆幸的是,人们熟悉的诗人们,还在坚持着诗歌或者艺术,理想主义的光芒还没有完全沉落。无论他们是回归还是在诗坛的边缘徘徊,那一代人都不会忘记,他们和诗歌一起&mdash&mdash曾经年轻过。
走路特别,说话特别,写字特别,这是一名脑瘫患者,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一个脑瘫博士是如何炼成的?”来自河南焦作农村的张大奎的事迹经报纸、...[全文阅读]
渡边林次是日本冲绳市一个忠厚质朴的小伙子,194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税务署当了一名收税员,负责一些乡下商店的收税工作。 有一年冬天,渡边林次去一个海边小村的...[全文阅读]
郭德纲为什么不受郭冬临一拜郭德纲这两年官司缠身,他被诉诽谤杨志刚一案在北京市一中院终审宣判,法院驳回了杨志刚的上诉,裁定维持郭德纲无罪的判决。郭德纲与杨志刚...[全文阅读]
文/陌姐 01 努力实习半年却未转正,怪谁? 陌姐有个前同事群,平时主要交流分享公司动态和行业信息,算不上热闹。 下午两点左右,有人在群里丢...[全文阅读]
得道成仙的铁拐李,常常蓬头垢面,破足坦胸,手中拄着一根紫色的铁拐杖,身后背着一个药葫芦,在大街小巷中游来荡去。 一天,铁拐李变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在汝南这个...[全文阅读]
1、学校附近的购物中心最近传出,有一个小女孩在厕所被强J的消息 女孩被凌辱到子宫破裂,店家为了商誉因此用钱把事情压下来 考虑到学生的心情和安全,学校...[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那些台湾的诗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