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尧:传媒界的“外星人”_爱国故事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故事>爱国故事

吴怀尧:传媒界的“外星人”

发布时间:2022-04-22 10:00:01

分类:爱国故事发布者:皈依童话

高中生進軍京城做編輯

  從相貌上看,身型瘦小的吳懷堯還像個涉世未深的中學生,實際上,今年26歲的他,早在17歲那年就告别了校園生活。

  吳懷堯高二下學期快結束時主動提出退學,起因是他貼出的一張&ldquo大字報&rdquo,那是2003年6月的事了。那一年,吳懷堯17歲,還是湖北某校高二文科班的一名學生。一天早上,因爲幾位同學沒去做早操,校長竟當衆對其中一位大打出手。校長的舉動,讓吳懷堯深感震驚,酷愛閱讀寫作的吳懷堯,随即在校園公告欄裏貼了一張&ldquo大字報&rdquo,要求校長:&ldquo既然有當衆打學生的決心,就應該有當衆向學生道歉的勇氣和擔當。&rdquo結果,校長沒有道歉,吳懷堯卻一下子成了&ldquo刺兒頭&rdquo,受到了一些老師的冷嘲熱諷。這讓吳懷堯對學校失望透頂,想到了逃離。

  聽說兒子要退學,吳懷堯的父親面包非常意外,但他并沒有強迫兒子返校上課,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給吳懷堯講道理,希望他&ldquo迷途知返&rdquo。父子倆僵持10多天時間。爸爸急了,就跟吳懷堯立了個&ldquo軍令狀&rdquo:這個暑假,你可以不參加補課,如果你能不借助家裏的幫助,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我今後就不再幹涉你的生活,怎麽樣?

  第二天,吳懷堯隻身去了武漢。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到武漢的第二天,他就找到了一份推銷化妝品的工作,同事中很多人都是武漢名校的大學生。一個半月後,吳懷堯帶着自己的&ldquo第一桶金&rdquo回到家鄉。當他把1000多塊錢掏出來送到爸爸眼前時,爸爸兌現了承諾,不過還是加了一個&ldquo附加條件&rdquo:你可以先出去闖闖,要是闖不出路子,那就回來繼續上學!

  2003年9月上旬,吳懷堯再次來到武漢,住在姐姐家裏,當起了&ldquo專業作家&rdquo。

  1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在姐姐家樓下的小書攤前,吳懷堯碰上了到武漢修改小說《親愛的苦難》的北京作家沙漠舟。經過一番長談,在看了吳懷堯二十多萬字的作品後,沙漠舟對這個&ldquo特有主見&rdquo的小家夥很是欣賞,當即鼓勵他到北京去曆練曆練,吳懷堯也動了心。

  2004年農曆正月初八,剛剛18歲的吳懷堯,懷着一種&ldquo天下任我行&rdquo的心情,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到北京後,吳懷堯先在表哥和沙漠舟家分别住了幾天,便帶着自己的作品,沖到一家文化公司去應聘。因爲一無學曆,二無實際工作經驗,剛踏進公司大門時,吳懷堯心裏一點都沒底。沒想到,在粗略浏覽了吳懷堯的習作之後,所謂的面試便變成了朋友似的傾談,總編輯很快便笑着伸出手來,歡迎吳懷堯成爲該公司最年輕的編輯。

  一個連高中都沒讀完的毛頭小子,一進門就做圖書編輯,能勝任嗎?面對一些人質疑的目光,吳懷堯知道如何證明自己。

  吳懷堯所在的公司,當時是百花文藝出版社的合作夥伴,聯手出版100多卷本的百花散文書系。這使吳懷堯有機會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最爲優秀的散文名篇。進公司第一年讀書量超乎常人。如他所說,不亞于在大學念了4年中文系。正因爲勤奮好學,進公司的第二年,吳懷堯就成了&ldquo當家編輯&rdquo,他策劃出版的《人類最佳讀物》10卷本,至今還是各大書店暢銷書架上的搶手貨。

  天資聰慧的吳懷堯,就這樣敲響了自己的人生第一鑼。

  推出&ldquo中國作家富豪榜&rdquo,

  轟動全國

  2006年暑假期間,吳懷堯突發奇想:寫一本全面反映中國學生現狀的《中國學生調查報告》。選題順利通過後,他興沖沖地跑回家鄉,花費了一個多月時間,深入到各個校園,對學生們的所思所想和學習生活狀況展開深入細緻的調查,掌握了大量鮮活的第一手資料。采訪歸來,吳懷堯很快就寫了20多萬字,可寫着寫着他卻發現,無法将那些鮮活生動的素材變成&ldquo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rdquo。

  守着一籃子好菜,卻做不成佳肴,一位作家朋友看到吳懷堯爲此苦苦思索,就建議他去做記者,學習調查報告的寫作。2006年8月底,通過這位作家朋友的牽線,沒有上過一天新聞學的吳懷堯,吹着口哨,以實習生的名義,走進了知名财經媒體《财經時報》的大門。

  走進報社之後,吳懷堯發現,相比社會上那些講究論資排輩的單位而言,媒體似乎更注重實際工作能力,大凡新人入門,都要先寫出一篇報道來,是騾子是馬,一遛就知道。經過一番權衡,吳懷堯将目光盯在了同齡人中的商業新貴身上,并悄悄做好了案頭準備工作。以前從未寫過新聞調查類的東西,第一次寫稿之前,他隻好臨時抱佛腳,跑到街上花兩塊錢買來一份《南方周末》,&ldquo從第一版讀到最後一版,就知道該怎麽寫這類調查文章了&rdquo。

  進報社實習不到半個月,吳懷堯就交了一篇長達5000多字的新聞處女作,主标題爲《80後新貴開始商業起跑》,交稿第三天,讓吳懷堯大吃一驚:&ldquo沒想到主編基本上沒有改動,就作爲文化版的封面文章重磅推了出來。&rdquo文章發表後,引發諸多文摘報刊和各大網站競相轉載。

  這是吳懷堯的第一篇新聞作品,發表于2006年9月16日。它像一塊沉甸甸的敲門磚,讓沒有文憑沒有學曆沒有資曆的吳懷堯,成了《财經時報》最年輕的正式記者,讓報社其他20多位畢業于名牌大學新聞專業的實習生目瞪口呆。

  那年的金秋時節,先鋒作家洪峰上街乞讨的消息,讓全社會爲之震撼。報社裏有人便跟吳懷堯開玩笑:寫作沒前途,趁早放棄哈!&ldquo洪峰乞讨事件&rdquo和同事那些善意的玩笑,深深地刺痛了吳懷堯年輕而敏感的心。曾經高高在上的作家們,如今被拉下了神壇,有些甚至成了市井取笑的對象,這究竟是社會評價标準的進步,還是淪落?

  吳懷堯想到了整個作家群體,他們在爲社會創造精神财富,自身的物質生活水平究竟如何?他們在成爲精神巨人的同時,難道就不能同時成爲物質上的富翁?帶着這個疑問,他開始收集這方面的資料,沒想到各種平面和網絡媒體上,居然都沒有關于中國作家生存現狀的報道。在一番慨歎之後,吳懷堯生出了一個非常強烈的念頭,他要用一篇文章的力量,推翻公衆對作家&ldquo窮酸&rdquo的固有印象,讓全社會都來關注作家這一特殊群落的生存現狀。

  選題敲定之後,吳懷堯開始進行浩繁而又仔細的調查工作。先是選取幾個大城市的幾十家大型書店,一家家地讓老板們列出當年作品熱賣的作家名單,從中選出名字重複次數最多的前25位。接下來,圈定這些作家的作品。然後再查他們作品的印數,待跟相關出版社核實之後,再根據出版界大體的版稅稅率,換算出這些作家一年内的版稅收入。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由吳懷堯獨立調查并一手制作的第一屆&ldquo中國作家富豪榜&rdquo終于定稿。

  2006年12月15日,《财經時報》頭版頭條重磅推出了&ldquo中國作家富豪榜&rdquo。當天,幾乎全國所有網站都在首頁顯著位置挂出了這個榜單。第二天,全國報紙紛紛熱炒。第三天,中央電視台和港澳台媒體開始跟進報道。後來,連美國媒體都對此展開了讨論。一時間,&ldquo中國作家富豪榜&rdquo幾乎無處不在,作家的生存狀态也首次成了最爲熱門的新聞話題,并被評爲當年最具影響力的文化事件。

  轉戰出版界,思考,行動

  &ldquo中國作家富豪榜&rdquo的推出,不僅第一次把作家們變成了全社會熱議的話題人物,也讓吳懷堯本人一夜走紅。2006年年底,也就是榜單推出後3個月,吳懷堯一躍成爲報社的封面報道記者,開始深入報道各種重大選題,撰寫報紙的封面文章。

  做了幾個月的的封面報道記者,吳懷堯又有了新的念頭:有沒有一種可能,打造一檔全新模式的媒體?不需要所謂的新聞由頭,就可以自由采寫重磅新聞?正在這時,一位專做排行榜的網站老總找到吳懷堯,以非常優厚的條件邀請他加盟該網站。

2007年春天,隻幹了7個多月職業記者的吳懷堯,成了中國第一位職業制榜人。

  針對一些人對&ldquo中國作家富豪榜&rdquo隻重銷量、不重作品價值的指斥,進入這家網站不久,吳懷堯就邀請何三坡、朱大可、唐曉渡、謝有順等在文學界具有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聯合提名他們心目中最具文學價值的作家,随後根據提名,重磅推出&ldquo中國作家實力榜&rdquo。吳懷堯的這一動作,再次引發轟動效應。由于吳懷堯總能給社會帶來驚喜,文化批評家何三坡甚至給他起了個很另類的綽號,叫他&ldquo傳媒界外星人&rdquo。

  跟文化名人打交道越多,吳懷堯越是覺得,其實很多作家隻是浪得虛名,愛折騰的僞大師們總愛跳上前台。與之相比,那些對中國文化真正有貢獻的文化人卻總是默默無聞。&ldquo要推舉文化領域真正的貢獻者&rdquo!基于這一想法,吳懷堯決定推出一檔專訪文化領域最具代表性人物的訪談錄。選題、策劃、采訪、發布、推廣,所有工作全部由他一個人獨立完成。每一篇深度訪談,都會在香港的《中國社會新聞》、内地老牌文學期刊《延安文學》和搜狐網同步發布。有意思的是,聽說吳懷堯準備創立國内第一個個人媒體,古井集團竟主動找上門來,要爲《懷堯訪談錄》提供獨家贊助。

  一個新點子,還沒面世,就已經受到了社會的期待和關注,吳懷堯特别振奮。2008年3月25日,古井集團爲他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告文化名家高端訪談《懷堯訪談錄》正式啓動。

  《懷堯訪談錄》采寫的第一位文化名人,就是吳懷堯的老朋友何三坡。雖早就相熟,可在采訪之前,吳懷堯還是像采訪陌生人一樣做了大量的案頭準備工作:重讀何三坡的作品、體味其創作理念、梳理其思想脈絡,尋找采訪突破口和寫作着力點。正是因爲&ldquo能夠真誠地傾聽和記錄&rdquo,文章一經推出,就好評如潮,引得國内10多家報刊要求同步刊發。

  在接下來的3個多月時間裏,吳懷堯先後采訪了朱大可、李銀河、陳丹青、于堅和閻連科等13位文化名人。唯一拒絕他采訪的,是餘秋雨。吳懷堯曾通過電子郵件把自己的采訪提綱發給餘秋雨,餘秋雨明确表示,拒絕回答。吳懷堯并沒有就此放棄,他索性将自己那份言辭犀利的采訪提綱以《九問餘秋雨》爲題發表。沒想到,這篇沒有采訪對象作答的&ldquo懷堯訪談錄&rdquo,同樣掀起了一股轉載熱潮。

  2008年6月17口,吳懷堯突然接到一家專業傳媒雜志的通知:創辦3個月的《懷堯訪談錄》,獲得&ldquo中國新媒體貢獻獎&rdquo。在風光秀美的安徽黃山,24歲的吳懷堯抱着一個巨大的獎牌,與《新京報》和央視七套、鳳凰衛視、山東電視台等傳統強勢媒體站在同一個領獎台上。一個人就是一個媒體,吳懷堯和他的《懷堯訪談錄》,讓衆多新聞媒體爲之稱奇!

  就因爲喜歡獨立思考和追求創新,吳懷堯每一次發力都會成爲媒體的頭條和公衆的焦點。但這并不意味着事事順心,吳懷堯也曾有過碰壁,可即便遇到問題,他也能栽一個跟頭撿回兩條真經來。

  做傳媒工作多年,少不得跟大學生們打交道,吳懷堯發現了一個貌似奇怪的現象。在各類圖書鋪天蓋地的同時,很多大學生卻&ldquo無書可讀&rdquo,尼采太深奧,暢銷書太膚淺,真正有思想有深度又好看的讀物,确實不多。2009年2月,吳懷堯決定與出版《懷堯訪談錄》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手,推出一本激發當代青年獨立思考的雜志書,書名就叫《新青年》。憑借吳懷堯的人氣,創刊號的組稿和編輯工作進展順利,出版社甚至都己打出廣告,可就在清樣進廠準備印刷之時,該計劃卻意外流産。

  雖然《新青年》沒有成功推出,卻讓吳懷堯發現做出版可以成爲自己的一個歸宿,于是,他停掉了正做得順風順水的《懷堯訪談錄》,加盟著名暢銷書機構&ldquo讀客圖書&rdquo,變身職業出版人。

  進入出版界一個月,吳懷堯發現了蟄伏在東北的曆史作家汪衍振。汪衍振生于上世紀60年代,花半輩子心血,潛心研究晚清三大名臣,相繼寫出曆史小說《曾國藩發迹史》、《李鴻章發迹史》和《左宗棠發迹史》,成稿之後卻遲遲沒有出版社接手。在與讀客圖書董事長和總編輯溝通後,吳懷堯将汪衍振的三部書稿一口氣簽了下來。《曾國藩發迹史》推出後迅速走紅,在當當網曆史類圖書中銷量一路飙升。&ldquo中國最笨曆史作家&rdquo終于得以一炮驚天下,&ldquo伯樂&rdquo吳懷堯功不可沒。

  5年來,吳懷堯在文化圈一路攻城掠地,但對持續追蹤記錄中國作家财富變化,反映全民閱讀潮流走向的&ldquo中國作家富豪榜&rdquo,卻一直堅持發布,引發各界關注本土原創。

  2010年11月,在推出&ldquo中國作家富豪榜&rdquo的同時,吳懷堯又别出心裁地加入了港澳台作家在大陸的版稅收入,同時推出&ldquo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rdquo,并且首次将國内出版界頂級高手打造超級暢銷書的方法和細節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借此舉提升本土原創圖書的銷量和競争力。榜單發布後,海内外300多家知名媒體争相報道,獨立制榜人吳懷堯的名號,也更加響亮&hellip&hellip

  從17歲到26歲,不到10年,吳懷堯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吳懷堯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一直堅持獨立思考和追求創新。他的經曆應該能給那些懷揣着碩士和博士文憑卻找不到飯碗的人帶來一些啓發,也給那些未能考上大學、深感前途無望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勵志的案例。

高中生进军京城做编辑

  从相貌上看,身型瘦小的吴怀尧还像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实际上,今年26岁的他,早在17岁那年就告别了校园生活。

  吴怀尧高二下学期快结束时主动提出退学,起因是他贴出的一张&ldquo大字报&rdquo,那是2003年6月的事了。那一年,吴怀尧17岁,还是湖北某校高二文科班的一名学生。一天早上,因为几位同学没去做早操,校长竟当众对其中一位大打出手。校长的举动,让吴怀尧深感震惊,酷爱阅读写作的吴怀尧,随即在校园公告栏里贴了一张&ldquo大字报&rdquo,要求校长:&ldquo既然有当众打学生的决心,就应该有当众向学生道歉的勇气和担当。&rdquo结果,校长没有道歉,吴怀尧却一下子成了&ldquo刺儿头&rdquo,受到了一些老师的冷嘲热讽。这让吴怀尧对学校失望透顶,想到了逃离。

  听说儿子要退学,吴怀尧的父亲面包非常意外,但他并没有强迫儿子返校上课,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给吴怀尧讲道理,希望他&ldquo迷途知返&rdquo。父子俩僵持10多天时间。爸爸急了,就跟吴怀尧立了个&ldquo军令状&rdquo:这个暑假,你可以不参加补课,如果你能不借助家里帮助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我今后就不再干涉你的生活,怎么样

  第二天,吴怀尧只身去了武汉。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到武汉的第二天,他就找到一份推销化妆品的工作,同事很多人都是武汉名校的大学生。一个半月后,吴怀尧带着自己的&ldquo第一桶金&rdquo回到家乡。当他把1000多块钱掏出来送到爸爸眼前时,爸爸兑现了承诺,不过还是加了一个&ldquo附加条件&rdquo:你可以先出去闯闯,要是闯不出路子,那就回来继续上学

  2003年9月上旬,吴怀尧再次来到武汉,住在姐姐家里,当起了&ldquo专业作家&rdquo。

  1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在姐姐家楼下的小书摊前,吴怀尧碰上了到武汉修改小说《亲爱的苦难》的北京作家沙漠舟。经过一番长谈,在看了吴怀尧二十多万字的作品后,沙漠舟对这个&ldquo特有主见&rdquo的小家伙很是欣赏,当即鼓励他到北京去历练历练,吴怀尧也动了心。

  2004年农历月初八,刚刚18岁的吴怀尧,怀着一种&ldquo天下任我行&rdquo的心情,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到北京后,吴怀尧先在表哥和沙漠舟家分别住了几天,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冲到一家文化公司去应聘。因为一无学历,二无实际工作经验,刚踏进公司大门时,吴怀尧心里一点都没底。没想到,在粗略浏览了吴怀尧的习作之后,所谓的面试便变成了朋友似的倾谈,总编辑很快便笑着伸出手来,欢迎吴怀尧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编辑。

  一个连高中都没读完的毛头小子,一进门就做图书编辑,能胜任吗?面对一些人质疑的目光,吴怀尧知道如何证明自己。

  吴怀尧所在的公司,当时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合作伙伴,联手出版100多卷本的百花散文书系。这使吴怀尧有机会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最为优秀的散文名篇。进公司第一年读书量超乎常人。如他所说,不亚于在大学念了4年中文系。正因为勤奋好学,进公司的第二年,吴怀尧就成了&ldquo当家编辑&rdquo,他策划出版的《人类最佳读物》10卷本,至今还是各大书店畅销书架上的抢手货。

  天资聪慧的吴怀尧,就这样敲响了自己的人生第一锣。

  推出&ldquo中国作家富豪榜&rdquo,

  轰动全国

  2006年暑假期间,吴怀尧突发奇想:写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学生现状的《中国学生调查报告》。选题顺利通过后,他兴冲冲地跑回家乡,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深入到各个校园,对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和学习生活状况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采访归来,吴怀尧很快就写了20多万字,可写着写着他却发现,无法将那些鲜活生动的素材变成&ldquo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rdquo。

  守着一篮子好菜,却做不成佳肴,一位作家朋友看到吴怀尧为此苦苦思索,就建议他去做记者,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2006年8月底,通过这位作家朋友的牵线,没有上过一天新闻学的吴怀尧,吹着口哨,以实习生的名义,走进了知名财经媒体《财经时报》的大门。

  走进报社之后,吴怀尧发现,相比社会上那些讲究论资排辈的单位而言,媒体似乎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大凡新人入门,都要先写出一篇报道来,是骡子是马,一遛就知道。经过一番权衡,吴怀尧将目光盯在了同龄人中的商业新贵身上,并悄悄做好了案头准备工作。以前从未写过新闻调查类的东西,第一次写稿之前,他只好临时抱佛脚,跑到街上花两块钱买来一份《南方周末》,&ldquo从第一版读到最后一版,就知道该怎么写这类调查文章了&rdquo。

  进报社实习不到半个月,吴怀尧就交了一篇长达5000多字的新闻处女作,主标题为《80后新贵开始商业起跑》,交稿第三天,让吴怀尧大吃一惊:&ldquo没想到主编基本上没有改动,就作为文化版的封面文章重磅推了出来。&rdquo文章发表后,引发诸多文摘报刊和各大网站竞相转载。

  这是吴怀尧的第一篇新闻作品,发表于2006年9月16日。它像一块沉甸甸的敲门砖,让没有文凭没有学历没有资历的吴怀尧,成了《财经时报》最年轻的正式记者,让报社其他20多位毕业于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实习生目瞪口呆。

  那年的金秋时节,先锋作家洪峰上街乞讨的消息,让全社会为之震撼。报社里有人便跟吴怀尧开玩笑:写作没前途,趁早放弃哈!&ldquo洪峰乞讨事件&rdquo和同事那些善意的玩笑,深深地刺痛了吴怀尧年轻而敏感的心。曾经高高在上的作家们,如今被拉下了神坛,有些甚至成了市井取笑的对象,这究竟是社会评价标准的进步,还是沦落?

  吴怀尧想到了整个作家群体,他们在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究竟如何?他们在成为精神巨人的同时,难道就不能同时成为物质上的富翁?带着这个疑问,他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没想到各种平面和网络媒体上,居然都没有关于中国作家生存现状的报道。在一番慨叹之后,吴怀尧生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念头,他要用一篇文章的力量,推翻公众对作家&ldquo穷酸&rdquo的固有印象,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作家这一特殊群落的生存现状。

  选题敲定之后,吴怀尧开始进行浩繁而又仔细的调查工作。先是选取几个大城市的几十家大型书店,一家家地让老板们列出当年作品热卖的作家名单,从中选出名字重复次数多的前25位。接下来,圈定这些作家的作品。然后再查他们作品的印数,待跟相关出版社核实之后,再根据出版界大体的版税税率,换算出这些作家一年内的版税收入。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由吴怀尧独立调查并一手制作的第一届&ldquo中国作家富豪榜&rdquo终于定稿。

  2006年12月15日,《财经时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了&ldquo中国作家富豪榜&rdquo。当天,几乎全国所有网站都在首页显著位置挂出了这个榜单。第二天,全国报纸纷纷热炒。第三天,中央电视台和港澳台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后来,连美国媒体都对此展开了讨论。一时间,&ldquo中国作家富豪榜&rdquo几乎无处不在,作家的生存状态也首次成了最为热门的新闻话题,并被评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

  转战出版界,思考,行动

  &ldquo中国作家富豪榜&rdquo的推出,不仅第一次把作家们变成了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人物,也让吴怀尧本人一夜走红。2006年年底,也就是榜单推出后3个月,吴怀尧一跃成为报社的封面报道记者,开始深入报道各种重大选题,撰写报纸的封面文章。

  做了几个月的的封面报道记者,吴怀尧又有了新的念头:有没有一种可能,打造一档全新模式的媒体?不需要所谓的新闻由头,就可以自由采写重磅新闻?正在这时,一位专做排行榜的网站老总找到吴怀尧,以非常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加盟该网站。

2007年春天,只干了7个多月职业记者的吴怀尧,成了中国第一位职业制榜人。

  针对一些人对&ldquo中国作家富豪榜&rdquo只重销量、不重作品价值的指斥,进入这家网站不久,吴怀尧就邀请何三坡、朱大可、唐晓渡、谢有顺等在文学界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联合提名他们心目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家,随后根据提名,重磅推出&ldquo中国作家实力榜&rdquo。吴怀尧的这一动作,再次引发轰动效应。由于吴怀尧总能给社会带来惊喜,文化批评家何三坡甚至给他起了个很另类的绰号,叫他&ldquo传媒界外星人&rdquo。

  跟文化名人打交道越多,吴怀尧越是觉得,其实很多作家只是浪得虚名,爱折腾的伪大师们总爱跳上前台。与之相比,那些对中国文化真正有贡献的文化人却总是默默无闻。&ldquo要推举文化领域真正的贡献者&rdquo!基于这一想法,吴怀尧决定推出一档专访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人物的访谈录。选题、策划、采访、发布、推广,所有工作全部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每一篇深度访谈,都会在香港的《中国社会新闻》、内地老牌文学期刊《延安文学》和搜狐网同步发布。有意思的是,听说吴怀尧准备创立国内第一个个人媒体,古井集团竟主动找上门来,要为《怀尧访谈录》提供独家赞助。

  一个新点子,还没面世,就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期待和关注,吴怀尧特别振奋。2008年3月25日,古井集团为他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文化名家高端访谈《怀尧访谈录》正式启动

  《怀尧访谈录》采写的第一位文化名人,就是吴怀尧的老朋友何三坡。虽早就相熟,可在采访之前,吴怀尧还是像采访陌生人一样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重读何三坡的作品、体味其创作理念、梳理其思想脉络,寻找采访突破口和写作着力点。正是因为&ldquo能够真诚地倾听和记录&rdquo,文章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引得国内10多家报刊要求同步刊发。

  在接下来的3个多月时间里,吴怀尧先后采访了朱大可、李银河、陈丹青、于坚和阎连科等13位文化名人。唯一拒绝他采访的,是余秋雨。吴怀尧曾通过电子邮件把自己的采访提纲发给余秋雨,余秋雨明确表示,拒绝回答。吴怀尧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索性将自己那份言辞犀利的采访提纲以《九问余秋雨》为题发表。没想到,这篇没有采访对象作答的&ldquo怀尧访谈录&rdquo,同样掀起了一股转载热潮。

  2008年6月17口,吴怀尧突然接到一家专业传媒杂志的通知:创办3个月的《怀尧访谈录》,获得&ldquo中国新媒体贡献奖&rdquo。在风光秀美的安徽黄山,24岁的吴怀尧抱着一个巨大的奖牌,与《新京报》和央视七套、凤凰卫视、山东电视台等传统强势媒体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一个人就是一个媒体,吴怀尧和他的《怀尧访谈录》,让众多新闻媒体为之称奇!

  就因为喜欢独立思考和追求创新,吴怀尧每一次发力都会成为媒体的头条和公众的焦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事顺心,吴怀尧也曾有过碰壁,可即便遇到问题他也能栽一个跟头捡回两条真经来。

  做传媒工作多年,少不得跟大学生们打交道,吴怀尧发现了一个貌似奇怪的现象。在各类图书铺天盖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却&ldquo无书可读&rdquo,尼采太深奥,畅销书太肤浅,真正有思想有深度又好看的读物,确实不多。2009年2月,吴怀尧决定与出版《怀尧访谈录》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手,推出一本激发当代青年独立思考的杂志书,书名就叫《新青年》。凭借吴怀尧的人气,创刊号的组稿和编辑工作进展顺利,出版社甚至都己打出广告,可就在清样进厂准备印刷之时,该计划却意外流产

  虽然《新青年》没有成功推出,却让吴怀尧发现做出版可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归宿,于是,他停掉了正做得顺风顺水的《怀尧访谈录》,加盟著名畅销书机构&ldquo读客图书&rdquo,变身职业出版人。

  进入出版界一个月,吴怀尧发现了蛰伏在东北的历史作家汪衍振。汪衍振生于上世纪60年代,花半辈子心血,潜心研究晚清三大名臣,相继写出历史小说《曾国藩发迹史》、《李鸿章发迹史》和《左宗棠发迹史》,成稿之后却迟迟没有出版社接手。在与读客图书董事长和总编辑沟通后,吴怀尧将汪衍振的三部书稿一口气签了下来。《曾国藩发迹史》推出后迅速走红,在当当网历史类图书中销量一路飙升。&ldquo中国最笨历史作家&rdquo终于得以一炮惊天下,&ldquo伯乐&rdquo吴怀尧功不可没。

  5年来,吴怀尧在文化圈一路攻城掠地,但对持续追踪记录中国作家财富变化,反映全民阅读潮流走向的&ldquo中国作家富豪榜&rdquo,却一直坚持发布,引发各界关注本土原创。

  2010年11月,在推出&ldquo中国作家富豪榜&rdquo的同时,吴怀尧又别出心裁地加入了港澳台作家在大陆的版税收入,同时推出&ldquo在中国最赚钱的外国作家富豪榜&rdquo,并且首次将国内出版界顶级高手打造超级畅销书的方法和细节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借此举提升本土原创图书的销量和竞争力。榜单发布后,海内外300多家知名媒体争相报道,独立制榜人吴怀尧的名号,也更加响亮&hellip&hellip

  从17岁到26岁,不到10年,吴怀尧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吴怀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一直坚持独立思考和追求创新。他的经历应该能给那些怀揣着硕士和博士文凭却找不到饭碗的人带来一些启发,也给那些未能考上大学、深感前途无望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励志的案例。

亿万富翁的“烧烤人生”

人物简介:  王宇,河北廊坊人,出身穷困,北漂一族。由一个小小的烧烤摊,到自己发明创造无烟烧烤工具,使烧烤成为中华名小吃;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佳创业项目...[全文阅读]

为纯洁的心灵腾出一片空地

  泊在异乡的夜晚,有太多失眠的理由。每天,习惯一个人从晨曦里出走,开始一天家教的奔忙。喧嚣的城市里物欲奔流,人群来去,没有谁留意钢筋水泥的缝隙间,还有一个孤独的...[全文阅读]

为什么我不想去创业?

最近有位道长给我算了一卦,他说我适合做一位高级打工仔,但绝不适合自己去创业。对此我深以为然。也许在朋友们看来,我是挺适合去创业的,起码看我的文章是这样的,因为我...[全文阅读]

永远相信自己

K是我的大学学长,我们曾经有过不到一年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的经历。那是一段不算美好的时光,因为我几乎被他逼到极限地去改变自己。他是个完美主义者,接受不了我毫无品...[全文阅读]

密室游戏

  陷入密室  7号宿舍楼是L省师范大学最古老的一栋宿舍楼,据说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原本已经被列入改建计划,可因为资金问题,在封闭了几年之后,依旧没有任何拆除的动...[全文阅读]

父亲的裸捐与我的未来

我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叫陈启正,也叫陈环境。因为有个不寻常的父亲面包,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的父亲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  当父亲这些年累计捐款13.8亿元时,许多人...[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吴怀尧:传媒界的“外星人”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gushi/aiguo/473862.html

上一篇:萧煌奇:你们都是我的眼睛

下一篇:独腿董事长创业记

爱国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爱国故事文章

精选爱国故事

经典故事分类阅读

爱国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