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形容窗外江景的诗句_儿童诗歌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儿童诗歌

涉江采芙蓉 形容窗外江景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5-05-23 16:35:17

分类:儿童诗歌发布者:陌颜
涉江采芙蓉兩漢佚名。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譯文。
我踏過江水去采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兩心相愛卻要分隔兩地不能在一起,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注釋。
芙蓉:荷花的别名。
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遺(wèi):贈。
遠道:猶言“遠方”。
還顧:回顧,回頭看。
舊鄉:故鄉。
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形容無邊無際。
同心:古代習用的成語,多用于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終老: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賞析。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寫别的情詩。在古代封建社會裏,生活是很簡單的,最密切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夫妻朋友關系,由于戰争、徭役和仕宦,這種親密關系往往長期被截斷。更由于當時交通不便,書信無法往來,相隔兩地音信全無,就成爲許多人私生活中最傷心的事。因此中國古典詩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達别離情緒的,就主題來說,這首詩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芙蓉:荷花的别名。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這兩句是說,劃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來到沼澤地摘取芬芳的蘭草。夏秋時節,江南水鄉,日暖花香,荷花盛開,女主人公在江中澤畔采集了鮮豔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蘭草。詩歌就這樣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起筆,芙蓉、蘭澤、芳草等語,将畫面裝飾的絢麗燦爛,讓人頓感主人公形象雅潔,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遺:贈送,遠道:遠方。這兩句是說,采了花要送給誰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遠在天邊。這兩句自問自答,感情陡然一轉,由歡樂轉爲悲哀,一腔熱忱,遭到兜頭一盆冷水潑來,一霎時天地爲之變色,草木爲之含悲,心中無限的凄涼寂寞,傷心失望。這是一句深沉的疑問,一聲無奈的歎息。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還顧:回顧,回轉頭看。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遙遠沒有盡頭。這兩句是說,回顧頭遙望我的故鄉,長路漫漫看不到盡頭。這兩句承“遠道”、“所思”而來,将讀者的視線引向遙遠的遠方,讀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單、憂愁、怅惘地伫立在路邊,徒勞地向故鄉哪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綿延不盡。故鄉在哪兒?所思的人在哪兒?詩中的另一主人公,一個飄迫異鄉的遊子感情痛苦到極點。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禮的一種儀式,新郎新娘用彩緞結同心,并相挽而行。終老:終生。這兩句是說,兩個心心相印的人啊,永遠異地相思,隻有憂傷陪伴他們終老。這兩句詩是寫一對同心而離居得有情人,從眼前想到此後的生涯,更深的擔憂湧上心頭。
  《涉江采芙蓉》初讀時十分單純,語言也較淺顯,粗看就知道是遊子對舊鄉望而難歸之思,細看則不那麽簡單。這單純其實寓于頗微妙的婉曲表現之中。說它微妙,是因爲它采用了對寫的手法,男女主人公輪番上場。“涉江采芙蓉”應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遊子求宦于京師,應是洛陽一帶,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去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往往暗關着“夫容”,明明是女子思夫的口吻,前四句的主人公當是女子無疑。在“涉江采芙蓉”的歡樂女子中,有一位女子與衆多女子的嬉笑打鬧不同,她卻注視着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她徒然采摘了象征美好的芙蓉,卻難以贈送給心上人,因爲她的丈夫卻遠在天涯。
  接着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方的丈夫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是女主人公在想丈夫幹什麽。這是古體詩常用的手法,仿佛是心靈感應,她遠方的丈夫,也正在此刻無限憂愁,回望妻子所在的故鄉。他當然不能望見故鄉的山水,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此刻展現在他眼前的,無非是漫漫長路和那隔山阻水的浩浩煙雲。有些讀者認爲,這兩句是寫遊子還望舊鄉的實景,從而産生了詩的主人公是離鄉遊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的依然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采用了從對面猜度彼意的表現方式,從而造成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這種懸想的表現方式,與《詩經》“卷耳”、“陟岵”這兩首詩中的主人公,在懸想中顯現丈夫騎馬登山望鄉;父母在雲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兩者之間是重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之中,天地間幽然想起了一聲凄傷的浩歎:“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歎無疑發自女主人公内心,但因爲是在對面思想的境界中發出,讀者所感受到的,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裏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後的夫婦那痛苦歎息的交鳴!這就是詩的結句所傳達的撼人心魄的意韻。
  綜上所述,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寫的是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憂傷。但倘若據此認定本詩的作者是一位女子,那就錯了。本詩仍是遊子思鄉所作,隻是表現手法上采用不同的角度進行的創作。

以上就是涉江采芙蓉 形容窗外江景的詩句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送,远道:远方。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回顾,回转头看。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遥远没有尽头。这两句是说,回顾头遥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这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哪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主人公,一个飘迫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终老:终生。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这两句诗是写一对同心而离居得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语言也较浅显,粗看就知道是游子对旧乡望而难归之思,细看则不那么简单。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说它微妙,是因为它采用了对写的手法,男女主人公轮番上场。“涉江采芙蓉”应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游子求宦于京师,应是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去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明明是女子思夫的口吻,前四句的主人公当是女子无疑。在“涉江采芙蓉”的欢乐女子中,有一位女子与众多女子的嬉笑打闹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她徒然采摘了象征美好的芙蓉,却难以赠送给心上人,因为她的丈夫却远在天涯。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方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女主人公在想丈夫干什么。这是古体诗常用的手法,仿佛是心灵感应,她远方的丈夫,也正在此刻无限忧愁,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长路和那隔山阻水的浩浩烟云。有些读者认为,这两句是写游子还望旧乡的实景,从而产生了诗的主人公是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猜度彼意的表现方式,从而造成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悬想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这两首诗中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两者之间是重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之中,天地间幽然想起了一声凄伤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内心,但因为是在对面思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后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的结句所传达的撼人心魄的意韵。
  综上所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忧伤。但倘若据此认定本诗的作者是一位女子,那就错了。本诗仍是游子思乡所作,只是表现手法上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创作。

以上就是涉江采芙蓉 形容窗外江景的诗句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林中的鸟儿在歌唱,梨花开、桃花红,农家田头忙播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农家的孩子多欢畅,小小的书包背肩上,骑着马儿上学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旁的...[全文阅读]

关于描写岛屿的中文诗歌或者有岛屿这个意像的诗歌?

以前看过一首来着:。《岛》。北岛。1。你在雾海中航行。没有帆。你在月夜下漂泊。没有锚。路从这里消失。夜从这里消失。2。没有标志。没有清晰的界限。只有浪花祝...[全文阅读]

乌龟的吃饭描写,我的乌龟买来半年了都没吃饭,怎么办,应该喂点什么?

半年没吃饭怎么还活着???。乌龟是杂食性动物,米饭,鱼,肉,蔬菜水果都吃。但是主食肯定还是鱼和肉。偷懒的话,龟粮就可以了(不过吃了长得飞快,个人不推荐)。...[全文阅读]

对杨二嫂人物描写,关于鲁迅杨二嫂这篇课文的不解之处?

周作人有过相关的解说:那年月,农民一有机会就顺财主家一点东西很正常。所以杨二嫂借故明里拿,闰土可能暗里拿,都不必追究,周氏兄弟原肯照顾穷苦人的,也不在乎这点东西。...[全文阅读]

名家描写日出,有没有描写日出的段落或文章比较美的写的?

几处东升庹舒婷。日出从不属于奔忙的都市。曾连夜雾霾遮掩了它应有的光辉。我置身于穹顶之下,只是心念远方。曾连夜登上海拔二一千米的牛背山山巅,只为一睹旭日东升...[全文阅读]

描写花园喜爱之情,春夏秋冬和晨午暮夜这样描写,作文不得高分都难!

春夏秋冬和晨午暮夜这样描写,作文不得高分都难!。2016-11-25金坛名思教育。写春夏秋冬和晨午暮夜的作文类型。1.描绘一年四季的景色,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2.描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涉江采芙蓉 形容窗外江景的诗句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40885.html

上一篇:描写荷花的诗句 陶渊明 终南山诗句

下一篇:更多儿童诗歌

儿童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儿童诗歌文章

精选儿童诗歌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儿童诗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