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发布时间:2022-10-26 07:57:05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離思五首 其一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钗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繞街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其三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拼音解讀
            lí sī wǔ shǒu  qí yī
zì ài cán zhuāng xiǎo jìng zhōng ,huán chāi màn zān lǜ sī cóng 。
xū yú rì shè yān zhī jiá ,yī duǒ hóng sū xuán yù róng 。
                qí èr
shān quán sàn màn rào jiē liú ,wàn shù táo huā yìng xiǎo lóu 。
xián dú dào shū yōng wèi qǐ ,shuǐ jīng lián xià kàn shū tóu 。
                qí sān
hóng luó zhe yā zhú shí xīn ,jí le huā shā nèn qū chén 。
dì yī mò xián cái dì ruò ,xiē xiē pī màn zuì yí rén 。
                qí sì
céng jīng cāng hǎi nán wéi shuǐ ,chú què wū shān bú shì yún 。
qǔ cì huā cóng lǎn huí gù ,bàn yuán xiū dào bàn yuán jun1 。
               qí wǔ
xún cháng bǎi zhǒng huā qí fā ,piān zhāi lí huā yǔ bái rén 。
jīn rì jiāng tóu liǎng sān shù ,kě lián hé yè dù cán chūn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詞語注釋
1.《孟子·盡心》:"觀于海者難爲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爲言。"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觀于海者難爲水
2.宋玉《高唐賦》序雲:"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寝。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以上兩句引喻言情,極言所愛之女如滄海、巫山之美,風情萬種,無與倫比;而其愛戀之情亦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深沉綿邈,幻化多姿,人世間亦無與倫比者。

3.取次:随便,草率地。此謂漫不經心,了無心緒的樣子。花叢:喻群女雲集之處。此言除此所愛之人外,再也沒有能使自己動心的女子了。而"曾經",則謂所愛已成過去,歡情難再,唯此時心已如死灰難以複燃。

白話譯文

其一
愛在早晨的鏡子裏欣賞殘妝,钗環插滿在發絲叢中,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将光斜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仿佛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仿佛要化開了一般。
其二
山泉繞着街道緩緩流去,萬樹桃花掩映着小樓,我(在樓上)悠閑地翻看道教書籍慵懶着沒有起身,隔着水晶簾看(你在妝台前)梳頭。
其三
著壓(一種織布工藝)的紅羅總是追逐時髦新穎的花樣,繡着秦吉了(一種類似鹦鹉的鳥)花紋的紗布染着
離思五首 其四酒曲一樣的嫩色,(你說)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質太薄弱,稍微有些經緯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
譯文一
經曆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别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别處的雲都黯然失色。我在花叢中任意來回卻懶于回顧,一半因爲我潛心修道,一半因爲曾經有你。 這是詩人元稹爲了紀念逝去的妻子而寫的。
譯文二
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别處的水相形見绌;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霭,就覺得别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于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爲修道,也許是因爲你的緣故吧。
其五
當時百花齊放,我卻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給你這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兩三棵樹一樣靜靜地站在江邊,可憐隻有一樹綠葉和我一起度過殘春。 

相關賞析


此爲悼念亡妻韋叢之作。詩人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懷念之情。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爲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爲
除卻巫山不是雲言”變化而來的。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于海”比喻“遊于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并不明顯。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别處的水相形見绌。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雲爲神女所化,上屬于天,下入于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别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爲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曆過“滄海”、“巫山”,對别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隐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爲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于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裏爲什麽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裏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爲專心于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托。“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緻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詩話》以爲,悼亡而曰“半緣君”,是薄情的表現,未免太不了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爲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緻,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爲人稱誦。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歌數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詩分爲古諷、樂諷、古體、新題樂府、律詩、豔詩
離思等十類。這首《離思》(五首之一)屬于豔詩。所謂“豔詩”,即寫男女之間愛情的詩。在作者十類詩中,這類寫得比較好。而這首《離思》詩,尤其寫得一往情深,熾熱動人,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在描寫愛情題材的古典詩詞中,亦堪稱名篇佳作.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緻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全詩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兩句,破空而來,暗喻手法絕高,幾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筆意所在。“曾經滄海難爲水”。是從孟子“觀于海者難爲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詩句表面上是說,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裏的。它是用大海與河水相比。海面廣闊,滄茫無際,雄渾無比,可謂壯觀。河水,隻不過是舉目即可望穿的細流,不足爲觀。寫得意境雄渾深遠。然而,這隻是表面的意思,其中還蘊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賦》裏“巫山雲雨”的典故。《高唐賦》序說:戰國時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懷王),曾遊雲夢高唐之台,“怠而晝寝,夢見一婦人……願薦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離楚王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楚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因此就爲她立廟號曰“朝雲”。顯而易見,宋玉所謂“巫山之雲”,——“朝雲”,不過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謂“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面是說: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不足觀。其實,他是巧妙地使用“朝雲”的典故,把它比作心愛的女子,充分地表達了對那個女子的真摯感情。詩人表明,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取得他的歡心和愛慕。隻有那個女子,才能使他傾心相愛。寫得感情熾熱,又含蓄蘊藉。
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是說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裏,也毫不留心地過去,懶得回頭觀

取次花叢懶回顧看。爲什麽他無心去觀賞迎入眼簾的盛開花朵呢?第四句“半緣修道半緣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說他對世事,看破紅塵,去修道的原故,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爲他失去心愛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統觀全詩,不難看出,“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原因,還是因爲失去了“君”。“半緣修道”之說,隻不過是遁辭罷了。

古代詩評家,曾經說這首詩是作者爲其曾經相愛的韋叢的悼亡詩,或臆斷爲詩人“與莺莺在閨中狎昵之遊戲”(卞孝萱《元稹年譜》)的自我寫照。此等說法,皆缺乏史料根據。
作者在這首詩裏采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最後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詩詞中有些作品那樣,感情跳動幅度太大,象電影的蒙太奇鏡頭那樣,令人幾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棄疾《念奴嬌》(野棠花落),描寫對歌女的留戀和思慕的複雜心情,感情跳躍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寫往昔的“輕别”;忽而寫今日“故地重遊”,樓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寫幻想明朝“尊前重見,鏡裏花難折”。其中省略許多銜接,思緒奔騰飛躍,令人頗費尋覓。當然,這并不是說,可以用感情跳躍幅度的大小,來作爲評價作品優劣的标準。辛棄疾這首詞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審美價值極高。
在描寫愛情的古典詩詞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爲人們喜聞樂見,引起人們的共鳴。譬如,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鮮明的紅豆,象征美好而堅貞的愛情。李商隐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的詩句,是用一種執着到底的精神,表達對愛情堅貞不渝、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的衷情。“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則與王、李寫愛情的詩不同,它是用一種絕對肯定與否定的生動比喻。來表達對愛情的至誠和專一。正由于它與衆不同,所以能引起因爲種種原因而失去愛人的人們的強烈共鳴。有人把這兩句詩寫在文學作品裏。也有人寫在書信中,用來表達對對方的癡情。這就充分說明元稹這首詩具有巨大的影響和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的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寫照。據說,作者先是愛過“崔莺莺”,後來又有新歡。因此,有人便認爲元稹在愛情生活上是非常輕薄的,從而也就否定了這首《離思》詩的應有價值。我認爲,今天我們評論古典文學的價值,并不能依據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來作爲評價其文學作品的标準。文學作品往往會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産生巨大的社會效果。我們評價元稹這首詩,也應從它産生的積極社會效果着眼,給其藝術價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應聯系作者私人生活問題,去貶低它客觀存在的審美意義。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隐喻愛情之深廣笃厚,見過大海、巫山,别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遣悲懷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莺莺傳》中的莺莺,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抛棄她後,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顧”(《夢遊春七十韻》)。又有人說此詩是爲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于海者難爲水”;後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姜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後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這兩句詩還簡縮爲成語“曾經滄海”。
“取次花叢懶回顧”。自己信步經過“花叢”,卻懶于顧視,表示自己對其他女色已無眷戀之心。這種心境絕不是一般的“萬花叢中過,片葉不粘身”那種潇灑做作與虛僞,而是情到深處,萬念俱灰的真誠。爲什麽會這樣呢?末句“半緣修道半緣君”便體現了詩人亡妻之後的孤寂情懷。元稹一生精修佛學,尊佛奉道。“修道”也可理解爲研習品行學問。詩人思妻之情深厚,無法解脫,于是寄托于修道之中。其實,“半緣修道”也好,“半緣君”也罷,都表達了詩人的郁郁心情,其憂思之情是一緻的。

作者介紹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陽一帶)人。幼年喪父,家境比較貧困。十五歲參加科舉考試,明經及第。唐憲宗元和初,應制策第一,任左拾遺,曆監察禦史等職。曾因劾奏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砺等人的不法行爲,得罪權貴,被貶爲江陵士曹參軍。他遭到這次打擊後,轉與宦官和權貴妥協,并通過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薦,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調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時,任武昌軍節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們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文學主張與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無複倚傍」的精神,推動了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寫過一些《樂府古題》和《新題樂府》,借用樂府的體裁,自出新意,借以「諷當時之事,以贻後代之人」。他還寫過不少古詩和律詩,其中也有諷刺現實的,稱作「古諷」、「律諷」。此外,他也還寫過不少古今體豔詩和悼亡詩,言淺情深,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他的詩在當時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元稹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層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廣度都不及白居易。詩的風格與白居易相近,都有語淺情深的特點。

原文赏析:
            离思五首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拼音解读
            lí sī wǔ shǒu  qí yī
zì ài cán zhuāng xiǎo jìng zhōng ,huán chāi màn zān lǜ sī cóng 。
xū yú rì shè yān zhī jiá ,yī duǒ hóng sū xuán yù róng 。
                qí èr
shān quán sàn màn rào jiē liú ,wàn shù táo huā yìng xiǎo lóu 。
xián dú dào shū yōng wèi qǐ ,shuǐ jīng lián xià kàn shū tóu 。
                qí sān
hóng luó zhe yā zhú shí xīn ,jí le huā shā nèn qū chén 。
dì yī mò xián cái dì ruò ,xiē xiē pī màn zuì yí rén 。
                qí sì
céng jīng cāng hǎi nán wéi shuǐ ,chú què wū shān bú shì yún 。
qǔ cì huā cóng lǎn huí gù ,bàn yuán xiū dào bàn yuán jun1 。
               qí wǔ
xún cháng bǎi zhǒng huā qí fā ,piān zhāi lí huā yǔ bái rén 。
jīn rì jiāng tóu liǎng sān shù ,kě lián hé yè dù cán ch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词语注释
1.《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观于海者难为水
2.宋玉《高唐赋》序云:"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以上两句引喻言情,极言所爱之女如沧海、巫山之美,风情万种,无与伦比;而其爱恋之情亦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深沉绵邈,幻化多姿,人世间亦无与伦比者。

3.取次:随便,草率地。此谓漫不经心,了无心绪的样子。花丛:喻群女云集之处。此言除此所爱之人外,再也没有能使自己动心的女子了。而"曾经",则谓所爱已成过去,欢情难再,唯此时心已如死灰难以复燃。

白话译文

其一
爱在早晨的镜子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将光斜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其二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其三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纱布染着
离思五首 其四酒曲一样的嫩色,(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
译文一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写的
译文二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其五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相关赏析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
除却巫山不是云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
离思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

取次花丛懒回顾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写照。据说,作者先是爱过“崔莺莺”,后来又有新欢。因此,有人便认为元稹在爱情生活上是非常轻薄的,从而也就否定了这首《离思》诗的应有价值。我认为,今天我们评论古典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依据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来作为评价其文学作品的标准。文学作品往往会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我们评价元稹这首诗,也应从它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着眼,给其艺术价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应联系作者私人生活问题,去贬低它客观存在的审美意义。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遣悲怀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
“取次花丛懒回顾”。自己信步经过“花丛”,却懒于顾视,表示自己对其他女色已无眷恋之心。这种心境绝不是一般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那种潇洒做作与虚伪,而是情到深处,万念俱灰的真诚。为什么会这样呢?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体现了诗人亡妻之后的孤寂情怀。元稹一生精修佛学,尊佛奉道。“修道”也可理解为研习品行学问。诗人思妻之情深厚,无法解脱,于是寄托于修道之中。其实,“半缘修道”也好,“半缘君”也罢,都表达了诗人的郁郁心情,其忧思之情是一致的。

作者介绍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文学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精神,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写过一些《乐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他还写过不少古诗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此外,他也还写过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他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广度都不及白居易。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20045.html

上一篇: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