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3 07:13:51
主家十二樓,一身當三千。
古來妾薄命,事主不盡年。
起舞爲主壽,相送南陽阡。
忍著主衣裳,爲人作春妍。
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
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
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
一死尚可忍,百歲何當窮?
天地豈不寬?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
向來歌舞地,夜雨鳴寒蛩。
zhǔ jiā shí èr lóu ,yī shēn dāng sān qiān 。
gǔ lái qiè báo mìng ,shì zhǔ bú jìn nián 。
qǐ wǔ wéi zhǔ shòu ,xiàng sòng nán yáng qiān 。
rěn zhe zhǔ yī shang ,wéi rén zuò chūn yán 。
yǒu shēng dāng chè tiān ,yǒu lèi dāng chè quán 。
sǐ zhě kǒng wú zhī ,qiè shēn zhǎng zì lián 。
yè luò fēng bú qǐ ,shān kōng huā zì hóng 。
juān shì bú dài lǎo ,huì qiè wú qí zhōng 。
yī sǐ shàng kě rěn ,bǎi suì hé dāng qióng ?
tiān dì qǐ bú kuān ?qiè shēn zì bú róng 。
sǐ zhě rú yǒu zhī ,shā shēn yǐ xiàng cóng 。
xiàng lái gē wǔ dì ,yè yǔ míng hán qióng 。
陳師道的五言古詩《妾薄命》共有兩首。詩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多樣的,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寫了自己對老師曾鞏的悼念。要不是原詩題下有詩人自注:“爲曾南豐作。”後世的讀者會以爲這是一首侍妾的哀歌。
至于陳師道與曾鞏的關系,宋人筆記上說得頗帶傳奇色彩:曾鞏路過徐州,當時的徐州太守孫莘薦陳師道前往谒見,雖然送了不少禮,但曾鞏卻一言不發,陳師道很慚愧,後來孫莘問及,曾鞏說:“且讀《史記》數年。”陳師道因此一言而終身師事曾鞏,至後來在《過六一堂》詩中還說:“向來一瓣香,敬爲曾南豐。”(見陳鵲《耆舊續聞》)這種記載隻是小說家之言。其實,曾、陳的師生關在史書上有明文記載,《宋史》中陳師道本傳上說他“年十六,早以文谒曾鞏,鞏一見奇之,許其以文著,時人未之知也。留受業。”元豐年間(1078-1085),曾鞏典五朝史事,舉薦陳師道爲史才,然而終因他未曾登第而未獲準,因而,陳師道對曾鞏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豐六年),當他聽到曾鞏的死訊後,即寫下了這組感情誠摯的悼詩。
第一首詩托侍妾之口,寫主死之悲,并表達了不願轉事他人的貞心。起二句極言受主人的寵愛,“十二樓”即指十二重的高樓,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中有“鳳樓十二重,四戶入绮窗”之句,這裏是形容宮樓的高峻和豪華。“一身當三千”句,取自白居易《長恨歌》中“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意思,然以五字概括,更爲精煉,所以陳師道詩最權威的注釋者任淵說,此句“語簡而意盡”。這正體現了陳師道詩工于鍛煉和善于點化前人詩句的特點。
“古來”二句陡然轉折,主人公悲歎自己不能至死侍奉主人,與上二句連讀,可謂一揚一抑。“起舞爲主壽”句承首二句,“相送南陽阡”句則承三四兩句。漢代原涉在南陽爲父親置辦的墓地,稱爲“南陽阡”,因而後世以此泛指墓地。此二句以極概括的語言抓住典型事件,構成鮮明對照:本來爲祝禱主人長壽而翩翩起舞,轉瞬間卻往墳地爲他送葬。兩句中意象豐贍,節奏跳動,可見詩人用墨的簡煉,故陳模說,此二句“蓋言初起舞爲壽,豈期今乃相送南陽阡,乃不假幹澹字而意自轉者”(《懷古錄》)。劉禹錫的《代靖安佳人怨》悼宰相武元衡遇刺,說:“曉來行哭裏門外,昨夜華堂歌舞人。”也是寫樂極哀來,生死的變幻無常,意境與此二句略同,然而陳師道的造語更爲高古凝煉。
白居易《燕子樓》詩說:“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着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此詩中“忍著”二句,與白居易詩意蘊相近,但并非泛詠男女之情,而另有很深的寓意。北宋中期,政治上風雲變幻,元祐黨、變法派輪番掌權,所以一般士人都諱言師生關系,以避免黨同伐異,受到連累。一些趨炎附勢之徒,則随波逐流,謅谀權貴。陳師道此詩正是對此種風氣的批判,他責問道:難道忍心穿着以前主人踢子我的衣裳,去博取他人的歡笑馮?
末四句直抒胸臆,一腔悲慨,啧湧而出。然而死者無知,隻有生者獨自哀憐。整首詩便在生與死、哀與樂、有知與無知的對照中結束。
第二首是組詩第一首的主題的延伸,表達了殺身相從的意願,二首一氣貫注。故範大士《曆代詩發》評價說:“琵琶不可别抱,而天地不可容身,雖欲不死何爲?二詩脈理相承,最爲融洽。”
“葉落”二句以寫景起興,然意味無窮,詩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層:此二句承上文“相送南陽阡”而來,故寫墓園景象,且興起下文,此其一;又寫墓地凄慘之狀,以飄零之落葉與絢爛之紅花相襯,愈見山野的空曠寂寥,寫景狀物頗能傳神,并烘托出蒼涼凄迷的氣氛,故任淵說:“兩句曲盡丘源凄慘意象。”此其二;此二句寫景起興中又帶有比喻意,落葉指已逝之人,而紅花喻主人公自己。但落葉飄敗,花的嬌豔,徒成空無。潘嶽《悼亡詩》說:“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這首詩以落葉比喻人的長逝,然而寓意的深刻遠不及陳師道此詩,故陳模盛贊《妾薄命》中這兩句說:“陳後山‘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興中寓比而不覺,此真得詩人之興而比者也。”(《懷古錄》)此其三。
“捐世”以下八句一氣流走,自然湧出。詩中說,主人不待年老即棄世而去,因而對我的恩惠未能到頭。想來一死尚可忍受,而今後無窮的生涯怎樣度過?偌大的世界,卻容不得主人公微弱的一身,于是發出了最後的心聲:“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語氣堅定,如铮铮誓言。此八句層層相绾,語意暢達,純自肺腑中流出,讀來不覺其淺率,唯感其真誠。
至此感情的激烈已無以複加,全詩表面上應戛然而止了,然而“向來”二句,轉以哀婉的情調結束:那以前歌聲鼎沸、舞姿婆娑的地方,隻留下夜雨的淅瀝和蟋蟀的悲鳴,由此表達了盛時不再、人去樓空的感慨,一變前文率直奔放的激情,遂令詩意深遠,避免了一覽無餘。這末尾的“歌舞”幾句,正與組詩第一首的開頭“十二樓”首尾相應,也表現了作者的匠心。
《妾薄命》向來是被認爲是陳師道的代表作,故《後山詩集》以此爲冠,其原因便在于此詩集中體現了陳師道詩的風格。陳師道詩的佳處在于高古而具有真情,鍛煉而以淡雅出之。這首詩造語極平淡,表面上沒有用典故,不作艱深之語,隻是直陳胸臆,實際上卻幾乎無一字無來曆。任淵評價說:“或苦後山之詩非一過可了,迫于枯淡,彼其用意,直追《騷》、《雅》。”意謂他的詩須細細品味,不是一讀即可明白其中用意的,這正說明,陳師道的詩在平淡的背後,有着慘淡經營的苦心。
除了平淡典雅,精煉濃縮也是陳師道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如此詩中“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等語,都以極簡練的字句表達了豐富的意蘊,如前人所評,有“以少許勝多多許”的特點,故劉壎《隐居通議》說,陳師道“得費長房縮地之法,雖尋丈之間,固自有萬裏山河之勢”。
然而此詩最突出之處還在于用比興象征的手法,以男女之情寫師生之誼,别具風範。這種手法可追溯到《詩經》中的比興,《楚辭》中的美人香草。這在古典詩詞中是屢見不鮮的,因爲男女之情最易感人。正如明人郝敬所說:“情欲莫甚于男女,聲音發于男女者易感,故凡托興男女者,和動之音,性情之始,非盡男女之事也。”(陸以謙《詞林紀事序》引)托喻男女之情而實寄君臣、朋友、師生之誼的作品曆代都有,但與陳師道此詩有明顯血緣關系的可推張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詩中說:“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繻。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此詩是張籍爲推辭李師古之聘而作,與陳師道此詩所述之事雖然不同,但抒寫手法頗多相通之處。雖然後世也有人對此執不同意見,以爲此詩“比拟終嫌不倫”(陳衍《宋詩精華錄》),然而作爲詩之一格,作爲表達感情的一種方法,《妾薄命》還是有新意、有真情的。
陳師道的五言古詩《妾薄命》共有兩首。詩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多樣的,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寫了自己對老師曾鞏的悼念。要不是原詩題下有詩人自注:“爲曾南豐作。”後世的讀者會以爲這是一首侍妾的哀歌。
至于陳師道與曾鞏的關系,宋人筆記上說得頗帶傳奇色彩:曾鞏路過徐州,當時的徐州太守孫莘薦陳師道前往谒見,雖然送了不少禮,但曾鞏卻一言不發,陳師道很慚愧,後來孫莘問及,曾鞏說:“且讀《史記》數年。”陳師道因此一言而終身師事曾鞏,至後來在《過六一堂》詩中還說:“向來一瓣香,敬爲曾南豐。”(見陳鵲《耆舊續聞》)這種記載隻是小說家之言。其實,曾、陳的師生關在史書上有明文記載,《宋史》中陳師道本傳上說他“年十六,早以文谒曾鞏,鞏一見奇之,許其以文著,時人未之知也。留受業。”元豐年間(1078-1085),曾鞏典五朝史事,舉薦陳師道爲史才,然而終因他未曾登第而未獲準,因而,陳師道對曾鞏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豐六年),當他聽到曾鞏的死訊後,即寫下了這組感情誠摯的悼詩。
第一首詩托侍妾之口,寫主死之悲,并表達了不願轉事他人的貞心。起二句極言受主人的寵愛,“十二樓”即指十二重的高樓,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中有“鳳樓十二重,四戶入绮窗”之句,這裏是形容宮樓的高峻和豪華。“一身當三千”句,取自白居易《長恨歌》中“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意思,然以五字概括,更爲精煉,所以陳師道詩最權威的注釋者任淵說,此句“語簡而意盡”。這正體現了陳師道詩工于鍛煉和善于點化前人詩句的特點。
“古來”二句陡然轉折,主人公悲歎自己不能至死侍奉主人,與上二句連讀,可謂一揚一抑。“起舞爲主壽”句承首二句,“相送南陽阡”句則承三四兩句。漢代原涉在南陽爲父親置辦的墓地,稱爲“南陽阡”,因而後世以此泛指墓地。此二句以極概括的語言抓住典型事件,構成鮮明對照:本來爲祝禱主人長壽而翩翩起舞,轉瞬間卻往墳地爲他送葬。兩句中意象豐贍,節奏跳動,可見詩人用墨的簡煉,故陳模說,此二句“蓋言初起舞爲壽,豈期今乃相送南陽阡,乃不假幹澹字而意自轉者”(《懷古錄》)。劉禹錫的《代靖安佳人怨》悼宰相武元衡遇刺,說:“曉來行哭裏門外,昨夜華堂歌舞人。”也是寫樂極哀來,生死的變幻無常,意境與此二句略同,然而陳師道的造語更爲高古凝煉。
白居易《燕子樓》詩說:“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着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此詩中“忍著”二句,與白居易詩意蘊相近,但并非泛詠男女之情,而另有很深的寓意。北宋中期,政治上風雲變幻,元祐黨、變法派輪番掌權,所以一般士人都諱言師生關系,以避免黨同伐異,受到連累。一些趨炎附勢之徒,則随波逐流,謅谀權貴。陳師道此詩正是對此種風氣的批判,他責問道:難道忍心穿着以前主人踢子我的衣裳,去博取他人的歡笑馮?
末四句直抒胸臆,一腔悲慨,啧湧而出。然而死者無知,隻有生者獨自哀憐。整首詩便在生與死、哀與樂、有知與無知的對照中結束。
第二首是組詩第一首的主題的延伸,表達了殺身相從的意願,二首一氣貫注。故範大士《曆代詩發》評價說:“琵琶不可别抱,而天地不可容身,雖欲不死何爲?二詩脈理相承,最爲融洽。”
“葉落”二句以寫景起興,然意味無窮,詩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層:此二句承上文“相送南陽阡”而來,故寫墓園景象,且興起下文,此其一;又寫墓地凄慘之狀,以飄零之落葉與絢爛之紅花相襯,愈見山野的空曠寂寥,寫景狀物頗能傳神,并烘托出蒼涼凄迷的氣氛,故任淵說:“兩句曲盡丘源凄慘意象。”此其二;此二句寫景起興中又帶有比喻意,落葉指已逝之人,而紅花喻主人公自己。但落葉飄敗,花的嬌豔,徒成空無。潘嶽《悼亡詩》說:“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這首詩以落葉比喻人的長逝,然而寓意的深刻遠不及陳師道此詩,故陳模盛贊《妾薄命》中這兩句說:“陳後山‘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興中寓比而不覺,此真得詩人之興而比者也。”(《懷古錄》)此其三。
“捐世”以下八句一氣流走,自然湧出。詩中說,主人不待年老即棄世而去,因而對我的恩惠未能到頭。想來一死尚可忍受,而今後無窮的生涯怎樣度過?偌大的世界,卻容不得主人公微弱的一身,于是發出了最後的心聲:“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語氣堅定,如铮铮誓言。此八句層層相绾,語意暢達,純自肺腑中流出,讀來不覺其淺率,唯感其真誠。
至此感情的激烈已無以複加,全詩表面上應戛然而止了,然而“向來”二句,轉以哀婉的情調結束:那以前歌聲鼎沸、舞姿婆娑的地方,隻留下夜雨的淅瀝和蟋蟀的悲鳴,由此表達了盛時不再、人去樓空的感慨,一變前文率直奔放的激情,遂令詩意深遠,避免了一覽無餘。這末尾的“歌舞”幾句,正與組詩第一首的開頭“十二樓”首尾相應,也表現了作者的匠心。
《妾薄命》向來是被認爲是陳師道的代表作,故《後山詩集》以此爲冠,其原因便在于此詩集中體現了陳師道詩的風格。陳師道詩的佳處在于高古而具有真情,鍛煉而以淡雅出之。這首詩造語極平淡,表面上沒有用典故,不作艱深之語,隻是直陳胸臆,實際上卻幾乎無一字無來曆。任淵評價說:“或苦後山之詩非一過可了,迫于枯淡,彼其用意,直追《騷》、《雅》。”意謂他的詩須細細品味,不是一讀即可明白其中用意的,這正說明,陳師道的詩在平淡的背後,有着慘淡經營的苦心。
除了平淡典雅,精煉濃縮也是陳師道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如此詩中“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等語,都以極簡練的字句表達了豐富的意蘊,如前人所評,有“以少許勝多多許”的特點,故劉壎《隐居通議》說,陳師道“得費長房縮地之法,雖尋丈之間,固自有萬裏山河之勢”。
然而此詩最突出之處還在于用比興象征的手法,以男女之情寫師生之誼,别具風範。這種手法可追溯到《詩經》中的比興,《楚辭》中的美人香草。這在古典詩詞中是屢見不鮮的,因爲男女之情最易感人。正如明人郝敬所說:“情欲莫甚于男女,聲音發于男女者易感,故凡托興男女者,和動之音,性情之始,非盡男女之事也。”(陸以謙《詞林紀事序》引)托喻男女之情而實寄君臣、朋友、師生之誼的作品曆代都有,但與陳師道此詩有明顯血緣關系的可推張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詩中說:“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繻。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此詩是張籍爲推辭李師古之聘而作,與陳師道此詩所述之事雖然不同,但抒寫手法頗多相通之處。雖然後世也有人對此執不同意見,以爲此詩“比拟終嫌不倫”(陳衍《宋詩精華錄》),然而作爲詩之一格,作爲表達感情的一種方法,《妾薄命》還是有新意、有真情的。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轼等薦其文行,起爲徐州教授,曆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爲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着内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陳師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陳洎,官至三司鹽鐵副使,贈工部侍郎;父親陳琪,官至國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陳師道時,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狀》雲:“先君以家赀讓群弟蓄孤振窮,欲死恤終。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貧,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養,人以爲憂,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貧。”
陳師道早年娶郭概之女爲妻,迫于生計,妻女皆在嶽父家就食。16歲時從師曾鞏。當時朝廷用王安石經義之學以取士,陳師道不以爲然,不去應試。元豐四年(1081),曾鞏奉命修本朝史,薦陳師道爲屬員,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學博士正錄薦師道爲學錄,他推辭不就。當時的執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觀緻意,讓陳師道往見,準備加以薦舉,他卻回答:“士不傳贽爲臣,則不見于王公。”(《與少遊書》),拒不谒見。
元祐二年(1087),當時任翰林學士的蘇轼與傅堯俞、孫覺等推薦他任徐州州學教授。四年,蘇轼出任杭州太守,路過南京(今河南商丘),陳師道到南京送行,以擅離職守,被劾去職。不久複職,調颍州教授。當時蘇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爲弟子。陳師道以“向來一瓣香,敬爲曾南豐”,婉言推辭。但蘇轼不以爲忤,仍然對他加以指導。紹聖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爲蘇轼餘黨,罷職回家。他家境貧寒,但仍專力寫作,欲以詩文傳于後世。元符三年(1100),複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書省正字,未上任即卒。
陳師道的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創作上。他自己說:“于詩初無詩法。”後見黃庭堅詩,愛不釋手,把自己過去的詩稿一起燒掉,從黃學習,兩人互相推重。江西詩派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列爲“三宗”,其實陳師道隻是在一段時期内學習過黃庭堅的詩風,其後就發現黃庭堅“過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後山詩話》),因而緻力于學杜。對于他學杜甫所達到的境界,黃庭堅也表示欽佩,曾對王雲說,陳師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關鍵,其作詩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詩人不能當也”(王雲《題後山集》)。方回的《瀛奎律髓》有“一祖三宗”之說,即以杜甫爲祖,三宗便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方回并說:“老杜詩爲唐詩之冠,黃、陳詩爲宋詩之冠。”,大體上說,陳師道的詩由于受黃庭堅的影響,做詩要“無一字無來曆”,但他的學問不如黃庭堅,需要“拆東補西裳作帶”(《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不免顯得竭蹶。而在學杜這一方面,也僅僅專緻于形式格律,所以雖然形式上能有所肖似,卻往往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他學杜比較成功的是五七言律詩,例如“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發短愁催白,顔衰酒借紅。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對酒贈少章》);“斷牆著雨蝸成字,老屋無僧燕作家。剩欲出門追語笑,卻嫌歸鬓逐塵沙。風翻蛛網開三面,雷動蜂窩趁兩衙。屢失南鄰春事約,至今容有未開花。”(《春懷示鄰裏》)。前者可以看出他在追步杜詩的句法上所下的工夫,後者則近似杜詩中的遣興體格。他的五古用力刻畫,要求辭意獨造,但生硬處仍不脫江西派的習氣。他也有一些感情樸摯的詩,如“極喜不得語,淚盡方一哂。”(《示三子》);“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慮。”(《送外舅郭大夫夔西川提刑》)。後一首詩對外舅提出規勸,方回評爲“學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勁,情味深幽。”(《瀛奎律髓》)。他的詩也有寫得恬淡而有味的,如“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絕句》);也有寫得風流華美的,如:“春風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放歌行》),可惜不多見。相傳他做詩用力極勤,平時出行,有詩思,就急歸擁被而卧,詩成乃起。有時呻吟累日,惡聞人聲,所以黃庭堅稱之爲“閉門覓句陳無己”(《病起荊江亭即事》)。這種嚴肅的創作态度值得肯定,但他的詩作思想深度不夠和時見拗澀。
陳師道于詞頗自推許,自稱“餘它文未能及人,獨于詞自謂不減秦七黃九。”(《書舊詞後》)。但他現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價相稱。他的散文較有成就, 紀昀評爲“簡嚴密栗,實不在李翺、孫樵下。”(《四庫全書總目》)。
陳師道有《後山詩話》,提出“詩文甯拙毋巧,甯樸毋華,甯粗毋弱,甯僻毋俗”,依然和黃庭堅的主張一脈相通。又說:“善爲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至其觸山赴谷,風抟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論奇正的關系頗有見地,可惜他的創作實踐和自己的理論不盡相符。由于此書中對蘇轼、黃庭堅、秦觀都有不滿之詞,《四庫全書總目》以爲“殊不類師道語”,則似失之拘泥。但書中有陳師道死後的事情,當出于後人的增補。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zhǔ jiā shí èr lóu ,yī shēn dāng sān qiān 。
gǔ lái qiè báo mìng ,shì zhǔ bú jìn nián 。
qǐ wǔ wéi zhǔ shòu ,xiàng sòng nán yáng qiān 。
rěn zhe zhǔ yī shang ,wéi rén zuò chūn yán 。
yǒu shēng dāng chè tiān ,yǒu lèi dāng chè quán 。
sǐ zhě kǒng wú zhī ,qiè shēn zhǎng zì lián 。
yè luò fēng bú qǐ ,shān kōng huā zì hóng 。
juān shì bú dài lǎo ,huì qiè wú qí zhōng 。
yī sǐ shàng kě rěn ,bǎi suì hé dāng qióng ?
tiān dì qǐ bú kuān ?qiè shēn zì bú róng 。
sǐ zhě rú yǒu zhī ,shā shēn yǐ xiàng cóng 。
xiàng lái gē wǔ dì ,yè yǔ míng hán qióng 。
陈师道的五言古诗《妾薄命》共有两首。诗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对老师曾巩的悼念。要不是原诗题下有诗人自注:“为曾南丰作。”后世的读者会以为这是一首侍妾的哀歌。
至于陈师道与曾巩的关系,宋人笔记上说得颇带传奇色彩:曾巩路过徐州,当时的徐州太守孙莘荐陈师道前往谒见,虽然送了不少礼,但曾巩却一言不发,陈师道很惭愧,后来孙莘问及,曾巩说:“且读《史记》数年。”陈师道因此一言而终身师事曾巩,至后来在《过六一堂》诗中还说:“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见陈鹊《耆旧续闻》)这种记载只是小说家之言。其实,曾、陈的师生关在史书上有明文记载,《宋史》中陈师道本传上说他“年十六,早以文谒曾巩,巩一见奇之,许其以文著,时人未之知也。留受业。”元丰年间(1078-1085),曾巩典五朝史事,举荐陈师道为史才,然而终因他未曾登第而未获准,因而,陈师道对曾巩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丰六年),当他听到曾巩的死讯后,即写下了这组感情诚挚的悼诗。
第一首诗托侍妾之口,写主死之悲,并表达了不愿转事他人的贞心。起二句极言受主人的宠爱,“十二楼”即指十二重的高楼,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中有“凤楼十二重,四户入绮窗”之句,这里是形容宫楼的高峻和豪华。“一身当三千”句,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意思,然以五字概括,更为精炼,所以陈师道诗最权威的注释者任渊说,此句“语简而意尽”。这正体现了陈师道诗工于锻炼和善于点化前人诗句的特点。
“古来”二句陡然转折,主人公悲叹自己不能至死侍奉主人,与上二句连读,可谓一扬一抑。“起舞为主寿”句承首二句,“相送南阳阡”句则承三四两句。汉代原涉在南阳为父亲置办的墓地,称为“南阳阡”,因而后世以此泛指墓地。此二句以极概括的语言抓住典型事件,构成鲜明对照:本来为祝祷主人长寿而翩翩起舞,转瞬间却往坟地为他送葬。两句中意象丰赡,节奏跳动,可见诗人用墨的简炼,故陈模说,此二句“盖言初起舞为寿,岂期今乃相送南阳阡,乃不假干澹字而意自转者”(《怀古录》)。刘禹锡的《代靖安佳人怨》悼宰相武元衡遇刺,说:“晓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也是写乐极哀来,生死的变幻无常,意境与此二句略同,然而陈师道的造语更为高古凝炼。
白居易《燕子楼》诗说:“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此诗中“忍著”二句,与白居易诗意蕴相近,但并非泛咏男女之情,而另有很深的寓意。北宋中期,政治上风云变幻,元祐党、变法派轮番掌权,所以一般士人都讳言师生关系,以避免党同伐异,受到连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则随波逐流,诌谀权贵。陈师道此诗正是对此种风气的批判,他责问道:难道忍心穿着以前主人踢子我的衣裳,去博取他人的欢笑冯?
末四句直抒胸臆,一腔悲慨,啧涌而出。然而死者无知,只有生者独自哀怜。整首诗便在生与死、哀与乐、有知与无知的对照中结束。
第二首是组诗第一首的主题的延伸,表达了杀身相从的意愿,二首一气贯注。故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说:“琵琶不可别抱,而天地不可容身,虽欲不死何为?二诗脉理相承,最为融洽。”
“叶落”二句以写景起兴,然意味无穷,诗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层:此二句承上文“相送南阳阡”而来,故写墓园景象,且兴起下文,此其一;又写墓地凄惨之状,以飘零之落叶与绚烂之红花相衬,愈见山野的空旷寂寥,写景状物颇能传神,并烘托出苍凉凄迷的气氛,故任渊说:“两句曲尽丘源凄惨意象。”此其二;此二句写景起兴中又带有比喻意,落叶指已逝之人,而红花喻主人公自己。但落叶飘败,花的娇艳,徒成空无。潘岳《悼亡诗》说:“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这首诗以落叶比喻人的长逝,然而寓意的深刻远不及陈师道此诗,故陈模盛赞《妾薄命》中这两句说:“陈后山‘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兴中寓比而不觉,此真得诗人之兴而比者也。”(《怀古录》)此其三。
“捐世”以下八句一气流走,自然涌出。诗中说,主人不待年老即弃世而去,因而对我的恩惠未能到头。想来一死尚可忍受,而今后无穷的生涯怎样度过?偌大的世界,却容不得主人公微弱的一身,于是发出了最后的心声:“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语气坚定,如铮铮誓言。此八句层层相绾,语意畅达,纯自肺腑中流出,读来不觉其浅率,唯感其真诚。
至此感情的激烈已无以复加,全诗表面上应戛然而止了,然而“向来”二句,转以哀婉的情调结束:那以前歌声鼎沸、舞姿婆娑的地方,只留下夜雨的淅沥和蟋蟀的悲鸣,由此表达了盛时不再、人去楼空的感慨,一变前文率直奔放的激情,遂令诗意深远,避免了一览无余。这末尾的“歌舞”几句,正与组诗第一首的开头“十二楼”首尾相应,也表现了作者的匠心。
《妾薄命》向来是被认为是陈师道的代表作,故《后山诗集》以此为冠,其原因便在于此诗集中体现了陈师道诗的风格。陈师道诗的佳处在于高古而具有真情,锻炼而以淡雅出之。这首诗造语极平淡,表面上没有用典故,不作艰深之语,只是直陈胸臆,实际上却几乎无一字无来历。任渊评价说:“或苦后山之诗非一过可了,迫于枯淡,彼其用意,直追《骚》、《雅》。”意谓他的诗须细细品味,不是一读即可明白其中用意的,这正说明,陈师道的诗在平淡的背后,有着惨淡经营的苦心。
除了平淡典雅,精炼浓缩也是陈师道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此诗中“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等语,都以极简练的字句表达了丰富的意蕴,如前人所评,有“以少许胜多多许”的特点,故刘壎《隐居通议》说,陈师道“得费长房缩地之法,虽寻丈之间,固自有万里山河之势”。
然而此诗最突出之处还在于用比兴象征的手法,以男女之情写师生之谊,别具风范。这种手法可追溯到《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美人香草。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屡见不鲜的,因为男女之情最易感人。正如明人郝敬所说:“情欲莫甚于男女,声音发于男女者易感,故凡托兴男女者,和动之音,性情之始,非尽男女之事也。”(陆以谦《词林纪事序》引)托喻男女之情而实寄君臣、朋友、师生之谊的作品历代都有,但与陈师道此诗有明显血缘关系的可推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诗中说:“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繻。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此诗是张籍为推辞李师古之聘而作,与陈师道此诗所述之事虽然不同,但抒写手法颇多相通之处。虽然后世也有人对此执不同意见,以为此诗“比拟终嫌不伦”(陈衍《宋诗精华录》),然而作为诗之一格,作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妾薄命》还是有新意、有真情的。
陈师道的五言古诗《妾薄命》共有两首。诗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对老师曾巩的悼念。要不是原诗题下有诗人自注:“为曾南丰作。”后世的读者会以为这是一首侍妾的哀歌。
至于陈师道与曾巩的关系,宋人笔记上说得颇带传奇色彩:曾巩路过徐州,当时的徐州太守孙莘荐陈师道前往谒见,虽然送了不少礼,但曾巩却一言不发,陈师道很惭愧,后来孙莘问及,曾巩说:“且读《史记》数年。”陈师道因此一言而终身师事曾巩,至后来在《过六一堂》诗中还说:“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见陈鹊《耆旧续闻》)这种记载只是小说家之言。其实,曾、陈的师生关在史书上有明文记载,《宋史》中陈师道本传上说他“年十六,早以文谒曾巩,巩一见奇之,许其以文著,时人未之知也。留受业。”元丰年间(1078-1085),曾巩典五朝史事,举荐陈师道为史才,然而终因他未曾登第而未获准,因而,陈师道对曾巩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丰六年),当他听到曾巩的死讯后,即写下了这组感情诚挚的悼诗。
第一首诗托侍妾之口,写主死之悲,并表达了不愿转事他人的贞心。起二句极言受主人的宠爱,“十二楼”即指十二重的高楼,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中有“凤楼十二重,四户入绮窗”之句,这里是形容宫楼的高峻和豪华。“一身当三千”句,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意思,然以五字概括,更为精炼,所以陈师道诗最权威的注释者任渊说,此句“语简而意尽”。这正体现了陈师道诗工于锻炼和善于点化前人诗句的特点。
“古来”二句陡然转折,主人公悲叹自己不能至死侍奉主人,与上二句连读,可谓一扬一抑。“起舞为主寿”句承首二句,“相送南阳阡”句则承三四两句。汉代原涉在南阳为父亲置办的墓地,称为“南阳阡”,因而后世以此泛指墓地。此二句以极概括的语言抓住典型事件,构成鲜明对照:本来为祝祷主人长寿而翩翩起舞,转瞬间却往坟地为他送葬。两句中意象丰赡,节奏跳动,可见诗人用墨的简炼,故陈模说,此二句“盖言初起舞为寿,岂期今乃相送南阳阡,乃不假干澹字而意自转者”(《怀古录》)。刘禹锡的《代靖安佳人怨》悼宰相武元衡遇刺,说:“晓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也是写乐极哀来,生死的变幻无常,意境与此二句略同,然而陈师道的造语更为高古凝炼。
白居易《燕子楼》诗说:“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此诗中“忍著”二句,与白居易诗意蕴相近,但并非泛咏男女之情,而另有很深的寓意。北宋中期,政治上风云变幻,元祐党、变法派轮番掌权,所以一般士人都讳言师生关系,以避免党同伐异,受到连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则随波逐流,诌谀权贵。陈师道此诗正是对此种风气的批判,他责问道:难道忍心穿着以前主人踢子我的衣裳,去博取他人的欢笑冯?
末四句直抒胸臆,一腔悲慨,啧涌而出。然而死者无知,只有生者独自哀怜。整首诗便在生与死、哀与乐、有知与无知的对照中结束。
第二首是组诗第一首的主题的延伸,表达了杀身相从的意愿,二首一气贯注。故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说:“琵琶不可别抱,而天地不可容身,虽欲不死何为?二诗脉理相承,最为融洽。”
“叶落”二句以写景起兴,然意味无穷,诗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层:此二句承上文“相送南阳阡”而来,故写墓园景象,且兴起下文,此其一;又写墓地凄惨之状,以飘零之落叶与绚烂之红花相衬,愈见山野的空旷寂寥,写景状物颇能传神,并烘托出苍凉凄迷的气氛,故任渊说:“两句曲尽丘源凄惨意象。”此其二;此二句写景起兴中又带有比喻意,落叶指已逝之人,而红花喻主人公自己。但落叶飘败,花的娇艳,徒成空无。潘岳《悼亡诗》说:“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这首诗以落叶比喻人的长逝,然而寓意的深刻远不及陈师道此诗,故陈模盛赞《妾薄命》中这两句说:“陈后山‘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兴中寓比而不觉,此真得诗人之兴而比者也。”(《怀古录》)此其三。
“捐世”以下八句一气流走,自然涌出。诗中说,主人不待年老即弃世而去,因而对我的恩惠未能到头。想来一死尚可忍受,而今后无穷的生涯怎样度过?偌大的世界,却容不得主人公微弱的一身,于是发出了最后的心声:“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语气坚定,如铮铮誓言。此八句层层相绾,语意畅达,纯自肺腑中流出,读来不觉其浅率,唯感其真诚。
至此感情的激烈已无以复加,全诗表面上应戛然而止了,然而“向来”二句,转以哀婉的情调结束:那以前歌声鼎沸、舞姿婆娑的地方,只留下夜雨的淅沥和蟋蟀的悲鸣,由此表达了盛时不再、人去楼空的感慨,一变前文率直奔放的激情,遂令诗意深远,避免了一览无余。这末尾的“歌舞”几句,正与组诗第一首的开头“十二楼”首尾相应,也表现了作者的匠心。
《妾薄命》向来是被认为是陈师道的代表作,故《后山诗集》以此为冠,其原因便在于此诗集中体现了陈师道诗的风格。陈师道诗的佳处在于高古而具有真情,锻炼而以淡雅出之。这首诗造语极平淡,表面上没有用典故,不作艰深之语,只是直陈胸臆,实际上却几乎无一字无来历。任渊评价说:“或苦后山之诗非一过可了,迫于枯淡,彼其用意,直追《骚》、《雅》。”意谓他的诗须细细品味,不是一读即可明白其中用意的,这正说明,陈师道的诗在平淡的背后,有着惨淡经营的苦心。
除了平淡典雅,精炼浓缩也是陈师道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此诗中“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等语,都以极简练的字句表达了丰富的意蕴,如前人所评,有“以少许胜多多许”的特点,故刘壎《隐居通议》说,陈师道“得费长房缩地之法,虽寻丈之间,固自有万里山河之势”。
然而此诗最突出之处还在于用比兴象征的手法,以男女之情写师生之谊,别具风范。这种手法可追溯到《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美人香草。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屡见不鲜的,因为男女之情最易感人。正如明人郝敬所说:“情欲莫甚于男女,声音发于男女者易感,故凡托兴男女者,和动之音,性情之始,非尽男女之事也。”(陆以谦《词林纪事序》引)托喻男女之情而实寄君臣、朋友、师生之谊的作品历代都有,但与陈师道此诗有明显血缘关系的可推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诗中说:“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繻。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此诗是张籍为推辞李师古之聘而作,与陈师道此诗所述之事虽然不同,但抒写手法颇多相通之处。虽然后世也有人对此执不同意见,以为此诗“比拟终嫌不伦”(陈衍《宋诗精华录》),然而作为诗之一格,作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妾薄命》还是有新意、有真情的。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状》云:“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
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见。
元祐二年(1087),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元符三年(1100),复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书省正字,未上任即卒。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因而致力于学杜。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王云《题后山集》)。方回的《瀛奎律髓》有“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祖,三宗便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方回并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大体上说,陈师道的诗由于受黄庭坚的影响,做诗要“无一字无来历”,但他的学问不如黄庭坚,需要“拆东补西裳作带”(《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不免显得竭蹶。而在学杜这一方面,也仅仅专致于形式格律,所以虽然形式上能有所肖似,却往往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他学杜比较成功的是五七言律诗,例如“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窝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至今容有未开花。”(《春怀示邻里》)。前者可以看出他在追步杜诗的句法上所下的工夫,后者则近似杜诗中的遣兴体格。他的五古用力刻画,要求辞意独造,但生硬处仍不脱江西派的习气。他也有一些感情朴挚的诗,如“极喜不得语,泪尽方一哂。”(《示三子》);“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送外舅郭大夫夔西川提刑》)。后一首诗对外舅提出规劝,方回评为“学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瀛奎律髓》)。他的诗也有写得恬淡而有味的,如“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也有写得风流华美的,如:“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放歌行》),可惜不多见。相传他做诗用力极勤,平时出行,有诗思,就急归拥被而卧,诗成乃起。有时呻吟累日,恶闻人声,所以黄庭坚称之为“闭门觅句陈无己”(《病起荆江亭即事》)。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值得肯定,但他的诗作思想深度不够和时见拗涩。
陈师道于词颇自推许,自称“余它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书旧词后》)。但他现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价相称。他的散文较有成就, 纪昀评为“简严密栗,实不在李翱、孙樵下。”(《四库全书总目》)。
陈师道有《后山诗话》,提出“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依然和黄庭坚的主张一脉相通。又说:“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抟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论奇正的关系颇有见地,可惜他的创作实践和自己的理论不尽相符。由于此书中对苏轼、黄庭坚、秦观都有不满之词,《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殊不类师道语”,则似失之拘泥。但书中有陈师道死后的事情,当出于后人的增补。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上一篇: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