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发布时间:2022-08-11 13:13:55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水波文襖造新成,绫軟綿勻溫複輕。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
宴安往往歎侵夜,卧穩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爲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
争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拼音解讀
shuǐ bō wén ǎo zào xīn chéng ,líng ruǎn mián yún wēn fù qīng 。
chén xìng hǎo yōng xiàng yáng zuò ,wǎn chū yí pī tà xuě háng
hè chǎng cuì shū wú shí shì ,mù mián huā lěng dé xū míng 。
yàn ān wǎng wǎng tàn qīn yè ,wò wěn hūn hūn shuì dào míng 。
bǎi xìng duō hán wú kě jiù ,yī shēn dú nuǎn yì hé qíng !
xīn zhōng wéi niàn nóng sāng kǔ ,ěr lǐ rú wén jī dòng shēng 。
zhēng dé dà qiú zhǎng wàn zhàng ,yǔ jun1 dōu gài luò yáng ché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表美如水波紋新襖剛做成,面料綿軟勻細溫暖又輕盈。晴天晨起抱它倚牆曬太陽,夜間賞雪應當不忘披在身。袍裏夾絨不幹吃苦的活兒,說木棉花兒冷是徒有其名。宴罷友人歎息聲中黑夜至,穩穩躺下一覺睡到大天明。民衆大多饑寒交迫無力救,一人獨享榮華沒啥好心情。心裏咋就難忘農民耕種苦,好像聽到饑民受凍不絕聲。啥時能有萬丈之長保暖衣,與您分享護住洛陽至更多。

注釋①水波文:水波紋。②鶴氅:一種以鳥毛爲原料的毛織物,大概樣子像道袍,而不縫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隻鶴。毳疏:鳥獸的細毛。③農桑:農業,農事。

相關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公元831(太和五年)至832年(太和六年)冬任河南尹時所作。當時詩人已是六十歲的老人了,壯年時代的白居易曾以寫作《新樂府》、《秦中吟》聞名于世。在那些富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光輝篇章中,白居易深刻揭露了統治階級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同情人民的疾苦。後來由于仕途上的多次挫折,青壯年時的銳氣逐漸消失,以緻“露飽蟬聲懶”,但他關心百姓疾苦的人道主義思想始終未泯。這首《新制绫襖成感而有詠》即是明證。

  詩的前半部分是從不同的角度描寫绫襖的溫暖、輕盈。“水波文襖造新成,绫軟綿勻溫複輕”是介紹新襖的用料、式樣。绫是一種提花軟緞,制成綿襖,自然地呈現出水波狀的衣紋,這是外表;至于襖内則是絲綿絮成,故暖而且輕。可見,這是一種極高檔的過冬禦寒之物,下聯用“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下雪行”來說明這件绫襖的用途。“興”是指早晨睡醒起床,“好”與下文“宜”互文見意,都是适宜于做某事的意思。冬天的早晨天氣寒冷,能夠曬會兒太陽自是舒适可人;而晚上出門訪友,穿着暖而輕的綿襖,踏雪賞月更不失爲雅事。

  “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是從側面表現绫襖的優點。鶴氅是古代官僚貴族時髦的披戴,木棉在當時也是珍稀品。它們徒有虛名,不如絲綿,更加補托出詩人這件用絲綿所絮绫襖的實用舒适。這幾句分别從用料、禦寒的效果、與鶴氅、木棉的對比幾個方面表現了這件新襖的不凡,穿着這樣高級舒适的衣服,宴安侵夜,安然隐睡到天明也就不奇怪了。然而,詩人其實是不能夠“卧穩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作了鮮明的回答。想到大多數貧民百姓都處在饑寒交迫之中,無法得到救濟,他獨獨一個人溫暖,心中滋味并不好受。因爲想着農民的艱難,緻使他的耳旁經常響起貧民凍餒饑餓之聲,這當然是一種錯覺,這種錯覺的産生,卻是詩人日夜爲貧寒百姓思慮所緻。“心中爲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真摯地表達了詩人爲貧民着想的可貴精神。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可貴的人道主義思想,同時也可以看出杜甫思想在這首詩中的痕迹。“争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正是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又一體現。杜甫身受貧寒之苦,仍然想到天下寒士,白居易則是自己溫飽而不忘受苦的寒民。

  從藝術上看,全詩用了很大篇幅表現绫襖的溫暖舒适,這與下文貧民的饑凍形成強烈的反差,前者愈舒适,愈顯出後者的艱辛,“耳裏如聞饑凍聲”才更顯真實感人。

作者介紹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後遷居下鄧邽(今陝西渭南縣)。早年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地接觸和了解。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唐憲宗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請嚴緝兇手,得罪權貴,貶爲江州司馬,後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積極興修水利,築堤防洪,洩引湖水,灌溉田畝千頃,成績卓著。唐敬宗寶曆元年(825)改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唐武宗會昌六年(846)卒,終年七十五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在文學上,他與元稹同爲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中堅,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别無寄托的作品。其諷谕詩《秦中吟》、《新樂府》,廣泛尖銳地揭露了當時政治上的黑暗,抨擊了現實中的流弊,表現了愛憎分明的進步傾向。除諷谕詩外,長篇叙事詩《長恨歌》,《琵琶行》也獨具特色,爲千古絕唱。白詩語言通俗,深入淺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詩刻畫人物,形象鮮明,以情動人,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雲: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胧之美,後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爲贊賞。

以上就是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拼音解读
shuǐ bō wén ǎo zào xīn chéng ,líng ruǎn mián yún wēn fù qīng 。
chén xìng hǎo yōng xiàng yáng zuò ,wǎn chū yí pī tà xuě háng
hè chǎng cuì shū wú shí shì ,mù mián huā lěng dé xū míng 。
yàn ān wǎng wǎng tàn qīn yè ,wò wěn hūn hūn shuì dào míng 。
bǎi xìng duō hán wú kě jiù ,yī shēn dú nuǎn yì hé qíng !
xīn zhōng wéi niàn nóng sāng kǔ ,ěr lǐ rú wén jī dòng shēng 。
zhēng dé dà qiú zhǎng wàn zhàng ,yǔ jun1 dōu gài luò yáng ché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晴天晨起抱它倚墙晒太阳,夜间赏雪应当不忘披在身。袍里夹绒不干吃苦的活儿,说木棉花儿冷是徒有其名。宴罢友人叹息声中黑夜至,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民众大多饥寒交迫无力救,一人独享荣华没啥好心情。心里咋就难忘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饥民受冻不绝声。啥时能有万丈之长保暖衣,与您分享护住洛阳至更多。

注释①水波文:水波纹。②鹤氅: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毳疏:鸟兽的细毛。③农桑:农业,农事。

相关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公元831(太和五年)至832年(太和六年)冬任河南尹时所作。当时诗人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壮年时代的白居易曾以写作《新乐府》、《秦中吟》闻名于世。在那些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光辉篇章中,白居易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情人民的疾苦。后来由于仕途上的多次挫折,青壮年时的锐气逐渐消失,以致“露饱蝉声懒”,但他关心百姓疾苦的人道主义思想始终未泯。这首《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即是明证。

  诗的前半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绫袄的温暖、轻盈。“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是介绍新袄的用料、式样。绫是一种提花软缎,制成绵袄,自然地呈现出水波状的衣纹,这是外表;至于袄内则是丝绵絮成,故暖而且轻。可见,这是一种极高档的过冬御寒之物,下联用“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下雪行”来说这件绫袄的用途。“兴”是指早晨睡醒起床,“好”与下文“宜”互文见意,都是适宜于做某事的意思。冬天的早晨天气寒冷,能够晒会儿太阳自是舒适可人;而晚上出门访友,穿着暖而轻的绵袄,踏雪赏月更不失为雅事。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是从侧面表现绫袄的优点。鹤氅是古代官僚贵族时髦的披戴,木棉在当时也是珍稀品。它们徒有虚名,不如丝绵,更加补托出诗人这件用丝绵所絮绫袄的实用舒适。这几句分别从用料、御寒的效果、与鹤氅、木棉的对比几个方面表现了这件新袄的不凡,穿着这样高级舒适的衣服,宴安侵夜,安然隐睡到天明也就不奇怪了。然而,诗人其实是不能够“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作了鲜明的回答。想到大多数贫民百姓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无法得到救济,他独独一个人温暖,心中滋味并不好受。因为想着农民的艰难,致使他的耳旁经常响起贫民冻馁饥饿之声,这当然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却是诗人日夜为贫寒百姓思虑所致。“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真挚地表达了诗人为贫民着想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可贵的人道主义思想,同时也可以看出杜甫思想在这首诗中的痕迹。“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正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又一体现。杜甫身受贫寒之苦,仍然想到天下寒士,白居易则是自己温饱而不忘受苦的寒民。

  从艺术上看,全诗用了很大篇幅表现绫袄的温暖舒适,这与下文贫民的饥冻形成强烈的反差,前者愈舒适,愈显出后者的艰辛,“耳里如闻饥冻声”才更显真实感人

作者介绍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以上就是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6935.html

上一篇: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