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发布时间:2022-06-09 22:21:52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萬裏雲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塗炭,鬼哭三邊鋒镝,天道久應遠。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搔白發,漏聲殘。老來勳業未就,妨卻一身閑。梅嶺綠陰青子,蒲澗清泉白石,怪我舊盟寒。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
拼音解讀
wàn lǐ yún jiān shù ,lì mǎ jiàn mén guān 。luàn shān jí mù wú jì ,zhí běi shì zhǎng ān 。rén kǔ bǎi nián tú tàn ,guǐ kū sān biān fēng dí ,tiān dào jiǔ yīng yuǎn 。shǒu xiě liú tún zòu ,jiǒng jiǒng cùn xīn dān 。
duì qīng dēng ,sāo bái fā ,lòu shēng cán 。lǎo lái xūn yè wèi jiù ,fáng què yī shēn xián 。méi lǐng lǜ yīn qīng zǐ ,pú jiàn qīng quán bái shí ,guài wǒ jiù méng hán 。fēng huǒ píng ān yè ,guī mèng dào jiā shān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南宋名臣崔與之是廣州人,一直被稱爲“粵詞之視”。他開創了的“雅健”爲宗旨的嶺南詞風,對後世嶺南詞人影響很大。南宋後期的李昂英、趙必王象、陳紀等人,便是這種“雅健”詞風的直接繼承者。這首詞蒼涼沉郁,感慨良多,感情與風格都與陸遊、辛棄疾、陳亮的詞相近。由于崔與之僻處嶺南,存詞甚少,故鮮爲人知。

  “萬裏雲間戍,立馬劍門關。”起句居高臨下,氣勢恢寵,形成全詞的豪邁基調。“萬裏”,寫地域之遠:“雲間”,寫地勢之高:“戍”,正點出崔與之的安撫使身份。劍門關爲川陝間重要關隘,是兵家必争之地。詞人于此“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立馬,極目騁懷,自多感慨。以下筆鋒一轉,由豪邁轉爲蒼涼。“亂山”二句,語本杜甫“雲白山青萬餘裏,愁看直北是長安”(《小寒食舟中作》)。長安是漢唐舊都,古代詩詞中常用以指代京城,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長安在劍閣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長安”句,既是實指,又是借指,一語雙關。句中雖無“愁看”二字,而愁緒自在其中。亂山無際,故都何在?“直北”五字,似是淡淡道來,實則包含着無窮的悲憤,無窮的血淚。接下去,詞人便承此發揮,描寫金兵入犯給人民帶來的巨大苦難。

  “人苦百年塗炭,鬼哭三邊鋒镝”,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來中原人民的悲慘遭遇。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邊境地方更因戰亂頻仍,死者不計其數。“鬼哭”句,正是寫邊境一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杜甫)《兵車行》的悲慘情況。這兩句把戰亂之苦描寫得淋漓盡緻,使讀者感同身愛,激起對敵人的義憤。接着作者筆鋒一轉,明确表示:天道好還,否極泰來,胡運是不會長久的,苦難的日子應該到盡頭了!“天道久應還”五字铿锵有力,穩操勝券,流露出作者對收複失地的強烈願望;與陸遊“逆虜運盡行當平”,“如見萬裏煙塵清”(《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懷有同樣迫切的期望。

  緊接着,作者由對北方人民的思念和關注,進而聯想到自己的職責,表示要親寫奏章,留在四川屯守禦金,使他管轄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寫”二句豪氣幹雲,壯懷激烈,字字作金石聲,具見作者憂國憂民的一片赤誠。真是熱血沸騰,肝膽相照!

  下阕以“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三個短句作過片,寫出作者賦詞時的環境氣氛:青燈熒熒,夜漏将盡。三句中,重點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來勳業未就,妨卻一身閑”的慨歎。這裏的“勳業”,并非指一般的功名,而是指收複失地的大業。這與陸遊“華發蒼顔羞自照”,“逆胡未滅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樣。由于“老來勳業未就”,因此作者原來打算功成身退,歸老林泉的願望便落空了。北宋名臣範仲淹戍邊時,曾有感于自己未能象後漢的窦憲一樣,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記功而還,而慨歎“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崔與之亦有此感慨。雖然他對家鄉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責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繼續留在異鄉。他感到有負故鄉的山水,仿佛廣州白雲山上蒲澗的流泉,粵北梅嶺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責備他忘了歸隐田園的舊約了。句中的“舊盟寒”,指的是背信棄義之意。“怪我舊盟寒”五字,是對“妨卻一身閑”句的照應。“怪”、“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老來勳業未就”,思家而不得歸的矛盾複雜心境,委婉地表達出來。這兩句貌似閑适,内裏卻是跳動着作者的報國丹心的。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對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層,意思是說:請不要責備我負約吧,在“逆胡未滅”、烽煙未息之時,我又能歸去?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想念故鄉,每當戰事暫甯的“烽火平安夜”,我的夢魂就回到故鄉去了!這兩句思家情深,報國意切,十字融爲一體。以此收束全詞,使人回味無窮。

  爲了更好地理解這道詞,讀者有必要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1219—1222年,崔與之,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撫使時,曾登臨劍閣,寫下這首詞。這時,淮河秦嶺以北的大片國土,盡淪于敵手。在這種情況下,詞人立馬劍門,舉目瞭望中原,心中不勝感慨。

相關賞析

  南宋名臣崔與之是廣州人,一直被稱爲“粵詞之視”。他開創了的“雅健”爲宗旨的嶺南詞風,對後世嶺南詞人影響很大。南宋後期的李昂英、趙必王象、陳紀等人,便是這種“雅健”詞風的直接繼承者。這首詞蒼涼沉郁,感慨良多,感情與風格都與陸遊、辛棄疾、陳亮的詞相近。由于崔與之僻處嶺南,存詞甚少,故鮮爲人知。

  “萬裏雲間戍,立馬劍門關。”起句居高臨下,氣勢恢寵,形成全詞的豪邁基調。“萬裏”,寫地域之遠:“雲間”,寫地勢之高:“戍”,正點出崔與之的安撫使身份。劍門關爲川陝間重要關隘,是兵家必争之地。詞人于此“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立馬,極目騁懷,自多感慨。以下筆鋒一轉,由豪邁轉爲蒼涼。“亂山”二句,語本杜甫“雲白山青萬餘裏,愁看直北是長安”(《小寒食舟中作》)。長安是漢唐舊都,古代詩詞中常用以指代京城,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長安在劍閣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長安”句,既是實指,又是借指,一語雙關。句中雖無“愁看”二字,而愁緒自在其中。亂山無際,故都何在?“直北”五字,似是淡淡道來,實則包含着無窮的悲憤,無窮的血淚。接下去,詞人便承此發揮,描寫金兵入犯給人民帶來的巨大苦難。

  “人苦百年塗炭,鬼哭三邊鋒镝”,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來中原人民的悲慘遭遇。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邊境地方更因戰亂頻仍,死者不計其數。“鬼哭”句,正是寫邊境一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杜甫)《兵車行》的悲慘情況。這兩句把戰亂之苦描寫得淋漓盡緻,使讀者感同身愛,激起對敵人的義憤。接着作者筆鋒一轉,明确表示:天道好還,否極泰來,胡運是不會長久的,苦難的日子應該到盡頭了!“天道久應還”五字铿锵有力,穩操勝券,流露出作者對收複失地的強烈願望;與陸遊“逆虜運盡行當平”,“如見萬裏煙塵清”(《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懷有同樣迫切的期望。

  緊接着,作者由對北方人民的思念和關注,進而聯想到自己的職責,表示要親寫奏章,留在四川屯守禦金,使他管轄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寫”二句豪氣幹雲,壯懷激烈,字字作金石聲,具見作者憂國憂民的一片赤誠。真是熱血沸騰,肝膽相照!

  下阕以“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三個短句作過片,寫出作者賦詞時的環境氣氛:青燈熒熒,夜漏将盡。三句中,重點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來勳業未就,妨卻一身閑”的慨歎。這裏的“勳業”,并非指一般的功名,而是指收複失地的大業。這與陸遊“華發蒼顔羞自照”,“逆胡未滅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樣。由于“老來勳業未就”,因此作者原來打算功成身退,歸老林泉的願望便落空了。北宋名臣範仲淹戍邊時,曾有感于自己未能象後漢的窦憲一樣,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記功而還,而慨歎“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崔與之亦有此感慨。雖然他對家鄉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責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繼續留在異鄉。他感到有負故鄉的山水,仿佛廣州白雲山上蒲澗的流泉,粵北梅嶺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責備他忘了歸隐田園的舊約了。句中的“舊盟寒”,指的是背信棄義之意。“怪我舊盟寒”五字,是對“妨卻一身閑”句的照應。“怪”、“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老來勳業未就”,思家而不得歸的矛盾複雜心境,委婉地表達出來。這兩句貌似閑适,内裏卻是跳動着作者的報國丹心的。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對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層,意思是說:請不要責備我負約吧,在“逆胡未滅”、烽煙未息之時,我又能歸去?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想念故鄉,每當戰事暫甯的“烽火平安夜”,我的夢魂就回到故鄉去了!這兩句思家情深,報國意切,十字融爲一體。以此收束全詞,使人回味無窮。

  爲了更好地理解這道詞,讀者有必要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1219—1222年,崔與之,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撫使時,曾登臨劍閣,寫下這首詞。這時,淮河秦嶺以北的大片國土,盡淪于敵手。在這種情況下,詞人立馬劍門,舉目瞭望中原,心中不勝感慨。

作者介紹

萬裏雲間戍,立馬劍門關崔與之(1158─1239)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廣州增城(今屬廣東)人。紹熙四年(1193)進士。授浔州司法參軍,調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特授廣西提點刑獄。嘉定中,權發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端平元年(1234),授廣東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二年,除參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樞密使。嘉熙三年緻仕,卒,年八十二。谥清獻。李昴英爲撰行狀《宋史》有傳。與之爲官有治績,守蜀時整饬邊防,安撫将士。蜀人肖其像于成都仙洲閣,以配張詠、趙抃,名三賢祠。有《崔清獻公集》五卷,詞附。

以上就是萬裏雲間戍,立馬劍門關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远。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拼音解读
wàn lǐ yún jiān shù ,lì mǎ jiàn mén guān 。luàn shān jí mù wú jì ,zhí běi shì zhǎng ān 。rén kǔ bǎi nián tú tàn ,guǐ kū sān biān fēng dí ,tiān dào jiǔ yīng yuǎn 。shǒu xiě liú tún zòu ,jiǒng jiǒng cùn xīn dān 。
duì qīng dēng ,sāo bái fā ,lòu shēng cán 。lǎo lái xūn yè wèi jiù ,fáng què yī shēn xián 。méi lǐng lǜ yīn qīng zǐ ,pú jiàn qīng quán bái shí ,guài wǒ jiù méng hán 。fēng huǒ píng ān yè ,guī mèng dào jiā sh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的词相近。由于崔与之僻处岭南,存词甚少,故鲜为人知。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起句居高临下,气势恢宠,形成全词的豪迈基调。“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正点出崔与之的安抚使身份。剑门关为川陕间重要关隘,是兵家必争之地。词人于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立马,极目骋怀,自多感慨。以下笔锋一转,由豪迈转为苍凉。“乱山”二句,语本杜甫“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小寒食舟中作》)。长安是汉唐旧都,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指代京城,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长安在剑阁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长安”句,既是实指,又是借指,一语双关。句中虽无“愁看”二字,而愁绪自在其中。乱山无际,故都何在?“直北”五字,似是淡淡道来,实则包含着无穷的悲愤,无穷的血泪。接下去,词人便承此发挥,描写金兵入犯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来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边境地方更因战乱频仍,死者不计其数。“鬼哭”句,正是写边境一带“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的悲惨情况。这两句把战乱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同身爱,激起对敌人的义愤。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明确表示:天道好还,否极泰来,胡运是不会长久的,苦难的日子应该尽头了!“天道久应还”五字铿锵有力,稳操胜券,流露出作者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与陆游“逆虏运尽行当平”,“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怀有同样迫切的期望。

  紧接着,作者由对北方人民的思念和关注,进而联想到自己的职责,表示要亲写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辖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写”二句豪气干云,壮怀激烈,字字作金石声,具见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真是热血沸腾,肝胆相照!

  下阕以“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三个短句作过片,写出作者赋词时的环境气氛:青灯荧荧,夜漏将尽。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的慨叹。这里的“勋业”,并非指一般的功名,而是指收复失地的大业。这与陆游“华发苍颜羞自照”,“逆胡未灭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样。由于“老来勋业未就”,因此作者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北宋名臣范仲淹戍边时,曾有感于自己未能象后汉的窦宪一样,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记功而还,而慨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崔与之亦有此感慨。虽然他对家乡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责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异乡。他感到有负故乡的山水,仿佛广州白云山上蒲涧的流泉,粤北梅岭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责备他忘了归隐田园的旧约了。句中的“旧盟寒”,指的是背信弃义之意。“怪我旧盟寒”五字,是对“妨却一身闲”句的照应。“怪”、“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老来勋业未就”,思家而不得归的矛盾复杂心境,委婉地表达出来。这两句貌似闲适,内里却是跳动着作者的报国丹心的。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对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层,意思是说:请不要责备我负约吧,在“逆胡未灭”、烽烟未息之时,我又能归去?其实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故乡,每当战事暂宁的“烽火平安夜”,我的梦魂就回到故乡去了!这两句思家情深,报国意切,十字融为一体。以此收束全词,使人回味无穷。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道词,读者有必要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219—1222年,崔与之,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这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敌手。在这种情况下,词人立马剑门,举目瞭望中原,心中不胜感慨。

相关赏析

  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的词相近。由于崔与之僻处岭南,存词甚少,故鲜为人知。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起句居高临下,气势恢宠,形成全词的豪迈基调。“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正点出崔与之的安抚使身份。剑门关为川陕间重要关隘,是兵家必争之地。词人于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立马,极目骋怀,自多感慨。以下笔锋一转,由豪迈转为苍凉。“乱山”二句,语本杜甫“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小寒食舟中作》)。长安是汉唐旧都,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指代京城,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长安在剑阁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长安”句,既是实指,又是借指,一语双关。句中虽无“愁看”二字,而愁绪自在其中。乱山无际,故都何在?“直北”五字,似是淡淡道来,实则包含着无穷的悲愤,无穷的血泪。接下去,词人便承此发挥,描写金兵入犯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来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边境地方更因战乱频仍,死者不计其数。“鬼哭”句,正是写边境一带“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的悲惨情况。这两句把战乱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同身爱,激起对敌人的义愤。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明确表示:天道好还,否极泰来,胡运是不会长久的,苦难的日子应该到尽头了!“天道久应还”五字铿锵有力,稳操胜券,流露出作者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与陆游“逆虏运尽行当平”,“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怀有同样迫切的期望。

  紧接着,作者由对北方人民的思念和关注,进而联想到自己的职责,表示要亲写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辖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写”二句豪气干云,壮怀激烈,字字作金石声,具见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真是热血沸腾,肝胆相照!

  下阕以“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三个短句作过片,写出作者赋词时的环境气氛:青灯荧荧,夜漏将尽。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的慨叹。这里的“勋业”,并非指一般的功名,而是指收复失地的大业。这与陆游“华发苍颜羞自照”,“逆胡未灭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样。由于“老来勋业未就”,因此作者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北宋名臣范仲淹戍边时,曾有感于自己未能象后汉的窦宪一样,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记功而还,而慨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崔与之亦有此感慨。虽然他对家乡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责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异乡。他感到有负故乡的山水,仿佛广州白云山上蒲涧的流泉,粤北梅岭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责备他忘了归隐田园的旧约了。句中的“旧盟寒”,指的是背信弃义之意。“怪我旧盟寒”五字,是对“妨却一身闲”句的照应。“怪”、“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老来勋业未就”,思家而不得归的矛盾复杂心境,委婉地表达出来。这两句貌似闲适,内里却是跳动着作者的报国丹心的。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对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层,意思是说:请不要责备我负约吧,在“逆胡未灭”、烽烟未息之时,我又能归去?其实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故乡,每当战事暂宁的“烽火平安夜”,我的梦魂就回到故乡去了!这两句思家情深,报国意切,十字融为一体。以此收束全词,使人回味无穷。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道词,读者有必要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219—1222年,崔与之,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这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敌手。在这种情况下,词人立马剑门,举目瞭望中原,心中不胜感慨。

作者介绍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广州增城(今属广东)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致仕,卒,年八十二。谥清献。李昴英为撰行状《宋史》有传。与之为官有治绩,守蜀时整饬边防,安抚将士。蜀人肖其像于成都仙洲阁,以配张詠、赵抃,名三贤祠。有《崔清献公集》五卷,词附。

以上就是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3890.html

上一篇: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