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发布时间:2022-05-21 08:15:16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沉醉東風·漁夫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

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鹭沙鷗。 

傲釘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拼音解讀

chén zuì dōng fēng ·yú fū

huáng lú àn bái pín dù kǒu ,lǜ yáng dī hóng liǎo tān tóu 。

suī wú wěn jǐng jiāo ,què yǒu wàng jī yǒu ,diǎn qiū jiāng bái lù shā ōu 。 

ào dìng rén jiān wàn hù hóu ,bú shí zì yān bō diào sǒu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詞句注釋
⑴黃蘆:與綠柳等均爲水邊生長的植物。白蘋(pín):一種在淺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⑵紅蓼(liǎo):一種水邊生的草本植物,開白色或淺紅色的小花。
⑶刎頸交:刎,割;頸,脖子。刎頸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爲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後悔的朋友。
⑷忘機友:機,機巧、心機。忘機友即相互不設心機、無所顧忌、毫無算計技巧之心的朋友。
⑸點:點點、數,這裏是形容詞作動詞用。
⑹傲殺:鄙視。萬戶侯:本意是漢代具有萬戶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顯貴。
⑺叟:老頭。
白話譯文
金黃的蘆葦鋪滿江岸,白色的蘋花飄蕩在渡口,碧綠的楊柳聳立在江堤上,紅豔的野草渲染着灘頭。雖然沒有生死之交,卻有毫無機巧算計之心的朋友,數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鷗鹭。鄙視那些達官貴人們的,正是那些不識字的江上釣魚翁。

相關賞析

這支曲子一二兩句,對仗工麗,寫景如畫,點染出一幅清麗無比的秋江圖。然而這僅僅是表層,作者還另有深意。作畫的顔料是精心選擇的,所畫的景物是精心選擇的,整個環境也是精心選擇的。選取“黃”“白”“綠”“紅”四種顔料渲染他精心選擇的那四種景物,不僅獲得了色彩明豔的效果,而且展現了特定的地域和節令。看到“黃蘆”“白蘋”“綠楊”“紅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聯想到江南水鄉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讓“黃蘆”“白蘋”“綠楊”“紅蓼”搖曳于“岸邊”“渡口”“堤上”“灘頭”,這又不僅活畫出“漁夫”活動的場所,同時“漁夫”在那些場所裏怎樣活動,以及以一種什麽樣的心态在活動,也不難想象了。
在那麽優雅的環境裏打魚爲生,固然很不錯,但如果隻是一個人,就未免孤寂,所以還該有朋友。三四兩句,便給那位“漁夫”找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也是對偶句,卻先讓步,後轉進,有回環流走之妙。爲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後悔的朋友叫“刎頸交”。“漁夫”與人無争,沒有這樣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甯靜,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機友”。對于“漁夫”來說,他最需要這樣的朋友,也正好有這樣的朋友,令人羨慕。
一二兩句寫了“岸”、“堤”、“渡口”和“灘頭”,意味着那裏有江,但畢竟沒有正面寫江,因而也無法描繪江上景。寫“漁夫”應該寫出江上景,對此,作者不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麽時候寫最适宜。寫了“卻有忘機友”之後,他便寫江上景了。“點秋江白鹭沙鷗”,寫景美妙生動。用“秋”字修飾 “江”,點明了季節。一個“點”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說,那不過是:江面上有點點鷗鹭。如今變形容詞爲動詞,并且給鷗鹭着色,便出現了白鹭沙鷗點秋江的生動情景。僅就寫景而言,這已經夠高明了。但更高明之處還在于借景寫人。前面寫漁夫有“忘機友”,那“忘機友”正是指 “點秋江”的“白鹭沙鷗”。以鷗鹭爲友,既表現“漁夫”的高潔,又說明真正的“忘機友”,在人間無法找到。古代詩人往往贊揚鷗鹭“忘機”。正由于他們認爲隻有鷗鹭才沒有“機心”,所以願與鷗鹭爲友。李白就說:“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黃庚的《漁隐》詩,則用“不羨魚蝦利,惟尋鷗鹭盟”表現漁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爲這隻曲子的注腳。
結尾點題,點出前面寫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殺人間萬戶侯”的“不識字煙波釣叟”。元代社會中的漁夫不可能那樣悠閑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視統治他的“萬戶侯”。不難看出,這隻曲子所寫的“漁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樸幼年經曆了蒙古滅金的變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親的朋友元好問逃出汴京,受到元好問的教養。他對元朝的統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卻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幹淨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贊賞那樣的“漁夫”,羨慕那樣的“漁夫”。說“漁夫”“傲殺人間萬戶侯”,正表明他鄙視那些“萬戶侯”。說“漁夫”“不識字”,正是後悔他做了讀書識字的文人。古話說:“人生憂患識字始。”在任何黑暗社會裏,正直的知識分子比“不識字”的漁夫會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難,更何況在“九儒”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這句的“傲”字,既有堅決不向黑暗社會妥協,保持高風亮節之意,又有不願在宦海中“風波千丈擔驚怕”,希圖逃世的思想。雖有其消極避世的一面,卻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識分子的骨氣和那個時代投射在他們心靈上的暗影,抒發了他們的不平之慨。
這首小令語言清麗、風格俊逸,又表達了備受壓抑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當時就赢得了人們的喜愛。著名散曲家盧摯的【雙調】《蟾宮曲·碧波中範蠡乘舟》,就是摹拟這首小令的:“碧波中範蠡乘舟。殢酒簪花,樂以忘憂。蕩蕩悠悠,點秋江白鹭沙鷗。急棹不過黃蘆岸白蘋渡口,且灣在綠楊堤紅蓼灘頭。醉時方休,醒時扶頭。傲煞人間,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幾個句子都來自白曲,思想傾向也完全一緻。不過所寫不是漁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員。

作者介紹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

白樸(1226—1306以後)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後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鄭光祖、馬緻遠一并稱爲“元曲四大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爲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贲爲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爲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交往甚好。

白樸出身于這樣的家庭,本應優遊閑适,讀書問學,以便将來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卻偏偏遭逢兵荒馬亂,他隻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他出生後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下,位居中樞的白華,整日爲金朝的存亡而奔忙,從而無暇顧及妻兒家室。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樹炮攻城,哀宗決計棄城北走歸德,白華隻得留家人于汴京,隻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軍縱兵大掠,城内士庶殘遭殺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戰争中,白樸母子相失,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問攜帶白樸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後寄居于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元好問雖也是亡國奔命之臣,生活至爲艱辛,但他視白樸姊弟猶如親生,關懷備至。白樸爲瘟疫所襲,生命垂危,元好問晝夜将他抱在懷中,竟于得疫後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樸聰明穎悟,所以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教他讀書問學之經,處世爲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于度曲。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爲鄭光祖),馬緻遠等人并稱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爲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雜劇《梧桐雨》,内容講述幽州節度使安祿山與楊貴妃私通,出任範陽節度使,與楊國忠不和,于是安祿山造反,明皇倉皇幸蜀。至馬嵬驿時,大軍不前,陳玄禮請誅楊國忠兄妹。明皇隻得命貴妃自缢于佛堂中。李隆基返長安後,一日夢中相見貴妃,後爲梧桐雨聲驚醒,追憶往事,不勝惆怅之至。此劇在曆代評價甚高,清人李調元《雨村曲話》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爲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爲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牆頭馬上》全名《裴少俊牆頭馬上》,是白樸最出色的作品,與五大傳奇之一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爲“元代四大愛情劇”。故事寫唐代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長安去洛陽買花,途中和李世傑女李千金隔牆以詩贈答。當晚私約後園,二人私奔到長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後爲少俊父親發現,強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陽,父母已亡故。少俊中進士後,正式與李千金完婚。

白樸的詞流傳至今一百餘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爲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于文采派。雜劇有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牆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筝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谒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牆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雕》。散曲有《天籁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原文赏析:

沉醉东风·渔夫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钉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拼音解读

chén zuì dōng fēng ·yú fū

huáng lú àn bái pín dù kǒu ,lǜ yáng dī hóng liǎo tān tóu 。

suī wú wěn jǐng jiāo ,què yǒu wàng jī yǒu ,diǎn qiū jiāng bái lù shā ōu 。 

ào dìng rén jiān wàn hù hóu ,bú shí zì yān bō diào sǒ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词句注释
⑴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蘋(pí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⑵红蓼(liǎ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⑶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
⑷忘机友:机,机巧、心机。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无所顾忌、毫无算计技巧之心的朋友。
⑸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⑹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
⑺叟:老头。
白话译文
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相关赏析

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然而这仅仅是表层,作者还另有深意。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 “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句的“傲”字,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的思想。虽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暗影,抒发了他们的不平之慨。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几个句子都来自白曲,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不过所写不是渔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

作者介绍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白朴(1226—1306以后)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一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杂剧《梧桐雨》,内容讲述幽州节度使安禄山与杨贵妃私通,出任范阳节度使,与杨国忠不和,于是安禄山造反,明皇仓皇幸蜀。至马嵬驿时,大军不前,陈玄礼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只得命贵妃自缢于佛堂中。李隆基返长安后,一日梦中相见贵妃,后为梧桐雨声惊醒,追忆往事,不胜惆怅之至。此剧在历代评价甚高,清人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是白朴最出色的作品,与五大传奇之一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故事写唐代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长安去洛阳买花,途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当晚私约后园,二人私奔到长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后为少俊父亲发现,强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阳,父母已亡故。少俊中进士后,正式与李千金完婚。

白朴的词流传至今一百余首,大多以咏物与应酬为主;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杂剧有16种:《绝缨会》、《赶江江》、《东墙记》、《梁山伯》、《赚兰亭》、《银筝怨》、《斩白蛇》、《梧桐雨》、《幸月宫》、《崔护谒浆》、《钱塘梦》、《高祖归庄》、《凤皇船》、《墙头马上》、《流红叶》、《箭射双雕》。散曲有《天籁集摭遗》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3185.html

上一篇: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下一篇: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