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
勉强
回答一下:。
“斗鸡”作为“游戏”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候就已经在贵族之间流行的,汉唐
时代为斗鸡
活动较为繁盛的时代,文献和考古发现都提供了
一些侧
面的证据。从“斗鸡”作为民俗和民间游戏的角度,专门的文献记载和
系统研究尚有部分不足之处,但是从文献中的侧面记载,以及墓葬中
壁画基本可以梳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也许
不够准确)。
斗鸡至少在春秋
时期已经在贵族中流行首先,斗鸡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在中原大地上流行,
虽然民间记载有限,但至少在贵族中已经相当流行。各种文献中都
有记载。
关于“斗鸡”作为民间游戏的起源,
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起源于
印度东北,后流入中国,此种说法尚未获得统一承认,仅作参考。而我们确切知道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贵族们中,“斗鸡”已经
是非常流行的游戏。
西周时期“斗鸡”有多流行可能
还有争论,不过春秋时期(东周),已经在贵族之中比较盛行了,已经有历史典籍记载:。
春秋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斗鸡发生在鲁昭公二十五年,继而引发了一场巨
大的“政变”,深远地
影响了鲁国的政治格局:。
季、郤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郤昭伯亦怨平子。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大致
翻译一下:季平子和郈氏斗鸡,两家都不老实,全都玩“猫腻”,郈氏做得更过分,把自己的斗鸡带上“金爪”(金属的
爪子),
然后季平子斗鸡失败,大怒,扩建自己的住宅侵占郈氏的领地,多次责备郈氏,两家自此结怨。
这一个故事在《淮南子》中也有明确记载,
相互印证,比较可靠,可以
认为春秋时期贵族之间斗鸡
风俗已经相当流行:。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而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筑之。郈昭伯怒,伤之鲁昭公曰:“祷于襄公之庙,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无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以告子家驹。子家驹曰:“季氏之得众,三家为一。其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昭公弗听,使郈昭伯将卒以攻之。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
死亡无日矣。”遂兴兵以救之。郈昭伯不胜而死,鲁昭公出奔齐。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
至于亡社稷。——《淮南子人间》。
《淮南子人间》主要是出于阐释“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的观点记载了斗鸡,
小的祸患不处理好,酿成大的
灾难,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场斗鸡之
所以被记载在史书之中,主要是因为
后来它引发了更大的“纷争”:由于斗鸡作弊,两家结怨,季平子的跋扈使得他得罪了不少人,鲁昭公联合这些人趁机发难,一度围困了季平子,后鲁国三桓联合,赶走鲁昭公。
实际上,先秦时期专门阐释民俗的文献内容不是
很多,只有涉及了影响历史走向的部分,会被正史记载。
到战国时期,“斗鸡”已经是全
社会的“风俗”之一了,可以
看到并不是所有参与斗鸡都一定是贵族了:。
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鬥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
这是《史记》中记载苏秦游说齐宣王的原话,当然这里并不是为了讨论斗鸡的风俗,而是说服齐宣王“合纵”抗秦,不过话中提到了临淄城中有“斗鸡,走狗”的人,可见
这个时候“斗鸡”已经相当普遍流行于临淄城中。(齐国当时的首都)。
而《战国策》中记载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战国策齐策一》。
可见,当时“斗鸡”已经在齐国比较普及。
同样是战国中期人,《庄子》专门有一则寓言以斗鸡为例子,出自《达生》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外篇·达生》。
大致翻译一下:大致是说
饲养斗鸡,
训练十天的时候,斗鸡还是虚浮骄躁;训练二十天的时候,斗鸡看着影子就跳;训练三十天的时候,还不算完备,还是盛气凌人的样子;训练四十天的时候,基本训练
好了,其他鸡鸣叫的时候,它也不
会有任何
反应,其他鸡
根本无法与之匹敌,只能逃走。
这就是《庄子》中赫赫有名的“呆若木鸡”的
典故,其中背景就是涉及到斗鸡这项民俗。实际上,最初“呆若木鸡”并没有明显的贬义。
然而《庄子》并不是历史典籍,带有寓言故事的
色彩,《庄子·外篇·达生》本篇带有要达到不为外物所动的主旨思想,而斗鸡这则故事主要是为了
展现这则庄子的道家思想设立的。不过依旧可以看出斗鸡在战国时期的发展与兴盛。
汉代是斗鸡发展的
高峰期之一,都有相关墓葬壁画出土“斗鸡”在汉代是高速发展为最流行的“民间游戏”之一,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献都可以印证这一事实,斗鸡作为民间游戏可以说在汉代极为流行:。
目前大量的汉墓中出土了不少斗鸡的图画,实际在汉代,斗鸡一度是全社会游戏,影响力之强,远超前代。
各种考古发现佐证了汉代斗鸡的“
高潮”,这
是在河南
郑州出土的汉画像砖,图中描绘了斗鸡相关的场景:。
图中的两人在斗鸡的同时,还似乎在夸耀自己的鸡,或是助威,可见汉朝的斗鸡可能已经是一种风尚。
部分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还揭示了一些斗鸡的相关
习俗,这是在河南南阳县英庄出土的汉画像石,上面刻画了斗鸡的场景:。
这幅画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能看到斗鸡者有随从,而且似乎在给斗鸡比赛下注。侧面表明,至少在汉代斗鸡比赛,已经有“赌注”甚至一定规模的相关“博彩业”,那个时候恐怕已经有人有“下外围”之类的举动了。
另外,还有一个典型的汉代斗鸡画,出土于河南登封,可以看到斗鸡的时候还有其他动物:。
据这幅画像推测,汉代的时候,已经有“助威”的动物了,
似乎是狗。斗鸡比赛自然是鸡是主角,旁边还有一只狗用来助威。
各种文献典籍也有类似的呼应:。
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
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班固《汉书宣帝纪》。
而且汉宣帝(早年受到巫蛊之乱的牵连,并不没能享受皇族
应该有的待遇)等也喜欢这些,应该在汉代斗鸡已经十分盛行。
另外,达官贵人以及皇室子弟很多所谓“有钱有闲”的人,都会用斗鸡
打发时间:。
盎病免居家,与阊里淝枕,相随行斗鸡走狗。——司马迁《史记袁昂晁错列传》。
比如袁昂,因为自己的
意见得不到汉景帝的支持,就回家赋闲,然后
天天斗鸡,来打发时间。(可能心情也不是很好)。
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尽管斗鸡在汉代很盛行,不过还是很多时候被认为和“玩物丧志”
联系在一起的,史家多有议论:。
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乃征诸犯令,相引
数千人,名曰“株送徒”。入财者得补郎,郎选衰矣。——班固《汉书食货志》。
此段记载在《史记平准书》中也有记载,侧面证明了斗鸡在贵族中的流
行程度,可以佐证,至少两汉之中,斗鸡是相当流行的游戏娱乐了。
包括司马迁,也经常拿“斗鸡”来举例:。
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虽然史家
本人没有明确说“斗鸡”不好,但是也能看出,在历史记载之中借用东方朔顶撞汉武帝等事情,司马迁和班固两人
对于斗鸡这种游戏或多或少还是持有一定
负面态度的,认为这有玩物丧志的嫌疑,尤其对于庙堂之高的士大夫和帝王而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斗鸡大规模进入
文学领域魏晋南北朝的“斗鸡”习俗得到了延续,不过大量出现在文人士大夫的文学领域,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中
游乐场景大量进入文学题材,斗鸡也成为其中之一:。
比如三国时期的《斗鸡诗》:。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
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刘桢《斗鸡诗》。
比如建安风骨的曹植的《斗鸡》:。
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间观房。群雄正翕赫。
双翘自飞扬。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曹植《斗鸡》。
这一段时期是斗鸡相关的文学作品“爆发”的时代。现在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斗鸡
频繁出现在文学、诗词歌赋之中,远远超过斗鸡盛行的两汉时期。
以下不再一一列举了,三国时期的应玚、南朝的庾信、徐陵、刘孝威都有类似描写斗鸡的诗篇,一般认为,斗鸡这种娱乐民俗进入文学
或许与魏晋南北朝士族地位提升,文人思想解放有一定
关系。
另外一则有趣的内容来自于魏晋时期的李夏舍墓葬的考古:。
李夏舍的墓葬出土于甘肃的西和县,
确认其身份是当时曹魏出使陇右鲜卑族轲比能的使者李夏舍,其身份应
该是不高的,
除了几处史料提及名字,没有
单独的列传,应该是两千石官阶以下,中低层官员,墓葬中也有斗鸡图,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是“民间游戏”了,不局限于贵族阶层。
唐代是斗鸡活动又一个高潮期:斗鸡可以影响仕途甚至政治走向唐朝是斗鸡最“鼎盛”也是最后的“高峰期”,后面斗鸡影响力都在减弱,唐朝时期斗鸡属于典型的“上行下效”,上到王族,下到百姓都在斗鸡,斗鸡甚至完全可以左右一个人的“仕途”甚至人生走向:。
唐诗中描写斗鸡场景比比皆是,从初唐到中唐、晚唐层出不穷,就连最为接近平民百姓生活的杜甫,都写过《斗鸡》这种诗作。然而,这并不是唐代斗鸡最“
可怕”的地方,最可怕的地方是唐代斗鸡完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
命运,比如王勃:。
是時,諸王鬥雞,勃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怒曰:「是且交構。」斥出府。勃既廢,客劍南。——《新唐书王勃传》。
王勃
大家都不陌生,他人生最大的“挫折”就是因为“斗鸡”造成的,唐高宗时期诸王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当时王勃是沛王的伴读,
为他斗鸡写“檄文”,
结果被唐高宗知道后大怒,虽然文章很好,文采飞扬,然而被驱逐出府,王勃走上失意人生。
因为“斗鸡”得以接近皇帝,走上仕途也不在少数,也有本身就有才能,但是靠斗鸡拉进和皇帝关系的大臣,这在唐代(尤其是玄宗朝)非常常见:。
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监。数召入卧内,命之舍敬,曲侍宴私,与后妃连榻,间以击球斗鸡,常呼之为姜七而不名也。——《旧唐书姜皎传》。
姜皎本身就是玄宗故交,凭借斗鸡和玄宗亲密无间。玄宗个人特别喜欢斗鸡,所以玄宗后期,几乎是愈演愈烈,身边因为斗鸡而来,飞扬跋扈的弄臣,比比皆是。
王鉷之子准为卫尉少卿,出入宫中,以斗鸡侍帝左右。——《旧唐书》。
但是,这并不是玄宗一朝的
问题,唐代几乎都是如此,《唐语林》和《大唐新语》中都记载了太宗朝的杜淹(一度是宰相)最初因为“斗鸡诗”被李世民赏识的事情,也许唐太宗看中的是
他的行政才能,但是
也可以看出当时斗鸡在唐朝
多么盛行。
当然,唐代这种风气引发不少人猛烈抨击,比如唐代《东城老夫传》中,猛烈攻击玄宗朝斗鸡风气,文中写到“上之好之,民风尤甚”:。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
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东城老父传》。
里面对于靠斗鸡走马而飞黄腾达表达了
讽刺之意。这本书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安史之乱之后的“元和
中兴”),一定程度上有对玄宗朝斗鸡风气的反思。然而安史之乱之后,斗鸡风气并没有减弱,比如郭子仪的
儿子依然喜爱斗鸡。
直到宋代之后,斗鸡都很一直盛行,算经久不衰,不过总体上一直没有再回到唐代的流行程度:。
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诨话。——《
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时候,都市商业较为发达,斗鸡依旧作为游戏存在。依然相当盛行,可以说是。
宋代斗鸡进入了
官方仪仗,可能是比较引人注
目的一点,此前历朝历代根本不敢想象:。
及百戏、蹴鞠、斗鸡、角抵次第迎引。——《宋史》。
所以,北宋时期斗鸡确实很盛行,《
水浒传》中描写斗鸡可以说比较适当,没有问题,虽然成书于明代。
而明代“斗鸡”也较为盛行,文人笔记
小说多有记载:。
天启壬戌间好斗鸡,设斗鸡社于龙山下,仿王勃《斗鸡檄》,檄同社。仲叔秦一生,日携古董、书画、文锦、川扇等物与余博,余鸡屡胜之。——张岱《陶庵梦忆》。
这其实是明朝灭亡之后,明代散文家张岱
写的一本散文集,这里记载了当
年的一些事情,主要是江浙一带风俗。其中专门提到了斗鸡。至少明清两代,斗鸡依然盛行,袁世凯的儿辈还在斗鸡。(已是民国初年)。
然而斗鸡人的地位其实是有所下降的,再没有像汉唐那样上行下效,全民参与,甚至依靠斗鸡手艺在政治上平步青云或者一夜
暴富的情况了,至少这种事情发生得要比汉唐少很
多了。至于斗鸡盛行的原因,则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社会
稳定、有的认为尚武
阳性的风尚,并无定论了。
如
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
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欢迎专注本专栏——
都市传说研究:。
都市传说研究只谈学术研究,只谈民俗学社会学
含义,不谈怪力乱神,不谈封建迷信。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