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4-28 08:07:4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倾酒向涟漪

出自唐代李德裕的《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昔人懷井邑,爲有挂冠期。顧我飄蓬者,長随泛梗移。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北指邯鄲道,應無歸去期。譯文及注釋

譯文過去那些離鄉求仕的人,他們也時常懷念自己的家鄉,但是,他們最終都能在功成名就之後辭官榮歸故裏。歎息自己的仕宦未遇,以緻雖然暫得返鄉,卻不能久留,還要爲仕途而繼續奔逐。我年來多病,常常産生思鄉之情;鬓發發白,但未曾建功立業,愈發感到失意。馬上又要離開故鄉,這一去歸鄉無期,不知什麽時候能夠實現壯志實現,功成名就。

注釋郡樓:指滑州城樓。贊皇山: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井邑:鄉邑,故裏。挂冠:謂辭官。泛梗:漂浮的桃梗。越吟:春秋越國人莊舄在楚國做官,不忘故國,病中吟越歌以寄鄉思。後用喻思鄉之情。潘鬓:西晉詩人潘嶽,三十二歲鬓發就開始斑白,作《秋興賦》以感懷。見《秋興賦》序。後以指中年鬓發初白。北指邯(hán)鄲(dān)道,應無歸去期:從滑州(今河南滑縣)歸故鄉贊皇,經過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言歸鄉無期。

賞析

  “昔人懷井邑,爲有挂冠期。顧我飄蓬者,長随泛梗移。”詩的前四句用對比的手法,抒寫自己飄泊宦遊,功業未就的悲歎。“挂冠”,本指指辭官,但這裏的

的挂冠當指緻仕返鄉,此據上下詩意可知。後二句筆鋒一轉,感歎自己的仕宦未遇。詩人以飛轉的蓬草和浮在水面的樹梗自喻,抒寫飄泊之感,十分形象。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這兩句詩用了兩個典故:“越吟”“潘鬓”來說明自己年來多病,經常引起思鄉之情;鬓發早斑,功業未遂,更加感到失意的悲歎。“北指邯鄲道,應無歸去期。”邯鄲,戰國時爲趙國都城,而李德裕的家鄉趙郡戰國時屬趙,秦爲邯鄲郡地,詩中即以邯鄲道代指通向家鄉趙郡的道路。從“應無歸去期”這句看,作者當是馬上又要離開家鄉,而且此去前途未蔔,不知何日能夠壯志實現,功成名就,榮歸故裏。

  這首詩在寫法上獨具特色。開頭二句爲立論的大前提,作者認爲思鄉之情,人皆有之。但曆觀古志士仁人的挂冠歸鄉,都是在功業成就之後。從而領起以下六句,反襯自己長期宦遊各地不得返鄉;今雖暫得歸鄉,而因職事在身,功業未遂,仍不能如古志士仁人的榮歸故裏的遭際,内在邏輯十分嚴謹。通讀全詩,雖多飄泊失意之歎,但仍然不乏對仕途的熱切追求,表現出不做出一番事業就不返鄉的進取精神。

創作背景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作于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詩人任滑州刺史時。當時詩人登樓遠眺故鄉之贊

皇山,不禁感慨系之,吟成此詩。

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爲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爲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複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鹘、内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爲晚唐之絕唱。後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爲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爲相,太和年間爲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爲相5年7個月,兩次爲相7年3個月。

出自唐代李德裕的《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译文注释

译文过去那些离乡求仕的人,他们也时常怀念自己的家乡,但是,他们最终都能在功成名就之后辞官荣归故里。叹息自己的仕宦未遇,以致虽然暂得返乡,却不能久留,还要为仕途而继续奔逐。我年来多病,常常产生思乡之情;鬓发发白,但未曾建功立业,愈发感到失意。马上又要离开故乡,这一去归乡无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壮志实现,功成名就。

注释郡楼:指滑州城楼。赞皇山: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井邑:乡邑,故里。挂冠:谓辞官。泛梗:漂浮的桃梗。越吟:春秋越国人庄舄在楚国做官,不忘故国,病中吟越歌以寄乡思。后用喻思乡之情。潘鬓:西晋诗人潘岳,三十二岁鬓发就开始斑白,作《秋兴赋》以感怀。见《秋兴赋》序。后以指中年鬓发初白。北指邯(hán)郸(dān)道,应无归去期:从滑州(今河南滑县)归故乡赞皇,经过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言归乡无期。

赏析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诗的前四句用对比的手法,抒写自己飘泊宦游,功业未就的悲叹。“挂冠”,本指指辞官,但这里的

的挂冠当指致仕返乡,此据上下诗意可知。后二句笔锋一转,感叹自己的仕宦未遇。诗人以飞转的蓬草和浮在面的树梗自喻,抒写飘泊之感,十分形象。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这两句诗用了两个典故:“越吟”“潘鬓”来说明自己年来多病,经常引起思乡之情;鬓发早斑,功业未遂,更加感到失意的悲叹。“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邯郸,战国时为赵国都城,而李德裕的家乡赵郡战国时属赵,秦为邯郸郡地,诗中即以邯郸道代指通向家乡赵郡的道路。从“应无归去期”这句看,作者当是马上又要离开家乡,而且此去前途未卜,不知何日能够壮志实现,功成名就,荣归故里。

  这首诗在写法上独具特色。开头二句为立论的大前提,作者认为思乡之情,人皆有之。但历观古志士仁人的挂冠归乡,都是在功业成就之后。从而领起以下六句,反衬自己长期宦游各地不得返乡;今虽暂得归乡,而因职事在身,功业未遂,仍不能如古志士仁人的荣归故里的遭际,内在逻辑十分严谨。通读全诗,虽多飘泊失意之叹,但仍然不乏对仕途的热切追求,表现出不做出一番事业就不返乡的进取精神。

创作背景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作于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诗人任滑州刺史时。当时诗人登楼远眺故乡之赞

皇山,不禁感慨系之,吟成此诗。

作者简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8715.html

上一篇: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