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間草木》。
這是第一次系統地讀完汪曾祺先生的著作,大有相見恨晚之勢,讀完意猶未盡。
這本散文集裏收錄了《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幾個部分的内容。
《人間草木》裏,尋常細微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果,一事一物,在作者眼裏都過濾掉了煩惱瑣屑苦難的一面,都充滿了勃勃生機,妙趣橫生。
一朵花,一種果,一棵樹,可以三兩段文字,三四個詞語簡潔明了地一筆帶過,也可以細細考究,長篇大論地從天文地理、古來今往曆史典故信手拈來,卻也不讓人厭倦。
《世間風物》一章裏,作者寫平淡的各種不起眼的昆蟲鳥獸果蔬。
作者寫豆芽、落葉,也寫琥珀、瓢蟲、蝈蝈、蜻蜓、刀螂、螞蚱,甚至磕頭蟲、蠅虎、狗蠅這些昆蟲也可入文。
作者本不是地道的北京人,但筆下寫的北京古老遛鳥、熬鷹習俗,寫盡對自然人性的描寫和咱們,讀來讓人興趣盎然,充滿京味,無怪乎汪曾祺被譽爲最後一個“京派作家”。
這些,充滿了畫面感,如同一個童年小夥伴在耳邊絮絮道來,親切而溫暖。
如同卷首寫到的:世間最爲普通的事物,平中顯奇,淡中有味,既有濃郁的人文關懷,又彌漫着最獨特的氣質!。
《行者無疆》一章節,作者寫北京的國子監曆史淵源,北京胡同文化,尋根究源,引經據典,增加讀者知識性何趣味性。
還寫了作者到山東的泰山,新疆的天山、火焰山、葡萄溝,到湘西、嶽陽樓,到四川、成都,到福建,以及到美國的所見所聞。用獨特的視角寫所見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吃食人物,曆史典故。
《記憶的味道》篇幅不大,寫的是記憶中家鄉的花園,用深情的筆觸描寫了童年故鄉花園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還有四季的味道,彌漫着濃濃的鄉愁。
我最喜歡的一部分是要數《星鬥其文,赤子其人》這一部分。
作爲西南聯大時期的在校學生,汪曾祺得以和沈從文、聞一多、金嶽霖等這些民國西南聯大時期最優秀的大師級名師有生活、學習上的接觸,有了不一樣的細節描寫。
如作者生動描寫的聞一多先生點着煙鬥講述楚辭、唐詩、神話講課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怪不得吸引其他院系的學生穿過一座昆明城來聽他講課。也打破了一直以來他在曆史教材裏留下的單一堅毅剛強的愛國者形象。
比如金嶽霖先生,一直以來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愛慕才女林徽因,“逐林而居”,并能和梁思成一家和睦相處的另類癡情形象。
作者筆下的“老金”允許養的鬥雞和自己同桌吃飯,會搜集大梨、大石榴和其他教授的孩子比賽,比輸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給小朋友,自己再去買,有些童真,有些魏晉不羁灑脫的風骨,是“一肚子學問,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汪曾祺作爲沈從文先生的得意弟子,對老師沈從文更是從大學時期到建國後期一直有着密切的聯系。
書中對沈從文先生的刻畫描寫更是深情滿滿,寫出了不一樣的沈從文。
這一部分作者單寫沈先生的文獨占兩篇,從西南聯大時期到老年時期的事迹都有所涉及。
這一篇章的标題“星鬥其文,赤子其人”也取自沈從文先生的妻妹、號稱“最後的閨秀”的張充和于上世紀八十年對沈從文逝世後爲其寫的一副嵌字格挽聯,全文是“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
作者細緻的筆觸,讓人看到了文字之外、生命之外,以及童話愛情傳說之外,另外一個熱心給學生推薦投稿、鼓勵學生,治學嚴謹的沈從文。
這一章節也有對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師生的生活細節,“跑警報”等有了深入細緻的描繪。同時,因爲工作,又和老舍、趙樹理這些作家名人有所接觸,通過作者不同角度的描寫,讓我們對這些人也有了更豐富、更立體,不一樣的認識。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有短小精悍的,也有長篇大論的,沒有固定章法,但又自成一體。
讀他的散文,就像對面有位和藹慈祥的長者,繪聲繪色地講述着有趣的事兒。
即使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兒,再尋常不過花花草草,也能給你講出無數趣味來。
他慈祥,風趣,實則也經曆大風大浪,但他講起來的,依然是人間裏那些一花一世界。用一顆豁達細緻有愛之心體會人間草木深情。
以上就是描寫蝈蝈散文,《人間草木》:用一顆豁達細緻有愛之心體會人間草木深情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看完了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草木》。
这是第一次系统地读完汪曾祺先生的著作,大有相见恨晚之势,读完意犹未尽。
这本散文集里收录了《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几个部分的内容。
《人间草木》里,寻常细微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果,一事一物,在作者眼里都过滤
掉了烦恼琐屑苦难的一面,都充满了勃勃生机,妙趣横生。
一朵花,一种果,一棵树,可以三两段文字,三四个词语简洁明了地一笔带过,
也可以细细考究,长篇大论地从天文地理、古来今往历史
典故信手拈来,却也不
让人厌倦。
《世间风物》一章里,作者写
平淡的各种不起眼的昆虫鸟兽果蔬。
作者写
豆芽、落叶,也写
琥珀、瓢虫、蝈蝈、蜻蜓、刀螂、蚂蚱,甚至磕头虫、蝇虎、狗蝇这些昆虫也可入文。
作者本不是地道的
北京人,但笔下
写的北京古老遛鸟、熬鹰
习俗,写尽对自然
人性的描写和咱们,读来让人兴趣盎然,充满京味,无怪乎汪曾祺被誉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
这些,充满了画面感,如同一个童年小伙伴在耳边絮絮道来,亲切而温暖。
如同卷首写到的: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
《行者无疆》一章节,作者写北京的
国子监历史渊源,北京胡同
文化,寻根究源,引经据典,增加读者知识性何趣味性。
还写了作者到山东的泰山,
新疆的天山、
火焰山、葡萄沟,到湘西、岳阳楼,到
四川、成都,到
福建,以及到美国的所见所闻。用独特的视角写所见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
吃食人物,历史典故。
《记忆的味道》篇幅
不大,写的是记忆中家乡的
花园,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童年故乡花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还有四季的味道,弥漫着浓浓的乡愁。
我最喜欢的
一部分
是要数《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一部分。
作为西南联大
时期的在校
学生,汪曾祺得以和沈从文、闻一多、金岳霖等这些民国西南联大时期最优秀的大师级名师有生活、
学习上的接触,有了不一样的细节描写。
如作者
生动描写的闻一多先生点着烟斗讲述楚辞、唐诗、神话
讲课的形象让人印象
深刻,怪不得吸引其他院系的学生
穿过一座昆明城来听他讲课。也打破了一直以来他在历史教材里留下的单一坚毅刚强的爱国者形象。
比如金岳霖先生,一直以来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爱慕才女林徽因,“逐林而居”,并能和梁思成一家和睦
相处的另类痴情形象。
作者笔下的“老金”允许养的斗鸡和自己
同桌吃饭,会搜集大梨、大石榴和其他
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
送给小朋友,自己再去买,
有些童真,有些魏晋不羁洒脱的风骨,是“一
肚子学问,天真、
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汪曾祺作为沈从文先生的得意弟子,对老师沈从文更是从
大学时期到建国后期一直有着密切的
联系。
书中对沈从文先生的刻画描写更是深情满满,写
出了不一样的沈从文。
这一部分作者单写沈先生的文独占两篇,从西南联大时期到老年时期的事迹都有所涉及。
这一篇章的
标题“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也取自沈从文先生的妻妹、号称“最后的闺秀”的张充和于上世纪八十年对沈从文逝世后为其写的一副嵌字格挽联,全文是“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作者细致的笔触,让人
看到了文字之外、生命之外,以及童话爱情传说之外,另外一个热心给学生
推荐投稿、鼓励学生,治学严谨的沈从文。
这一章节也有对抗战时期西南联大
师生的生活细节,“跑警报”等有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同时,因为工作,又和老舍、赵树理这些作家名人有所接触,
通过作者不同角度的描写,让我们对这些人也有了更丰富、更立体,不一样的
认识。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有短小精悍的,也有长篇大论的,没有
固定章法,但又自成一体。
读
他的散文,就像对面有位和蔼慈祥的长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有趣的
事儿。
即使是
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儿,再寻常不过花花草草,也能给你讲出无数趣味来。
他慈祥,风趣,实则也经历大
风大浪,但他讲
起来的,依然是人
间里那些一花一世界。用一颗豁达细致有爱
之心体会人间草木深情。
以上就是描写蝈蝈散文,《人间草木》:用一颗豁达细致有爱之心体会人间草木深情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描写蝈蝈散文,《人间草木》:用一颗豁达细致有爱之心体会人间草木深情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6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