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展芭蕉》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未展芭蕉》

发布时间:2022-03-02 23:48:1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陌颜
未展芭蕉 - 錢珝
冷燭無煙綠蠟幹,
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劄藏何事,
會被東風暗拆看。【注釋】:

  豐富而優美的聯想,往往是詩歌創作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詠物詩,詩意的聯想更顯得重要。

  首句從未展芭蕉的形狀、色澤設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狀聯想到蠟燭,這并不新穎;“無煙”與“幹”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燭”、“綠蠟”之喻。蠟燭通常給人的感覺是紅亮、溫暖,這裏卻說“綠”、“冷”,不僅造語新穎,而且表達出詩人的獨特感受。“綠蠟”給人以翠脂凝綠的美麗聯想;“冷燭”一語,則使人感到那緊緊卷縮的蕉燭上面似乎籠罩着一層早春的寒意。

  “芳心猶卷怯春寒”。卷成燭狀的芭蕉,最裏一層俗稱蕉心。詩人别開生面,賦予它一個美好的名稱──芳心。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從表面看,和首句“冷燭”、“綠蠟”之喻似乎脫榫,其實,無論從形象上、意念上,兩句都是一脈相通的。“蠟燭有心還惜别”。“有心惜别”的蠟燭本來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燭心──芳心的聯想原很自然。“綠蠟”一語所顯示的翠脂凝綠、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聯想到美麗的女性。在詩人想象中,這在料峭春寒中卷縮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脈脈的少女,由于寒意襲人的環境的束縛,隻能暫時把自己的情懷隐藏在心底。如果說,上一句還隻是以物喻物,從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狀、色澤上進行描摹刻畫,求其形似;那麽這一句則通過詩意的想象與聯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達到了人、物渾然一體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猶”字、“怯”字,都極見用意。“猶”字不隻明寫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來的充分舒展,與末句的“會被東風暗拆”遙相呼應。“怯”字不僅生動地描繪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圍中卷縮不舒的形狀和柔弱輕盈的身姿,而且寫出了它的感覺與感情,而詩人的細意體貼、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筆端。

  三、四兩句卻又另外設喻。古代的書劄卷成圓筒形,與未展芭蕉相似,所以這裏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書劄。從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設喻過渡到這一句以緘封的書劄設喻,似乎又不相連屬,但讀時卻感到渾然一片。這奧妙就在“藏”字上。書劄緊緊封緘着,它的内容──寫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裏面,好象不願意讓人知道它的奧秘。這和上句的“芳心猶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過上句側重于表現客觀環境的束縛,這一句則側重于表現主觀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懷和包蘊着深情的少女書劄,本來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聯想。但三、四兩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簡單地重複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過“藏何事”的設問和“會被東風暗拆看”的遙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發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詩人想象中,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書劄,嚴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氣的消逝,芳春的到來,和煦的東風總會暗暗拆開“書劄”,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無邊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奧秘,不主動地坦露情懷,迎接東風,歡呼春天的到來呢?這後一層意思,詩人并沒有點明,讀者卻不難理會。句中的“會”字,下得毫不着力,卻讓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東風吹開,是順乎自然規律的;而“暗”字則極精細地顯示出這一變化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這兩個詞語,對深化詩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詩意的想象與聯想,歸根結蒂還是來源于對生活的細心體察和深切體驗。如果錢珝對生活中受到環境束縛、心靈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與同情,那麽他是無論如何不會産生上面那一系列詩意的聯想的,也絕不會從單調的未展芭蕉身上發現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與氣質的。

  (劉學锴)【作品評述未展芭蕉
冷燭無煙綠蠟幹,
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劄藏何事,
會被東風暗拆看。
未展芭蕉 -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注释】: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象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刘学锴)【作品评述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未展芭蕉》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67023.html

上一篇:《答洛阳主人》

下一篇:《杂曲歌辞·夜寒吟》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