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1 10:36:20
這是一首送别詞,在送别友人王彥猷的酒席上,作者寫了這首詞。上片寫依依惜别,下片發人生感喟。
“江北上歸舟,再見江南岸”,是對友人歸程的預測。從江北登上歸舟,可以重新見到江南的景色,意思是從江北登程,去向江南。“江北江南幾度秋,夢裏朱顔換。”一處江北,一處江南,數年不能相聚,在依稀的别夢中,韶華逝去,歲月蹉跎,鬓生白發,臉增衰容,人就變得越來越老了。白居易詩:“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别江南兩度春。”蘇轼詩:“鍾鼓江南岸,歸來夢自驚。”意境有相似之處。但白、蘇詩主要寄托了對江南的懷念,而作者這首詞抒發的主要是對友人的眷念。
“人是嶺頭雲,聚散天誰管。君似孤雲何處歸,我似離群雁。”過片以後,主要是抒發對人生飄泊聚散無常的感喟。這裏作者選用了三個形象的比喻,一是把“人”比作“嶺頭雲”,飄忽變幻,聚散無常;二是把“君”比作“孤雲”,飄泊在外,何處歸宿?“萬物各有托,孤雲獨無依”(陶潛《詠貧士詩》),處境之凄涼落寞可見一斑;三是把“我”比作“離群雁”,孤雁失群,凄惶哀鳴,“一聲何處離群雁,那向江村靜處聞”(戴複古詩),與孤雲的況味可說毫無二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這種感慨,是作爲帶有普遍性的人生規律來認識的。這種認識,固然有作者與友人之間的情誼以及分手在即引起的怅惘這種直接原因,但終究也反映了作者消極傷感的情緒。
作者同時還有一首同詞牌的《再和彥猷》,意境、情調同本詞大緻相仿,錄以備考:“霜葉下孤篷,船在垂楊岸。早是凄涼惜别時,更惜年華換。别酒解留人,拚醉君休管。醉裏朱弦莫漫彈,愁入參差雁。”
這是一首送别詞,在送别友人王彥猷的酒席上,作者寫了這首詞。上片寫依依惜别,下片發人生感喟。
“江北上歸舟,再見江南岸”,是對友人歸程的預測。從江北登上歸舟,可以重新見到江南的景色,意思是從江北登程,去向江南。“江北江南幾度秋,夢裏朱顔換。”一處江北,一處江南,數年不能相聚,在依稀的别夢中,韶華逝去,歲月蹉跎,鬓生白發,臉增衰容,人就變得越來越老了。白居易詩:“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别江南兩度春。”蘇轼詩:“鍾鼓江南岸,歸來夢自驚。”意境有相似之處。但白、蘇詩主要寄托了對江南的懷念,而作者這首詞抒發的主要是對友人的眷念。
“人是嶺頭雲,聚散天誰管。君似孤雲何處歸,我似離群雁。”過片以後,主要是抒發對人生飄泊聚散無常的感喟。這裏作者選用了三個形象的比喻,一是把“人”比作“嶺頭雲”,飄忽變幻,聚散無常;二是把“君”比作“孤雲”,飄泊在外,何處歸宿?“萬物各有托,孤雲獨無依”(陶潛《詠貧士詩》),處境之凄涼落寞可見一斑;三是把“我”比作“離群雁”,孤雁失群,凄惶哀鳴,“一聲何處離群雁,那向江村靜處聞”(戴複古詩),與孤雲的況味可說毫無二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這種感慨,是作爲帶有普遍性的人生規律來認識的。這種認識,固然有作者與友人之間的情誼以及分手在即引起的怅惘這種直接原因,但終究也反映了作者消極傷感的情緒。
作者同時還有一首同詞牌的《再和彥猷》,意境、情調同本詞大緻相仿,錄以備考:“霜葉下孤篷,船在垂楊岸。早是凄涼惜别時,更惜年華換。别酒解留人,拚醉君休管。醉裏朱弦莫漫彈,愁入參差雁。”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屬安徽)人。少時家貧,勤學不辍,紹興十二年(1142年)進士。曆官樞密院編修,紹興十七年(1147年)爲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二十一年四月出京知興國軍(今湖北陽新縣),爲政簡靜,晚年隐居九江廬山。谀頌秦桧父子,爲時論所嘲。約卒于紹興末年。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有子周疇。從李之儀、呂好問呂本中父子、葛立方遊,往來甚密。
周紫芝以詩著名,無典故堆砌,自然順暢。周紫芝也能詞,風格與詩近,清麗婉曲,無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寫離人别情:“遊絲飛絮,斜陽煙渚,愁情無數。”給人的感覺是情深意切,景物迷離。堪稱難得 的上乘之作。其中“淚珠閣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詞尤其巧妙,最後這一問更是催人淚下。其他如《生查子》、《西江月》、《菩薩蠻》、《谒金門》、《蔔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倉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詩話》一卷、《竹坡詞》三卷。周紫芝存詞150首。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送别友人王彦猷的酒席上,作者写了这首词。上片写依依惜别,下片发人生感喟。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是对友人归程的预测。从江北登上归舟,可以重新见到江南的景色,意思是从江北登程,去向江南。“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一处江北,一处江南,数年不能相聚,在依稀的别梦中,韶华逝去,岁月蹉跎,鬓生白发,脸增衰容,人就变得越来越老了。白居易诗:“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苏轼诗:“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意境有相似之处。但白、苏诗主要寄托了对江南的怀念,而作者这首词抒发的主要是对友人的眷念。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过片以后,主要是抒发对人生飘泊聚散无常的感喟。这里作者选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一是把“人”比作“岭头云”,飘忽变幻,聚散无常;二是把“君”比作“孤云”,飘泊在外,何处归宿?“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陶潜《咏贫士诗》),处境之凄凉落寞可见一斑;三是把“我”比作“离群雁”,孤雁失群,凄惶哀鸣,“一声何处离群雁,那向江村静处闻”(戴复古诗),与孤云的况味可说毫无二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这种感慨,是作为带有普遍性的人生规律来认识的。这种认识,固然有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分手在即引起的怅惘这种直接原因,但终究也反映了作者消极伤感的情绪。
作者同时还有一首同词牌的《再和彦猷》,意境、情调同本词大致相仿,录以备考:“霜叶下孤篷,船在垂杨岸。早是凄凉惜别时,更惜年华换。别酒解留人,拚醉君休管。醉里朱弦莫漫弹,愁入参差雁。”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送别友人王彦猷的酒席上,作者写了这首词。上片写依依惜别,下片发人生感喟。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是对友人归程的预测。从江北登上归舟,可以重新见到江南的景色,意思是从江北登程,去向江南。“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一处江北,一处江南,数年不能相聚,在依稀的别梦中,韶华逝去,岁月蹉跎,鬓生白发,脸增衰容,人就变得越来越老了。白居易诗:“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苏轼诗:“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意境有相似之处。但白、苏诗主要寄托了对江南的怀念,而作者这首词抒发的主要是对友人的眷念。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过片以后,主要是抒发对人生飘泊聚散无常的感喟。这里作者选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一是把“人”比作“岭头云”,飘忽变幻,聚散无常;二是把“君”比作“孤云”,飘泊在外,何处归宿?“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陶潜《咏贫士诗》),处境之凄凉落寞可见一斑;三是把“我”比作“离群雁”,孤雁失群,凄惶哀鸣,“一声何处离群雁,那向江村静处闻”(戴复古诗),与孤云的况味可说毫无二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这种感慨,是作为带有普遍性的人生规律来认识的。这种认识,固然有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分手在即引起的怅惘这种直接原因,但终究也反映了作者消极伤感的情绪。
作者同时还有一首同词牌的《再和彦猷》,意境、情调同本词大致相仿,录以备考:“霜叶下孤篷,船在垂杨岸。早是凄凉惜别时,更惜年华换。别酒解留人,拚醉君休管。醉里朱弦莫漫弹,愁入参差雁。”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少时家贫,勤学不辍,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绍兴十七年(1147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二十一年四月出京知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为政简静,晚年隐居九江庐山。谀颂秦桧父子,为时论所嘲。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从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游,往来甚密。
周紫芝以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周紫芝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堪称难得 的上乘之作。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生查子》、《西江月》、《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诗话》一卷、《竹坡词》三卷。周紫芝存词150首。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上一篇: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下一篇: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