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发布时间:2022-02-27 17:11:12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顔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拼音解讀
suì wǎn shēn hé tuō ,dēng qián kè wèi kōng 。
bàn shēng yōu huàn lǐ ,yī mèng yǒu wú zhōng 。
fā duǎn chóu cuī bái ,yán shuāi jiǔ jiè hóng
wǒ gē jun1 qǐ wǔ ,liáo dǎo luè xiàng tó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此詩作于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除夕。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這一年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興,發發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洩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詩一開頭,便直言不諱地和盤端出詩人的牢騷和不平:“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随風飄蕩,無所依托。據史傳記載,詩人早年受業于曾鞏,得到器重。1081年(宋神宗元豐四年),曾鞏推薦他作爲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1083年(元豐六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後又結識了蘇轼、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着,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隻得随他的嶽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隻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除夕之夜,本應合家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托身何處仍無結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中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隻好在夢中尋求理想,尋求安慰。可夢境和現實截然相反。“有”,是指夢境,“無”,是指現實。夢中,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實中卻一無所有。

  “發短愁催白,顔衰酒借紅。”嚴酷無情的現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裏說“發短愁催白”,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發;說“顔衰酒借紅”,他的顔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才剛剛三十出頭,在作于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中,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發,挂冠高處未宜彈。”王直方以爲“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蘇轼、陳師道、秦觀皆有“白發”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發,酒助紅顔,無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轼、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窘況,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故而“無已初出此一聯,大爲諸公所稱賞”(《王直方詩話》),胡仔更以爲是“以一聯名世者”(《苕溪漁隐叢話》後集卷二)。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中隻有當時也是“布衣”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爲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洩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後,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隻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中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着追求的精神。詩人并非僅僅哀歎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爲理想不能實現而郁郁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故紀昀評價說:“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誤》卷十六)

相關賞析

  此詩作于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除夕。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這一年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興,發發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洩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詩一開頭,便直言不諱地和盤端出詩人的牢騷和不平:“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随風飄蕩,無所依托。據史傳記載,詩人早年受業于曾鞏,得到器重。1081年(宋神宗元豐四年),曾鞏推薦他作爲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1083年(元豐六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後又結識了蘇轼、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着,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隻得随他的嶽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隻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除夕之夜,本應合家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托身何處仍無結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中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隻好在夢中尋求理想,尋求安慰。可夢境和現實截然相反。“有”,是指夢境,“無”,是指現實。夢中,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實中卻一無所有。

  “發短愁催白,顔衰酒借紅。”嚴酷無情的現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裏說“發短愁催白”,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發;說“顔衰酒借紅”,他的顔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才剛剛三十出頭,在作于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中,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發,挂冠高處未宜彈。”王直方以爲“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蘇轼、陳師道、秦觀皆有“白發”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發,酒助紅顔,無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轼、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窘況,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故而“無已初出此一聯,大爲諸公所稱賞”(《王直方詩話》),胡仔更以爲是“以一聯名世者”(《苕溪漁隐叢話》後集卷二)。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中隻有當時也是“布衣”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爲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洩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後,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隻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中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着追求的精神。詩人并非僅僅哀歎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爲理想不能實現而郁郁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故紀昀評價說:“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誤》卷十六)

作者介紹

發短愁催白,顔衰酒借紅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轼等薦其文行,起爲徐州教授,曆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爲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着内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陳師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陳洎,官至三司鹽鐵副使,贈工部侍郎;父親陳琪,官至國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陳師道時,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狀》雲:“先君以家赀讓群弟蓄孤振窮,欲死恤終。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貧,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養,人以爲憂,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貧。”

陳師道早年娶郭概之女爲妻,迫于生計,妻女皆在嶽父家就食。16歲時從師曾鞏。當時朝廷用王安石經義之學以取士,陳師道不以爲然,不去應試。元豐四年(1081),曾鞏奉命修本朝史,薦陳師道爲屬員,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學博士正錄薦師道爲學錄,他推辭不就。當時的執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觀緻意,讓陳師道往見,準備加以薦舉,他卻回答:“士不傳贽爲臣,則不見于王公。”(《與少遊書》),拒不谒見。

元祐二年(1087),當時任翰林學士的蘇轼與傅堯俞、孫覺等推薦他任徐州州學教授。四年,蘇轼出任杭州太守,路過南京(今河南商丘),陳師道到南京送行,以擅離職守,被劾去職。不久複職,調颍州教授。當時蘇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爲弟子。陳師道以“向來一瓣香,敬爲曾南豐”,婉言推辭。但蘇轼不以爲忤,仍然對他加以指導。紹聖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爲蘇轼餘黨,罷職回家。他家境貧寒,但仍專力寫作,欲以詩文傳于後世。元符三年(1100),複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書省正字,未上任即卒。

陳師道的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創作上。他自己說:“于詩初無詩法。”後見黃庭堅詩,愛不釋手,把自己過去的詩稿一起燒掉,從黃學習,兩人互相推重。江西詩派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列爲“三宗”,其實陳師道隻是在一段時期内學習過黃庭堅的詩風,其後就發現黃庭堅“過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後山詩話》),因而緻力于學杜。對于他學杜甫所達到的境界,黃庭堅也表示欽佩,曾對王雲說,陳師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關鍵,其作詩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詩人不能當也”(王雲《題後山集》)。方回的《瀛奎律髓》有“一祖三宗”之說,即以杜甫爲祖,三宗便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方回并說:“老杜詩爲唐詩之冠,黃、陳詩爲宋詩之冠。”,大體上說,陳師道的詩由于受黃庭堅的影響,做詩要“無一字無來曆”,但他的學問不如黃庭堅,需要“拆東補西裳作帶”(《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不免顯得竭蹶。而在學杜這一方面,也僅僅專緻于形式格律,所以雖然形式上能有所肖似,卻往往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他學杜比較成功的是五七言律詩,例如“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發短愁催白,顔衰酒借紅。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對酒贈少章》);“斷牆著雨蝸成字,老屋無僧燕作家。剩欲出門追語笑,卻嫌歸鬓逐塵沙。風翻蛛網開三面,雷動蜂窩趁兩衙。屢失南鄰春事約,至今容有未開花。”(《春懷示鄰裏》)。前者可以看出他在追步杜詩的句法上所下的工夫,後者則近似杜詩中的遣興體格。他的五古用力刻畫,要求辭意獨造,但生硬處仍不脫江西派的習氣。他也有一些感情樸摯的詩,如“極喜不得語,淚盡方一哂。”(《示三子》);“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慮。”(《送外舅郭大夫夔西川提刑》)。後一首詩對外舅提出規勸,方回評爲“學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勁,情味深幽。”(《瀛奎律髓》)。他的詩也有寫得恬淡而有味的,如“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絕句》);也有寫得風流華美的,如:“春風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放歌行》),可惜不多見。相傳他做詩用力極勤,平時出行,有詩思,就急歸擁被而卧,詩成乃起。有時呻吟累日,惡聞人聲,所以黃庭堅稱之爲“閉門覓句陳無己”(《病起荊江亭即事》)。這種嚴肅的創作态度值得肯定,但他的詩作思想深度不夠和時見拗澀。

陳師道于詞頗自推許,自稱“餘它文未能及人,獨于詞自謂不減秦七黃九。”(《書舊詞後》)。但他現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價相稱。他的散文較有成就, 紀昀評爲“簡嚴密栗,實不在李翺、孫樵下。”(《四庫全書總目》)。

陳師道有《後山詩話》,提出“詩文甯拙毋巧,甯樸毋華,甯粗毋弱,甯僻毋俗”,依然和黃庭堅的主張一脈相通。又說:“善爲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至其觸山赴谷,風抟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論奇正的關系頗有見地,可惜他的創作實踐和自己的理論不盡相符。由于此書中對蘇轼、黃庭堅、秦觀都有不滿之詞,《四庫全書總目》以爲“殊不類師道語”,則似失之拘泥。但書中有陳師道死後的事情,當出于後人的增補。

原文赏析: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拼音解读
suì wǎn shēn hé tuō ,dēng qián kè wèi kōng 。
bàn shēng yōu huàn lǐ ,yī mèng yǒu wú zhōng 。
fā duǎn chóu cuī bái ,yán shuāi jiǔ jiè hóng
wǒ gē jun1 qǐ wǔ ,liáo dǎo luè xiàng tó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此诗作于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除夕。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这一年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

  诗一开头,便直言不讳地和盘端出诗人的牢骚和不平:“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据史传记载,诗人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1083年(元丰六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中,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故而“无已初出此一联,大为诸公所称赏”(《王直方诗话》),胡仔更以为是“以一联名世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故纪昀评价说:“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误》卷十六)

相关赏析

  此诗作于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除夕。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这一年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

  诗一开头,便直言不讳地和盘端出诗人的牢骚和不平:“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据史传记载,诗人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1083年(元丰六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中,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故而“无已初出此一联,大为诸公所称赏”(《王直方诗话》),胡仔更以为是“以一联名世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故纪昀评价说:“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误》卷十六)

作者介绍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状》云:“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

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见。

元祐二年(1087),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元符三年(1100),复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书省正字,未上任即卒。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因而致力于学杜。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王云《题后山集》)。方回的《瀛奎律髓》有“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祖,三宗便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方回并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大体上说,陈师道的诗由于受黄庭坚的影响,做诗要“无一字无来历”,但他的学问不如黄庭坚,需要“拆东补西裳作带”(《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不免显得竭蹶。而在学杜这一方面,也仅仅专致于形式格律,所以虽然形式上能有所肖似,却往往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他学杜比较成功的是五七言律诗,例如“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窝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至今容有未开花。”(《春怀示邻里》)。前者可以看出他在追步杜诗的句法上所下的工夫,后者则近似杜诗中的遣兴体格。他的五古用力刻画,要求辞意独造,但生硬处仍不脱江西派的习气。他也一些感情朴挚的诗,如“极喜不得语,泪尽方一哂。”(《示三子》);“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送外舅郭大夫夔西川提刑》)。后一首诗对外舅提出规劝,方回评为“学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瀛奎律髓》)。他的诗也有写得恬淡而有味的,如“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也有写得风流华美的,如:“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放歌行》),可惜不多见。相传他做诗用力极勤,平时出行,有诗思,就急归拥被而卧,诗成乃起。有时呻吟累日,恶闻人声,所以黄庭坚称之为“闭门觅句陈无己”(《病起荆江亭即事》)。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值得肯定,但他的诗作思想深度不够和时见拗涩。

陈师道于词颇自推许,自称“余它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书旧词后》)。但他现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价相称。他的散文较有成就, 纪昀评为“简严密栗,实不在李翱、孙樵下。”(《四库全书总目》)。

陈师道有《后山诗话》,提出“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依然和黄庭坚的主张一脉相通。又说:“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抟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论奇正的关系颇有见地,可惜他的创作实践和自己的理论不尽相符。由于此书中对苏轼、黄庭坚、秦观都有不满之词,《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殊不类师道语”,则似失之拘泥。但书中有陈师道死后的事情,当出于后人的增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66893.html

上一篇: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下一篇: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