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0 19:45:02
 
 
跟魯迅學修改文章的技巧
 
作者:邵建新 朱永芳
 
文章不厭百回改,千磨萬砺始成金。魯迅先生說:&ldquo寫完之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将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rdquo(《答北鬥雜志社問》)又說:&ldquo我做完之後,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删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rdquo(《我怎麽做起小說來》)這些寶貴的經驗,對于我們寫出好文章尤其是修改文章具有指導意義。本文以大家最爲熟悉的魯迅名篇爲例,通過對手稿(原稿)和發表稿(定稿)的比較對照,來直觀地&ldquo看看&rdquo魯迅是如何精益求精地修改文章的。
 
 
一、删繁就簡,力求簡潔精煉
 
(1)原句:在我一生之中認爲我師的之中&hellip&hellip(《藤野先生》,見《魯迅手稿選集》)
 
改句: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hellip&hellip(同上)
 
(2)原句:自然,這樣一移,的确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學上的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麽樣的。((《藤野先生》,見《魯迅手稿選集》)
 
改句:&hellip&hellip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麽樣的。(同上)
 
(3)原句:人人願意知道現錢和新夾襖的阿Q的中興史,看去是天然的事,所以在酒店裏,茶館裏,廟檐下,便漸漸的問出來了。(《阿Q正傳》,見《晨報副镌》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
 
改句:人人都願意知道現錢和新夾襖的阿Q的中興史,所以在酒店裏,茶館裏,廟檐下,便漸漸的探聽出來了。(見《呐喊》)
 
例(1)&ldquo在&hellip&hellip之中&rdquo句,一個并不長的句子裏就出現了兩個&ldquo之中&rdquo,顯得重複、累贅,讀起來感覺拗口再說&ldquo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rdquo自然就包含着自己&ldquo一生之中&rdquo的意思。此外,&ldquo一生之中&rdquo似有總結生平的意味,用在這裏也不得體。所以魯迅就&ldquo毫不可惜&rdquo地将其删除。
例(2)&ldquo解剖學上的圖&rdquo比&ldquo解剖圖&rdquo的範圍要寬泛得多,而根據上下文可知:這個圖是指作者筆記上畫的&ldquo下臂的血管&rdquo圖。删去&ldquo學上的&rdquo三個字,切合語境,表義較原先準确,簡潔明了,避免了歧義,念起來也感覺順暢。
 
例(3)原句說未莊的人們願意知道阿Q的中興史,在修改時又加了一個&ldquo都&rdquo字加以強調,這時再說這件事&ldquo看去是天然的事&rdquo實在沒有必要,是冗餘言語。故作者毫不猶豫地删除了該句,并用具體形象的&ldquo探聽&rdquo一詞替代了&ldquo問&rdquo字,活畫出未莊人探究阿Q&ldquo中興史&rdquo興趣的濃厚和詢問的細緻。
 
&ldquo文以辨潔爲能,不以繁缛爲巧。&rdquo(《文心雕龍?練字》)從以上三例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删繁就簡毫不手軟,的确做到了&ldquo無情地删去一切多餘的東西&rdquo(車爾尼雪夫斯基語)。這些&ldquo示例&rdquo對那些舍不得&ldquo忍痛割愛&rdquo者尤其具有示範功效。
 
 
 
二、悉心斟酌,務求準确嚴密
 
(4)原句: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ldquo張飛鳥&rdquo,性子很躁,總是養不過夜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見《魯迅手稿選集》)
 
改句: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ldquo張飛鳥&rdquo,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同上)
 
(5)原句:從此就看見許多新的先生,聽到許多新的講義。(《藤野先生》,見《魯迅手稿選集》)
 
改句:從此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同上)
 
(6)原句:在我一生之中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獎勵的一個。(《藤野先生》,見《魯迅手稿選集》)
 
改句: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同上)
 
例(4)從手稿的影印件來看,原先是沒有&ldquo總是&rdquo二字的,是魯迅後來添加上去的。最終定稿時,覺得不妥,還是把它删掉了。推想起來,對自然科學也很喜愛的魯迅大約覺得&ldquo總是&rdquo兩字強調無一例外,說得太&ldquo過&rdquo,并不符合科學精神。删掉這兩個字,表現出作者爲文之嚴謹,體現了作者用語之準确。類似這樣追求用詞準确、表達嚴謹的範例還有《祝福》的開頭部分對祥林嫂的肖像描寫中有關&ldquo眼睛&rdquo一詞的替換。&ldquo隻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明她是一個活物&rdquo,最初在雜志上發表時用的是&ldquo眼睛&rdquo,後來收入集子時改爲&ldquo眼珠&rdquo。我們平常所說的眼睛除了眼珠,還包括眼皮、睫毛等。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ldquo眼珠間或一輪&rdquo比&ldquo眼睛間或一輪&rdquo要準确、嚴密得多。
 
例(5)中的&ldquo新&rdquo是多義詞,用它作修飾語含義比較寬泛,表意指向不甚明确。像原句中的&ldquo新的先生&rdquo,既可指沒見過的先生,也可指新來的先生。作者初到仙台,人生地不熟,&ldquo看見&rdquo的自然是&ldquo陌生的先生&rdquo。改&ldquo新&rdquo爲&ldquo陌生&rdquo,指向就明确了,表意也較原來清楚。将&ldquo新的講義&rdquo改爲&ldquo新鮮的講義&rdquo(這裏的&ldquo講義&rdquo是魯迅借用的日語詞彙,是指上課内容),則在原來沒有學過的課堂知識這層意思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層上課内容新穎、讓人感覺新鮮的意味,表達較原先準确、貼切。總之,修改後的用詞,避免了&ldquo新&rdquo字的重複,不僅使句意表達較原句準确嚴密、貼切自然,也使改句音韻和諧,讀來感覺朗朗上口。
 
例(6)中的把&ldquo一生之中&rdquo&ldquo毫不可惜&rdquo删除,這在例(1)的分析中已作說明。除了這一被改處之外,作者還把&ldquo獎勵&rdquo改成了&ldquo鼓勵&rdquo。從手稿影印件上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先寫的是&ldquo鼓勵&rdquo,後來改成了&ldquo獎勵&rdquo,最後還是改回到&ldquo鼓勵&rdquo。這樣否定之否定的修改,說明這是作者在精心地&ldquo煉字&rdquo,值得我們品味。葉聖陶說:&ldquo用詞要用得正确、貼切,需要比較一些詞的細微的區别。&rdquo(《認真學習語文》)&ldquo獎勵&rdquo和&ldquo鼓勵&rdquo的用法還是有些差别的。&ldquo獎勵&rdquo是&ldquo給予榮譽或财物來鼓勵&rdquo&ldquo鼓勵&rdquo是&ldquo激發、勸勉&rdquo的意思。藤野先生給留學時期的青年魯迅以人格上的尊重、精神上的鼓勵,并沒有給予什麽榮譽或财物,所以魯迅用&ldquo鼓勵&rdquo一詞最恰當、貼切,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恩師的贊美、感激之情。這裏雖然隻改動了一個字,但卻有點石成金之妙。
 
 
三、講究聲律,追求順暢和諧
 
(7)原句:&hellip&hellip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篩下時,将繩一拉,便罩住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見《魯迅手稿選集》)
 
改句:&hellip&hellip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侯,将繩子一拉,便罩住了。(同上)
 
(8)原句:阿Q本來也是正人,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曾經蒙什麽明師指授過,但他對于&ldquo男女之大防&rdquo卻曆來非常嚴。(《阿Q正傳》,(見《晨報副镌》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
 
改句:&hellip&hellip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曾蒙什麽明師指授過&hellip&hellip(見《呐喊》)
 
(9)原句: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流氓的變遷》,1930年1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改句: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見《三閑集》)
 
魯迅在修改例(7)時,直接在手稿上通過連續添加的形式,把&ldquo篩下時&rdquo改成了――&ldquo竹篩底下的時候&rdquo。正式發表時,又把&ldquo繩&rdquo改爲&ldquo繩子&rdquo。&ldquo竹篩底下&rdquo比&ldquo篩下&rdquo要明确得多、具體得多,準确地寫出了鳥雀進入捕具的部位。不過,魯迅如此添加的意圖主要還是從語言的音樂美的角度來考慮的。将單音節詞改成了雙音節詞,使得句子音節自然和諧,節奏舒緩有度。極其口語化的叙述,讓人覺得如叙家常一樣親切自然。
 
&ldquo言辭當求美也。&rdquo(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如果說例(7)是爲了追求語言的聲韻美将單音節詞改爲雙音節詞的範例的話,那麽例(8)則是作者爲了追求語句的節奏美,将雙音節詞改爲了單音節詞。改句把雙音節的&ldquo曾經&rdquo改換成單音節的&ldquo曾&rdquo字,就是爲了和後面單音節的&ldquo蒙&rdquo字搭配合更協調,念起來更順暢。這樣看來,是用單音節詞還是雙音節詞,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語境和題旨的需要而定。這正如修辭學家陳望道所說的:&ldquo語言文字的美醜全在用得切當不切當:用得切當便是美,用得不切當便是醜。&rdquo(《修辭學發凡》)
 
例(9)改句中添加了&ldquo不是将相&rdquo之後,便與前面的&ldquo不是天子&rdquo相對,把&ldquo俠之流&rdquo終于是奴才&rdquo的本性揭示得更清楚。這一添加雖與原句的意思沒有什麽根本不同,但在聲律上卻是大不一樣了:改句較之原句整齊勻稱,音節分明流暢,節奏感明顯增強了。它雖在表意上并沒有增加什麽新信息,卻彌補了原句聲律上的小瑕疵,使得改句具有形式上的對稱美、音律上的節奏美、語意上的對比美,這樣看起來順眼,讀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真可謂聲情并茂、美不勝收。
 
 
 
四、增添詞句,力求生動形象
 
(10)原句: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采臘梅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見《魯迅手稿選集》)
 
改句: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同上)
 
(11)原句:(藤野先生)一将書放在講台上,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ldquo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hellip&hellip&rdquo(《藤野先生》,見《魯迅手稿選集》)
 
改句:(藤野先生)一将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ldquo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hellip&hellip。&rdquo(同上)
 
(12)原句:他跪着俯伏下去時,果然背上有一個圓的小包袱,青色布,上面有些暗紅色的花紋。(《眉間尺》,見《魯迅手稿選集》)
 
改句:他恭敬地跪着俯伏下去時,果然看見背上有一個圓圓的小包袱,青色布,上面還畫上一些暗紅色的花紋。(同上)
 
例(10)中手稿的影印件非常清晰地顯示:魯迅把&ldquo采&rdquo塗掉了,而改成了&ldquo爬上花壇去折&rdquo。僅用一個&ldquo采&rdquo字,的确太平常了,不夠具體,顯得很一般。加上了&ldquo爬上花壇去折&rdquo這樣一個描述&ldquo采&rdquo臘梅全過程的&ldquo連動式&rdquo修飾語,比原先單用一個&ldquo采&rdquo字具體、形象多了。特别是一個&ldquo爬&rdquo字,尤爲傳神,活畫出小孩子天真、頑皮的性格特點,充滿了童趣。
 
例(11)加了&ldquo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rdquo,非常真實地&ldquo複原&rdquo了藤野先生當時作自我介紹時的情景。描述這樣很有個性、很特别的&ldquo聲調&rdquo,先聲奪人,寫出了獨特的&ldquo這一個&rdquo。不僅如此,還爲文章結尾&ldquo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rdquo作了必要的鋪墊,是一個巧妙的伏筆。總之,這一&ldquo添&rdquo成了描寫藤野嚴九郎&ldquo亮相&rdquo時的精彩一筆。它在起到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效果的同時,也彰顯出文章照應之自然、作者行文之嚴謹,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技巧。
 
例(12)是寫複仇者&ldquo黑色人&rdquo被召進王宮時的情形。從手稿的影印件可以清楚地看到:魯迅在&ldquo跪着&rdquo的前面用插入符號加上修飾語&ldquo恭敬地&rdquo三個字。這樣,在凸現黑色人&ldquo恭敬&rdquo神态的同時,也表現出複仇者的冷靜、機智。至于對&ldquo小包袱&rdquo的描述,改句加了一個&ldquo圓&rdquo字,與前一個&ldquo圓&rdquo字連在一起,構成了疊音詞,不僅念起來更爲順暢,而且使&ldquo小包袱&rdquo具有立體感。&ldquo還畫上一些暗紅色的花紋&rdquo的描述較之于&ldquo有些&hellip&hellip花紋&rdquo的交代,顯然要具體、詳實得多,同時也能避免和前句中的&ldquo有&rdquo字重複。總之,改句通過加上恰當的修飾語,改變了原句的粗疏、籠統,使得&ldquo小包袱&rdquo――這一複仇的重要&ldquo道具&rdquo像電影裏的特寫鏡頭般醒目、突出,更具視覺沖擊力,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突破常規,營造獨特效果
 
(13)原句:隻有着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裏,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孔乙己》,見《新青年》1919年4月第六卷第四號)
 
改句:隻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裏,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見《呐喊》)
 
(14)原句:直到下半天,幾個人尋到山坳裏,看見刺柴上挂着他的一隻小鞋。(《祝福》,見1924年3月25日《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號)
 
改句:直到下半天,幾個人尋到山坳裏,看見刺柴上挂着一隻他的小鞋。(見《彷徨》)
 
例(13)中,作者把&ldquo着長衫的&rdquo改爲&ldquo穿長衫的&rdquo是出于表達口語化、通俗化的需要,并沒有什麽超常之處。倒是将&ldquo吃喝&rdquo改爲&ldquo坐喝&rdquo有些不同尋常。文句是寫&ldquo穿長衫的&rdquo在鹹亨酒店&ldquo闊綽&rdquo用餐時的情景,用常用詞&ldquo吃喝&rdquo來描寫無疑是正确的,似無改動的必要。大約作者覺得這個詞太一般了,不僅毫無新鮮感可言,而且也無法準确、傳神地表現出&ldquo穿長衫的&rdquo下館子吃喝的個性化特征,于是就自造新詞&ldquo坐喝&rdquo來形容。這個超常搭配、臨時&ldquo生造&rdquo的詞語,非常形象、傳神地&ldquo描摹&rdquo出&ldquo穿長衫的&rdquo坐着喝酒的情景,也和上文所寫&ldquo短衣幫&rdquo站着喝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所有這些對小說主人公活動場景的生動描述,爲酒店裏&ldquo唯一的&rdquo&ldquo站着喝酒而穿長衫&rdquo的&ldquo另類&rdquo――孔乙己的出場作了十分精彩的鋪墊,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能取得這些藝術效果,與作者突破常規、創造性地運用新詞&ldquo坐喝&rdquo,凸顯&ldquo畸人&rdquo的生活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例(14)是祥林嫂機械地叙述&ldquo阿毛的故事&rdquo中的一段話。原句中&ldquo小鞋&rdquo的兩個定語――&ldquo他的&rdquo&ldquo一隻&rdquo是按常規順序排列的(表領屬的詞+數量詞),非常正确,也符合我們的語言表達習慣。如在《無常》的手稿上,魯迅就把&ldquo鬼王拿的是小小的一塊虎頭牌&rdquo的語序改爲合乎常規的&ldquo&hellip&hellip一塊小小的虎頭牌&rdquo。而《祝福》中的改句作者卻打破常規,将之改成了并不符合語言表達習慣的&ldquo一隻他的&rdquo(數量詞+表領屬的詞)。看來,作家這樣改是有意而爲之的,是有深意的。這種不符合一般語言表達習慣的語序,出自經受過兩次喪夫之痛接着又遭受失子打擊的祥林嫂之口,應該說是正常的。這和她第二次來到魯四老爺家當女仆後,一開口就是&ldquo我真傻,真的&hellip&hellip&rdquo一樣,同樣是她&ldquo就隻是反複的向人說她悲慘的故事&rdquo情形的真實寫照,也是對她神情有些恍惚、精神有些紊亂的生動描述。看似不合常規、實則合乎事理的語序是她&ldquo非常态訴說&rdquo中的&ldquo準确叙述&rdquo,是&ldquo不正常&rdquo裏的&ldquo正常&rdquo。颠倒的詞序所表達的語義宛如不斷推進的電影鏡頭一般鮮明,由遠而近,非常清晰、有序地&ldquo再現&rdquo了祥林嫂央人搜尋兒子,看到&ldquo一隻&rdquo鞋子,發現是&ldquo他的小鞋&rdquo(根據樣式、質地等來迅速判斷、确認)的全過程。&ldquo阿毛的故事&rdquo是祥林嫂&ldquo日夜不忘的故事&rdquo,是她的&ldquo受傷記憶&rdquo,對這些細節記得越清晰、深刻,就說明她所遭受的打擊之沉重、承受的痛苦之巨大,也就越能震撼讀者的心。一種攝魂奪魄的悲劇美的力量由此而生。而原句的常規語序隻是一般的平常叙述,無法蘊含如此豐富的内涵。這個非常規語序獲得了常規語序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是魯迅極具深意的表現技巧,是他出奇制勝的藝術創造。
 
以上兩例一個是看似無需改動的詞語,一個是好像調換錯了的語序,它們看似變異、反常,實則是語言的變革、創新。&ldquo反常合道&rdquo,魯迅通過富有創造性的&ldquo生造&rdquo、有意颠倒的語序,帶給人一種新奇、别樣的審美感受,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這是魯迅式的語言技巧,值得我們咀嚼、借鑒。
 
葉聖陶認爲:&ldquo審慎的作家寫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rdquo(《文藝作品的鑒賞》)此言所說極是,魯迅就是這樣&ldquo審慎的作家&rdquo。從以上對摘取的原稿與發表稿的比較分析,我們不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魯迅一絲不苟的創作精神,也可以從中學習他那精湛的修改技藝。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品評這些生花改筆,對提高我們錘煉字句的水平、提升修改文章的能力不無裨益。
 
 
 
作者:邵建新 朱永芳
 
文章不厌百回改,千磨万砺始成金。鲁迅先生说:&ldquo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rdquo(《答北斗杂志社问》)又说:&ldquo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rdquo(《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写出好文章尤其是修改文章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大家最为熟悉的鲁迅名篇为例,通过对手稿(原稿)和发表稿(定稿)的比较对照,来直观地&ldquo看看&rdquo鲁迅是如何精益求精地修改文章的。
 
 
一、删繁就简,力求简洁精炼
 
(1)原句:在我一生之中认为我师的之中&hellip&hellip(《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hellip&hellip(同上)
 
(2)原句: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学上的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hellip&hellip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同上)
 
(3)原句:人人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看去是天然的事,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问出来了。(《阿Q正传》,见《晨报副镌》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
 
改句:人人都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探听出来了。(见《呐喊》)
 
例(1)&ldquo在&hellip&hellip之中&rdquo句,一个并不长的句子里就出现了两个&ldquo之中&rdquo,显得重复、累赘,读起来感觉拗口再说&ldquo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rdquo自然就包含着自己&ldquo一生之中&rdquo的意思。此外,&ldquo一生之中&rdquo似有总结生平的意味,用在这里也不得体。所以鲁迅就&ldquo毫不可惜&rdquo地将其删除。
例(2)&ldquo解剖学上的图&rdquo比&ldquo解剖图&rdquo的范围要宽泛得多,而根据上下文可知:这个图是指作者笔记上画的&ldquo下臂的血管&rdquo图。删去&ldquo学上的&rdquo三个字,切合语境,表义较原先准确,简洁明了,避免了歧义,念起来也感觉顺畅。
 
例(3)原句说未庄的人们愿意知道阿Q的中兴史,在修改时又加了一个&ldquo都&rdquo字加以强调,这时再说这件事&ldquo看去是天然的事&rdquo实在没有必要,是冗余言语。故作者毫不犹豫地删除了该句,并用具体形象的&ldquo探听&rdquo一词替代了&ldquo问&rdquo字,活画出未庄人探究阿Q&ldquo中兴史&rdquo兴趣的浓厚和询问的细致。
 
&ldquo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rdquo(《文心雕龙?练字》)从以上三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删繁就简毫不手软,的确做到了&ldquo无情地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rdquo(车尔尼雪夫斯基语)。这些&ldquo示例&rdquo对那些舍不得&ldquo忍痛割爱&rdquo者尤其具有示范功效。
 
 
 
二、悉心斟酌,务求准确严密
 
(4)原句: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ldquo张飞鸟&rdquo,性子很躁,总是养不过夜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ldquo张飞鸟&rdquo,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同上)
 
(5)原句: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同上)
 
(6)原句:在我一生之中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奖励的一个。(《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同上)
 
例(4)从手稿的影印件来看,原先是没有&ldquo总是&rdquo二字的,是鲁迅后来添加上去的。最终定稿时,觉得不妥,还是把它删掉了。推想起来,对自然科学也很喜爱的鲁迅大约觉得&ldquo总是&rdquo两字强调无一例外,说得太&ldquo过&rdquo,并不符合科学精神。删掉这两个字,表现出作者为文之严谨,体现了作者用语之准确。类似这样追求用词准确、表达严谨的范例还有《祝福》的开头部分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中有关&ldquo眼睛&rdquo一词的替换。&ldquo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rdquo,最初在杂志上发表时用的是&ldquo眼睛&rdquo,后来收入集子时改为&ldquo眼珠&rdquo。我们平常所说的眼睛除了眼珠,还包括眼皮、睫毛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ldquo眼珠间或一轮&rdquo比&ldquo眼睛间或一轮&rdquo要准确、严密得多。
 
例(5)中的&ldquo新&rdquo是多义词,用它作修饰语含义比较宽泛,表意指向不甚明确。像原句中的&ldquo新的先生&rdquo,既可指没见过的先生,也可指新来的先生。作者初到仙台,人生地不熟,&ldquo看见&rdquo的自然是&ldquo陌生的先生&rdquo。改&ldquo新&rdquo为&ldquo陌生&rdquo,指向就明确了,表意也较原来清楚。将&ldquo新的讲义&rdquo改为&ldquo新鲜的讲义&rdquo(这里的&ldquo讲义&rdquo是鲁迅借用的日语词汇,是指上课内容),则在原来没有学过的课堂知识这层意思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上课内容新颖、让人感觉新鲜的意味,表达较原先准确、贴切。总之,修改后的用词,避免了&ldquo新&rdquo字的重复,不仅使句意表达较原句准确严密、贴切自然,也使改句音韵和谐,读来感觉朗朗上口。
 
例(6)中的把&ldquo一生之中&rdquo&ldquo毫不可惜&rdquo删除,这在例(1)的分析中已作说明。除了这一被改处之外,作者还把&ldquo奖励&rdquo改成了&ldquo鼓励&rdquo。从手稿影印件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先写的是&ldquo鼓励&rdquo,后来改成了&ldquo奖励&rdquo,最后还是改回到&ldquo鼓励&rdquo。这样否定之否定的修改,说明这是作者在精心地&ldquo炼字&rdquo,值得我们品味。叶圣陶说:&ldquo用词要用得正确、贴切,需要比较一些词的细微的区别。&rdquo(《认真学习语文》)&ldquo奖励&rdquo和&ldquo鼓励&rdquo的用法还是有些差别的。&ldquo奖励&rdquo是&ldquo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rdquo&ldquo鼓励&rdquo是&ldquo激发、劝勉&rdquo的意思。藤野先生给留学时期的青年鲁迅以人格上的尊重、精神上的鼓励,并没有给予什么荣誉或财物,所以鲁迅用&ldquo鼓励&rdquo一词最恰当、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恩师的赞美、感激之情。这里虽然只改动了一个字,但却有点石成金之妙。
 
 
三、讲究声律,追求顺畅和谐
 
(7)原句:&hellip&hellip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下时,将绳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hellip&hellip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侯,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同上)
 
(8)原句:阿Q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经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他对于&ldquo男女之大防&rdquo却历来非常严。(《阿Q正传》,(见《晨报副镌》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
 
改句:&hellip&hellip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hellip&hellip(见《呐喊》)
 
(9)原句: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流氓的变迁》,1930年1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改句: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见《三闲集》)
 
鲁迅在修改例(7)时,直接在手稿上通过连续添加的形式,把&ldquo筛下时&rdquo改成了――&ldquo竹筛底下的时候&rdquo。正式发表时,又把&ldquo绳&rdquo改为&ldquo绳子&rdquo。&ldquo竹筛底下&rdquo比&ldquo筛下&rdquo要明确得多、具体得多,准确地写出了鸟雀进入捕具的部位。不过,鲁迅如此添加的意图主要还是从语言的音乐美的角度来考虑的。将单音节词改成了双音节词,使得句子音节自然和谐,节奏舒缓有度。极其口语化的叙述,让人觉得如叙家常一样亲切自然。
 
&ldquo言辞当求美也。&rdquo(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如果说例(7)是为了追求语言的声韵美将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的范例的话,那么例(8)则是作者为了追求语句的节奏美,将双音节词改为了单音节词。改句把双音节的&ldquo曾经&rdquo改换成单音节的&ldquo曾&rdquo字,就是为了和后面单音节的&ldquo蒙&rdquo字搭配合更协调,念起来更顺畅。这样看来,是用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语境和题旨的需要而定。这正如修辞学家陈望道所说的:&ldquo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rdquo(《修辞学发凡》)
 
例(9)改句中添加了&ldquo不是将相&rdquo之后,便与前面的&ldquo不是天子&rdquo相对,把&ldquo侠之流&rdquo终于是奴才&rdquo的本性揭示得更清楚。这一添加虽与原句的意思没有什么根本不同,但在声律上却是大不一样了:改句较之原句整齐匀称,音节分明流畅,节奏感明显增强了。它虽在表意上并没有增加什么新信息,却弥补了原句声律上的小瑕疵,使得改句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音律上的节奏美、语意上的对比美,这样看起来顺眼,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真可谓声情并茂、美不胜收。
 
 
 
四、增添词句,力求生动形象
 
(10)原句: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采腊梅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同上)
 
(11)原句:(藤野先生)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ldquo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hellip&hellip&rdquo(《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藤野先生)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ldquo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hellip&hellip。&rdquo(同上)
 
(12)原句:他跪着俯伏下去时,果然背上有一个圆的小包袱,青色布,上面有些暗红色的花纹。(《眉间尺》,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他恭敬地跪着俯伏下去时,果然看见背上有一个圆圆的小包袱,青色布,上面还画上一些暗红色的花纹。(同上)
 
例(10)中手稿的影印件非常清晰地显示:鲁迅把&ldquo采&rdquo涂掉了,而改成了&ldquo爬上花坛去折&rdquo。仅用一个&ldquo采&rdquo字,的确太平常了,不够具体,显得很一般。加上了&ldquo爬上花坛去折&rdquo这样一个描述&ldquo采&rdquo腊梅全过程的&ldquo连动式&rdquo修饰语,比原先单用一个&ldquo采&rdquo字具体、形象多了。特别是一个&ldquo爬&rdquo字,尤为传神,活画出小孩子天真、顽皮的性格特点,充满了童趣。
 
例(11)加了&ldquo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rdquo,非常真实地&ldquo复原&rdquo了藤野先生当时作自我介绍时的情景。描述这样很有个性、很特别的&ldquo声调&rdquo,先声夺人,写出了独特的&ldquo这一个&rdquo。不仅如此,还为文章结尾&ldquo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rdquo作了必要的铺垫,是一个巧妙的伏笔。总之,这一&ldquo添&rdquo成了描写藤野严九郎&ldquo亮相&rdquo时的精彩一笔。它在起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彰显出文章照应之自然、作者行文之严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例(12)是写复仇者&ldquo黑色人&rdquo被召进王宫时的情形。从手稿的影印件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迅在&ldquo跪着&rdquo的前面用插入符号加上修饰语&ldquo恭敬地&rdquo三个字。这样,在凸现黑色人&ldquo恭敬&rdquo神态的同时,也表现出复仇者的冷静、机智。至于对&ldquo小包袱&rdquo的描述,改句加了一个&ldquo圆&rdquo字,与前一个&ldquo圆&rdquo字连在一起,构成了叠音词,不仅念起来更为顺畅,而且使&ldquo小包袱&rdquo具有立体感。&ldquo还画上一些暗红色的花纹&rdquo的描述较之于&ldquo有些&hellip&hellip花纹&rdquo的交代,显然要具体、详实得多,同时也能避免和前句中的&ldquo有&rdquo字重复。总之,改句通过加上恰当的修饰语,改变了原句的粗疏、笼统,使得&ldquo小包袱&rdquo――这一复仇的重要&ldquo道具&rdquo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般醒目、突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突破常规,营造独特效果
 
(13)原句:只有着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孔乙己》,见《新青年》1919年4月第六卷第四号)
 
改句: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见《呐喊》)
 
(14)原句: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他的一只小鞋。(《祝福》,见1924年3月25日《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改句: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见《彷徨》)
 
例(13)中,作者把&ldquo着长衫的&rdquo改为&ldquo穿长衫的&rdquo是出于表达口语化、通俗化的需要,并没有什么超常之处。倒是将&ldquo吃喝&rdquo改为&ldquo坐喝&rdquo有些不同寻常。文句是写&ldquo穿长衫的&rdquo在咸亨酒店&ldquo阔绰&rdquo用餐时的情景,用常用词&ldquo吃喝&rdquo来描写无疑是正确的,似无改动的必要。大约作者觉得这个词太一般了,不仅毫无新鲜感可言,而且也无法准确、传神地表现出&ldquo穿长衫的&rdquo下馆子吃喝的个性化特征,于是就自造新词&ldquo坐喝&rdquo来形容。这个超常搭配、临时&ldquo生造&rdquo的词语,非常形象、传神地&ldquo描摹&rdquo出&ldquo穿长衫的&rdquo坐着喝酒的情景,也和上文所写&ldquo短衣帮&rdquo站着喝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有这些对小说主人公活动场景的生动描述,为酒店里&ldquo唯一的&rdquo&ldquo站着喝酒而穿长衫&rdquo的&ldquo另类&rdquo――孔乙己的出场作了十分精彩的铺垫,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艺术效果,与作者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运用新词&ldquo坐喝&rdquo,凸显&ldquo畸人&rdquo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例(14)是祥林嫂机械地叙述&ldquo阿毛的故事&rdquo中的一段话。原句中&ldquo小鞋&rdquo的两个定语――&ldquo他的&rdquo&ldquo一只&rdquo是按常规顺序排列的(表领属的词+数量词),非常正确,也符合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如在《无常》的手稿上,鲁迅就把&ldquo鬼王拿的是小小的一块虎头牌&rdquo的语序改为合乎常规的&ldquo&hellip&hellip一块小小的虎头牌&rdquo。而《祝福》中的改句作者却打破常规,将之改成了并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ldquo一只他的&rdquo(数量词+表领属的词)。看来,作家这样改是有意而为之的,是有深意的。这种不符合一般语言表达习惯的语序,出自经受过两次丧夫之痛接着又遭受失子打击的祥林嫂之口,应该说是正常的。这和她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当女仆后,一开口就是&ldquo我真傻,真的&hellip&hellip&rdquo一样,同样是她&ldquo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rdquo情形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她神情有些恍惚、精神有些紊乱的生动描述。看似不合常规、实则合乎事理的语序是她&ldquo非常态诉说&rdquo中的&ldquo准确叙述&rdquo,是&ldquo不正常&rdquo里的&ldquo正常&rdquo。颠倒的词序所表达的语义宛如不断推进的电影镜头一般鲜明,由远而近,非常清晰、有序地&ldquo再现&rdquo了祥林嫂央人搜寻儿子,看到&ldquo一只&rdquo鞋子,发现是&ldquo他的小鞋&rdquo(根据样式、质地等来迅速判断、确认)的全过程。&ldquo阿毛的故事&rdquo是祥林嫂&ldquo日夜不忘的故事&rdquo,是她的&ldquo受伤记忆&rdquo,对这些细节记得越清晰、深刻,就说明她所遭受的打击之沉重、承受的痛苦之巨大,也就越能震撼读者的心。一种摄魂夺魄的悲剧美的力量由此而生。而原句的常规语序只是一般的平常叙述,无法蕴含如此丰富的内涵。这个非常规语序获得了常规语序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是鲁迅极具深意的表现技巧,是他出奇制胜的艺术创造。
 
以上两例一个是看似无需改动的词语,一个是好像调换错了的语序,它们看似变异、反常,实则是语言的变革、创新。&ldquo反常合道&rdquo,鲁迅通过富有创造性的&ldquo生造&rdquo、有意颠倒的语序,带给人一种新奇、别样的审美感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鲁迅式的语言技巧,值得我们咀嚼、借鉴。
 
叶圣陶认为:&ldquo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rdquo(《文艺作品的鉴赏》)此言所说极是,鲁迅就是这样&ldquo审慎的作家&rdquo。从以上对摘取的原稿与发表稿的比较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鲁迅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也可以从中学习他那精湛的修改技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品评这些生花改笔,对提高我们锤炼字句的水平、提升修改文章的能力不无裨益。
有一只小猪,它长着,圆圆的头、大大的耳朵、翘翘的鼻子、胖乎乎的身子。它喜欢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吃饱了,就在泥坑里滚来滚去它身上全是泥浆。它想:“哼!我就不...[全文阅读]
乔丹丹,北邮的“自强之星”。这位家境贫寒的姑娘,去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过五关斩六将,成功通过笔试、面试,获得了到清华大学硕...[全文阅读]
国王并不需要特别的伪装来掩饰自己,但他有奴才前呼后拥,还有那些五大三粗全副武装的卫兵和保镖、开路的喇叭和大鼓,以及那些簇拥着他们的卫队,这些仪式营造出来的...[全文阅读]
婚姻是两个人的利己主义,两个人在一起,终归会好一些。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还有爱! 前一阵子,电视上热播连续剧《和前妻谈恋爱》。这片子一播完,我和妻子都感同身...[全文阅读]
晋怀公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外祖父逼死的人,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晋怀公本人只因为外祖父狐突不听从自己的命令手召狐偃狐毛回国,就杀掉了狐突这件事却是被记...[全文阅读]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的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个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人家都是对我恶语相向,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鲁迅是如何精益求精地修改文章的 太直观了
上一篇:雷达:莫言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下一篇:爱在长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