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城下寄杜甫 - 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複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李白與杜甫的交誼是中國文學史上珍貴的一頁。現存的李白詩歌中,公認的直接爲杜甫而寫的隻有兩首,一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這首詩。
沙丘城,位于山東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魯中的寄寓之地。這首詩可能是天寶四載(745)秋,李白在魯郡送别杜甫、南遊江東之前,回到沙丘寓所寫。從天寶三載春夏之交,到天寶四載秋,兩人雖然也有過短暫的分别,但相處的日子還是不少的。現在,詩人送别了杜甫,從那種充滿着友情與歡樂的生活中,獨自一人回到沙丘,自然倍感孤寂,倍覺友誼的可貴。此詩就是抒發了這種情境之下的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詩人一開始用很多的筆墨寫“我”──“我”的生活,“我”的周圍環境,以及“我”的心情。詩的前六句沒有一個“思”字,也沒有一個“君”字。讀來大有山回路轉、莫知所至的感覺,直到詩的結尾才豁然開朗,說出“思君”二字。當我們明白了這個主旨之後,再回過頭去細味前六句,便又覺得無一句不是寫“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聯強似一聯,以至最後不能不直抒其情。可以說前六句之煙雲,都成了後二句之烘托。這樣的構思,既能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感受,爲詩的主旨蓄勢,同時也賦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濃郁的詩味。
詩劈頭就說:“我來竟何事?”這是詩人自問,其中頗有幾分難言的惱恨和自責的意味。這自然會引起讀者的關注,并造成懸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實際上就是指自己閑居乏味的生活。這句話一方面描寫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應了提出上述問題的原因。詩人不來沙丘“高卧”又會怎樣呢?聯系詩題(“寄杜甫”),聯系來沙丘之前和杜甫相處的那些日子,答案就不言而喻了。這淩空而來的開頭,正是把詩人那種友愛歡快的生活消失之後的複雜、苦悶的感情,以一種突發的方式迸發出來了。
一二句偏于主觀情緒的抒發,三四句則轉向客觀景物的描繪。“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眼前的沙丘城對于詩人來說,象是别無所見,别無所聞,隻有城邊的老樹,在秋風中日夜發出瑟瑟之聲。“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這蕭瑟的秋風,凄寂的氣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憶往事,更叫人愁思難解。怎麽辦呢?“别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然而,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尋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無法忘憂。魯、齊,是指當時詩人所在的山東。“不可醉”,即沒有那個興趣去痛飲酣醉。“空複情”,因爲自己無意欣賞,歌聲也隻能徒有其情。這麽翻寫一筆,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時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發源于山東萊蕪,西南流向。杜甫在魯郡告别李白欲去長安,長安也正位于魯地的西南。所以詩人說:我的思君之情猶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緊随着你悠悠南行。詩人寄情于流水,照應詩題,點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絕的意境,更造成了語盡情長的韻味。這種綿綿不絕的思情,和那種“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别顔”的開闊灑脫的胸襟,顯示了詩人感情和格調的豐富多采。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中,古體先于律體。但是,我們也會看到當律體盛行的時候,對于古詩的寫作也不無影響。例如李白的這首五古,全詩八句,中間四句雖非工整的對仗,但其中部分詞語的對仗以及整個的格式,卻可以見到律詩的痕迹。這種散中有對、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發了詩人純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詩具有一種自然而凝重的風格。
(趙其鈞)【
作品評述】
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複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以上就是《沙丘城下寄杜甫》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沙丘城下寄杜甫 -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与杜甫的交谊是中国
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现存的李白
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
写的只有两首,一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四载(745)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回到沙丘寓所写。从天宝三载春夏之交,到天宝四载秋,两人
虽然也有
过短暂的
分别,但
相处的日子还是不
少的。现在,
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自然倍感孤寂,倍觉
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
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一开始用
很多的笔墨写“我”──“我”的生活,“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读来大有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觉,直到诗的
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当我们明白了这个主旨之后,再回过头去细味前六句,便又觉得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可以说前六句之烟云,都
成了后二句之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
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
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自己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
回应了提出上述
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又会怎样呢?
联系诗题(“寄杜甫”),联系来沙丘之前和杜甫相处的那些日子,
答案就不言而喻了。这凌空而来的
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
快的生活
消失之后的
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
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
对于诗人
来说,象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人愁思难解。
怎么办呢?“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
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自己无意
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
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
所以诗
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
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采。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我们也会
看到当律体盛行的时候,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
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
中间四句虽非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
见到律诗的
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
风格。
(赵其钧)【
作品评述】
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以上就是《沙丘城下寄杜甫》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沙丘城下寄杜甫》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5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