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饮酒》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秦王饮酒》

发布时间:2022-01-01 07:15:04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陌颜
秦王飲酒 - 李賀
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雲栉栉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绡紅文香淺清,
黃鵝跌舞千年觥。仙人燭樹蠟煙輕,
清琴醉眼淚泓泓。獰:當作(亻甯)。黃鵝:一作黃娥。清琴:當作青琴。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詩寶庫中一顆散發出異彩的明珠。

  李賀寫詩,題旨多在“筆墨蹊徑”之外。他寫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或借以表達自己郁悶的情懷和隐微的意緒。沒有現實意義的詠古之作,在他的集子裏是很難找到的。這首詩題爲《秦王飲酒》,卻“無一語用秦國故事”(王琦《李長吉詩歌彙解》),因而可以判定它寫的不是秦始皇。詩共十五句,分成兩個部分,前面四句寫武功,後面十一句寫飲酒,可見重點放在飲酒上。詩人筆下的飲酒場面是“恣飲沉湎,歌舞雜沓,不蔔晝夜”(姚文燮《昌谷集注》)。詩中的秦王既勇武豪雄,戰功顯赫,又沉湎于歌舞宴樂,過着腐朽的生活,是一位功與過都比較突出的君主。唐德宗李适正是這樣的人。他即位以前,曾以兵馬元帥的身分平定史朝義之亂,又以關内元帥的頭銜出鎮鹹陽,抗擊吐蕃。即位後,見禍亂已平,國家安泰,便縱情享樂。這首詩是借寫秦始皇的恣飲沉湎,隐含對德宗的諷喻之意。

  前四句寫秦王的威儀和他的武功,筆墨經濟,形象鮮明生動。首句的“騎虎”二字極富表現力。虎爲百獸之王,生性兇猛,體态威嚴,秦王騎着它周遊各地,誰不望而生畏?它把抽象的、難于捉摸的“威”變成具體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深深地銘刻在讀者的腦子裏。次句借用“劍光”顯示秦王勇武威嚴的身姿,十分傳神,卻又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無形迹可求。“劍光照天天自碧”,運用誇張手法,開拓了境界,使之與首句中的“遊八極”相稱。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聲”,注家有的解釋爲“日月順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說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驅策白日”。羲和,禦日車的神。因爲秦王劍光照天,天都爲之改容,羲和畏懼秦王的劍光,驚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寫秦王的武功。由于秦王勇武絕倫,威力無比,戰火撲滅了,劫灰蕩盡了,四海之内呈現出一片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勵精圖治,而是沉湎于聲歌宴樂之中,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從第五句起都是描寫秦王尋歡作樂的筆墨。“龍頭瀉酒邀酒星”極言酒喝得多。一個“瀉”字,寫出了酒流如注的樣子;一個“邀”字,寫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枨枨”形容樂器精良,聲音優美;“洞庭雨腳來吹笙”描述笙的吹奏聲飄忽幽冷,綿延不絕。“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來之筆,有情有景,醉态可掬,氣勢淩人。這位秦王飲酒作樂,鬧了一夜,還不滿足。他試圖喝月倒行,阻止白晝的到來,以便讓他盡情享樂,作無休無止的長夜之飲。這既是顯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銀雲栉栉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五更已過,空中的雲彩變白了,天已經亮了,大殿裏外通明。掌管内外宮門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于讨好,也是出于畏懼,謊報才至一更。過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呂種玉《言鲭》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義豐富深刻,具有諷刺意味。盡管天已大亮,飲宴并未停止,衣香清淺,燭樹煙輕,場面仍是那樣的豪華绮麗,然而歌女歌聲嬌弱,舞伎舞步踉跄,妃嫔淚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驅使了。在秦王的威嚴之下,她們隻得強打着精神奉觞上壽。“青琴醉眼淚泓泓”,詩歌以冷語作結,氣氛爲之一變,顯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達了惋惜、哀怨、譏诮等等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讀者感到餘意無窮。

  (朱世英)【作品評述秦王飲酒
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雲栉栉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绡紅文香淺清,
黃鵝跌舞千年觥。仙人燭樹蠟煙輕,
清琴醉眼淚泓泓。

以上就是《秦王飲酒》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秦王饮酒 - 李贺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鹅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
清琴醉眼泪泓泓。狞:当作(亻宁)。黄鹅:一作黄娥。清琴:当作青琴。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宝库中一颗散发出异彩的明珠。

  李贺写诗,题旨多在“笔墨蹊径”之外。他写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或借以表达自己郁闷的情怀和隐微的意绪。没有现实意义的咏古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很难找到的。这首诗题为《秦王饮酒》,却“无一语用秦国故事”(王琦《李长吉诗歌汇解》),因而可以判定它写的不是秦始皇。诗共十五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四句写武功,后面十一句写饮酒,可见重点放在饮酒上。诗人笔下的饮酒场面是“恣饮沉湎,歌舞杂沓,不卜昼夜”(姚文燮《昌谷集注》)。诗中的秦王既勇武豪雄,战功显赫,又沉湎于歌舞宴乐,过着腐朽的生活,是一位功与过都比较突出的君主。唐德宗李适正是这样的人。他即位以前,曾以兵马元帅的身分平定史朝义之乱,又以关内元帅的头衔出镇咸阳,抗击吐蕃。即位后,见祸乱已平,国家安泰,便纵情享乐。这首诗是借写秦始皇的恣饮沉湎,隐含对德宗的讽喻之意。

  前四句写秦王的威仪和他的武功,笔墨经济,形象鲜明生动。首句的“骑虎”二字极富表现力。虎为百兽之王,生性凶猛,体态威严,秦王骑着它周游各地,谁不望而生畏?它把抽象的、难于捉摸的“威”变成具体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深深地铭刻在读者的脑子里。次句借用“剑光”显示秦王勇武威严的身姿,十分传神,却又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无形迹可求。“剑光照天天自碧”,运用夸张手法,开拓了境界,使之与首句中的“游八极”相称。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声”,注家有的解释为“日月顺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说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驱策白日”。羲和,御日车的神。因为秦王剑光照天,天都为之改容,羲和畏惧秦王的剑光,惊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写秦王的武功。由于秦王勇武绝伦,威力无比,战火扑灭了,劫灰荡尽了,四海之内呈现出一片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沉湎于声歌宴乐之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从第五句起都是描写秦王寻欢作乐的笔墨。“龙头泻酒邀酒星”极言酒喝得多。一个“泻”字,写出了酒流如注的样子;一个“邀”字,写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枨枨”形容乐器精良,声音优美;“洞庭雨脚来吹笙”描述笙的吹奏声飘忽幽冷,绵延不绝。“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来之笔,有情有景,醉态可掬,气势凌人。这位秦王饮酒作乐,闹了一夜,还不满足。他试图喝月倒行,阻止白昼的到来,以便让他尽情享乐,作无休无止的长夜之饮。这既是显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五更已过,空中的云彩变白了,天已经亮了,大殿里外通明。掌管内外宫门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于讨好,也是出于畏惧,谎报才至一更。过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吕种玉《言鲭》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义丰富深刻,具有讽刺意味。尽管天已大亮,饮宴并未停止,衣香清浅,烛树烟轻,场面仍是那样的豪华绮丽,然而歌女歌声娇弱,舞伎舞步踉跄,妃嫔泪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驱使了。在秦王的威严之下,她们只得强打着精神奉觞上寿。“青琴醉眼泪泓泓”,诗歌以冷语作结,气氛为之一变,显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达了惋惜、哀怨、讥诮等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余意无穷。

  (朱世英)【作品评述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鹅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
清琴醉眼泪泓泓。

以上就是《秦王饮酒》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秦王饮酒》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55409.html

上一篇:《海上生明月(科试)》

下一篇:更多古诗文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