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寒食》

发布时间:2021-09-20 07:05:45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陌颜
寒食 - 韓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注解】:
1、寒食:每年冬至以後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節的前兩天爲寒食節。據左傳所
??載,晉文公火燒森林求介之推,沒想到他卻抱着大樹活活被燒死,晉國人爲了
??悼念他,每年的這一天禁火,隻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2、禦柳:皇帝禦花園裏的柳樹。
3、傳蠟燭:雖然寒食節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賜可以點蠟燭。
4、五侯:後漢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個得寵的宦官爲侯,世稱五侯。

【韻譯】:
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着落花;
寒食節,東風把禦園柳枝?斜。
黃昏時,宮中傳出禦賜的燭火,
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評析】:
??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
特權。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減于桓靈。
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後二句暗寓諷喻之情。詩不直接諷刺,而隻描摹
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據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詩》說:這首詩
頗爲唐德宗賞識,禦批提拔韓?爲駕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職。當時江淮刺史也名叫韓
?,又以同名同進。德宗便親書“春城無處不飛花”全詩,并批道“與此韓?”,成
爲一時佳話,流傳天下。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隻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爲遊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說過:“人間佳節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詩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随中使,星輝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一首詩參照。

  此詩隻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繪,并無一字涉及評議。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節長安的迷人風光。把春日的長安稱爲“春城”,不但造語新穎,富于美感;而且兩字有陰平陽平的音調變化,諧和悅耳。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缤紛,而且确切地表現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時節,袅袅東風中柳絮飛舞,落紅無數。不說“處處”而說“無處不”,以雙重否定構成肯定,形成強調的語氣,表達效果更強烈。“春城無處不飛花”寫的是整個長安,下一句則專寫皇城風光。既然整個長安充滿春意,熱鬧繁華,皇宮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見了。與第一句一樣,這裏并未直接寫到遊春盛況,而剪取無限風光中風拂“禦柳”一個鏡頭。當時的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所以特别寫到柳。同時也關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賜近臣”的意思。

  如果說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性的描寫,那麽,三四句就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兩聯情景有一個時間推移,一二寫白晝,三四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日暮”兩句正是寫這種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畫面。寫賜火用一“傳”字,不但狀出動态,而且意味着挨個賜予,可見封建等級次第之森嚴。“輕煙散入”四字,生動描繪出一幅中官走馬傳燭圖,雖然既未寫馬也未寫人,但那袅袅飄散的輕煙,告訴着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燭煙的氣味,聽到了那得得的馬蹄,恍如身曆其境。同時,自然而然會給人産生一種聯想,體會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風光無處不同,家家禁火而漢宮傳燭獨異,這本身已包含着特權的意味。進而,優先享受到這種特權的,則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聯想到中唐以後宦官專權的政治弊端。中唐以來,宦官專擅朝政,政治日趨腐敗,有如漢末之世。詩中以“漢”代唐,顯然暗寓諷谕之情。無怪乎吳喬說:“唐之亡國,由于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隻‘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于春秋也。”(《圍爐詩話》)

  據孟棨《本事詩》,唐德宗曾十分賞識韓翃此詩,爲此特賜多年失意的詩人以“駕部郎中知制诰”的顯職。由于當時江淮刺史也叫韓翃,德宗特禦筆親書此詩,并批道:“與此韓翃”,成爲一時流傳的佳話。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爾基),此詩雖然止于描繪,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譏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讀者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東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隻是沉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之中,發而爲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于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一籌。

  (周嘯天)【作品評述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 -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解】: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
??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
??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韵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
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
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
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
?,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
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周啸天)【作品评述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寒食》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4227.html

上一篇:《登乐游原》

下一篇:《恨别》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