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发布时间:2021-12-20 12:41:57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鬥銜泥。
拼音解讀
zǐ guī tí ,bú rú guī ,dào shì chūn guī rén wèi guī 。jǐ rì tiān qiáo cuì ,xū piāo piāo liǔ xù fēi 。yī chūn yú yàn wú xiāo xī ,zé jiàn shuāng yàn dòu xián ní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①子規啼,不如歸:子規啼聲很像人說“不如歸”,容易引起離人的鄉愁。②憔悴:疲憊沒有精神。③魚雁:書信的代稱。④則見雙燕鬥銜泥:隻見一對對燕子争相銜泥築巢。

相關賞析

  關漢卿的大德歌分别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以一位閨中女子的口吻抒發其久久盼望離人歸來,而屢屢失望的相思之苦。這首是寫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歸,抒寫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此曲首二句“子規啼,不如歸”,既寫景,又寫時。意爲:春天的杜鵑叫了,好像在說“不如歸去”。聲聲響在少婦耳旁,深深觸動了她懷念遠人的情懷。所以第三句寫道:“道是春歸人未歸。”意爲:你走的時候說是春天就回來,而今春已到,卻不見你的蹤影。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飽受折磨,于是引出“幾日……絮飛”兩句。“幾日憔悴”是從外形上描繪其愁苦。“虛飄飄柳絮飛”,表面寫的是景,實際是比喻少婦的心理狀态。情侶在外是兇、是吉、是禍、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擔心。因而心緒不定,正如虛飄飄的柳絮,無所适從。下句“一春魚雁無消息”是說:她等了整整一個春天,九十個日夜啊,卻一點消息也沒等到,痛苦已極,百無聊賴。妙的是作者未從正面明寫這種感情,而是宕開一筆,用“則見雙燕鬥銜泥”來反襯。燕是“雙燕”,它們爲築愛巢在比賽着銜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獨處、落落寡歡的少婦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禁使人又添幾分苦澀。

  曲子以“歸”爲詩眼。首句“子規啼”,因其聲若“不如歸去”,能發閨婦懷遠之情。二、三句妙用三個“歸”字,貼切、自然流暢,強烈地傳達出思念的情感。在飄飄柳絮襯托之下,“添”字尤見精神,準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寫眼前景,以雙燕銜泥營巢繼續映襯和強化濃郁的思念和獨寂之情。

  此曲開頭用的是比興手法。中間寫少婦的離别之苦,由表及裏,層層深入。最後用雙燕銜泥反襯少婦的孤獨之苦。全篇緊緊圍繞一個“春”字,從各個側面描繪,突出了少婦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作者介紹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緻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窦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曆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家聖人”。
原文赏析: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拼音解读
zǐ guī tí ,bú rú guī ,dào shì chūn guī rén wèi guī 。jǐ rì tiān qiáo cuì ,xū piāo piāo liǔ xù fēi 。yī chūn yú yàn wú xiāo xī ,zé jiàn shuāng yàn dòu xián n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①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②憔悴:疲惫没有精神。③鱼雁:书信的代称。④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相关赏析

  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这首是写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意为:春天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所以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意为: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饱受折磨,于是引出“几日……絮飞”两句。“几日憔悴”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景,实际是比喻少妇的心理状态。情侣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担心。因而心绪不定,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下句“一春鱼雁无消息”是说:她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痛苦已极,百无聊赖。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而是宕开一笔,用“则见双燕斗衔泥”来反衬。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又添几分苦涩

  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

  此曲开头用的是比兴手法。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作者介绍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9969.html

上一篇:最美宋词:依旧

下一篇: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