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送别》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暮春送别》

发布时间:2021-12-20 12:24:42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陌颜
暮春送别 -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官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注釋】:
  曆來送别詩多言離愁别恨,甚至涕泗交流。韓琮此詩則匠心獨運,撇開柔情,着重摛“古今情”。這就不落俗套,别具新意。

  “綠暗紅稀出鳳城”。序值春杪,已是葉茂枝繁,故說“綠暗”;也已花飛卉謝,故說“紅稀”。詩人選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郁。“鳳城”,指京城。友人辭“鳳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靜。

  “暮雲樓閣古今情”。當此骊歌唱晚,夕陽銜山之際,引領遙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悠然聯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宮殿(“樓閣”一本作“宮阙”),“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油然興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慨。暮雲中的樓閣又映襯着帝京的繁華,也将慨然勾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怅。總之,作者此時腦際翻騰着種種激情──契闊離别之情,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壯志未酬之情,而這些複雜交織的心情,又都從魏阙灑滿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陽雖好,已近黃昏,唐室式微,搖搖欲墜之感。曆代興亡,茫茫百感,一時交集,萃于筆端,俱由這“古今情”三字含蘊了。

  還是這個“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行人”指面前送别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藍田縣西南秦嶺,北流彙諸水,又東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繞大明宮而過,再入渭水東去,故雲。這“不舍晝夜,逝者如斯”的宮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遠行人的客愁,所以詩人特地提醒說:“行人莫聽宮前水”。“聽”字表明不忍聽又無法不聽,隻好勸其莫聽,何以故?答曰:“流盡年光是此聲”。古往今來,多少有才之人,爲跨越宮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窮經,輕擲韶華;古往今來,多少有爲之人,爲跨越宮前水幹祿仕進,而拜倒皇宮階下,屈辱一生;古往今來,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馳騁沙場,立下不朽功勳,終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權,緻使“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空死牖下。正是這條宮前水,不僅流盡了千千萬萬有才、有爲、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盡了腐朽沒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國運。正如辛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說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詞汪茫,韓詩杳渺,其長籲浩歎,則異曲同工。

  這首送别詩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寫得蘊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錯綜複雜的隐情,友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一古腦兒概括爲“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藝術效果。詩的結構也是圍繞“古今情”爲軸線,首句蓄勢,次句輕點,三、四句濃染。詩意内涵深廣,韻味悠長,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馬君骅)【作品評述暮春送别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官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以上就是《暮春送别》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暮春送别 -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释】:
  历来送别诗多言离愁别恨,甚至涕泗交流。韩琮此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摛“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别具新意。

  “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

  “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萃于笔端,俱由这“古今情”三字含蕴了。

  还是这个“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汪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马君骅)【作品评述暮春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以上就是《暮春送别》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暮春送别》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9914.html

上一篇:《怨诗》

下一篇:更多古诗文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