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发布时间:2021-12-13 07:05:52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林斷山明竹隐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拼音解讀
lín duàn shān míng zhú yǐn qiáng 。luàn chán shuāi cǎo xiǎo chí táng 。fān kōng bái niǎo shí shí jiàn ,zhào shuǐ hóng qú xì xì xiāng
cūn shě wài ,gǔ chéng páng 。zhàng lí xú bù zhuǎn xié yáng 。yīn qín zuó yè sān gèng yǔ ,yòu dé fú shēng yī rì liá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蘇轼(137─11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爲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後值父喪歸裏。熙甯二年(1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爲「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從熙甯四年(171)起,先後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元豐二年(179),禦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蘇轼詩句深文周納,羅織罪名,以謗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獄。5個月後被貶黃州爲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94)哲宗立,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蘇轼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诰等職,由于與當政者政見不合,再次請調外任。先後任杭州、颍州、揚州知州。後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讀兩學士。紹聖元年(194)哲宗親政後,蘇轼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死于常州。宋孝宗時追谥文忠。蘇轼政治上幾經挫折,始終對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執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體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釋老思想中與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達觀的處世态度。文學主張與歐陽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緻用。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蘇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創作以詩歌爲多,計)27餘首,題材豐富多樣。詩中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切,特别是對農民的同情。如《荔枝歎》、《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五禽言》、《吳中田婦歎》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寫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尋味。如《有美堂暴雨》、《題西林壁》等。詩歌還反映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面,無事不可入詩。寫物傳神,奔放靈動,觸處生春,極富情韻,成一代之大觀。散文成就很高,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談史議政的文章氣勢磅礴,善于騰挪變化。叙事記遊的散文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記》、《石鍾山記》、前後《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詞作多達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離别、男歡女愛的藩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抒寫報國愛民的情懷。「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包括對農民生活的表現。詞風大多雄健激昂,頓挫排宕。語言和音律上亦有創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詞的發展史上開創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愛情詞、詠物詞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傳世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蘇轼相關資料

蘇轼介紹

蘇轼(137年1月8日-11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蘇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則是蘇洵希望兒子性格和緩(蘇轼性格比較急躁),後來…詳情

蘇轼與茶

蘇東坡是中國宋代傑出的文學家、書法家,而且對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較深的研究,在他的詩文中,有許多燴炙人口的詠茶佳作,流傳下來。他創作的散文《葉嘉…詳情

蘇轼生平

公元137年1月8日,蘇轼生于眉州眉山。蘇轼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轼晚年曾回憶幼年…詳情

蘇轼主要成就

文學  蘇轼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爲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詳情

蘇轼轶聞:東坡涼粉

相傳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東坡任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縣) 簽書判官時,于鳳翔東湖避暑,炎炎夏日無清涼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濱豆(也稱作小扁豆)研磨成粉,…詳情

蘇轼轶聞:東坡肉

蘇轼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制作紅燒肉追本窮源,蘇轼的這種…詳情

蘇轼轶聞:佛印

(一) 蘇轼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禅、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轼欺負。蘇轼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詳情

蘇轼鐵聞:東坡至寶

據孫月峰《坡仙食飲錄》記載說,“密雲龍”之味極爲甘馨,蘇轼對此奉爲至寶。當時蘇轼門下有四位得意門生——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號“蘇門四學士”…詳情

蘇轼鐵聞:吟詩赴宴

蘇轼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轼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轼接邀後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詳情

蘇轼家庭成員

王弗  蘇轼的結發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歲,而歸于轼。”十六歲嫁給蘇轼以後,她堪稱蘇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後聽言”的故…詳情

蘇轼烏台詩案

案情  烏台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結果蘇轼被抓進烏台,被關4個月。禦史中丞李定,禦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轼《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詳情

相關賞析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蘇轼(137─11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爲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後值父喪歸裏。熙甯二年(1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爲「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從熙甯四年(171)起,先後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元豐二年(179),禦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蘇轼詩句深文周納,羅織罪名,以謗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獄。5個月後被貶黃州爲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94)哲宗立,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蘇轼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诰等職,由于與當政者政見不合,再次請調外任。先後任杭州、颍州、揚州知州。後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讀兩學士。紹聖元年(194)哲宗親政後,蘇轼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死于常州。宋孝宗時追谥文忠。蘇轼政治上幾經挫折,始終對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執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體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釋老思想中與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達觀的處世态度。文學主張與歐陽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緻用。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蘇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創作以詩歌爲多,計)27餘首,題材豐富多樣。詩中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切,特别是對農民的同情。如《荔枝歎》、《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五禽言》、《吳中田婦歎》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寫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尋味。如《有美堂暴雨》、《題西林壁》等。詩歌還反映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面,無事不可入詩。寫物傳神,奔放靈動,觸處生春,極富情韻,成一代之大觀。散文成就很高,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談史議政的文章氣勢磅礴,善于騰挪變化。叙事記遊的散文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記》、《石鍾山記》、前後《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詞作多達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離别、男歡女愛的藩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抒寫報國愛民的情懷。「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包括對農民生活的表現。詞風大多雄健激昂,頓挫排宕。語言和音律上亦有創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詞的發展史上開創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愛情詞、詠物詞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傳世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蘇轼相關資料

蘇轼介紹

蘇轼(137年1月8日-11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蘇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則是蘇洵希望兒子性格和緩(蘇轼性格比較急躁),後來…詳情

蘇轼與茶

蘇東坡是中國宋代傑出的文學家、書法家,而且對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較深的研究,在他的詩文中,有許多燴炙人口的詠茶佳作,流傳下來。他創作的散文《葉嘉…詳情

蘇轼生平

公元137年1月8日,蘇轼生于眉州眉山。蘇轼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轼晚年曾回憶幼年…詳情

蘇轼主要成就

文學  蘇轼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爲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詳情

蘇轼轶聞:東坡涼粉

相傳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東坡任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縣) 簽書判官時,于鳳翔東湖避暑,炎炎夏日無清涼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濱豆(也稱作小扁豆)研磨成粉,…詳情

蘇轼轶聞:東坡肉

蘇轼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制作紅燒肉追本窮源,蘇轼的這種…詳情

蘇轼轶聞:佛印

(一) 蘇轼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禅、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轼欺負。蘇轼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詳情

蘇轼鐵聞:東坡至寶

據孫月峰《坡仙食飲錄》記載說,“密雲龍”之味極爲甘馨,蘇轼對此奉爲至寶。當時蘇轼門下有四位得意門生——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號“蘇門四學士”…詳情

蘇轼鐵聞:吟詩赴宴

蘇轼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轼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轼接邀後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詳情

蘇轼家庭成員

王弗  蘇轼的結發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歲,而歸于轼。”十六歲嫁給蘇轼以後,她堪稱蘇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後聽言”的故…詳情

蘇轼烏台詩案

案情  烏台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結果蘇轼被抓進烏台,被關4個月。禦史中丞李定,禦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轼《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詳情

作者介紹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蘇轼(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爲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後值父喪歸裏。熙甯二年(10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爲「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從熙甯四年(1071)起,先後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禦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蘇轼詩句深文周納,羅織罪名,以謗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獄。5個月後被貶黃州爲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蘇轼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诰等職,由于與當政者政見不合,再次請調外任。先後任杭州、颍州、揚州知州。後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讀兩學士。紹聖元年(1094)哲宗親政後,蘇轼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死于常州。宋孝宗時追谥文忠。蘇轼政治上幾經挫折,始終對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執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體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釋老思想中與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達觀的處世态度。文學主張與歐陽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緻用。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蘇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創作以詩歌爲多,計)2700餘首,題材豐富多樣。詩中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切,特别是對農民的同情。如《荔枝歎》、《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五禽言》、《吳中田婦歎》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寫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尋味。如《有美堂暴雨》、《題西林壁》等。詩歌還反映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面,無事不可入詩。寫物傳神,奔放靈動,觸處生春,極富情韻,成一代之大觀。散文成就很高,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談史議政的文章氣勢磅礴,善于騰挪變化。叙事記遊的散文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記》、《石鍾山記》、前後《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詞作多達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離别、男歡女愛的藩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抒寫報國愛民的情懷。「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包括對農民生活的表現。詞風大多雄健激昂,頓挫排宕。語言和音律上亦有創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詞的發展史上開創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愛情詞、詠物詞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傳世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原文赏析: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拼音解读
lín duàn shān míng zhú yǐn qiáng 。luàn chán shuāi cǎo xiǎo chí táng 。fān kōng bái niǎo shí shí jiàn ,zhào shuǐ hóng qú xì xì xiāng
cūn shě wài ,gǔ chéng páng 。zhàng lí xú bù zhuǎn xié yáng 。yīn qín zuó yè sān gèng yǔ ,yòu dé fú shēng yī rì liá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137─11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绍圣元年(194)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始终对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创作以诗歌为多,计)27余首,题材丰富多样。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如《荔枝叹》、《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五禽言》、《吴中田妇叹》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寻味。如《有美堂暴雨》、《题西林壁》等。诗歌还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画面,无事不可入诗。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谈史议政的文章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品。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包括对农民生活的表现。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爱情词、咏物词均有佳作,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传世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相关资料

苏轼介绍

苏轼(137年1月8日-11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详情

苏轼与茶

苏东坡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他创作的散文《叶嘉…详情

苏轼生平

公元1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详情

苏轼主要成就

文学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详情

苏轼轶闻:东坡凉粉

相传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 签书判官时,于凤翔东湖避暑,炎炎夏日无清凉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滨豆(也称作小扁豆)研磨成粉,…详情

苏轼轶闻:东坡肉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详情

苏轼轶闻:佛印

(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详情

苏轼铁闻:东坡至宝

据孙月峰《坡仙食饮录》记载说,“密云龙”之味极为甘馨,苏轼对此奉为至宝。当时苏轼门下有四位得意门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号“苏门四学士”…详情

苏轼铁闻: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详情

苏轼家庭成员

王弗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详情

苏轼乌台诗案

案情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详情

相关赏析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137─11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绍圣元年(194)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始终对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创作以诗歌为多,计)27余首,题材丰富多样。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如《荔枝叹》、《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五禽言》、《吴中田妇叹》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寻味。如《有美堂暴雨》、《题西林壁》等。诗歌还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画面,无事不可入诗。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谈史议政的文章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品。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包括对农民生活的表现。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爱情词、咏物词均有佳作,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传世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相关资料

苏轼介绍

苏轼(137年1月8日-11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详情

苏轼与茶

苏东坡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他创作的散文《叶嘉…详情

苏轼生平

公元1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详情

苏轼主要成就

文学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详情

苏轼轶闻:东坡凉粉

相传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 签书判官时,于凤翔东湖避暑,炎炎夏日无清凉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滨豆(也称作小扁豆)研磨成粉,…详情

苏轼轶闻:东坡肉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详情

苏轼轶闻:佛印

(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详情

苏轼铁闻:东坡至宝

据孙月峰《坡仙食饮录》记载说,“密云龙”之味极为甘馨,苏轼对此奉为至宝。当时苏轼门下有四位得意门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号“苏门四学士”…详情

苏轼铁闻: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详情

苏轼家庭成员

王弗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详情

苏轼乌台诗案

案情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详情

作者介绍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始终对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创作以诗歌为多,计)2700余首,题材丰富多样。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如《荔枝叹》、《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五禽言》、《吴中田妇叹》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寻味。如《有美堂暴雨》、《题西林壁》等。诗歌还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画面,无事不可入诗。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谈史议政的文章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品。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包括对农民生活的表现。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爱情词、咏物词均有佳作,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传世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7943.html

上一篇:“俯瞰黄河小

下一篇: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