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相作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罢相作

发布时间:2021-12-08 07:51:24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陌颜
罷相作 - 李适之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爲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注釋](1)避賢:避位讓賢,磁去相位給賢者擔任。李适之天寶元年任左相,後遭李林甫算計,失去相位。(2)樂聖:古人有以清酒爲聖人,以濁酒爲賢人的說法。此處指愛好喝酒。銜杯:喝酒。

[譯文]我辭去相位而讓給賢者,天天舉着酒杯開懷暢飲。請問過去常來我家做客的人,今天有幾個來看我?

  這是一首因事而寫的諷刺詩。

  李適之從天寶元年(742)至五載擔任左相。他是皇室後裔,入相前長期擔任刺史、都督的州職,是一位“以強幹見稱”的能臣幹員。而他性情簡率,不務苛細,待人随和,雅好賓客,“飲酒一鬥不亂,夜則宴賞,晝決公務,庭無留事”,又是一位分公私、别是非、寬嚴得當的長官。爲相五年中,他與權奸李林甫“争權不協”,而與清流名臣韓朝宗、韋堅等交好,所以“時譽美之”。但他清醒了解朝廷尖銳複雜的政治鬥争和自己所處的地位,隻自忠誠治理事務,不充诤臣,不爲強者。因此,當他的友好韋堅等先後被李林甫誣陷構罪,他就“俱自不安,求爲散職”。而在天寶五載,當他獲準免去左相職務,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時,感到異常高興而慶幸,“遽命親故歡會”,并寫了這首詩。

  就詩而論,表現曲折,但詩旨可知,含譏刺,有機趣,允稱佳作。作者要求罷相,原爲畏懼權奸,躲避鬥争,遠禍求安。而今如願以償,自感慶幸。倘使詩裏直截把這樣的心情寫出來,勢必更加得罪李林甫。所以作者設遁辭,用隐喻,曲折表達。“避賢”是成語,意思是給賢者讓路。“樂聖”是雙關語,“聖”即聖人,但這裏兼用兩個代稱,一是唐人稱皇帝爲“聖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隐語,稱清酒爲“聖人”。所以“樂聖”的意思是說,使皇帝樂意,而自己也愛喝酒。詩的開頭兩句的意思是說,自己的相職一罷免,皇帝樂意我給賢者讓了路,我也樂意自己盡可喝酒了,公私兩便,君臣皆樂,值得慶賀,那就舉杯吧。顯然,把懼奸說成“避賢”,誤國說成“樂聖”,反話正說,曲折雙關,雖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讀便知,也不失機智俏皮,但終究是弱者的譏刺,有難言的苦衷,針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後兩句機智地巧作加強。

  前兩句說明設宴慶賀罷相的理由,後兩句是關心親故來赴宴的情況。這在結構上順理成章,而用口語寫問話,也生動有趣。但宴慶罷相,事已異常;所設理由,又屬遁詞;而實際處境,則是權奸弄權,恐怖高壓。因此,盡管李適之平素“夜則宴賞”,天天請賓客喝酒,但“今朝幾個來”,确乎是個問題。宴請的是親故賓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來禍害。敢來赴宴,便見出膽識,不怕風險。這對親故是考驗,于作者爲慰勉,向權奸則爲示威,甚至還意味着嘲弄至尊。倘使這二句真如字面意思,隻是慶賀君臣皆樂的罷相,則親故常客自然也樂意來喝這杯酒,主人無須顧慮來者不多而發這一問。所以這一問便突兀,顯出異常,從而暗示了宴慶罷相的真實原因和性質,使上兩句閃爍不定的遁辭反語變得傾向明顯,令有心人一讀便知。作者以俚語直白寫這一問,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強譏刺的用意。

  由于使用反語、雙關語和俚語,這詩蒙有插科打诨的打油詩格調,因而前人有嫌它過顯不雅的,也有說它怨意不深的。總之是認爲它并未見佳。但杜甫《飲中八仙歌》寫到李適之時卻特地稱引此詩,有“銜杯樂聖稱避賢”句,可算知音。而這詩得能傳誦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在事不在詩。由于這詩,李適之在罷相後被認爲與韋堅等相善,誣陷株連,被貶後自殺。因而這詩便更爲著名。

  (倪其心)【作品評述罷相作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爲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以上就是罷相作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罢相作 - 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注释](1)避贤:避位让贤,磁去相位给贤者担任。李适之天宝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计,失去相位。(2)乐圣:古人有以清酒为圣人,以浊酒为贤人的说法。此处指爱好喝酒。衔杯:喝酒。

[译文]我辞去相位而让给贤者,天天举着酒杯开怀畅饮。请问过去常来我家做客的人,今天有几个来看我?

  这是一首因事而写的讽刺诗。

  李適之从天宝元年(742)至五载担任左相。他是皇室后裔,入相前长期担任刺史、都督的州职,是一位“以强干见称”的能臣干员。而他性情简率,不务苛细,待人随和,雅好宾客,“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又是一位分公私、别是非、宽严得当的长官。为相五年中,他与权奸李林甫“争权不协”,而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所以“时誉美之”。但他清醒了解朝廷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自己所处的地位,只自忠诚治理事务,不充诤臣,不为强者。因此,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他就“俱自不安,求为散职”。而在天宝五载,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遽命亲故欢会”,并写了这首诗。

  就诗而论,表现曲折,但诗旨可知,含讥刺,有机趣,允称佳作。作者要求罢相,原为畏惧权奸,躲避斗争,远祸求安。而今如愿以偿,自感庆幸。倘使诗里直截把这样的心情写出来,势必更加得罪李林甫。所以作者设遁辞,用隐喻,曲折表达。“避贤”是成语,意思是给贤者让路。“乐圣”是双关语,“圣”即圣人,但这里兼用两个代称,一是唐人称皇帝为“圣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隐语,称清酒为“圣人”。所以“乐圣”的意思是说,使皇帝乐意,而自己也爱喝酒。诗的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显然,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也不失机智俏皮,但终究是弱者的讥刺,有难言的苦衷,针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后两句机智地巧作加强。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这在结构上顺理成章,而用口语写问话,也生动有趣。但宴庆罢相,事已异常;所设理由,又属遁词;而实际处境,则是权奸弄权,恐怖高压。因此,尽管李適之平素“夜则宴赏”,天天请宾客喝酒,但“今朝几个来”,确乎是个问题。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倘使这二句真如字面意思,只是庆贺君臣皆乐的罢相,则亲故常客自然也乐意来喝这杯酒,主人无须顾虑来者不多而发这一问。所以这一问便突兀,显出异常,从而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由于使用反语、双关语和俚语,这诗蒙有插科打诨的打油诗格调,因而前人有嫌它过显不雅的,也有说它怨意不深的。总之是认为它并未见佳。但杜甫《饮中八仙歌》写到李適之时却特地称引此诗,有“衔杯乐圣称避贤”句,可算知音。而这诗得能传诵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在事不在诗。由于这诗,李適之在罢相后被认为与韦坚等相善,诬陷株连,被贬后自杀。因而这诗便更为著名。

  (倪其心)【作品评述罢相作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以上就是罢相作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罢相作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7667.html

上一篇:羌村三首

下一篇:更多古诗文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