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原文和翻译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终南别业原文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1-12-01 07:03:40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陌颜
終南别業 -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注解】:
1、勝事:快意的事。
2、值:遇見;
3、林叟:鄉村的老人。
4、無還期:無一定時間。

【韻譯】:
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
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
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
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評析】:
??這首詩意在極寫隐居終南山之閑适怡樂,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聯叙述自己中年以
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緻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寫心境
閑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後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閑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
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對句既
純屬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煉至此,實乃不易。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簡析】:
這首詩既是寫景,也是寫随遇而安的閑适恬淡之情。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于政局變化反複,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閑适情趣。
  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後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處原爲宋之問别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後,完全被那裏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辄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辋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複與疏鍾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從這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閑情逸緻了。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緻;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無多,興緻來時,惟有獨遊,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随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言“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随意而行,走到哪裏算哪裏,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雲起時”,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雲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爲後代詩家贊賞。近人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詩境淺說》)這是很有見地的。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白雲回望合,青霭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最後一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來出遊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爲此次出遊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閑,如行雲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于我們了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
(劉逸生)【作品評述終南别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终南别业 -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解】: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评析】: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
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
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
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
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这首诗既是写景,也是写随遇而安的闲适恬淡之情。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刘逸生)【作品评述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终南别业原文和翻译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7284.html

上一篇:《采莲子》

下一篇:母别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